专利名称:安装粘性减震壁的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安装粘性减震壁的结构及其安装方法,特别涉及这样一种用于安装粘性减震壁的结构及其安装方法,其连接结构较为简单,同时具有足够的支承力,并通过对将粘性减震壁安装于一主框架结构的结构进行改进而实现低成本的制造。
背景技术:
提高结构减震性能的措施在古代就已被采用,藉以提高建筑物防地震的安全性和改善结构抵御风和其它动态外力的居住性能。作为其中具体的方案,粘性减震壁已被付诸实用,实际采用的粘性减震壁的数量在近年有增加的趋势。
粘性减震壁是这样构造而成的,即,一上端敞口的壳体由一对安装在一底板上的钢制侧板和一对位于一对侧板两侧的凸缘板形成,该壳体与一下横梁连成一体,一与上横梁连成一体的中间板插入在壳体内,而粘性材料或粘弹性材料被放置在中间板与壳体之间具有预定厚度的间隙内。
为了安装减震壁,需要使其连接于一主框架结构,但在目前的环境下,来自主框架结构的、用于连接粘性减震壁的连接金属板包括很多肋板,并使连接变得复杂,由此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如
图13所示,其中示出了传统的粘性减震壁与主框架结构之间的连接。形成减震壁50的壳体51的底板52通过螺栓连接于设置在下横梁53上的抬高的金属板54的凸缘表面,而减震壁的中间板55具有焊接在其顶部的一顶板56,该顶板通过螺栓连接于设置在上横梁57上的安装板58的凸缘表面。
在此状态下,当减震壁50由于受到一水平外力时,由于支承剪力的作用,会在上下端的顶板56和底板52之间产生弯曲力矩。
作用在接头上的应力可作为相对于在连接平面处的螺栓的水平剪力,与此同时,由于弯曲力矩的作用,会在位于连接平面上的螺栓中产生一个垂直轴向力,这个力在减震壁50的边缘部分广泛地分布。于是,在具有水平布置的螺栓孔的顶板56和底板52上会产生大的弯曲应力,所以必须在这两块板上采取对策。
因此,如图所示,将很多垂直的肋板59和40固定于底板52和顶板56,以及相应的抬高的金属板54和安装板58,从而在减震壁的边缘部分提供巨大的加强力。这将使成本大大提高,并在与一垂直于横梁的构件以及设备套管的通孔连接时构成障碍。
由于可以附加到一结构上的减震性能与被安装的减震壁的数量是成比例的,因此较佳的是采用大量的减震壁。然而,由于安装所需要的成本与所使用的数量也是成比例的,因而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降低减震壁的建筑构造成本,以及如何防止对其它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如图14所示,有人提出一种建筑构造的方法,其中,去除了所有的上下凸缘部分(参看JP-A-10-46865)。
在该建议中,如图所示,设置了一螺栓联接的钢板72,它与固定在上横梁下侧或其加强部分的减震壁70的内壁钢板71具有相同的厚度,而减震壁的内壁钢板71邻接地设置在其下方。一对螺栓联接的加强板73位于内壁钢板71的两侧,并利用高强度螺栓74将三块钢板紧固在一起。
此外,在下横梁侧,一螺栓联接的下钢板76预先焊接在减震壁的一对外壁钢板75的下侧,在下横梁上设置了一与螺栓联接的下钢板76具有相同厚度的钢板77,并以与上侧相同的方式连成一体。
其中断言,由于传递应力的结构较为合理,而且可以通过消除上下部分中的凸缘而简化减震壁本身和固定部分的制造,因而可以显著地减少减震壁的建筑结构所需要的总的成本。
然而,对于根据该建议的减震壁来说,减震壁本身需要专门设置螺栓联接的下钢板,内壁钢板需要设有一上加强部分,而用于接头的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需要采用将大量螺栓安装在减震壁的端部侧面上的结构。这种构造的一种自然的结果是,螺栓联接的下钢板和内壁钢板需要同时承受发生在减震壁中的弯曲力矩所导致的剪力和张力。对于螺栓联接的下钢板来说,足够的厚度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减震壁的成本与其它传统的减震壁相比没有很大的区别。
此外,关于减震壁的搬运,由于采用的结构使减震壁不能自支承,因而在运输、储存和现场施工时,需要特别注意其安全性和可施工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装粘性减震壁的结构及其安装方法,这种结构是简单的,同时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并通过对将减震壁安装于一主框架结构的连接结构进行改进而实现低成本的制造。
对本发明的揭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种用于安装粘性减震壁的结构是这样一种结构,即,其中通过在一底板上直立地设置一对钢制侧板并在成对侧板的两侧设置一对凸缘板而形成一上端敞开的壳体,一中间板插设在壳体内,一粘性材料或粘弹性材料放在中间板与壳体的间隙内,其特征在于,粘性减震壁的底板的中部设有用于连接一下横梁之凸缘的高强度螺栓孔部分,在一组的高强度螺栓孔部分的两侧有一对角撑板,该对角撑板沿着与中间板相同的方向从底板向下悬伸至一个与其间隔很短距离的位置,成对的凸缘板分别具有一对角撑板,该对角撑板沿着相对于中间板垂直正交的方向从凸缘板向下悬伸至一个与底板间隔很短距离的位置,在下横梁的凸缘上设置有与底板的中部上的高强度螺栓孔部分相对的高强度螺栓孔部分,在下横梁的位于下横梁的凸缘的高强度螺栓孔部分的两侧,嵌设有与从底板悬伸的角撑板相对的角撑板以及与从凸缘板悬伸的角撑板相对的角撑板,通过使高强度螺栓孔部分中相对的那些以及使角撑板中相对的那些适当地连接,就可以将粘性减震壁连接于下横梁,通过将中间板直接连接于一固定于上横梁凸缘的角撑板,就可以将粘性减震壁连接于上横梁。
