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有防雨百叶的通风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93882阅读:1399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有防雨百叶的通风井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有防雨百叶的通风井结构,通风井结构包括通风井,通风井下部设于地下室风机房顶面的下方并连通于地下室风机房,通风井上部凸出于地下室风机房顶面向上设置,通风井的上部由若干侧壁和一顶板围合而成,至少其中一侧壁上设有连通于外部环境的通风口,其特征在于:通风井结构还包括围合在通风口外部的防护墙体,防护墙体上设有防雨百叶,防雨百叶与通风口位置相对,且防雨百叶的面积大于对应的通风口面积。采用上述通风井结构,可在保证通风量的同时,避免雨水进入通风井,造成地下室风机房内电气设备问题。
【专利说明】
一种设有防雨百叶的通风井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的通风技术,具体是一种设有防雨百叶的通风井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地下室的风机房中通常设有用于通风换气的通风井。为了采风或排风,通风井在高于室外地坪一定高度的位置设有通风口。为了防止雨水由暴露在室外的通风口进入通风井,需要在通风口处安装防雨百叶,如图1所示,防雨百叶200设置在通风口 100上,使得通风口 100同时兼具通风换气和防雨功能,但是这样的结构设置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0003]第一、仍有部分雨水能穿过通风井进入风机房,影响风机房内设备的使用寿命。虽然通风口中设有防雨百叶,但百叶毕竟不是完全封闭的隔板,因此,即便设置百叶的叶片较多,也会有少量雨水穿过百叶进入风机房,尤其在风大雨急的恶劣天气情况(例如台风)下,进入风机房的雨水更多。由于风机房内多为电气设备及金属材料的器件,而雨水的进入会导致风机房内的湿度增加,这无疑会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也可能造成金属材料的腐蚀生锈,从而缩短风机房内设备的使用寿命。
[0004]第二、防雨百叶的结构本身导致通风口的防雨能力与通风能力相互制约。当通风井对防雨要求较高时,防雨百叶的叶片设置较为密集,此时,防雨百叶对通风口的自然风有较大阻力,影响通风量。当通风井对通风量要求较高时,防雨百叶的叶片密度设置较为稀疏,此时,防雨百叶的防雨能力降低。由于防雨百叶的通风系数通常为0.5-0.6,因此无论怎样设计防雨百叶的叶片,其对通风口处的通风情况均有较大阻力,使得通风量减少。
[0005]第三、通风井的通风口大小在建筑施工完成后即已确定,即便后续发现由于防雨百叶的结构不符合设计要求而导致通风量减少,也无法更改通风口的大小,若重新施工设计通风口则工程量较大、成本较高,因此并不可行。
[0006]综上所述,目前在通风口中安装防雨百叶的设计并不合理,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防雨百叶的通风井结构,既具有良好的防雨效果,又能保证足够的通风量。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9]提供一种设有防雨百叶的通风井结构,所述通风井结构包括通风井,所述通风井下部设于地下室风机房顶面的下方并连通于地下室风机房,所述通风井上部凸出于所述地下室风机房顶面向上设置,所述通风井的上部由若干侧壁和一顶板围合而成,至少其中一侧壁上设有连通于外部环境的通风口;所述通风井结构还包括围合在所述通风口外部的防护墙体,所述防护墙体上设有防雨百叶,所述防雨百叶与所述通风口位置相对,且所述防雨百叶的面积大于对应的所述通风口面积。
[0010]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墙体包括若干防护侧墙、一防护顶板和一防护底板,所述防护侧墙、所述防护顶板和所述防护底板围合形成一集水腔体,其中一所述防护侧墙与设有所述通风口的侧壁共用同一面墙体。
[0011 ] 进一步地,所述地下室风机房顶面的上方设有室外地坪层,所述通风口的下侧边高于所述室外地坪层的表面至少1000mm。
[0012]可选地,所述防护侧墙的下端固接于所述防护底板,所述防护底板设置在所述室外地坪层的表面上方。
[0013]可选地,所述防护侧墙的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地下室风机房顶面,所述地下室风机房顶面为所述防护底板,所述地下室风机房顶面与所述防护底板共用同一面层。
[0014]可选地,所述地下室风机房顶面上方设有室外地坪层,所述地下室风机房顶面朝向开有所述通风口的通风井侧壁方向的一侧向上凸出形成一凸台,所述凸台的顶面与所述室外地坪层的表面在同一高度,所述凸台的侧面紧贴于所述室外地坪层的侧边,所述防护侧墙的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凸台的顶面,所述凸台的顶面为所述防护底板,所述凸台的顶面与所述防护底板共用同一面层。
