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钢筋强度的钢筋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筋连接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增强钢筋强度的钢筋连接结构,属于建筑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建筑领域的迅速发展,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施工技术。特别是传统的钢筋连接在施工过程中常出现以下问题:1、钢筋连接的套筒价格偏高,不利于装配式的推广。2、现有的钢筋连接的搭接施工中,端部钢筋深入套筒长度过长,增加施工难度,影响施工进度,同时也严重影响施工质量。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钢筋连接件结构,不仅双重保护钢筋连接的强度,而且能使钢筋更方便的进入套筒内,增强钢筋强度,降低低廉,较好的解决了传统钢筋连接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难度。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增强钢筋强度的钢筋连接结构,包括横截面为圆形的管状套筒,其在于:所述管状套筒内壁设有坑槽;该管状套筒纵向两端的适配位置分别设有灌浆孔。
[0006]所述的各灌浆孔的中心与管状套筒两端面的距离相等。
[0007]所述的管状套筒外部还包裹有螺旋钢筋,且所述螺旋钢筋的中心与管状套筒的中心重合。
[0008]所述管状套筒采用钢板卷曲或管材中的一种。
[000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螺旋钢筋包裹在管状套筒外的结构,不仅能保证钢筋连接的强度,而且能方便两端钢筋的搭接,降低成本。将钢筋用管状套筒连接代替焊接,节能降耗,实现钢筋的快速搭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提高劳动效率,具有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增强钢筋强度的钢筋连接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套筒I,螺钉2,灌浆孔3,坑槽4。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受具体的实施例所限制,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另外,以不违背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容易实现的任何改动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0014]实施例1:
[0015]如图1所示的一种增强钢筋强度的钢筋连接结构,包括横截面为圆形的采用钢板卷曲的管状套筒1,该管状套筒I内壁设有若干坑槽4 ;管状套筒I纵向两端的适配位置分别设有灌浆孔3。所述的各灌浆孔3的中心与管状套筒I两端面的距离相等。紧贴管状套筒I外部还包裹有螺旋钢筋,且所述螺旋钢筋的中心与管状套筒I的中心重合。
[0016]实施例2:
[0017]如图1所示的一种增强钢筋强度的钢筋连接结构,横截面为圆形的采用管材的管状套筒1,该管状套筒I内壁设有若干坑槽4 ;管状套筒I纵向两端的适配位置分别设有灌浆孔3。所述的各灌浆孔3的中心与管状套筒I两端面的距离相等。所述的管状套筒I外部还包裹有螺旋钢筋,且所述螺旋钢筋的中心与管状套筒I的中心重合。
[0018]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
[0019]在钢筋的连接过程中,首先制定搭接标准:在距离连接钢筋端部的一定位置设置刻度,确定钢筋搭接的长度,保证钢筋端部的刻度与管状套筒I端部水平对齐。此标准说明钢筋搭接在管状套筒I的搭接长度是符合设计要求,只有符合此标准的才为质量合格,不符合此标准的情况均存在钢筋抗拉强度不够的风险。最后从上部灌浆孔3进行灌浆,直到下部灌浆孔3出浆为止。
[0020]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易于加工,同时施工过程简单,效果好,实用性强,
[0021]利于推广应用。
【主权项】
1.一种增强钢筋强度的钢筋连接结构,包括横截面为圆形的管状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套筒(I)内壁设有坑槽(4);该管状套筒(I)纵向两端的适配位置分别设有灌浆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钢筋强度的钢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灌浆孔(3)的中心与管状套筒(I)两端面的距离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钢筋强度的钢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状套筒(I)外部还包裹有螺旋钢筋,且所述螺旋钢筋的中心与管状套筒(I)的中心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增强钢筋强度的钢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套筒(I)采用钢板卷曲或管材中的一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筋连接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增强钢筋强度的钢筋连接结构。包括横截面为圆形的管状套筒,其所述管状套筒内壁设有坑槽;该管状套筒纵向两端的适配位置分别设有灌浆孔。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螺旋钢筋包裹在管状套筒外的结构,不仅能保证钢筋连接的强度,而且能方便两端钢筋的搭接,降低成本。将钢筋用管状套筒连接代替焊接,节能降耗,实现钢筋的快速搭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提高劳动效率,具有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IPC分类】E04C5-18
【公开号】CN204266477
【申请号】CN201420727247
【发明人】张波, 张德海, 赵青
【申请人】沈阳万融现代建筑产业有限公司, 沈阳建筑大学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