根据本发明第二、第三和第四方面的粘性减震壁安装结构的特征是,在第一方面,粘性减震壁的底板具有一用于连接下横梁的凸缘的接合构件,接合构件设置有高强度螺栓孔部分。接合构件和从底板悬伸的成对角撑板彼此连成一体。设置有从底板悬伸的成对角撑板、位于中部两侧的底板部分,相对于设置有高强度螺栓孔部分的中部朝着上横梁抬高,从而形成台阶。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的用于安装粘性减震壁的结构的特征是,在上述各方面,角撑板的连接仅仅是在从底板悬伸的各角撑板与嵌设在下横梁上并和前述角撑板相对的各角撑板之间进行的,因而可以相应于垂直应力的相对幅度来提供调节。
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的用于安装粘性减震壁的结构的特征是,一抬高的金属板安装在下横梁的凸缘上,并设置有底板连接孔部分。这样,通过在上横梁的凸缘上(其为主框架结构的一部分)设置螺栓孔,可以防止基础材料被损坏。
根据本发明第七至第十方面的用于安装粘性减震壁的结构的特征是,在上述的各方面,各角撑板之间的连接是单平面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或者是借助一对拼接板进行的双平面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
根据本发明第十一、十二和十三方面的用于安装粘性减震壁的结构的特征是,中间板与从上横梁悬伸的角撑板之间的直接连接是单平面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或者是借助一对拼接板进行的双平面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各拼接板被分成一中部和一对侧部。
借助本发明的这种粘性减震壁安装结构,无需再使用减震壁的传统建筑结构中所采用的顶板、支架和加强肋板,并且可以减小底板的厚度和螺栓的数量。另外,由于减震壁是自支承而且加以稳定的,因而提高了建筑工作的安全性和可施工性。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粘性减震壁安装方法的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将下横梁固定于设置在其两侧的一对立柱,下横梁是这样构造的,即,在凸缘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底板的高强度螺栓孔部分,在下横梁上嵌设了与从底板的位于高强度螺栓孔部分的两侧悬伸的成对角撑板相对的成对角撑板,以及与从成对凸缘板悬伸的成对角撑板相对的成对角撑板;将上横梁设定在一个预定的位置上,在该位置上,通过使粘性减震壁的中间板连接于设置在一支架上的角撑板,并借助一对临时悬挂构件将壳体连接于上横梁,从而使粘性减震壁成整体地连接;适当地连接高强度螺栓孔部分中相对的那些,以及连接粘性减震壁的角撑板和下横梁的角撑板中相对的那些;以及去除临时悬挂构件。因此,可以使搬运变得简单,可以防止粘性材料剪切变形,而且可以防止减震壁移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粘性减震壁安装结构基本上是这样一种结构,即,其中通过在一底板上直立地设置一对钢制侧板并在成对侧板的两侧设置一对凸缘板而形成一上端敞开的壳体,一中间板插设在壳体内,一粘性材料或粘弹性材料放在中间板与壳体的间隙内,其特征在于,粘性减震壁的底板的中部设有用于连接一下横梁之凸缘的高强度螺栓孔部分,在一组高强度螺栓孔部分的两侧有一对角撑板,该对角撑板沿着与中间板相同的方向从底板向下悬伸至一个与其间隔很短距离的位置,成对的凸缘板分别具有一对角撑板,该对角撑板沿着相对于中间板垂直正交的方向从凸缘板向下悬伸至一个与底板间隔很短距离的位置,在下横梁的凸缘上设置有与底板的中部上的高强度螺栓孔部分相对的高强度螺栓孔部分,在下横梁的位于下横梁的凸缘的高强度螺栓孔部分的两侧,嵌设有与从底板悬伸的角撑板相对的角撑板以及与从凸缘板悬伸的角撑板相对的角撑板,通过使高强度螺栓孔部分中相对的那些以及使角撑板中相对的那些适当地连接,就可以将粘性减震壁连接于下横梁,通过将中间板直接连接于一固定于上横梁凸缘的角撑板,就可以将粘性减震壁连接于上横梁。因此,不必再设置已有技术中在各部分所采用的顶板、支架和加强肋板,可以形成一个简单合理的结构,并减小底板的厚度和螺栓的数量,从而降低成本。另外,由于不必对粘性减震壁的生产线作很大的改动就可以来制造这种粘性减震壁,并且粘性减震壁可以是自支承的,因而可以提高建筑工作的安全性和可施工性,包括制造、运输、临时储存和安装等各个方面。
