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孔洞预留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35454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用孔洞预留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孔洞预留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房屋建筑工程水电线穿墙处一般要为立管留洞,现有的预留洞口的定位装置主要是利用模板和钉子拼接制作或是利用型材焊接制作或是截取规格尺寸的塑料管直接制作的,这些方法安装、拆除耗时且不能重复利用,并且预埋精度很难控制,容易造成管道和预埋型材不同心,误差修正时容易影响工程施工质量,这样无法达到预定的标准,从而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0003]为了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预留孔洞预留装置[申请号:CN201120470654.2],包括装置主体和装置底座,装置主体的底部设有卡座,卡座与装置底座以旋转卡入的方式固定连接。
[0004]上述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但是安装、拆除耗时且不能重复利用,并且预埋精度很难控制,容易造成管道和预埋型材不同心,整体设计还不够合理,实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的建筑工程用孔洞预留装置。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建筑工程用孔洞预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所述的筒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前挡板和后挡板,所述的筒体内设有与筒体处于同一轴线上的中间杆,所述的中间杆的后端穿过后挡板与把手体相连接且中间杆可相对于后挡板轴向移动,中间杆的前端设有锥杆且中间杆和锥杆的连接处设有定位环,所述的锥杆穿过前挡板且可相对于前挡板轴向移动,所述的把手体包括第一把手杆和第二把手杆,所述的第一把手杆和第二把手杆分别与中间杆相铰接,所述的中间杆的一侧开有供第一把手杆折入的第一凹槽,中间杆的另一侧开有供第二把手杆折入的第二凹槽,且当第一把手杆折入第一凹槽和第二把手杆折入第二凹槽时折入后的把手体可轴向穿过后挡板,所述的第一把手杆的底部设有第一定位块,所述的第二把手杆的底部设有第二定位块。
[0007]使用前,先在筒体的表面刷少许脱模剂,方便脱模使用,在土建模板工序完成绑扎钢筋之前,模板是由两块木质模板相对构成,在需要预留孔洞的位置上做好标记,在第一块木质模板做好相应的孔,将第一把手杆折入第一凹槽,第二把手杆折入第二凹槽,再将折入后的把手体轴向穿过后挡板伸入到筒体内,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把手体全部伸入到筒体中,然后将筒体放入到两块木质模板之间,将把手体上端从第一块木质模板上相应的孔中拉出并展开把手体,锥杆对准第二块木质模板的孔洞中心,转动把手体后锥杆攻入第二块木质模板中,使得筒体固定在两个木质模板上,浇筑完成后将筒体拿出,不需要将中间杆和筒体进行拆卸,使用较为方便,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0008]在上述的建筑工程用孔洞预留装置中,所述的前挡板上开有第一穿过孔,所述的后挡板上开有第二穿过孔,所述的第二穿过孔的内壁上设有螺纹结构,所述的中间杆上部分设有与螺纹结构相配合的外螺纹。把手体转动带动中间杆转动,从而实现中间杆轴向移动,将锥杆攻入第二块木质模板中。
[0009]在上述的建筑工程用孔洞预留装置中,所述的后挡板上设有与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相适应的定位环槽,所述的定位环槽绕着第二穿过孔周向延伸。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把手体全部伸入到筒体中。
[0010]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建筑工程防水结构的优点在于:
[0011]其一,第一把手杆折入第一凹槽,第二把手杆折入第二凹槽,折入后的把手体轴向可穿过后挡板伸入到筒体内,再将筒体放入到两块木质模板之间,然后将把手体上端从第一块木质模板上相应的孔中拉出并展开把手体,锥杆对准第二块木质模板的孔洞中心,转动把手体后锥杆攻入第二块木质模板中,使得筒体固定在两个木质模板上,浇筑完成后将筒体拿出,不需要将中间杆和筒体进行拆卸,使用较为方便,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0012]其二,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把手体全部伸入到筒体中。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把手体未折入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把手体折入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筒体1、前挡板2、后挡板3、中间杆4、锥杆5、定位环6、第一把手杆7、第二把手杆8、第一凹槽9、第二凹槽10、第一定位块11、第二定位块12、定位环槽13。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实施例
