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叠合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19239阅读:860来源:国知局
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叠合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叠合板,属于建筑型材技术领域。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叠合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至少一组上部结构,所述上部结构包括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混凝土腹板和设置在所述混凝土腹板上的上翼缘,所述上部结构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钢筋支架。本实用新型在制备过程中,先将钢筋支架定位,浇筑上部结构,其末端漏出骨料以增强接触面的粘结力,成型后再将其定位,浇筑底板至设计厚度即可。底板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有多组钢筋支架,这样可以进一步加强上部结构与底板之间的锚固性能,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整体抗弯和抗剪能力。
【专利说明】
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叠合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型材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叠合板。
【背景技术】
[0002]专利文献CN102628304A公开了一种波纹腹板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包括底板、2条波纹腹板和2条翼缘,每条波纹腹板垂直固定设置在每条翼缘和底板之间。该专利文献提供了一种成本低廉、加工方便、性能优越的波纹腹板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该产品的主要损坏形式为波纹腹板将翼缘和底板切裂,造成该产品使用寿命短。
[0003]发明人经研究,改进出一种包括底板,底板上垂直设置有至少一条波纹钢腹板,波纹钢腹板上设置有翼缘,翼缘的横截面为U形,翼缘的材质为钢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这种改进后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避免了波纹腹板将翼缘和底板切裂的问题。
[0004]上述改进后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在现代装配式结构中,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这种板的波纹钢腹板和底板之间的锚固性仍有待提高,整体抗弯和抗剪能力也有待提尚。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进一步提高上部结构与底板之间的锚固性、增强整体抗弯和抗剪能力的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叠合板。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0007]—种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叠合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至少一组上部结构,所述上部结构包括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混凝土腹板和设置在所述混凝土腹板上的上翼缘,所述上部结构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钢筋支架。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上部结构包括钢筋支架和包设在所述钢筋支架周围的混凝土,所述钢筋支架的截面为三角形,所述钢筋支架的一条边平行于所述底板设置,所述上部结构的末端一体设置在所述钢筋支架的顶角处。
[0009]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为内部穿设有预应力钢筋和横向分布钢筋的混凝土板,所述预应力钢筋为1570级Φ H5消除应力螺旋钢肋钢丝,所述横向钢筋为HRB400级钢筋。
[0010]进一步的,底板的长度为600-6600mm,宽度为400-3000mm,厚度为30-50mm,所述钢筋支架锚固在所述底板内的高度为20-30mm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上部结构的长度为600-6600mm,高度为40-150mm,所述混凝土腹板的宽度为30-100mm,上翼缘的宽度为30-200mm。
[0012]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和上部结构均采用C40混凝土。
[0013]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发明人经研究发现,现有产品在制备的过程中,先浇底板,后浇上部结构,这两次浇筑的接触面粘结不足,使得在使用过程中底板与肋易脱开。本实用新型在制备过程中,先将钢筋支架定位,浇筑上部结构,其末端漏出骨料以增强接触面的粘结力,成型后再将其定位,浇筑底板至设计厚度即可,生产效率较现有产品相比有明显提高。底板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有多组钢筋支架,这样可以进一步加强上部结构与底板之间的锚固性能,同时本实用新型拥有更大的混凝土截面,使得其拥有较大的截面刚度,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整体抗弯能力。通过相应的结构试验可以发现,相同截面尺寸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产品相比,截面刚度增加了约10%。波纹钢腹板在抗剪时需增设一定数目的加劲肋以防止其被压屈,因此其抗剪能力有限,本实用新型则较大提高了结构的抗剪性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叠合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叠合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叠合板的横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叠合板的上部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叠合板的一个实施例的上部结构示意图,(b)为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叠合板的另一实施例的上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叠合板生产时搁置定位上部结构的示意图;
[0020]图6为图5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2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叠合板,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底板I,底板I上设置有至少一组上部结构,上部结构包括垂直设置在底板上的混凝土腹板2和设置在混凝土腹板2上的上翼缘3,上部结构与底板I之间设置有钢筋支架5。
[0023]发明人经研究发现,现有产品在制备的过程中,先浇底板,后浇上部结构,这两次浇筑的接触面粘结不足,使得在使用过程中底板与肋易脱开。本实用新型在制备过程中,先将钢筋支架定位,浇筑上部结构,其末端漏出骨料以增强接触面的粘结力,成型后再将其定位,浇筑底板至设计厚度即可,生产效率较现有产品相比有明显提高。底板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有多组钢筋支架,这样可以进一步加强上部结构与底板之间的锚固性能,同时本实用新型拥有更大的混凝土截面,使得其拥有较大的截面刚度,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整体抗弯能力。通过相应的结构试验可以发现,相同截面尺寸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产品相比,截面刚度增加了约10%。波纹钢腹板在抗剪时需增设一定数目的加劲肋以防止其被压屈,因此其抗剪能力有限,本实用新型则较大提高了结构的抗剪性能。
