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截面梁的板梁分离式高支模连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47356阅读:732来源:国知局
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截面梁的板梁分离式高支模连支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截面梁的板梁分离式高支模连支架,包括板体和梁体,所述梁体和所述板体垂直布置形成T字形板梁,所述高支模连支架包括板支架和梁支架,所述板支架支撑在所述板体的下方,所述梁支架支撑在所述梁体的下方,所述板支架和所述梁支架之间通过板梁连接件固定。本实用新型的支模架结构计算的模型合理、受力明确,实施的技术先进,安全性和可靠性高。
【专利说明】
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截面梁的板梁分离式高支模连支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多、高层房屋结构上层超重大梁的扣件式、碗扣式以及轮扣式钢管支模架施工。
【背景技术】
[0002]梁、板连支架的传统施工方法是将板梁的支模架连接在一起,梁下立杆支在下层的板上或部份梁上,不能辩别梁与板之间的垂直受荷传导途经,也无法建立一种有效的力学模型来精确计算下层连支架的层数,只能以模糊的方法将梁板下的支模架混合连支2层或3层应对上层超重负载,梁板支架交错传荷,不但对板的冲切承载力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当板梁面积占比很大时,会浪费大量的支模架。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截面梁的板梁分离式高支模连支架,工艺简单、拆装方便,提高了模板支架周转次数,加快了工期。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截面梁的板梁分离式高支模连支架,所述板梁包括板体和梁体,所述梁体和所述板体垂直布置形成T字形板梁,所述高支模连支架包括板支架和梁支架,所述板支架支撑在所述板体的下方,所述梁支架支撑在所述梁体的下方,所述板支架和所述梁支架之间通过板梁连接件固定。
[0005]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或者组合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0006]所述板支架包括板底模板、板底主楞、板底次楞、板底交接断楞和板底断点连接楞,所述板底模板浇筑在所述板体的下表面,所述板底主楞通过所述板底次楞连接在所述板底模板上,所述板底主楞和所述板底次楞在水平面内相互垂直布置,所述板底主楞与所述梁体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所述板底主楞和所述梁体的间距内通过板底交接断楞与所述板底次楞交叉固定连接,所述板底主楞和所述板底交接断楞处于同一水平面内且方向相同,所述板底主楞和所述板底交接断楞的下方均固定连接竖直方向布置的板底立杆,所述板底立杆上端在靠近其与所述板底主楞和板底交接断楞连接处的位置上设有板底断点连接楞,所述板底断点连接楞在相邻的板底立杆之间建立连接。
[0007]所述梁支架包括梁底模板、梁底主楞、梁底次楞、梁底增强立杆和梁底受力立杆,所述梁底模板浇筑在所述梁体的下端,所述梁底主楞通过梁底次楞连接在所述梁底模板上,所述梁底主楞下方固定连接梁底增强立杆,所述梁体主楞伸出于梁体外侧的部分下方固定连接梁体受力立杆,所述梁底受力立杆、梁底增强立杆与所述板底立杆方向一致。
[0008]所述梁底增强立杆支设在下层梁上,不得支在下层板上,才能够实现梁板分离传荷。
[0009]相邻的所述梁底受力立杆之间通过交叉布置的横向剪力撑杆固定连接。
[0010]所述梁体的两侧设有纵向固定梁板,所述纵向固定梁板通过梁侧模板螺栓与所述梁体固定连接。
[0011 ]所述板梁连接件包括横向连接杆、纵向连接杆和横向连接断杆,所述横向连接杆沿所述板底立杆的高度方向上均布于所述梁体下方,并通过纵向连接杆分别与所述板底立杆、所述梁底增强立杆以及所述梁底受力立杆固定连接,所述梁底受力立杆和相邻的板底立杆之间通过横向连接断杆固定连接。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将梁板分离各自支模,后连接的施工方法,能精确地找出梁下立杆荷载的作用途征,从而巧妙地解除了多、高层钢筋混凝土大截面梁由于超高超重,需要对大梁下层连续连支数层支模架并同时连带板的支模架连续连支数层的困惑,将受荷较小的板模支架先拆除,并按需要保留梁的下连支层,大大地节约了模板支架的用量,效益十分显著。本实用新型的梁、板模板支架先分离后整连,工艺简单、拆卸方便,充分实现了在保留梁底连支架的同期,板模板支架可先期拆除,大大地提高板模板支架周转次数,从而加快了工期。本实用新型的支模架结构计算的模型合理、受力明确,实施的技术先进,安全性和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参照附图。
[001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截面梁的板梁分离式高支模连支架,其中,板梁包括板体100和梁体200,所述梁体200和所述板体100垂直布置形成T字形板梁,其中,板体100横向布置,梁体200纵向布置,梁体200连接在板体100中部位置,所述高支模连支架包括板支架和梁支架,所述板支架支撑在所述板体100的下方,所述梁支架支撑在所述梁体200的下方,所述板支架和所述梁支架之间通过板梁连接件固定。