[0015]进一步可选地,设有所述通风口的侧壁的下端与所述凸台的顶面为一体化结构,且该侧壁穿过所述凸台的顶面向下延伸至地下室风机房的墙体中,所述凸台的顶面、所述凸台的侧面和设有所述通风口的侧壁围合形成一连通于地下室风机房的空腔。
[0016]进一步可选地,设有所述通风口的侧壁的下端与所述地下室风机房顶面为一体化结构,且该侧壁穿过所述地下室风机房顶面向下延伸至地下室风机房的墙体中,所述凸台的顶面、所述凸台的侧面、所述地下室风机房顶面和设有所述通风口的侧壁围合形成一密闭的空腔。
[0017]进一步地,设有所述通风口的侧壁与同该侧壁位置相对的所述防护侧墙之间的距离为400-700mm。
[0018]优选地,设有所述通风口的侧壁与同该侧壁位置相对的所述防护侧墙之间的距离为600mmo
[0019]进一步地,所述防雨百叶的面积为SI,所述通风口的开口面积为S2,S1 2 1.5XS2。
[0020]优选地,SI= 2 X S2。
[0021]进一步地,与所述通风口位置相对的所述防护侧墙全部设置为防雨百叶。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底板的上方设有找坡层。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如下:
[0023]第一、避免雨水进入通风井。本实用新型将通风井的通风口与防雨百叶分开设置,在防雨百叶与通风口之间设置用于存积雨水的集水腔体。即便在风大雨急的天气里,雨水只能穿过防雨百叶,落入集水腔体,不会进入通风井,更不会进入地下室风机房,从而避免对风机房内电气设备或金属器件造成影响。
[0024]第二、具有防雨功能的同时,保证进入通风井的通风量。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防雨百叶独立于通风口设置,因此,即便防雨百叶的通风量有一定折损,但可以通过扩大防雨百叶的面积,增大防雨百叶的总通风量,进而满足通风口的通风量,保证通风井对通风量的要求。
[0025]第三、施工方便。本实用新型无需在已施工完成的通风口处进行防雨改造,只需在通风口外部另设防雨百叶及其相关结构即可,因此,省去了拆建原通风井的工程,施工更为方便。
[0026]第四、便于排水。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防雨百叶的下端与防护底板固定连接,并在防护底板上方设置找坡层,使得集水腔体的排水变得十分容易。从找坡层中导出的雨水可直接通过防雨百叶的叶片间隙流出,而无需另设排水装置。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现有技术中设有防雨百叶的通风井结构的示意图。
[0028]图2是实施例二设有防雨百叶的通风井结构的示意图。
[0029]图3是图2中B部分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0]图4是图2中A-A线的剖面示意图(未示出找坡层和室外地坪层)。
[0031]图5是图2中B部分结构的实现方式之一。
[0032]图6是图2中B部分结构的实现方式之一。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用于说明各部件或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不特别限定各部件或组成部分的具体安装方位。
[0034]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5]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部件或组成部分,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部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7]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8]实施例一
[003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设有防雨百叶的通风井结构,该通风井结构包括通风井,该通风井的下部设于地下室风机房顶面下方并连通于该地下室风机房,上部凸出于地下室风机房顶面设置,该通风井的上部由若干侧壁和一顶板围合而成,至少其中一侧墙上设有连通于外部环境的通风口。此外,该通风井结构还包括围合在各个通风口外部的防护墙体,该防护墙体上设有防雨百叶,该防雨百叶与所述通风口位置相对,且该防雨百叶的面积大于该对应通风口的面积。
[0040]实施例二
[004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设有防雨百叶的通风井结构,包括:通风井10,该通风井的上部凸出于地下室风机房顶面30向上设置,下部设于地下室风机房顶面30的下方并连通于该地下室风机房91。该通风井10的上部包括四面侧壁和顶板15,其中,四面侧壁分别为左侧壁11、上侧壁12、右侧壁13和下侧壁14(参阅图4)。该四面侧壁和顶板15围合形成通风井上部的通道16。其中,在左侧壁11上设有通风口 17,该通风口 17连通于通风井上部的通道16和外部空间92;