此外,由于根据本发明各个方面的粘性减震壁安装结构是布置成可以主动、有效地获得上述的各项操作优点,因而可以充分地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此外,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粘性减震壁的安装方法的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将下横梁固定于设置在其两侧的一对立柱,下横梁是这样构造的,即,在凸缘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底板的高强度螺栓孔部分,在下横梁上嵌设了与从底板的位于高强度螺栓孔部分的两侧悬伸的成对角撑板相对的成对角撑板,以及与从成对凸缘板悬伸的成对角撑板相对的成对角撑板;将上横梁设定在一个预定的位置上,在该位置上,通过使粘性减震壁的中间板连接于设置在一支架上的角撑板,并借助一对临时悬挂构件将壳体连接于上横梁,从而使粘性减震壁成整体地连接;适当地连接高强度螺栓孔部分中相对的那些,以及连接粘性减震壁的角撑板和下横梁的角撑板中相对的那些;以及去除临时悬挂构件。因此,可以使现场安装作业和搬运工作变得简单,可以防止粘性材料剪切变形,而且可以防止减震壁移动。
下面将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各实施例。
附图简要说明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粘性减震壁被安装在一主框架结构中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粘性减震壁的各部分的剖视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粘性减震壁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粘性减震壁固定于一上横梁状态的示意图;图5是示出粘性减震壁固定于一上横梁的另一状态的示意图;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粘性减震壁的安装情况的分解视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粘性减震壁被安装于主框架结构状态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该另一种粘性减震壁的各部分的剖视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还有一种粘性减震壁被安装于主框架结构状态的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该种粘性减震壁的各部分的剖视图;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多个粘性减震壁以并列方式安装在主框架结构上的一种安装状态的示意图;图12是多个粘性减震壁并列设置的另一种安装状态的示意图;图13是以传统方式安装的粘性减震壁的一种安装状态的示意图;以及图14是以传统方式安装的粘性减震壁的另一种安装状态的示意图。
实施例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粘性减震壁被安装在一主框架结构上的示意图。
粘性减震壁1设置在结构5的一个平面上并且分别接合于下横梁3和上横梁4,所述结构5的平面是由一对立柱2、一下横梁3、和一上横梁4形成的。
在粘性减震壁1的下端,一接合构件7连接于一底板6的中部,并具有高强度螺栓孔部分。一对角撑板8沿着与中间板相同的方向从底板6向下悬伸,即,在粘性减震壁1的位于接合构件7两侧的、靠近减震壁侧端部的位置向下悬伸。角撑板8的长度被设定为短于接合构件7的长度,这样的布置使得粘性减震壁的自重可以由与底板形成一体的接合构件7来承受。
此外,还可以从一对凸缘板9悬伸一对角撑板10,该角撑板10的长度与角撑板8相同,其方向与角撑板8垂直正交。
虽然可以将粘性减震壁1直接安装在设置有底板连接孔部分和嵌设角撑板的下横梁3,但在该实施例中,描述了一种设置有抬高的金属板的粘性减震壁,其原因稍后再述。
相应于粘性减震壁1之接合构件7的一块平板12焊接于下横梁3的一个凸缘面,并设置有用于连接接合构件的高强度螺栓孔部分。
与从底板6悬伸的角撑板8相对的一对角撑板13以及与从凸缘板9悬伸的角撑板10相对的一对角撑板14嵌设在抬高的金属板11的两侧。
抬高的金属板11是用于设定粘性减震壁1与楼板联接的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联接的工作平面,这种联接是借助螺栓孔之类的结构来实现的,并且不会损害下横梁3的基础材料。采用抬高的金属板11的优点在于,当需要更换粘性减震壁1时,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更换工作。
粘性减震壁1安装在抬高的金属板11上,粘性减震壁的接合构件7和抬高的金属板11通过高强度螺栓10在一个平面上的标号15处实现摩擦连接。类似地,设置在接合构件7两侧的底板6上的角撑板8以及设置在凸缘板9上的角撑板10分别通过利用成对拼接板的双平面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接头16连接于设置在下横梁上的两个相对的角撑板13和14,从而将粘性减震壁1和下横梁3连成一体。
前述在各角撑板之间的直接连接不一定非要拼接板。
在角撑板8与角撑板13相互连接的情况下,若预先使两块角撑板的焊接位置偏离粘性减震壁的中心和下横梁腹板的中心,使下横梁腹板的中心和粘性减震壁的中心相互对准,那么就可以借助单平面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接头来直接连接角撑板8和角撑板9。
