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建筑柱根墩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古建筑柱子的保护修缮,具体说的是在不改变原材料及施工工艺的基础上,对古建筑柱根的加固修复处理。
【背景技术】
[0002]柱子是古建筑中垂直承受上部荷载的构件,它是构成建筑的最主要构件之一。柱子常年与地面接触或暴露在室外,被风雨侵蚀,非常容易腐朽。掩砌在墙内的木柱因潮湿、通风不良等原因更容易糟朽。木柱腐朽多发生在根部,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糟朽的部分做局部修缮处理。处理的手段有两种:一种是柱根包镶,另一种是墩接,需根据柱根糟朽的情况而定。一般说来,柱根圆周的一半或一半以上表面糟朽,糟朽深度不超过柱径的1/5时,可采用包镶的方法。包镶即用锯、扁铲等工具将糟朽的部分剔除干净,然后按剔凿深度、长度及柱子周长,制作包镶料包在柱心外围,使之与柱子外径一样,平整浑圆,然后用铁箍将包镶部分缠箍结实。
[0003]当柱根糟朽严重(糟朽面积占柱截面1/2,或有柱心糟朽现象,糟朽高度在柱高的1/5 —1/3)时,一般应采用墩接的方法。墩接是将柱子糟朽部分截掉,换上新料。目前,常见的做法是做刻半榫墩接,方法是:将接在一起的柱料各刻去直径的1/2作为搭接部分,搭接长度一般为柱径的I一 1.5倍,接茬部分用铁箍2— 3道箍牢,以增强整体性。
[0004]这种传统的柱根墩接措施虽然具备一定的刚度,但在搭接部位的柔韧性、整体性不足,极易发生接茬部分移位的现象,如遇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地面震动,容易造成柱子接茬部分在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松动移位,造成加固件失效,从而使节点的安全性受到威胁。其次,搭接部位用铁箍缠箍焊接,铁箍容易锈蚀,且这种不可逆加固技术不仅不利于加固件的检修或更换,也不利于柱子的保护。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古建筑柱根墩接结构,在坚持不改变古建筑原材料及施工工艺原则的基础上,柱根的墩接不仅要保证接茬部位的刚度,而且还有加强墩接部位的柔韧性和整体性。
[0006]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古建筑柱根墩接结构,柱根处采用墩接结构,在柱根接茬部位用螺栓和扁钢将墩接柱料固定,在两个拼接在一起的柱料各刻去直径的1/2作为搭接部分,两个搭接部分上均设有柱截面立面、柱截面底面和柱截面平面,在柱截面立面上柱心处刻燕尾榫卯口,相对设置的燕尾榫卯口内榫接有插榫,插榫两侧开燕尾榫,形成一条燕尾带,将燕尾带穿入燕尾榫卯口内。
[0007]所述的柱截面平面开设有卯口 I,在另一个搭接部分的柱截面底面上开设有卯口II,暗销插入卯口 I和卯口 II内,将柱截面平面和柱截面底面固定在一起。
[0008]本发明有益效果是:
首先,本专利能够大大提高木柱与墩接料节点处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可以降低柱根与墩接料因侧移而破坏的几率,减少维修次数。
[0009]其次,这种栽入暗销和穿入燕尾带加固结构用料较少,加工十分方便,实际加固操作工序较简单,既节省原材料,有利于环保。扁钢扣件与螺栓结合即可进一步提高木柱与墩接料的整体性,同时也增强了柱根的刚度,可防止地震波对柱根的破坏作用,且在以后的古建筑保护修缮过程中,只需拆开扁钢扣件将栽入的暗榫和穿入的左右方向拉结件即燕尾带更换即可。这种可逆的加固修缮结构不仅可大大降低维修施工的劳动强度,而且可避免再次修缮时对原构件的破坏。
[0010]因此,可以反映出这种柱根墩接的处理结构在保持木柱稳定以及修缮更换时的巨大优势,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发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爆炸式结构示意图;