[0042]防护墙体20,围合在通风口17外部。该防护墙体20包括四面防护侧墙、防护顶板25和防护底板26,其中,四面防护侧墙分别为左侧墙21、上侧墙22、右侧墙23和下侧墙24(参阅图4)。该四面侧墙、防护顶板25和防护底板26围合形成一集水腔体27,其中,右侧墙23为通风井10的左侧壁11,即右侧墙23与左侧壁11共用一面墙体。另外,对应于设有通风口 17的左侧壁11,在该防护墙体20的左侧墙21中设有防雨百叶28。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在通风井的任一侧壁上均可设置通风口,此时,对应于任一设有通风口的侧壁,均设有围合在通风口外部的防护墙体,并且,与通风口位置相对的防护侧墙上设置防雨百叶。
[0043]在本实用新型中,设有通风口的侧壁与同该侧壁位置相对的防护侧墙之间的距离为400-700mm,例如二者之间的距离为400mm、500mm、600mm或700mm,优选为600mm。在本实施例中,设有通风口 17的左侧壁11与设有防雨百叶28的防护侧墙21之间的距离为600mm。由于通风口与防雨百叶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因此,即便雨水穿过防雨百叶,也仅是落入到集水腔体中,而不会进入通风井。
[0044]在本实施例中,地下室风机房顶面30的上方设有室外地坪层40,通风口17的下侧边171高于室外地坪层40的表面41至少1000mm。例如,通风口 17的下侧边171比室外地坪层40 的表面41 高1000mm、1200mm、1500mm、2000mm 或 2500mm。
[0045]在本实用新型中,防护墙体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实现方式设置在通风口外部。例如,防护侧墙的下端固接于防护底板,防护底板设置在室外地坪层的表面上方,与室外地坪层的表面间隔一定距离,即防护墙体悬挂在通风井上。又如,防护墙体的下端固接于地下室风机房顶面,地下室风机房顶面为防护底板,防护墙体落地设置,即地下室风机房顶面与防护底板共用同一面层。而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3所示,地下室风机房顶面30朝向设有通风口 17的左侧壁11方向(即图2中向右)的一侧向上凸出形成一凸台31,该凸台31的顶面311与室外地坪层40的表面41在同一高度,该凸台31的侧面312紧贴于室外地坪层40的右侧边。防护侧墙的下端固接于凸台31的顶面311,凸台31的顶面311为防护底板26,即凸台31的顶面311与防护底板26共用同一面层。
[0046]实际上,本实施例的凸台也可以采用多种实现方式。如图2、图3所示,设有通风口17的左侧壁11的下端111与凸台31的顶面311为一体化结构,且左侧壁11的下端111穿过该凸台31的顶面311继续向下延伸至与地下室风机房91的墙体911相连,凸台31的顶面311、侧面312和左侧壁11的下端111共同围合形成一连通于地下室风机房91的空腔。如图5所示,为凸台的另一实现方式(为清楚说明凸台的结构,图5和图6中均未示出室外地坪层,)。地下室风机房顶面30沿水平方向延伸,与设有通风口 17的左侧壁11的下端111为一体化结构,且该左侧壁11的下端111穿过该地下室风机房顶面30继续向下延伸至与地下室风机房91的墙体911相连,凸台31的顶面311、侧面312、地下室风机房顶面30和左侧壁11的下端111共同围合形成一密闭的空腔。如图6所示,为凸台的又一实现方式,与图5中凸台不同的是,图6的凸台为一实心的凸块。
[0047]在本实用新型中,防雨百叶的面积大于通风口的开口面积。虽然防雨百叶的叶片结构对通风造成阻力,使通过防雨百叶的通风量有损失,但是,通过增大防雨百叶的面积,可以增加总的通过防雨百叶的风量,以满足通风井的通风量需求。另外,防雨百叶既可以对应于通风口的位置设置在防护侧墙的中部,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防雨百叶的面积大小则根据通风井实际的通风量需求而定。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将整面防护侧墙21均设置为防雨百叶28,防雨百叶28的下端固接于凸台31的顶面311(即防护底板26)。
[0048]进一步的,结合图2、图3所示,在凸台31的顶面311上设有找坡层50。该找坡层50自通风井10的左侧壁11向防护墙体20的左侧墙21倾斜(即图3中找坡层的坡向为自右向左)。由于本实施例的防雨百叶的下端固接于凸台的顶面,因此,找坡层可将雨水导出至防雨百叶一侧,雨水通过防雨百叶的叶片间隙直接流出至室外地坪层,不需另设排水孔或排水沟。值得注意的是,当防雨百叶设置在防护侧墙的中部时,防护侧墙的下端固接于凸台的顶面,此时,设置坡向该防护侧墙的找坡层的同时,还应在该防护侧墙下端设置排水结构,例如排水孔或排水沟。
[0049]实施例三
[0050]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设有防雨百叶的通风井结构,包括:
[0051]通风井10,该通风井的上部凸出于地下室风机房顶面30向上设置,下部则设于地下室风机房顶面30的下方并连通于该地下室风机房91。该通风井10的上部包括四面侧壁和顶板15,其中,四面侧壁分别为左侧壁11、上侧壁12、右侧壁13和下侧壁14(参阅图4)。该四面侧壁和顶板15围合形成通风井上部的通道16。其中,在左侧壁11上设有通风口 17,该通风口 17连通于通风井上部的通道161和外部空间92;