类似地,在角撑板10和角撑板14相互连接的情况下,若将角撑板14嵌设于下横梁3,从而使角撑板14的表面位于一能和角撑板10的表面接触的位置上,那么就可以借助单平面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接头来直接连接角撑板10和角撑板14。
由于无需用拼接板,因而采用单平面摩擦型连接有助于降低成本。
设置在各部分上的角撑板可以减小在地震过程中因粘性减震壁1所承受的剪切力而导致的弯曲力矩对高强度螺栓的剪切力,即,弯曲力矩会在粘性减震壁两侧部分转变为垂直力,从而消除并衰减基本上发生在粘性减震壁边缘部分的底板抬升力和垂直力。
因此,粘性减震壁1的接合构件7与抬高的金属板11之间的连接与已有技术一样属于底板型。然而,由于接合构件7和抬高的金属板11在粘性减震壁1的中部,因而有关弯曲力矩的张紧构件就可以变得很小,不会像传统的粘性减震壁那样在连接螺栓中产生张力,因而不需要供加强用的肋板,只要一个厚度很小的简单连接状态即可。
此外,由于用于接合粘性减震壁两端部分的角撑板连接也是一种基于使用拼接板的双平面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因而能合理地减轻由于弯曲力矩而造成的垂直力,不会在连接用高强度螺栓中产生张力,并且可以借助一种不需要加强用肋板等构造的简单的连接结构来应付垂直力。
一角撑板17焊接于上横梁4的下凸缘面,并对准该横梁的腹板。
为了直接连接于前述的角撑板17,粘性减震壁1的中间板18通过两块拼接板19与角撑板17一起被夹紧,因而形成一个双平面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接头20。另外,在角撑板17和中间板18的两端部分,角撑板17的每一对凸缘板21和设置在中间板18上的每一对凸缘板均被两块拼接板夹紧,并借助高强度螺栓在两个平面上的摩擦连接而牢固地相互连接。于是可以使粘性减震壁1和上横梁4连成一体。
在角撑板17和中间板18直接连接的情况下,由于不再需要设置在传统中间板上的顶板以及悬置于上横梁的支架,因而可以将粘性减震壁做得较大,并使粘性减震材料的剪切面积增大,从而能改善其阻尼减震的性能。
应该注意的是,沿垂直于上横梁梁腹方向设置在中间板18两端的成对凸缘板具有用于附连临时悬置构件的螺栓孔部分,这将在稍后描述。
图2是粘性减震壁被安装于主框架结构状态下的各部分的剖视图。
图2(a)是沿图1中的箭头a-a方向的剖视图,一方面示出了下横梁与该粘性减震壁中从凸缘板悬伸的角撑板之间的连接状态,另一方面示出了设置在底板两端部的角撑板和该粘性减震壁中从凸缘板悬伸的角撑板之间的连接状态。
如图所示,从底板悬伸的角撑板8和嵌设于下横梁的角撑板13借助拼接板22,通过双平面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接头16直接连接。
类似地,该图中所示的拼接板23是用于双平面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接头16的,这种联接也用来在布置于粘性减震壁1两侧的、从凸缘板9悬伸的角撑板10和以面对面的关系嵌设的角撑板14之间形成直接的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从图2(a)这个剖视图清楚可见,当由于地震或类似原因而对粘性减震壁1施加一相对于建筑物水平的力时,由于粘性减震壁1的剪切力而产生的弯曲力矩所导致的所有垂直张力都可以被处理成沿角撑板直接连接方向的高强度螺栓中的剪切应力。因此,可以使应力的传递更为合理。
图2(b)是示出粘性减震壁安装方法中的一个中部的剖视图。
该粘性减震壁1安装在抬高的金属板11上,设置在粘性减震壁中部的接合构件7的高强度螺栓孔部分和抬高的金属板11的高强度螺栓孔部分通过一个单平面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接头15来连接。此外,粘性将遮蔽的中间板18和设置在上横梁4上的角撑板17的中部由成对的拼接板19夹紧,并通过一个双平面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接头20来连接。在中间板18和角撑板17两侧端部,角撑板17的凸缘板21和设置在中间板18上的凸缘板可以用成对的拼接板来夹紧,并借助双平面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接头来牢固地连接。
如图所示,虽然接合构件7在粘性减震壁的截面中心的两侧以单平面摩擦连接的方式连接,但由于在粘性减震壁的中部不会发生前述的弯曲力矩,因而不会在接合构件7两侧的凸缘中产生抬升力。因此,在单平面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接头15处的高强度螺栓中不会产生张紧应力。
因此,对底板、接合构件、抬高的金属板等构件而言,可以利用比传统结构小得多的结构构件,并且可以采用一种完全不需要加强肋和类似物的结构。
图3是粘性减震壁的立体图。
在如图所示的粘性减震壁中,一上部敞口的壳体25是由一对直立安装在底板6上的钢制侧板24和一对安装在一对侧板24两侧的凸缘板9形成的,中间板18插设在壳体25中。粘性材料或粘弹性材料放置在位于壳体25和中间板18两侧之间的间隙里,这样提供的结构将使外来的水平力在底板6和中间板18之间被衰减。
应该注意的是,虽然在该实施例中是将中间板18描述成单个的一块板,但由于众所周知可以在粘性减震壁中平行地布置多块中间板来加强对地震的控制力,因而实际上在根据本发明的粘性减震壁安装方法中可以采取多块中间板。