图中:1、搭接部分,2、柱截同立面,201、燕尾榫卯口,202、插榫,203、燕尾榫,3、柱截面底面,4、柱截面平面,5、暗销,6、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如图所示,在坚持不改变古建筑原材料及施工工艺原则的基础上,柱根的墩接不仅要保证接茬部位的刚度,而且还有加强墩接部位的柔韧性和整体性。首先,将接在一起的柱料各刻去直径的1/2作为搭接部分,在柱截面立面上柱心处刻燕尾榫卯口,采用与原柱料相同的硬木材料制作一根插榫,插榫两侧开燕尾榫,形成一条燕尾带,将燕尾带穿入燕尾榫卯口内。它可锁合墩接的柱料,防止搭接部位左右方向移位,加强了柱根在左右方向的整体性和拉结力。其次,在墩接柱截面平面上开卯口和墩接柱截面底面上开卯口,制作暗销,在墩接柱上下截面处栽入暗销,防止搭接部位上下方向开裂,加强了柱根在上下方向的柔韧性和整体性。最后,在柱根接茬部位用螺栓结合扁钢扣件2— 3道将墩接柱料固定,加强柱根的刚度和整体性,同时,这种固定技术是可逆的,便于木柱的检修或更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13]实施例1
古建筑外檐柱常年暴露在室外,且柱根与地面接触,被风雨侵蚀,非常容易糟朽。当柱根糟朽严重时,即糟朽面积占柱截面1/2,或有柱心糟朽现象,糟朽高度在柱高度的1/5—1/3时,可采用本专利技术进行加固修缮。首先,将需要搭接在一起的柱料各刻去直径的1/2作为搭接部分,在柱截面立面上柱心处刻燕尾榫卯口,采用与原柱料相同的硬木材料制作一根插榫,插榫两侧开燕尾榫,形成一条燕尾带,将燕尾带穿入燕尾卯口内。它可锁合墩接的柱料,防止搭接部位左右方向移位,加强了柱根在左右方向的整体性和拉结力。防止地震力对柱根的破坏,提高了柱根的抗震性能。其次,在墩接柱截面平面上开卯口,制作暗销,在墩接柱上下截面处栽入暗销,防止搭接部位上下方向开裂,加强了柱根在上下方向的柔韧性和整体性,可提高木柱的抗弯性能。最后,在柱根接茬部位用螺栓结合扁钢扣件固定墩接料2— 3道,可进一步加强柱根的刚度和整体性。
[0014]实施例2 古建筑山面檐柱掩砌在山墙内,木柱因潮湿、通风不良等原因极易糟朽,木柱的糟朽多发生在根部,当柱根糟朽严重时,可采用本专利技术进行柱根墩接处理,柱根墩接技术同实施例I。柱子的墩接高度,如是四面无墙的露明柱,应不超过柱子的1/5,如果是包砌在山墙或槛墙内的柱子,应不超过柱高的1/3,接茬部分用螺栓结合扁钢扣件固定2—3道,将柱根墩接处箍牢,进一步增强柱根的整体性。
【主权项】
1.一种古建筑柱根墩接结构,柱根处采用墩接结构,在柱根接茬部位用螺栓(6)和扁钢(7)将墩接柱料固定,其特征在于:在两个拼接在一起的柱料各刻去直径的1/2作为搭接部分(1),两个搭接部分(I)上均设有柱截面立面(2)、柱截面底面(3)和柱截面平面(4),在柱截面立面(2)上柱心处刻燕尾榫卯口(201),相对设置的燕尾榫卯口(201)内榫接有插榫(202),插榫(202)两侧开燕尾榫(203),形成一条燕尾带,将燕尾带穿入燕尾榫卯口(201)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柱根墩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柱截面平面(4)开设有卯口 I (401),在另一个搭接部分(I)的柱截面底面(3)上开设有卯口 II (301),暗销(5)插入卯口 I (401)和卯口 II (301)内,将柱截面平面(4)和柱截面底面(3)固定在一起。
【专利摘要】一种古建筑柱根墩接结构,柱根处采用墩接结构,在柱根接茬部位用螺栓和扁钢将墩接柱料固定,在两个拼接在一起的柱料各刻去直径的1/2作为搭接部分,两个搭接部分上均设有柱截面立面、柱截面底面和柱截面平面,在柱截面立面上柱心处刻燕尾榫卯口,相对设置的燕尾榫卯口内榫接有插榫,插榫两侧开燕尾榫,形成一条燕尾带,将燕尾带穿入燕尾榫卯口内。在坚持不改变古建筑原材料及施工工艺原则的基础上,柱根的墩接不仅要保证接茬部位的刚度,而且还有加强墩接部位的柔韧性和整体性。
【IPC分类】E04C3-36, E04G23-02
【公开号】CN104863384
【申请号】CN201510310929
【发明人】叶建华, 蔡丽朋, 何建平, 王雅丽
【申请人】洛阳理工学院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