[0016]所述板支架包括板底模板8、板底主楞7、板底次楞9、板底交接断楞10和板底断点连接楞U,所述板底模板8浇筑在所述板体100的下表面,所述板底主楞7通过所述板底次楞9连接在所述板底模板8上,所述板底主楞7和所述板底次楞9在水平面内相互垂直布置,所述板底主楞7与所述梁体200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所述板底主楞7和所述梁体200的间距内通过板底交接断楞10与所述板底次楞9交叉固定连接,所述板底主楞7和所述板底交接断楞10处于同一水平面内且方向相同,所述板底主楞7和所述板底交接断楞10的下方均固定连接竖直方向布置的板底立杆15,所述板底立杆15上端在靠近其与所述板底主楞7和板底交接断楞10连接处的位置上设有板底断点连接楞11,所述板底断点连接楞11在相邻的板底立杆15之间建立连接。
[0017]所述梁支架包括梁底模板16、梁底主楞3、梁底次楞12、梁底增强立杆4和梁底受力立杆5,所述梁底模板16浇筑在所述梁体200的下端,所述梁底主楞3通过梁底次楞12连接在所述梁底模板16上,所述梁底主楞3下方固定连接梁底增强立杆4,所述梁体主楞3伸出于梁体200外侧的部分下方固定连接梁体受力立杆5,所述梁底受力立杆5、梁底增强立杆4与所述板底立杆15方向一致。
[0018]梁底增强立杆4支设在下层梁上,不得支在下层板上,才能够实现梁板分离传荷。
[0019]相邻的所述梁底受力立杆5之间通过交叉布置的横向剪力撑杆13固定连接。
[0020]所述梁体200的两侧设有纵向固定梁板300,所述纵向固定梁板300通过梁侧模板螺栓14与所述梁体200固定连接。
[0021 ]所述板梁连接件包括横向连接杆1、纵向连接杆2和横向连接断杆6,所述横向连接杆I沿所述板底立杆15的高度方向上均布于所述梁体200下方,并通过纵向连接杆2分别与所述板底立杆15、所述梁底增强立杆4以及所述梁底受力立杆5固定连接,所述梁底受力立杆5和相邻的板底立杆15之间通过横向连接断杆6固定连接。
【主权项】
1.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截面梁的板梁分离式高支模连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梁包括板体和梁体,所述梁体和所述板体垂直布置形成T字形板梁,所述高支模连支架包括板支架和梁支架,所述板支架支撑在所述板体的下方,所述梁支架支撑在所述梁体的下方,所述板支架和所述梁支架之间通过板梁连接件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截面梁的板梁分离式高支模连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支架包括板底模板、板底主楞、板底次楞、板底交接断楞和板底断点连接楞,所述板底模板浇筑在所述板体的下表面,所述板底主楞通过所述板底次楞连接在所述板底模板上,所述板底主楞和所述板底次楞在水平面内相互垂直布置,所述板底主楞与所述梁体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所述板底主楞和所述梁体的间距内通过板底交接断楞与所述板底次楞交叉固定连接,所述板底主楞和所述板底交接断楞处于同一水平面内且方向相同,所述板底主楞和所述板底交接断楞的下方均固定连接竖直方向布置的板底立杆,所述板底立杆上端在靠近其与所述板底主楞和板底交接断楞连接处的位置上设有板底断点连接楞,所述板底断点连接楞在相邻的板底立杆之间建立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截面梁的板梁分离式高支模连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支架包括梁底模板、梁底主楞、梁底次楞、梁底增强立杆和梁底受力立杆,所述梁底模板浇筑在所述梁体的下端,所述梁底主楞通过梁底次楞连接在所述梁底模板上,所述梁底主楞下方固定连接梁底增强立杆,所述梁体主楞伸出于梁体外侧的部分下方固定连接梁体受力立杆,所述梁底受力立杆、梁底增强立杆与所述板底立杆方向一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截面梁的板梁分离式高支模连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梁底增强立杆支设在下层梁上。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截面梁的板梁分离式高支模连支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梁底受力立杆之间通过交叉布置的横向剪力撑杆固定连接。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截面梁的板梁分离式高支模连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的两侧设有纵向固定梁板,所述纵向固定梁板通过梁侧模板螺栓与所述梁体固定连接。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截面梁的板梁分离式高支模连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梁连接件包括横向连接杆、纵向连接杆和横向连接断杆,所述横向连接杆沿所述板底立杆的高度方向上均布于所述梁体下方,并通过纵向连接杆分别与所述板底立杆、所述梁底增强立杆以及所述梁底受力立杆固定连接,所述梁底受力立杆和相邻的板底立杆之间通过横向连接断杆固定连接。
【文档编号】E04G13/04GK205531316SQ201620117363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2月5日
【发明人】沈安跃, 吴焕东, 朱仙人, 陈永波, 王文学, 王荣, 王慧, 陈亮, 王露璐, 吕沽乾
【申请人】宇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