如图所示,接合构件7在粘性减震壁1的下端附连于底板6的中部,成对角撑板8沿着与中间板相同的方向从底板6向下悬伸,即,靠近在接合构件7两侧的粘性减震壁的侧端部向下悬伸。角撑板8的长度短于接合构件7,其原因如上所述。还有,长度与角撑板8相同的角撑板10以与角撑板8垂直正交的方式从凸缘板9悬伸。
由于粘性减震壁可以在其运输、储存和现场安装时呈稳定的自支承状态,因而上述的底板型方法可加强建筑工作的安全性,并且便于现场施工。
如上所述,虽然这种底板型结构的外观与传统的粘性减震壁相同,但由于其不必承受垂直力,因而无需设置加强肋板,并且底板6可以具有较小的厚度和简单的形状。
如图所示,接合构件7、角撑板8和10均设置有高强度螺栓孔部分26、27和28,以便连接设置在抬高的金属板的平板12上的以及嵌设在下横梁中的角撑板中的高强度螺栓孔部分。在中间板18的末端设置有高强度螺栓部分29,用以直接连接前述的角撑板17。
图4示出了连接中间板和角撑板的一个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角撑板17和中间板18直接连接。
也就是说,用两块拼接板19将角撑板17和中间板18夹紧,并通过双平面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接头20来连接。在角撑板17和中间板18两侧的端部,由于角撑板17的凸缘板21和设置在中间板18上的凸缘板可以借助拼接板夹紧,并通过双平面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接头牢固地连接,因而可以将粘性减震壁1和上横梁4连成一体。
在角撑板17和中间板18相互连接时,不一定需要拼接板,如果预先使角撑板的焊接位置偏离上横梁的腹板中心,使上横梁的腹板中心对准中间板的中心,也可以利用高强度螺栓的单平面摩擦型接头在角撑板17和中间板18之间形成直接连接。
由于不采用拼接板,因而利用这种单平面摩擦型连接可以降低成本。
图5示出了连接中间板和角撑板的另一个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虽然中间板没有特别的变化,但区别在于,每块拼接板均被分成一中间部分30和一对侧部31。各螺栓孔部分在拼接板中部30的上下两侧各布置一排,而在侧部拼接板31的上下两侧各布置两排,以便应付被分配而来的剪切应力。
将拼接板分开不但对应力的分配是合理的,而且可以灵活地应付在角撑板与中间板之间由于现场安装精度原因所造成的不均匀性。另外,由于可减小每个位置上的重量,所以这种布置只需借助操作者的人力来实施就足够了,不必用专门的重型机械或设备。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粘性减震壁之安装方法的分解视图。
该安装作业开始时是要固定下横梁3的未图示的支柱,抬高的金属板11和角撑板13和14通过焊接与下横梁3连成一体。
其间,借助一对临时悬挂构件32,将粘性减震壁1的中间板18和壳体25附连于上横梁4并固定成一体。同时,利用成对的拼接板19,使角撑板17和中间板18通过双平面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接头20相互连接。在角撑板17和中间板18两侧的端部,角撑板17的成对凸缘板21和设置在中间板18上的凸缘板也由拼接板夹紧,从而通过双平面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接头牢固地连接。
当在角撑板17端部的凸缘板附近有空间型误差时,不是仅仅将粘性减震壁1的中间板18和壳体25连成一体,而是可以使临时悬挂构件32也直接连接壳体25和凸缘板,以确保不会有除了自重以外的力施加于粘性减震壁1的中间板18。
应该注意的是,这种基于单平面摩擦型高强度螺栓的直接连接(不采用拼接板)与前面所述的相同。
与粘性减震壁1形成一体的上横梁4被悬挂和设定在一个预定位置上,即使是对采用临时悬挂构件32的方法而言,也可以防止粘性材料遭受由于粘性减震壁的自重而导致的剪切变形,并且可以使粘性减震壁固定不动,从而抑制其在悬吊过程中围绕横梁轴线的1转动。
在完成定位之后,在接合构件7的高强度螺栓孔部分26和抬高的金属板11的高强度螺栓孔之间通过单平面高强度螺栓接头15来连接,从而完成将粘性减震壁1安装于主框架的作业。
在此阶段,如果将前述的临时悬挂构件32去除,粘性减震壁1的壳体25连接于下横梁3,粘性减震壁1的中间板18连接于上横梁4,这样就使粘性减震壁1可以采取一可动状态,藉以证明其固有的阻尼减震功能,并完成安装作业。
图7是粘性减震壁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在该粘性减震壁33中,虽然其基本结构类似于上述的粘性减震壁1,但对连接于下横梁的连接结构进行了改进。
也就是说,在该粘性减震壁33中,将设置在底板6下端中部的接合构件7,以及彼此间隔、位于接合构件7的两侧、设置在靠近粘性减震壁1之侧端部分的位置上的成对角撑板8形成为一单个的钢板34。钢板34的功能类似于粘性减震壁1的接合构件7,因为一接合/接纳板35通过焊接水平地附连于其中部,该接合/接纳板35设置有高强度螺栓孔部分26。钢板34中部的两侧对应于从粘性减震壁1的底板上悬伸下来的角撑板8,并设置有高强度螺栓孔部分27,以便连接嵌设在下横梁上的角撑板。