[0052]防护墙体20,围合在通风口17外部。该防护墙体20包括四面防护侧墙、防护顶板25和防护底板26,其中,四面防护侧墙分别为左侧墙21、上侧墙22、右侧墙23和下侧墙24(参阅图4)。该四面侧墙、防护顶板25和防护底板26围合形成一集水腔体27,其中,右侧墙23即为通风井10的左侧壁11,即右侧墙23与左侧壁11共用一面墙体。另外,对应于设有通风口 17的左侧壁11,在该防护墙体20的左侧墙21中设有防雨百叶28。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在通风井的任一侧壁上均可设置通风口,此时,对应于任一设有通风口的侧壁,均设有围合在通风口外部的防护墙体,并且,与通风口位置相对的防护侧墙上设置防雨百叶。
[0053]在本实用新型中,设有通风口的侧壁与同该侧壁位置相对的防护侧墙之间的距离为400-700mm,例如二者之间的距离为400mm、500mm、600mm或700mm,优选为600mm。在本实施例中,设有通风口 17的通风井侧壁11与设有防雨百叶28的防护侧墙21之间的距离为600mm。由于通风口与防雨百叶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因此,即便雨水穿过防雨百叶,也仅是落入集水腔体,而不会进入通风井。
[0054]在本实施例中,地下室风机房顶面30的上方设有室外地坪层40,通风口17的下侧边171高于室外地坪层40的表面41至少1000mm。例如,通风口 17的下侧边171比室外地坪层40 的表面41 高1000mm、1200mm、1500mm、2000mm 或 2500mm。
[0055]在本实用新型中,防护墙体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实现方式设置在通风口外部。例如,防护侧墙的下端固接于防护底板,防护底板设置在室外地坪层的表面上方,与室外地坪层的表面间隔一定距离,即防护墙体悬挂在通风井上。又如,防护墙体的下端固接于地下室风机房顶面,地下室风机房顶面为防护底板,防护墙体落地设置,即地下室风机房顶面与防护底板共用同一面层。而在本实施例中,地下室风机房顶面30朝向设有通风口 17的左侧壁11方向(即图2中向右)的一侧向上凸出形成一凸台31,该凸台的顶面311与室外地坪层40的表面41在同一高度,该凸台31的侧面312紧贴于室外地坪层40的右侧边42。防护侧墙的下端固接于凸台31的顶面311,凸台31的顶面311为防护底板26,即凸台31的顶面311与防护底板26共用同一面层。
[0056]实际上,本实施例的凸台也可以采用多种实现方式。如图2所示,设有通风口17的左侧壁11的下端111与凸台31的顶面311为一体化结构,且穿过该凸台31的顶面311向下延伸至地下室风机房91的墙体911中,凸台31的顶面311、侧面312和左侧壁11的下端111共同围合形成一连通于地下室风机房91的空腔。如图3所示,为凸台的另一实现方式。地下室风机房顶面30沿水平方向延伸,与设有通风口 17的左侧壁11的下端111为一体化结构,且该左侧壁11的下端穿过该地下室风机房顶面30向下延伸至地下室风机房91的墙体911中,凸台31的顶面311、侧面312、地下室风机房顶面30和左侧壁11的下端111共同围合形成一密闭的空腔。如图4所示,为凸台的又一实现方式,与图3中凸台不同的是,图4的凸台为一实心的凸块。
[0057]在本实施例中,防雨百叶的面积为SI,通风口的开口面积为S2,防雨百叶的通风系数为 n,sixn> S2,0.6 2n2 0.2。例如,η=ο.2、η=ο.3、η=ο.4、η=ο.5 或η=ο.6。上述面积关系式的理论依据如下:
[0058]Ql = Sl XvXq,其中,Q1为防雨百叶通风量;SI为防雨百叶的面积;V为风速;η为防雨百叶的通风系数。
[0059 ] Q2 = S2 X V,其中,Q2为通风口的通风量;S2为通风口的开口面积;V为风速。
[0060]为了满足通风井的通风要求,防雨百叶通风量应大于或者等于通风口的通风量。
[0061]即:Ql>Q2;SlXvXri>S2Xv。
[0062]由于风速是相同的,因此,SIXn2 S2。
[0063]—般防雨百叶的通风系数η为0.5-0.6,对防雨要求高时,Tl值更低,仅为0.2左右。当η = 0.2时,0.2 XSl 2 S2,虽然防雨百叶的防雨率高,但风阻非常大,通风效果差,且此时防雨百叶面积较大,对施工的要求较高。当η=ο.6时,0.6 X SI 2 S2,虽然防雨百叶的风阻较小,但防雨性能较差。因此,综合考虑防雨性能、通风效果以及施工难易程度,本实施例中,采用η = 0.4的防雨百叶,此时0.4X SI > S2。
[0064]虽然防雨百叶的叶片结构对通风造成阻力,使通过防雨百叶的通风量有损失,但是,通过增大防雨百叶的面积,可以增加总的通过防雨百叶的风量,以满足通风井的通风量需求。另外,防雨百叶既可以对应于通风口的位置设置在防护侧墙的中部,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防雨百叶的面积大小则根据通风井实际的通风量需求而定。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将整面防护侧墙21均设置为防雨百叶28,防雨百叶28的下端固接于凸台31的顶面311(即防护底板26)。
