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限位抗拉拔功能的楼梯弹性滑移支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应于楼梯间的弹性滑移隔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限位抗拉拔功能的楼梯弹性滑移支座。
【背景技术】
[0002]在传统楼梯设计中,长期以来,我国结构工程师在结构计算时往往略去楼梯构件的建模计算,既没有考虑楼梯间构件的抗震性能,也没有考虑楼梯构件对结构整体抗震性能产生的影响。楼梯是整体结构的一部分,必然会对结构整体动力性能产生影响,结构整体动力性能的改变也不可避免地会对楼梯的安全造成影响。因此,结构整体抗震分析计算时不考虑楼梯对结构整体性能的影响,可能导致在地震发生时结构整体和楼梯(间)都遭到严重破坏,此缺点在汶川地震调查时得到验证,汶川地震调查结果显示,地震时结构(尤其是框架结构)楼梯间损坏严重。现实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
6.1.15条规定:“对于框架结构,楼梯构件与主体结构整浇时,应计入楼梯构件对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影响,应进行楼梯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6.1.4条规定:“框架结构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楼梯结构应有足够的抗倒塌能力。同时对楼梯间应当采取“放震”措施,弱化楼梯构件对主体结构的刚度影响,人为地将楼梯间与主体结构隔开,是楼梯间抗震设计的新思路。这种做法已在多种文献提至IJ,其效果已被计算与实验证实,并已被国标11G101-2标准图集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6.1.15条规定:“宜采取构造措施,减少楼梯构件对主体结构刚度的影响。”有些标准图集已采取在楼梯斜板下端与梯梁之间设置滑动支座的做法。但是,申请人经研究认为11G101-2针对楼梯间滑动支座的建议做法,仅释放掉了梯板的斜撑效应,其对楼梯间的破坏形态没有做出准确预估,存在缺陷。
[0003]申请人经研究认为:将楼梯斜板简单放置在梯梁上(隔断层仅起隔离作用),大震时有脱落风险,虽然梯板的搭接长度满足现行规范框架结构的层间变形需求,但支撑楼梯斜板另一端的梯柱,一般情况下截面尺寸较小,且梯柱与梯梁一般为“强梁弱柱”结构。大震时,梯柱很可能先于主体结构发生破坏,而导致另一端“搁置”在梯梁上的梯板发生滑落,从而使楼梯间发生连续倒塌的脆性破坏。采用11G101-2针对楼梯间滑动支座的建议做法后梯板与梯梁脱开,楼梯间可能成为主体结构的子结构,地震力存在二次放大的可能(鞭梢效应),这更增加了梯柱首先发生脆性破坏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和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限位抗拉拔功能的楼梯弹性滑移支座,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同时使用安全可靠,制造成本低。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具有限位抗拉拔功能的楼梯弹性滑移支座,包括楼梯弹性滑移支座与限位抗拉拔装置,所述的楼梯弹性滑移支座本体设置上封板、下封板,上封板与连接板固定连接,下封板与钢板固定连接,所述下封板设置凹槽,下封板的凹槽内卡有聚四氟乙烯板;所述限位抗拉拔装置位于楼梯弹性滑移支座纵向两端,所述限位抗拉拔装置包括上抗拔板与下抗拔板,上抗拔板与下抗拔板相互卡接。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楼梯弹性滑移支座本体至少由一个以上不同长度的长方体组成。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钢板连接不锈钢板,聚四氟乙烯板可以在不锈钢板自由滑动。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抗拔板与下抗拔板之间设置薄胶片。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抗拉拔装置与楼梯弹性滑移支座相互连接,连接方式为下抗拔板与钢板焊接,上抗拔板和连接板焊接。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板和钢板均设置多个锚固螺栓。
[0012]本实用新型不但释放掉楼梯斜板在地震作用下的“剪刀斜撑效应”,而且大幅度地降低楼梯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弱化楼梯构件对整体结构分析结果的影响;另外,大震作用下该支座能够对楼梯构件提供有效的约束,防止楼梯斜板由于鞭梢效应向上提拔,从而预防了楼梯间先于主体结构发生破坏。
[00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4]1、本实用新型支座简化了结构工程的设计程序,降低由于采取各种补救结构措施而增加的建造成本,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0015]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工作可靠,建筑方案不受楼梯间抗震设计影响,保证了楼梯结构与楼梯间安全。