由于接合/接纳板35的位置低于钢板34的其它部分,因而可以确保在搬运该粘性减震壁33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如图所示,应该理解,钢板34和接合/接纳板35是由加强肋支承的,其它的配置(包括从凸缘板9悬伸并通过焊接与钢板34连成一体的角撑板10)类似于前述的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接合/接纳板35焊接于钢板34,并在粘性减震壁的截面中心的两侧受到单平面摩擦型连接。然而,由于在接合/接纳板35中不会产生抬升力,因而不会在焊接面上以及在单平面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接头15处的各螺栓上产生张紧应力,这样就可以采取具有强度误差的结构。
因此,对于底板、钢板、接合/接纳板、抬高的金属板等构件而言,可以采用比传统结构小得多的结构元件,而且可以大大简化用于连接下横梁的下部结构。因此,可以减少结构方面的加工和装配时间,从而有助于大大地降低成本。
图8是其它的粘性减震壁安装于主框架结构时各部分的剖视图。
图8a是沿图7中的箭头a-a剖取的局部剖视图,一方面示出了设置在从粘性减震壁33的底板6悬伸的钢板34之两端部分的高强度螺栓孔部分27与从凸缘板悬伸的角撑板之间的连接状态,另一方面示出了与下横梁的连接状态。
如图所示,从底板悬伸的高强度螺栓孔部分27和嵌设在下横梁上的角撑板13,借助拼接板22,通过双平面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接头16来直接连接。
类似地,图中所示的每一块拼接板23均用于双平面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接头16,该接头适于在从布置于粘性减震壁33两侧的凸缘板9悬伸的角撑板10和与其以面对面的方式嵌设的角撑板14之间形成直接连接。
图8(b)是该粘性减震壁之安装方法中的中部的剖视图。该粘性减震壁33安装在抬高的金属板11上,设置在钢板34中部的接合/接纳板35的高强度螺栓孔部分26和抬高的金属板11的高强度螺栓孔部分之间通过单平面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接头15来连接。此外,粘性减震壁33的中间板18和设置在上横梁4上的角撑板17的中部被拼接板19夹紧,并通过双平面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接头20来连接。在中间板18和角撑板17两侧的端部,角撑板17的凸缘板21和设置在中间板上的凸缘板由成对的拼接板23夹紧,并通过双平面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接头16可靠地连接。
图9是用于安装本发明的粘性减震壁的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该实施例中的粘性减震壁40类似于结合图1所示的粘性减震壁的安装结构,其中粘性减震壁40也是设置在由一对立柱2、一下横梁3、和一上横梁4形成的结构5的平面上,并且分别接合于下横梁3和上横梁4。然而,区别在于将该粘性减震壁40安装到下横梁3上的结构。
在粘性减震壁的下端,是在底板6的中部而不是在接合构件上设置了用于连接抬高的金属板11的高强度螺栓孔部分。在中部41的两侧,底板6朝上横梁侧弯折,即向着粘性减震壁的上侧方向弯折,这样就使底板6具有台阶,从而形成一托盘形状。
成对的角撑板8以与中间板相同的方向从靠近托盘两端的部分悬伸,其方式类似于结合图1所述的例子,但是其长度被设定为不大于中部41,这种布置可以使粘性减震壁的自身重量由底板6的中部41来承受。另外,从成对凸缘板9悬伸的成对角撑板10的长度等同于角撑板8,并且以与上述例子相同的方式垂直正交地设定。
此外,下横梁和上横梁的形状也类似,所提供的用于将粘性减震壁40连接于下横梁3的结构也类似于上述例子,其中底板6的中部直接放在下横梁3上或放在抬高的金属板11上,并通过单平面摩擦型高强度接头15来连接,而各角撑板通过双平面摩擦型高强度接头16连接。
图10是用于安装图9所示粘性减震壁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10(a)示出了底板6的中部41被放在设置于下横梁3上的抬高的金属板11的状态,并且该中部通过单平面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接头15来连接。
如上所述,由于在中部41不会产生弯曲力矩,只有剪切应力施加于中部41和抬高的金属板11的高强度螺栓,因而提供了一种稳定的措施。
图10(b)示出了设置在粘性减震壁40端部的角撑板的连接状态。
由于该状态类似于图2所示,因而不再赘述,每个连接部分都是用双平面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接头来连接的。由于只有垂直应力作为剪切应力施加于高强度螺栓,因而形成一个稳定的连接状态。
该实施例的第一个优点在于,与整个底板被抬高的情况相比,由于粘性减震壁的中间板可以通过底板的形成台阶的部分来扩大,因而可以增加相对于粘性材料而言的剪切面积,从而可以提高减震器的阻尼减震性能。
第二个优点在于,可以获得一种反抗应力的合理措施,这是因为,借助于该结构的位置和形状,可以通过高强度螺栓的剪切应力来承受所有的应力,即,由于来自建筑物以外的水平力而作用于粘性减震壁的水平力可以由所述中部来应付,而由于发生在粘性减震壁中的弯曲力矩在端部产生的垂直力则可以由角撑板来应付。
在前述实施例中,业已描述,从底板悬伸的角撑板和从凸缘板悬伸的角撑板一方面与相应的角撑板相对并且嵌设在下横梁中,另一方面都是相互连接的。