[0065]进一步的,在凸台31的顶面311上设有找坡层50。该找坡层50自通风井10的左侧壁11向防护墙体20的左侧墙21倾斜(即图2中找坡层的坡向自右向左)。由于本实施例中,防雨百叶的下端固接于凸台的顶面,因此,找坡层可将雨水导出至防雨百叶一侧,雨水通过防雨百叶的叶片缝隙直接流出至室外地坪层,不需另设排水孔或排水沟。值得注意的是,当防雨百叶设置在防护侧墙的中部时,防护侧墙的下端固接于凸台的顶面,此时,设置坡向该防护侧墙的找坡层的同时,还应在该防护侧墙下端设置排水结构,例如排水孔或排水沟。
[006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对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做若干改进,例如通风井可根据实际的功能需求设置为进风井或送风井。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上非实质性变更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设有防雨百叶的通风井结构,所述通风井结构包括通风井,所述通风井下部设于地下室风机房顶面的下方并连通于地下室风机房,所述通风井上部凸出于所述地下室风机房顶面向上设置,所述通风井的上部由若干侧壁和一顶板围合而成,至少其中一侧壁上设有连通于外部环境的通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井结构还包括围合在所述通风口外部的防护墙体,所述防护墙体上设有防雨百叶,所述防雨百叶与所述通风口位置相对,且所述防雨百叶的面积大于对应的所述通风口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墙体包括若干防护侧墙、一防护顶板和一防护底板,所述防护侧墙、所述防护顶板和所述防护底板围合形成一集水腔体,其中一所述防护侧墙与设有所述通风口的侧壁共用同一面墙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风机房顶面的上方设有室外地坪层,所述通风口的下侧边高于所述室外地坪层的表面至少I OOO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风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侧墙的下端固接于所述防护底板,所述防护底板设置在所述室外地坪层的表面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风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侧墙的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地下室风机房顶面,所述地下室风机房顶面为所述防护底板,所述地下室风机房顶面与所述防护底板共用同一面层。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风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风机房顶面朝向开有所述通风口的通风井侧壁方向的一侧向上凸出形成一凸台,所述凸台的顶面与所述室外地坪层的表面在同一高度,所述凸台的侧面紧贴于所述室外地坪层的侧边,所述防护侧墙的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凸台的顶面,所述凸台的顶面为所述防护底板,所述凸台的顶面与所述防护底板共用同一面层。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风井结构,其特征在于:设有所述通风口的侧壁的下端与所述凸台的顶面为一体化结构,且该侧壁穿过所述凸台的顶面向下延伸至地下室风机房的墙体中,所述凸台的顶面、所述凸台的侧面和设有所述通风口的侧壁围合形成一连通于地下室风机房的空腔。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风井结构,其特征在于:设有所述通风口的侧壁的下端与所述地下室风机房顶面为一体化结构,且该侧壁穿过所述地下室风机房顶面向下延伸至地下室风机房的墙体中,所述凸台的顶面、所述凸台的侧面、所述地下室风机房顶面和设有所述通风口的侧壁围合形成一密闭的空腔。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通风井结构,其特征在于:设有所述通风口的侧壁与同该侧壁位置相对的所述防护侧墙之间的距离为400-700mm。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通风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雨百叶的面积为SI,所述通风口的开口面积为S2,SI 2 1.5XS2。
【文档编号】E04F17/04GK205476321SQ201521098397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5日
【发明人】陈川, 陈一川, 涂宇红, 樊勇, 邢立华, 徐昀超, 易豫
【申请人】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