[002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如图3所示,上部结构优选包括钢筋支架5和包设在钢筋支架5周围的混凝土,钢筋支架5的截面可以为三角形(如图4中(a)所示),也可以为L形(如图4中(b)所示)或其他形状,只要满足锚固要求即可。钢筋支架的一条边可以平行于底板设置,上部结构的末端可以一体设置在钢筋支架的顶角处。这种结构可以进一步增强上部结构和底板之间的锚固性,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抗弯和抗剪能力。
[002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底板I可以为内部穿设有预应力钢筋4和横向钢筋6的混凝土板,预应力钢筋优选为1570级ΦΗ55消除应力螺旋钢肋钢丝。这种结构可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抗屈曲承载能力,具体的,根据施工要求的不同,底板内设置的预应力钢筋的根数也可以有所不同。
[0026]本实用新型中,底板I的长度可以为600-6600mm,宽度可以为400-3000mm,厚度可以为30-50mm,钢筋支架锚固在底板内的高度可以为20-30mm。当然,根据施工要求的不同,底板的大小和混凝土标号也可以有所不同,对应的,预应力钢筋的直径和抗拉强度也可以有所不同。
[0027]进一步的,为了配合底板的尺寸,上部结构的长度可以为600-6600mm,高度可以为40-150臟,混凝土腹板的宽度可以为30-1001111]1,上翼缘的宽度可以为30-2001111]1。这种尺寸设置使得上部结构与底板的尺寸匹配,也使得本实用新型整体看起来更美观。上部结构的混凝土上翼缘内设置有2条通长钢筋7。根据底板的尺寸不同,上部结构的尺寸也会有所不同。
[0028]优选的,底板和上部结构均采用C40混凝土。C40混凝土可以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抗压强度。
[0029]一种上述的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叠合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0030]步骤(I)按照上部结构的形式和规格搭设上部结构浇筑模型,并在模型中放置上部结构通长钢月5 ;
[0031]步骤(2)将多组钢筋支架分别与上部结构浇筑模型中的上部结构通长钢筋连接固定;
[0032]步骤(3)向浇筑模型中浇筑混凝土,形成上部结构,上部结构的截面整体呈T形,T形的末端露粗骨料;
[0033]步骤(4)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当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达标后,将上部结构反转,使露粗骨料一端向下;
[0034]步骤(5)按照底板尺寸搭设底板浇筑模型,在底板浇筑模型内均匀放置钢丝;
[0035]步骤(6)将T形上部结构定位搁置于支撑件上,向底板浇筑模型内浇筑混凝土至设计高度,待其凝土成为一个整体。
[0036]发明人经研究发现,现有产品在制备的过程中,先浇底板,后浇上部结构,这两次浇筑的接触面粘结不足,使得在使用过程中底板与波纹钢腹板易脱开。本实用新型在制备过程中,先将钢筋支架定位,浇筑上部结构,其末端漏出骨料以增强接触面的粘结力,成型后再将其定位,浇筑底板至设计厚度即可。底板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有多组钢筋支架,这样可以进一步加强上部结构与底板之间的锚固性能,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整体抗弯和抗剪能力。
[0037]进一步的,步骤(I)中,在上部结构浇筑模型中均匀放置2根参数HRB400级钢筋;步骤(5)中,底板浇筑模型内均匀放置8-16根1570级ΦΗ55消除应力螺旋钢肋钢丝。具体制备时,根据施工要求的不同,上部结构中钢筋的数量和参数也可以有所不同,底板浇筑模型内的消除应力螺旋钢肋钢丝的数量和参数也可以不同。
[0038]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步骤(6)中,支撑件可以为预制构件,用于浇筑底板时搁置定位上部结构。
[0039]优选的,浇筑底板混凝土的设计高度为T形上部结构的露粗骨料末端面。
[0040]上述一种含钢筋支架的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叠合板在加工制作的过程中可以有多种方式,其中一种简单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0041](I)按照上部结构的形式和规格搭设上部结构浇筑模型,并在模型中放置上部结构通长钢筋;
[0042](2)将多组钢筋支架分别与上部结构浇筑模型中的钢筋连接固定;
[0043](3)向浇筑模型中浇筑混凝土,形成上部结构,其截面整体呈“T”形,“T”形末端露粗骨料;
[0044](4)对上述步骤的混凝土进行养护,当所述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达标后,将“T”形上部结构翻转,使露粗骨料一端向下;
[0045](5)按照底板尺寸搭设底板浇筑模型,在底板浇筑模型内均匀放置8-16根1570级Φ H5消除应力螺旋肋高强钢丝7,如图2所示;
[0046](6)将步骤(4)所述的“T”形上部结构定位搁置于支撑件9上,如图5和图6所示,向底板浇筑模型内浇筑混凝土至设计高度,待其凝固成为一个整体。
[0047]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8]1、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成本低廉、加工方便,性能优越,使用寿命长,具有自重轻,抗弯、抗剪和抗扭承载力高等优点,是十分理想的结构构件。
[0049]2、在上部结构与底板之间设置多组钢筋支架,有效增强了上部结构与底板间的锚固性能,解决了 PK板中二者粘结不足,底板与肋易脱开的缺点。叠合板的整体抗弯、抗剪性能也有显者提尚。
[0050]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叠合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至少一组上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结构包括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混凝土腹板和设置在所述混凝土腹板上的上翼缘,所述上部结构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钢筋支架,所述上部结构包括钢筋支架和包设在所述钢筋支架周围的混凝土,所述钢筋支架的截面为三角形,所述钢筋支架的一条边平行于所述底板设置,所述上部结构的末端一体设置在所述钢筋支架的顶角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为内部穿设有预应力钢筋和横向分布钢筋的混凝土板,所述预应力钢筋为1570级ΦΗ5消除应力螺旋钢肋钢丝,所述横向分布钢筋为HRB400级钢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长度为600-6600mm,宽度为400-3000mm,厚度为30_50mm,所述钢筋支架锚固在所述底板内的高度为20_30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结构的长度为600-6600mm,高度为40-150mm,所述混凝土腹板的宽度为30-100mm,上翼缘的宽度为30-200mmο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和上部结构均采用C40混凝土。
【文档编号】E04C2/38GK205502382SQ201620040756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5日
【发明人】侯和涛, 冯明远, 蓝如海, 贾元蓉, 陈磊, 刘翔
【申请人】山东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