然而,根据由于发生在粘性减震壁中的弯曲力矩而在端部产生的垂直力的数值,可以省略从凸缘板悬伸的角撑板的连接,该垂直力可以仅由从底板悬伸的角撑板来应付。或者,与此相反,可以针对假设的减震力来选择角撑板,而后再连接角撑板。
图1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粘性减震壁以并列方式安装的示意图。一对粘性减震壁1以并列方式安装在由成对的支柱、下横梁3、上横梁4所形成在结构5的平面内,并与下横梁3和上横梁4连成一体。
这两个粘性减震壁1被放在抬高的金属板11上,该金属板焊接于下横梁3的凸缘面,并与下横梁3连成一体。角撑板13和14嵌设在与角撑板8和10相对的位置上,而角撑板8和10是从粘性减震壁1的整体组件的两个外端向下悬伸的。
粘性减震壁1在其两侧的相对的凸缘板9上通过单平面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接头15来连接,该组件以成整体的状态放在抬高的金属板11上。
由于接合构件7和抬高的金属板11通过单平面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接头15来连接,并且在外端的角撑板8和10以及设置在下横梁3上的角撑板13和14通过双平面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接头16来连接,因而使粘性减震壁1成整体地连接于下横梁3。
由于在地震过程中产生的剪切力所导致的弯曲应力可以由角撑板以高强度螺栓的剪切力来承受,因而成整体连接的粘性减震壁1可以对付底板的抬升力以及发生在粘性减震壁边缘部分的垂直力。
两块角撑板17附连于上横梁4的下凸缘面,并对准横梁的梁腹,其方式与上述的实施例相同。
各粘性减震壁1的中间板18和角撑板17都被两块拼接板19夹紧,并通过双平面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接头20来连接,因而使粘性减震壁1和上横梁4成整体地连接。
图12示出了另一个实施例中,其中多个粘性减震壁相互连接。在粘性减震壁1的相对的凸缘板9上分别设置有一平行于上横梁和下横梁的角撑板42,并设置有高强度螺栓孔部分。
如图所示,当两个粘性减震壁1连成一体时,两块角撑板42紧密接触并被两块拼接板43夹紧,且通过双平面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接头20来连接。
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由于操作者能利用垂直于粘性减震壁的姿势来进行连接作业,与直接连接凸缘板9的情况相比,使操作者在移动时有一定的自由度,因而可以让操作者采取一个舒服的姿势来进行安装。
如上所述,用于安装本发明粘性减震壁的结构并不限于安装一单个的粘性减震壁,还适于以并列方式安装多个粘性减震壁的情况。
无论需并列设置的粘性减震壁有多少个,只要在凸缘板的相对侧通过单平面高强度螺栓接头或利用设置在凸缘板上的角撑板的双平面高强度螺栓接头,就可以将整个单元处理成一个粘性减震壁。在将该粘性减震壁固定于上横梁时,只要将临时悬挂构件附连于外凸缘板,就可以确保与上横梁的整体性。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安装粘性减震壁的结构,其中通过在一底板上直立地设置一对钢制侧板并在所述成对侧板的两侧设置一对凸缘板而形成一上端敞开的壳体,一中间板插设在所述壳体内,一粘性材料或粘弹性材料放在中间板与壳体的间隙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性减震壁的所述底板的中部设有用于连接一下横梁之凸缘的高强度螺栓孔部分,在一组所述的高强度螺栓孔部分的两侧有一对角撑板,该对角撑板沿着与所述中间板相同的方向从所述底板向下悬伸至一个与其间隔很短距离的位置,所述成对的凸缘板分别具有一对角撑板,该对角撑板沿着相对于所述中间板垂直正交的方向从所述凸缘板向下悬伸至一个与所述底板间隔很短距离的位置,在所述下横梁的所述凸缘上设置有与所述底板的所述中部上的所述高强度螺栓孔部分相对的高强度螺栓孔部分,在所述下横梁的位于所述下横梁的所述凸缘的所述高强度螺栓孔部分的两侧,嵌设有与所述从底板悬伸的角撑板相对的角撑板以及与所述从凸缘板悬伸的角撑板相对的角撑板,通过使所述高强度螺栓孔部分中相对的那些以及使所述角撑板中相对的那些适当地连接,就可以将所述粘性减震壁连接于所述下横梁,通过将所述中间板直接连接于一固定在所述上横梁凸缘的角撑板,就可以将所述粘性减震壁连接于所述上横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安装粘性减震壁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性减震壁的底板在其中部具有一用于连接所述下横梁的所述凸缘的接合构件,所述接合构件设置有高强度螺栓孔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安装粘性减震壁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中部并具有所述高强度螺栓孔部分的所述接合构件和从所述底板悬伸的所述成对角撑板彼此连成一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安装粘性减震壁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性减震壁的所述底板是这样布置的,即,在设置有从底板悬伸的所述成对角撑板的、位于所述中部两侧的所述底板部分,相对于设置有所述高强度螺栓孔部分的中部朝着所述上横梁抬高,从而形成台阶。