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冷混凝土生产凝胶材料冷却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生产,尤其涉及一种预冷混凝土生产凝胶材料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所谓混凝土预冷,就是在混凝土拌和前对其原材料进行冷却。混凝土原材料通常包括粗骨料、细骨料、胶凝材料(水泥、煤灰等)、水、外加剂等。目前,骨料风冷、加片冰和冷水拌和是预冷混凝土生产的常用预冷技术,在大型水电站工程等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建设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骨料风冷又可细分为地面风冷和拌和楼风冷。地面风冷需设置一次风冷料仓,一次风冷料仓体积大、结构设计要求高、建设工期长,钢筋及预埋件制作量大。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经常位于高山峡谷地区,地形复杂,建一座一次风冷料仓所做的场地平整开挖量极大,进一步增加了一次风冷的直接成本。生产片冰需设置制冰楼,制冰楼工艺复杂、设备多、钢结构用金结量大。
[0003]此外,骨料风冷与片冰生产制冷负荷较大,所配套的制冷系统容量也较大,因此需要大量制冷剂。现有技术中的骨料风冷配套的制冷系统绝大多数采用浓度99.8%的液氨作为制冷剂,充氨量一般在1t?60t之间。液氨是易挥发、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剧毒化学物质,大幅增加了预冷装置的危险性。
[0004]目前还没有对混凝土原材料中的凝胶材料进行冷却的技术,如果能对胶凝材料进行冷却,一方面能突破或稳定目前最低出机口温度,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一次风冷料仓或制冰楼的设置,即工程中经常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在运用某一种或者两种预冷措施后,离设计的出机口温度仅仅只差I?2°C,必须再多加一项预冷技术措施。比如:在采取拌和楼料仓一次风冷、加片冰和冷水拌作为预冷措施,出机口温度仅仅较设计值差I?2°C,必须再增加地面一次风冷作为补充。因此,如果对凝胶材料进行冷却,可减少地面一次风冷,或者在采用两次风冷时省去制冰楼。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且生产成本低的预冷混凝土生产凝胶材料冷却装置。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种预冷混凝土生产凝胶材料冷却装置,包括供气管、供气冷却组件、干燥器、输灰栗、输灰管组和输灰冷却组件,所述供气管一端与压缩气体源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供气冷却组件输入端连通,所述供气冷却组件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管与所述输灰栗连接,所述干燥器设置在所述供气冷却组件与所述输灰栗之间的连接管上,所述输灰冷却组件通过输灰管组与所述输灰栗连接。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9]所述输灰管组包括一般输灰管、冷却输灰管和管道切换件,所述一般输灰管的第一端和冷却输灰管的第一端均与所述输灰栗连接,所述一般输灰管的第二端和冷却输灰管的第二端连接且连接处设有所述管道切换件,所述输灰冷却组件设置在所述冷却输灰管上。
[0010]所述预冷混凝土生产凝胶材料冷却装置还包括补气管,所述补气管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供气冷却组件的输出端,且第二端连接在所述输灰冷却组件输出端。
[0011 ]所述供气冷却组件包括冷却管,所述冷却管设置在所述供气管与干燥器之间。
[0012]所述输灰冷却组件包括输灰冷却器,所述输灰冷却器设置在冷却输灰管上。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14]本实用新型的预冷混凝土生产凝胶材料冷却装置,压缩空气通过供气管进入供气冷却组件,与供气冷却组件中制冷剂或载冷剂进行热交换,压缩空气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变为饱和湿空气,部分气态水凝结为液态水,液态水随空气流入干燥器后被干燥器吸收,被干燥后的压缩空气进入输灰栗,干燥的压缩空气与输灰栗中的胶凝材料混合后通过输灰管组进入输灰冷却组件,压缩空气与胶凝材料的混合物在输灰冷却组件中与制冷剂或载冷剂进行热交换,混合物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从而达到了冷却凝胶材料的目的,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且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预冷混凝土生产凝胶材料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各标号表不:
[0017]1、供气管;2、供气冷却组件;21、冷却管;3、干燥器;4、输灰栗;5、输灰管组;51、一般输灰管;52、冷却输灰管;53、管道切换件;6、输灰冷却组件;61、输灰冷却器;7、补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预冷混凝土生产凝胶材料冷却装置的一种实施例,该预冷混凝土生产凝胶材料冷却装置包括供气管1、供气冷却组件2、干燥器3、输灰栗4、输灰管组5和输灰冷却组件6,供气管I 一端与压缩气体源连通,另一端与供气冷却组件2输入端连通,供气冷却组件2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管与输灰栗4连接,干燥器3设置在供气冷却组件2与输灰栗4之间的连接管上,输灰冷却组件6通过输灰管组5与输灰栗4连接,压缩空气通过供气管I进入供气冷却组件2,与供气冷却组件2中制冷剂或载冷剂进行热交换,压缩空气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变为饱和湿空气,部分气态水凝结为液态水,液态水随空气流入干燥器3后被干燥器3吸收,经过预冷和干燥使压缩空气中的含水量降低,防止胶凝材料和空气混合后进入输灰冷却组件6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为液态水引起胶凝材料结块,导致堵管,被干燥后的压缩空气进入输灰栗4,干燥的压缩空气与输灰栗4中的胶凝材料混合后通过输灰管组5进入输灰冷却组件6,压缩空气与胶凝材料的混合物在输灰冷却组件中6与制冷剂或载冷剂进行热交换,混合物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从而达到了冷却凝胶材料的目的,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且生产成本低。
[0020]本实施例中,输灰管组5包括一般输灰管51、冷却输灰管52和管道切换件53,一般输灰管51的第一端和冷却输灰管52的第一端均与输灰栗4连接,一般输灰管51的第二端和冷却输灰管52的第二端连接且连接处设有管道切换件53,输灰冷却组件6设置在冷却输灰管52上,使本实施例的预冷混凝土生产凝胶材料冷却装置可适应生产常温混凝土和生产预冷混凝土两种不同需求,不需要生产预冷混凝土时,可利用一般输灰管51直接将胶凝材料输出,输灰阻力较小、效率较高,需要生产预冷混凝土时,可利用管道切换件53将输送路线从一般输灰管51切换至冷却输灰管52,利用输灰冷却组件6来冷却胶凝材料。
[0021]本实施例中,预冷混凝土生产凝胶材料冷却装置还包括补气管7,补气管7的第一端连接在供气冷却组件2的输出端,且第二端连接在输灰冷却组件6输出端,压缩空气与胶凝材料的混合物经过输灰冷却组件6后压力降低,通过补气管7提供新的低温干燥的压缩空气可保证混合物的输送压力,使输送更加顺畅。
[0022]本实施例中,供气冷却组件2包括冷却管21,冷却管21设置在供气管I与干燥器3之间。
[0023]本实施例中,输灰冷却组件6包括输灰冷却器61,输灰冷却器61设置在冷却输灰管52上。
[0024]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预冷混凝土生产凝胶材料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气管(I)、供气冷却组件(2)、干燥器(3)、输灰栗(4)、输灰管组(5)和输灰冷却组件(6),所述供气管(I) 一端与压缩气体源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供气冷却组件(2)输入端连通,所述供气冷却组件(2)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管与所述输灰栗(4)连接,所述干燥器(3)设置在所述供气冷却组件(2)与所述输灰栗(4)之间的连接管上,所述输灰冷却组件(6)通过输灰管组(5)与所述输灰栗(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冷混凝土生产凝胶材料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灰管组(5)包括一般输灰管(51)、冷却输灰管(52)和管道切换件(53),所述一般输灰管(51)的第一端和冷却输灰管(52)的第一端均与所述输灰栗(4)连接,所述一般输灰管(51)的第二端和冷却输灰管(52)的第二端连接且连接处设有所述管道切换件(53),所述输灰冷却组件(6)设置在所述冷却输灰管(52)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冷混凝土生产凝胶材料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冷混凝土生产凝胶材料冷却装置还包括补气管(7),所述补气管(7)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供气冷却组件(2)的输出端,且第二端连接在所述输灰冷却组件(6)输出端。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冷混凝土生产凝胶材料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冷却组件(2)包括冷却管(21),所述冷却管(21)设置在所述供气管(I)与干燥器(3)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预冷混凝土生产凝胶材料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灰冷却组件(6)包括输灰冷却器(61),所述输灰冷却器(61)设置在冷却输灰管(52)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冷混凝土生产凝胶材料冷却装置,包括供气管、供气冷却组件、干燥器、输灰泵、输灰管组和输灰冷却组件,所述供气管一端与压缩气体源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供气冷却组件输入端连通,所述供气冷却组件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管与所述输灰泵连接,所述干燥器设置在所述供气冷却组件与所述输灰泵之间的连接管上,所述输灰冷却组件通过输灰管组与所述输灰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预冷混凝土生产凝胶材料冷却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且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IPC分类】B28C7/00
【公开号】CN205238300
【申请号】CN201521056428
【发明人】陈笠
【申请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