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抢修用能快速施工的电线杆扶正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电力抢修用能快速施工的电线杆扶正装置,包括底板、第一气缸装置、配重装置、支架装置、第二气缸装置、固定装置,底板上设有第一固定块,第一气缸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气缸、第三支架、第一推动杆、第四支架、第一弹簧、第一限定杆及第一横杆,配重装置包括第一移动板、配重块、第二横杆、第二弹簧,支架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杆、第一推板、第一定位杆、第二限定杆、第一斜杆,第二气缸装置包括第二气缸、第五支架、第二推动杆、第六支架、第七支架、第二斜杆、第一顶靠杆,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三支撑杆、第八支架、第二顶靠杆、第四斜杆,本发明能够有效的将电杆扶正,配合吊车使用,提高工作效率。
【专利说明】
一种电力抢修用能快速施工的电线杆扶正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力施工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抢修用能快速施工的电线杆扶正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低压架空线路是居民生活及农业生产所用的线路,低压架空线路大多由水泥电杆支撑架设。水泥电杆在架设时,一般由吊车扶正,架设起来非常简单。由于初装电杆时,土质松软,因此架设中的电杆经常发生倾斜现象,这样就导致吊车只能在一个电杆完成架设后,才能架设第二根电杆,因此,架设效率低下。
[000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电力抢修用能快速施工的电线杆扶正装置。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电力抢修用能快速施工的电线杆扶正装置,所述电力抢修用能快速施工的电线杆扶正装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第一气缸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气缸装置左侧的配重装置、位于所述配重装置上方的支架装置、位于所述支架装置左侧的第二气缸装置、位于所述第二气缸装置上方的固定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其下表面的若干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气缸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右侧的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左侧的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方的第一气缸、位于所述第一气缸右侧的第三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气缸左侧的第一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上下两侧的第四支架、位于所述第四支架右侧的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弹簧下方的第一限定杆及位于所述第二支架左侧的第一横杆,所述配重装置包括第一移动板、位于所述第一移动板上方的配重块、位于所述配重块左侧的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第一移动板右侧的第二弹簧,所述支架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的第一推板、位于搜书第一推板右侧的第一定位杆、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杆上的第二限定杆、第一斜杆,所述第二气缸装置包括第二气缸、位于所述第二气缸左侧的第五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气缸上方的第二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左右两侧的第六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右侧的第七支架、位于所述第七支架下方的第二斜杆、位于所述第七支架右侧的第一顶靠杆、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左侧的第三斜杆,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上方的第三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右侧的第八支架、位于所述第八支架右侧的第二顶靠杆、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左侧的第四斜杆、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左侧的第二固定杆及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杆右侧的第二弹黃。
[0007]所述第一固定块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固定块的横截面呈三角,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08]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
[0009]所述第三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推动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气缸连接,所述第四支架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上下两侧,所述第四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推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一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四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定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限定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0010]所述第一移动板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移动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配重块呈长方体,所述配重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移动板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横杆的左端与所述配重块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的右端与所述配重块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二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一移动板的右端固定连接。
[0011]所述第二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配重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推板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推板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二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推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与所述第一推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定位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推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定杆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杆上,所述第二限定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限定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推板固定连接。
[0012]所述第二气缸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移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的左端顶靠在所述第二气缸的右表面上,所述第五支架呈L型,所述第五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气缸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气缸连接,所述第六支架设有两个,所述第六支架呈L型,所述第六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气缸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的另一端顶靠在所述第二推动杆的侧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七支架呈L型,所述第七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推动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支架的另一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二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推动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七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靠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顶靠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七支架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靠杆的右端顶靠在所述第一推板的左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三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推动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0013]所述第一固定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推动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左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右端顶靠在所述第一推板的左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八支架呈L型,所述第八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八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0014]所述第二顶靠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顶靠杆的左端与所述第八支架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顶靠杆的右端顶靠在所述第一推板的左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四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右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三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右端固定连接。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0016]本发明电力抢修用能快速施工的电线杆扶正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的将电杆扶正,配合吊车使用,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时间,使得扶正作业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电力抢修用能快速施工的电线杆扶正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18]图1为本发明电力抢修用能快速施工的电线杆扶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所示,本发明电力抢修用能快速施工的电线杆扶正装置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I上方的第一气缸装置2、位于所述第一气缸装置2左侧的配重装置3、位于所述配重装置3上方的支架装置4、位于所述支架装置4左侧的第二气缸装置5、位于所述第二气缸装置5上方的固定装置6。