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安装粘性减震壁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撑板的连接仅在从所述底板悬伸的所述各角撑板与嵌设在所述下横梁上并和前述角撑板相对的所述各角撑板之间进行的。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安装粘性减震壁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一抬高的金属板安装在所述下横梁的所述凸缘上,并设置有底板连接孔部分。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安装粘性减震壁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底板悬伸的所述各角撑板与嵌设在所述下横梁上并与前述角撑板相对的所述各角撑板之间的连接是单平面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安装粘性减震壁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凸缘板悬伸的所述各角撑板与嵌设在所述下横梁上并与前述角撑板相对的所述各角撑板之间的连接是单平面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
9.如权利要求1-6和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安装粘性减震壁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底板悬伸的所述各角撑板与嵌设在所述下横梁上并与前述角撑板相对的所述各角撑板之间的连接是借助一对拼接板进行的双平面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7和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安装粘性减震壁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凸缘板悬伸的所述各角撑板与嵌设在所述下横梁上并与前述角撑板相对的所述各角撑板之间的连接是借助一对拼接板进行的双平面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安装粘性减震壁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与所述从上横梁悬伸的角撑板之间的直接连接是单平面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安装粘性减震壁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与所述从上横梁悬伸的角撑板之间的直接连接是借助一对拼接板进行的双平面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安装粘性减震壁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拼接板被分成一中部和一对侧部。
14.一种可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粘性减震壁安装结构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下横梁固定于设置在其两侧的一对立柱,所述下横梁是这样构造的,即,在所述凸缘上设置有所述用于连接底板的高强度螺栓孔部分,在所述下横梁上嵌设了与从所述底板的位于所述高强度螺栓孔部分的两侧悬伸的成对角撑板相对的成对角撑板,以及与从所述成对凸缘板悬伸的成对角撑板相对的成对角撑板;将所述上横梁设定在一个预定的位置上,在该位置上,通过使所述粘性减震壁的中间板连接于设置在一支架上的所述角撑板,并借助一对临时悬挂构件将所述壳体连接于所述上横梁,从而使所述粘性减震壁成整体地连接;适当地连接所述高强度螺栓孔部分中相对的那些,以及连接所述粘性减震壁的角撑板和所述下横梁的角撑板中相对的那些;以及去除所述临时悬挂构件。
全文摘要
在一个用于安装粘性减震壁的结构中,在一底板6的中部设置了用于连接一下横梁的高强度螺栓部分,一对角撑板8设置在所述高强度螺栓孔部分的两侧,即,从底板6向下延伸一段很短的距离而到达一位置,以及在一对凸缘板9上分别设置有一对角撑板10。在下横梁3的凸缘上嵌设有用于连接高强度螺栓孔部分的高强度螺栓孔部分和一对用于连接相对角撑板的角撑板,以便连接粘性减震壁1和下横梁3。粘性减震壁1是这样连接于一上横梁4的,即,将一固定于上横梁4的角撑板17直接连接于粘性减震壁1的中间板18。
文档编号E04B1/98GK1316032SQ99810252
公开日2001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1999年9月1日 优先权日1998年9月1日
发明者矶田和彦 申请人:清水建设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