[0016]3、本实用新型支座下端装有聚四氟乙烯板,其可以在不锈钢板自由滑动,摩擦滑移系数很低,在地震时橡胶层先发生变形,当支座所受的地震力超过滑动面水平屈服剪力时,滑动面开始滑动,支座的水平刚度变为零,能有效的释放掉楼梯斜板在地震作用下的“剪刀斜撑效应”。
[0017]4、本实用新型在大震作用下能够对楼梯构件提供有效的约束,防止楼梯斜板由于鞭梢效应向上提拔,从而预防了楼梯间先于主体结构发生破坏。
[0018]5、本实用新型施工更方便,施工时,将隔震支座放入梯梁、梯板绑扎钢筋之间,定位后,整体现浇即可,减震支座内部预留“变形区”,楼梯下端与休息平台连接处建筑面层可按常规连续设置。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的横向剖视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的纵向剖视图。
[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1、楼梯弹性滑移支座;11、上封板;12、下封板;13、连接板;14、钢板;15、螺栓;16 ;不锈钢板;17聚四氟乙烯板;2、限位抗拉拔装置;21、上抗拔板;22、下抗拔板;23、薄胶片;3、楼梯斜板;4、休息平台;5、楼梯梁;6、锚固螺栓;7、填充材料;8、悬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5]根据图1、图2所示,作为实施例所示的一种具有限位抗拉拔功能的楼梯弹性滑移支座,包括楼梯弹性滑移支座与限位抗拉拔装置,楼梯弹性滑移支座本体至少由一个以上不同长度的几个长方体组成,楼梯弹性滑移支座本体上端设置上封板、下端设置下封板,上封板通过螺栓与连接板固定连接,下封板与钢板固定连接,所述下封板设置凹槽,下封板的凹槽内卡有聚四氟乙烯板,钢板粘结不锈钢板,聚四氟乙烯板可以在不锈钢板自由滑动。连接板和钢板均为长方形钢板,连接板和钢板均匀设置多个锚固螺栓。
[0026]限位抗拉拔装置位于楼梯弹性滑移支座纵向两端且相互连接,限位抗拉拔装置包括上抗拔板与下抗拔板,上抗拔板与下抗拔板之间设置薄胶片,上抗拔板与下抗拔板相互卡接。下抗拔板与钢板焊接,上抗拔板和连接板焊接实现限位抗拉拔装置与楼梯弹性滑移支座连接。
[0027]根据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楼梯梁与上方的楼梯斜板之间设置楼梯弹性滑移支座,楼梯梁的两端分别设置限位抗拉拔装置,楼梯弹性滑移支座应与楼梯梁平行布置;楼梯弹性滑移支座上、下面上分别均匀设置多个锚固点,锚固螺栓与楼梯斜板和楼梯梁上的悬挑板固定连接;在楼梯弹性滑移支座朝向与背向休息平台的两侧都要设置填充材料,填充材料选用挤压后容易破碎或容易变形的材料。
[00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具有限位抗拉拔功能的楼梯弹性滑移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楼梯弹性滑移支座与限位抗拉拔装置,所述的楼梯弹性滑移支座本体设置上封板、下封板,上封板与连接板固定连接,下封板与钢板固定连接,所述下封板设置凹槽,下封板的凹槽内卡有聚四氟乙烯板;所述限位抗拉拔装置位于楼梯弹性滑移支座纵向两端,所述限位抗拉拔装置包括上抗拔板与下抗拔板,上抗拔板与下抗拔板相互卡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限位抗拉拔功能的楼梯弹性滑移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连接不锈钢板,聚四氟乙烯板可以在不锈钢板自由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限位抗拉拔功能的楼梯弹性滑移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抗拔板与下抗拔板之间设置薄胶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限位抗拉拔功能的楼梯弹性滑移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抗拉拔装置与楼梯弹性滑移支座相互连接,连接方式为下抗拔板与钢板焊接,上抗拔板和连接板焊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限位抗拉拔功能的楼梯弹性滑移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和钢板均设置多个锚固螺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限位抗拉拔功能的楼梯弹性滑移支座,包括楼梯弹性滑移支座与限位抗拉拔装置,所述的楼梯弹性滑移支座本体设置上封板、下封板,上封板与连接板固定连接,下封板与钢板固定连接,所述下封板设置凹槽,下封板的凹槽内卡有聚四氟乙烯板;所述限位抗拉拔装置位于楼梯弹性滑移支座纵向两端,所述限位抗拉拔装置包括上抗拔板与下抗拔板,上抗拔板与下抗拔板相互卡接,本实用新型支座简化了结构工程的设计程序,降低由于采取各种补救结构措施而增加的建造成本,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且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工作可靠,施工方便的特点。
【IPC分类】E04B1/98, E04B1/36
【公开号】CN204804086
【申请号】CN201520158021
【发明人】李剑
【申请人】陕西永安减震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