[0020]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I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底板I上设有位于其下表面的若干第一固定块11。所述第一固定块11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固定块11的横截面呈三角,所述第一固定块11的上表面与所述底板I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21]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气缸装置2包括第一支撑杆2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1右侧的第一支架22、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1左侧的第二支架23、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1上方的第一气缸24、位于所述第一气缸24右侧的第三支架25、位于所述第一气缸24左侧的第一推动杆26、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26上下两侧的第四支架27、位于所述第四支架27右侧的第一弹簧28、位于所述第一弹簧28下方的第一限定杆29及位于所述第二支架23左侧的第一横杆20。所述第一支撑杆2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下端与所述底板I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气缸2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22呈凹字形,所述第一支架22的一端与所述底板I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23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23的一端与所述底板I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2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25呈凹字形,所述第三支架2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2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24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26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推动杆26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气缸24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气缸24带动所述第一推动杆26左右移动。所述第四支架27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26的上下两侧,所述第四支架27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推动杆26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27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一弹簧28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28呈水平状,所述第一弹簧2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2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28的左端与所述第四支架2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定杆29呈长方体,所述第一限定杆29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20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20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支架23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0022]如图1所示,所述配重装置3包括第一移动板31、位于所述第一移动板31上方的配重块32、位于所述配重块32左侧的第二横杆33、位于所述第一移动板31右侧的第二弹簧34。所述第一移动板3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移动板3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I的上表面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移动板31可以左右移动。所述配重块32呈长方体,所述配重块32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移动板31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横杆20的左端与所述配重块32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配重块32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二横杆33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33的右端与所述配重块32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34呈水平状,所述第二弹簧34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支架2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34的左端与所述第一移动板31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34处于拉伸状态,使得所述第一移动板31具有向右移动的倾向。
[0023]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装置4包括第二支撑杆41、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41上的第一推板42、位于搜书第一推板42右侧的第一定位杆43、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杆43上的第二限定杆44、第一斜杆45。所述第二支撑杆4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41的下端与所述配重块3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41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一通孔411,所述第一通孔41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推板4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推板42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411内且与所述第二支撑杆41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推板42可以左右移动,所述第一推动杆26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推板42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27与所述第一推板42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4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推板42右侧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定位杆43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定位杆43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定位杆43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推板42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定杆44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杆43上,所述第二限定杆44呈长方体,所述第二限定杆4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杆4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45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斜杆45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4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杆4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45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推板42固定连接。
[0024]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气缸装置5包括第二气缸51、位于所述第二气缸51左侧的第五支架52、位于所述第二气缸51上方的第二推动杆53、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53左右两侧的第六支架54、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53右侧的第七支架55、位于所述第七支架55下方的第二斜杆56、位于所述第七支架55右侧的第一顶靠杆57、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53左侧的第三斜杆58。所述第二气缸51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移动板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33的左端顶靠在所述第二气缸51的右表面上。所述第五支架52呈L型,所述第五支架5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动板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5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气缸5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53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推动杆53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气缸51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气缸51带动所述第二推动杆53上下移动。所述第六支架54设有两个,所述第六支架54呈L型,所述第六支架5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气缸5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54的另一端顶靠在所述第二推动杆53的侧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推动杆53可以稳定的上下移动。所述第七支架55呈L型,所述第七支架55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推动杆53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支架55的另一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二斜杆56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杆56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推动杆53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56的上端与所述第七支架5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靠杆57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顶靠杆57的左端与所述第七支架55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靠杆57的右端顶靠在所述第一推板42的左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斜杆58呈倾斜状,所述第三斜杆58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推动杆53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0025]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装置6包括第一固定杆61、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61上方的第三支撑杆62、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62右侧的第八支架63、位于所述第八支架63右侧的第二顶靠杆64、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64左侧的第四斜杆65、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62左侧的第二固定杆66及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杆66右侧的第三弹簧67。所述第一固定杆6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推动杆5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6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斜杆58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6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支架55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6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61的左端设有第一凹槽611,所述第一凹槽61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固定杆61的右端顶靠在所述第一推板42的左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62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62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6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八支架63呈L型,所述第八支架6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6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八支架6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62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顶靠杆64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顶靠杆64的左端与所述第八支架63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顶靠杆64的右端顶靠在所述第一推板42的左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斜杆65呈倾斜状,所述第四斜杆65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6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斜杆65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62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66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杆66的右端设有第二凹槽661,所述第二凹槽66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三弹簧67的右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62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67的左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杆66的右端固定连接。
