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新型人居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47783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新型人居建筑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多功能新型人居建筑,包括至少两个建筑主体和设置在建筑主体外周的多层的停车场;所述建筑主体包括电力装置、抗震装置和蓄水装置;所述电力装置包括屋顶光伏发电组件和蓄电池;所述屋顶光伏发电组件电源输出端与蓄电池电源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抗震装置包括多根环绕建筑主体设置的抗震杆和设置在地基上的环形框架;所述抗震杆一端与环形框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建筑主体固定连接;所述蓄水装置包括设置在建筑主体上的集水槽、设置在相邻建筑主体间的储水池、储水池支架、连通集水槽与储水池的进水管以及连通储水池与室内供水网的出水管;所述储水池支架支撑储水池;所述出水管上设置蜗杆发电机。
【专利说明】
多功能新型人居建筑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多功能新型人居建筑,属于建筑领域。
【背景技术】
[0002]传统建筑或现代建筑一般采用土木结构或钢混结构,功能单一,基本只起到居住的作用。但建筑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很多建筑较为陈旧,抗震、防涝能力较弱,线路、管路老化,供电不畅,经常发生断水断电现象。目前,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建设海绵城市,值此国家政策下改造建设建筑,特别是老旧建筑,优化居民生活水平具有国家意义。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多功能新型人居建筑。该建筑的蓄水、电力以及抗震装置可以使建筑具备蓄水、发电以及防震功能。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多功能新型人居建筑,包括至少两个建筑主体和设置在建筑主体外周的多层的停车场;所述建筑主体包括电力装置、抗震装置和蓄水装置;
所述电力装置包括屋顶光伏发电组件和蓄电池;所述屋顶光伏发电组件电源输出端与蓄电池电源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抗震装置包括多根环绕建筑主体设置的抗震杆和设置在地基上的环形框架;所述抗震杆一端与环形框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建筑主体固定连接;
所述蓄水装置包括设置在建筑主体上的集水槽、设置在相邻建筑主体间的储水池、储水池支架、连通集水槽与储水池的进水管以及连通储水池与室内供水网的出水管;所述储水池支架支撑储水池;所述出水管上设置蜗杆发电机;所述蜗杆发电机电源输出端与蓄电池电源输入端电连接。
[0005]其中,所述环形框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0006]其中,所述储水池底部设置有抽沙栗;所述抽沙栗由蓄电池供电。
[0007]其中,所述储水池支架为钢结构。
[0008]其中,所述停车场上设置有车棚光伏发电组件;所述车棚光伏发电组件电源输出端与蓄电池电源输入端电连接。
[0009]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多功能新型人居建筑设置有电力装置,在用电高峰期或停电时可以有效供应居民生活所需的基本用电。
[0010]2、本发明多功能新型人居建筑设置有蓄水装置,不仅在雨天实现储水,有效防止居住区内涝,还可为居民补充生活用水,响应国家的节能减排号召。
[0011]3、本发明多功能新型人居建筑设置有抗震装置,通过抗震杆设置有效增强建筑的抗震能力,保障居民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发明多功能新型人居建筑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多功能新型人居建筑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多功能新型人居建筑的俯视图。
[0013]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电力装置、11-光伏发电组件、12-蓄电池、2-蓄水装置、21-集水槽、22-储水池、221-抽沙栗、23-储水池支架、24-进水管、25-出水管、26-蜗杆发电机、3-抗震装置、31-抗震杆、32-环形框架、4-停车场、41 -车棚光伏发电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0015]如图1-3所示,多功能新型人居建筑,包括至少两个建筑主体和设置在建筑主体外周的多层的停车场4;所述建筑主体包括电力装置1、抗震装置3和蓄水装置2;
所述电力装置I包括屋顶光伏发电组件11和蓄电池12;所述屋顶光伏发电组件11电源输出端与蓄电池12电源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抗震装置3包括多根环绕建筑主体设置的抗震杆31和设置在地基上的环形框架32;所述抗震杆31 —端与环形框架3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建筑主体固定连接;
所述蓄水装置2包括设置在建筑主体上的集水槽21、设置在相邻建筑主体间的储水池22、储水池支架23、连通集水槽21与储水池22的进水管24以及连通储水池22与室内供水网的出水管25;所述储水池支架23支撑储水池22;所述出水管25上设置蜗杆发电机26;所述蜗杆发电机26电源输出端与蓄电池12电源输入端电连接。
[0016]其中,所述环形框架32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0017]其中,所述储水池22底部设置有抽沙栗221;所述抽沙栗221由蓄电池12供电。
[0018]其中,所述储水池支架23为钢结构。
[0019]其中,所述停车场4上设置有车棚光伏发电组件41;所述车棚光伏发电组件41电源输出端与蓄电池12电源输入端电连接。
[0020]以中国福建为例,经实际测算,每平米晶硅太阳能板平均一天大概可发电0.5度;以占地500平方米的建筑为例,则在本发明中的建筑预估一年可发电18万度左右,则可满足50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建筑所需的电力完全可以做到自给自足。
[0021]福建年平均降水量大概在1500mm左右,以1000平方的集水面积为例,则本发明中的蓄水装置年均可收集水量为1500m3,集水量相当可观。
[0022]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发电:光伏发电组件11转化太阳能为电能,并储存在蓄电池12中,待居民需要时供应居民用电,并且为设置在储水池22底部的抽沙栗221供电。
[0023]蓄水:集水槽21收集雨水储存在储水池22中,雨水在储水池22中静置沉淀,底部泥沙通过抽沙栗221排出,过滤后的水待居民需要时供应,在此过程中设置在出水管25上的蜗杆发电机26以此发电。
[0024]防震:环形框架32通过抗震杆31与建筑主体连成一个整体,从而增大了建筑整体的底部面积,使建筑主体更具有稳定性,绕建筑主体设置的抗震杆31与建筑主体连接,提高了建筑主体地上结构的稳定性。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多功能新型人居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建筑主体和设置在建筑主体外周的多层的停车场(4);所述建筑主体包括电力装置(1)、抗震装置(3)和蓄水装置(2); 所述电力装置(I)包括屋顶光伏发电组件(11)和蓄电池(12);所述屋顶光伏发电组件(11)电源输出端与蓄电池(12)电源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抗震装置(3)包括多根环绕建筑主体设置的抗震杆(31)和设置在地基上的环形框架(32);所述抗震杆(31) —端与环形框架(3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建筑主体固定连接;所述蓄水装置(2)包括设置在建筑主体上的集水槽(21)、设置在相邻建筑主体间的储水池(22)、储水池支架(23)、连通集水槽(21)与储水池(22)的进水管(24)以及连通储水池(22)与室内供水网的出水管(25);所述储水池支架(23)支撑储水池(22);所述出水管(25)上设置蜗杆发电机(26);所述蜗杆发电机(26)电源输出端与蓄电池(12)电源输入端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新型人居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框架(32)为钢筋混凝土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新型人居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池(22)底部设置有抽沙栗(221);所述抽沙栗(221)由蓄电池(12)供电。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新型人居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池支架(23)为钢结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新型人居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场(4)上设置有车棚光伏发电组件(41);所述车棚光伏发电组件(41)电源输出端与蓄电池(12)电源输入端电连接。
【文档编号】E04H14/00GK106013940SQ201610551219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7月13日
【发明人】柯依坤
【申请人】柯依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