[0017]如图1-2所示,本建筑工程用孔洞预留装置包括筒体1,筒体I的两端分别设有前挡板2和后挡板3,筒体I内设有与筒体I处于同一轴线上的中间杆4,中间杆4的后端穿过后挡板3与把手体相连接且中间杆4可相对于后挡板3轴向移动,中间杆4的前端设有锥杆5且中间杆4和锥杆5的连接处设有定位环6,锥杆5穿过前挡板2且可相对于前挡板2轴向移动,把手体包括第一把手杆7和第二把手杆8,第一把手杆7和第二把手杆8分别与中间杆4相铰接,中间杆4的一侧开有供第一把手杆7折入的第一凹槽9,中间杆4的另一侧开有供第二把手杆8折入的第二凹槽10,且当第一把手杆7折入第一凹槽9和第二把手杆8折入第二凹槽10时折入后的把手体可轴向穿过后挡板3,第一把手杆7的底部设有第一定位块11,第二把手杆8的底部设有第二定位块12。使用前,先在筒体I的表面刷少许脱模剂,方便脱模使用,在土建模板工序完成绑扎钢筋之前,模板是由两块木质模板相对构成,在需要预留孔洞的位置上做好标记,在第一块木质模板做好相应的孔,将第一把手杆7折入第一凹槽9,第二把手杆8折入第二凹槽10,再将折入后的把手体轴向穿过后挡板3伸入到筒体I内,第一定位块11第二定位块12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把手体全部伸入到筒体I中,然后将筒体I放入到两块木质模板之间,将把手体上端从第一块木质模板上相应的孔中拉出并展开把手体,锥杆5对准第二块木质模板的孔洞中心,转动把手体后锥杆5攻入第二块木质模板中,使得筒体I固定在两个木质模板上,浇筑完成后将筒体I拿出,不需要将中间杆4和筒体I进行拆卸,使用较为方便,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0018]其中,前挡板2上开有第一穿过孔,后挡板3上开有第二穿过孔,第二穿过孔的内壁上设有螺纹结构,中间杆4上部分设有与螺纹结构相配合的外螺纹,把手体转动带动中间杆4转动,从而实现中间杆4轴向移动,将锥杆5攻入第二块木质模板中。后挡板3上设有与第一定位块11和第二定位块12相适应的定位环槽13,定位环槽13绕着第二穿过孔周向延伸,第一定位块11和第二定位块12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把手体全部伸入到筒体I中。
[0019]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20]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筒体1、前挡板2、后挡板3、中间杆4、锥杆5、定位环6、第一把手杆7、第二把手杆8、第一凹槽9、第二凹槽10、第一定位块11、第二定位块12、定位环槽1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主权项】
1.一种建筑工程用孔洞预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I),所述的筒体(I)的两端分别设有前挡板(2)和后挡板(3),所述的筒体(I)内设有与筒体(I)处于同一轴线上的中间杆(4),所述的中间杆(4)的后端穿过后挡板(3)与把手体相连接且中间杆(4)可相对于后挡板(3)轴向移动,中间杆(4)的前端设有锥杆(5)且中间杆(4)和锥杆(5)的连接处设有定位环¢),所述的锥杆(5)穿过前挡板(2)且可相对于前挡板(2)轴向移动,所述的把手体包括第一把手杆(7)和第二把手杆(8),所述的第一把手杆(7)和第二把手杆(8)分别与中间杆(4)相铰接,所述的中间杆(4)的一侧开有供第一把手杆(7)折入的第一凹槽(9),中间杆(4)的另一侧开有供第二把手杆(8)折入的第二凹槽(10),且当第一把手杆(7)折入第一凹槽(9)和第二把手杆(8)折入第二凹槽(10)时折入后的把手体可轴向穿过后挡板(3),所述的第一把手杆(7)的底部设有第一定位块(11),所述的第二把手杆(8)的底部设有第二定位块(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用孔洞预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挡板(2)上开有第一穿过孔,所述的后挡板(3)上开有第二穿过孔,所述的第二穿过孔的内壁上设有螺纹结构,所述的中间杆(4)上部分设有与螺纹结构相配合的外螺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工程用孔洞预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挡板(3)上设有与第一定位块(11)和第二定位块(12)相适应的定位环槽(13),所述的定位环槽(13)绕着第二穿过孔周向延伸。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孔洞预留装置。包括筒体,筒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前挡板和后挡板,筒体内设有与筒体处于同一轴线上的中间杆,中间杆的后端穿过后挡板与把手体相连接且中间杆可相对于后挡板轴向移动,中间杆的前端设有锥杆且中间杆和锥杆的连接处设有定位环,锥杆穿过前挡板且可相对于前挡板轴向移动,把手体包括第一把手杆和第二把手杆,第一把手杆和第二把手杆分别与中间杆相铰接,中间杆的一侧开有供第一把手杆折入的第一凹槽,中间杆的另一侧开有供第二把手杆折入的第二凹槽,且当第一把手杆折入第一凹槽和第二把手杆折入第二凹槽时折入后的把手体可轴向穿过后挡板。优点在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
【IPC分类】E04G15/06
【公开号】CN204804329
【申请号】CN201520514880
【发明人】刘志强, 王晨, 杨华斌
【申请人】刘志强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