[0026]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电力抢修用能快速施工的电线杆扶正装置使用时,首先将其固定在地面上,使得所述第一固定块11插入到地面上,然后将地面夯实,从而可以将本发明固定在地面上。然后启动第一气缸24,使得所述第一推动杆26向左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推板42向左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一固定杆61、第二推动杆53、第二气缸51及第一移动板31向左移动,此时所述第二弹簧34被拉伸,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移动板31具有向右移动的倾向。然后启动第二气缸51,使得所述第二推动杆53向上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二推动杆53向上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一固定杆61、第三支撑杆62及第二固定杆66向上移动,直至将所述第一固定杆61及第二固定杆66移动到电杆的上端。然后将电杆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611内且顶靠在所述第一固定杆61上,此时将第二固定杆66上移至电杆的上端,然后使得电杆收容于第二凹槽661,使得所述第二固定杆66顶靠在电杆上,从而通过第一固定杆61及第二固定杆66的相互作用可以将电杆固定住。同时第一气缸24可以使得所述第一推动杆26继续向左移动,同时所述第二气缸51使得所述第二推动杆53继续向上移动,从而可以讲电杆扶正。至此,本发明电力抢修用能快速施工的电杆扶正装置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电力抢修用能快速施工的电线杆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抢修用能快速施工的电线杆扶正装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第一气缸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气缸装置左侧的配重装置、位于所述配重装置上方的支架装置、位于所述支架装置左侧的第二气缸装置、位于所述第二气缸装置上方的固定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其下表面的若干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气缸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右侧的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左侧的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方的第一气缸、位于所述第一气缸右侧的第三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气缸左侧的第一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上下两侧的第四支架、位于所述第四支架右侧的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弹簧下方的第一限定杆及位于所述第二支架左侧的第一横杆,所述配重装置包括第一移动板、位于所述第一移动板上方的配重块、位于所述配重块左侧的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第一移动板右侧的第二弹簧,所述支架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的第一推板、位于搜书第一推板右侧的第一定位杆、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杆上的第二限定杆、第一斜杆,所述第二气缸装置包括第二气缸、位于所述第二气缸左侧的第五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气缸上方的第二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左右两侧的第六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右侧的第七支架、位于所述第七支架下方的第二斜杆、位于所述第七支架右侧的第一顶靠杆、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左侧的第三斜杆,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上方的第三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右侧的第八支架、位于所述第八支架右侧的第二顶靠杆、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左侧的第四斜杆、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左侧的第二固定杆及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杆右侧的第三弹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抢修用能快速施工的电线杆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块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固定块的横截面呈三角,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抢修用能快速施工的电线杆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抢修用能快速施工的电线杆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推动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气缸连接,所述第四支架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上下两侧,所述第四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推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一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四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定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限定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左表面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抢修用能快速施工的电线杆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板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移动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配重块呈长方体,所述配重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移动板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横杆的左端与所述配重块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的右端与所述配重块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二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一移动板的右端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力抢修用能快速施工的电线杆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配重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推板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推板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二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推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与所述第一推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定位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推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定杆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杆上,所述第二限定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限定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推板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抢修用能快速施工的电线杆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缸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移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的左端顶靠在所述第二气缸的右表面上,所述第五支架呈L型,所述第五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气缸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气缸连接,所述第六支架设有两个,所述第六支架呈L型,所述第六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气缸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的另一端顶靠在所述第二推动杆的侧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七支架呈L型,所述第七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推动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支架的另一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二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推动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七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靠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顶靠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七支架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靠杆的右端顶靠在所述第一推板的左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三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推动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力抢修用能快速施工的电线杆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推动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左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右端顶靠在所述第一推板的左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八支架呈L型,所述第八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八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力抢修用能快速施工的电线杆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靠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顶靠杆的左端与所述第八支架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顶靠杆的右端顶靠在所述第一推板的左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四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右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三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右端固定连接。
【文档编号】E04G23/02GK106088789SQ201610621692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8月1日 公开号201610621692.0, CN 106088789 A, CN 106088789A, CN 201610621692, CN-A-106088789, CN106088789 A, CN106088789A, CN201610621692, CN201610621692.0
【发明人】王杨
【申请人】王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