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平移式隐形纱窗/纱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纱窗/纱门,尤其是涉及一种平移式带隐形纱窗/纱门。
背景技术:
自从带隐形纱窗的塑料或塑钢推拉窗问世以来,由于隐形纱窗不占用额外的空间,安装和使用非常方便,既简洁又美观实用而深受人们喜爱,市场前景看好,因而不少厂商致力于设计开发出更加合理和完善的新产品。当前,对隐形纱窗的安放较先进的做法是将窗纱卷装在窗框内.如专利号为96231490.0的中国专利,它是将需安放窗纱的窗框设计成两部分,一部分设计成截面为梯形基片,另一部分设计成截面为L形盖片,盖片与基片结合成一矩形空腔,窗纱卷收装置安装在空腔内,在基片和盖片结合的中部留有窗纱引出口,窗纱网的两端采用塑料注成T形边条,一端穿插于卷收轴内,另一端穿插于改进后的原窗扇边框型材的毛条槽内。该专利解决了纱窗的隐形问题,但由于它是从普通推拉窗改进而来,故仍然保留了甚至增加了普通推拉窗原来所具有的某些不足。由于在推拉窗的结构组成中,上框、下框及侧框所起的功用并不相同,如下框需具有支撑、导引窗扇滑动的导轨或滑槽,侧框则需与窗扇的侧围框相吻合,因而其各自的构造也不相同;由于两侧框中对一侧框进行了改动,使得两恻框的构造也因此而不同,造成各窗框通用性差,结构复杂;其主要缺点如下,1、不同的窗框需使用不同结构的型材,使得型材的通用性降低,增加了为生产型材支出的模具费用,型材价格较高,直接增加了生产成本;2、生产中使用各不相同的型材,对生产设备及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生产过程相对复杂;3、由于各窗框长度一般并不一致,而型材的长度通常一定,不利于型材的合理利用;4、由于各窗框所用型材结构不同,其焊接面的吻合程度较差,直接导致焊接强度较低,而影响整个推拉窗的强度性能。同时提高了推拉窗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的隐形纱窗/纱门各窗框通用性差,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各窗框/门框标准化设计,通用性强,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窗纱/门纱装卸方便的平移式隐形纱窗/纱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平移式隐形纱窗/纱门,包括窗扇/门扇、窗纱/门纱,所述的窗扇/门扇可滑动的设在窗框/门框内的导轨中,其特点是,在与窗框/门框相邻的窗扇/门扇的边框内设有一转轴机构,并且,与在该边框与窗框/门框相对的侧面设有一垂直的槽口;所述窗纱/门纱的一端边固定卷绕在所述的转轴机构上,其另一端边从窗扇/门扇的边框上设有的槽口中伸出并连接到与其相对应的窗框/门框上。
上述的平移式隐形纱窗/纱门,其中,还包括一卡槽压件,所述的卡槽压件与窗纱/门纱的另一端边连接,并固定在与窗扇/门扇的边框对应的窗框/门框上。
上述的平移式隐形纱窗/纱门,其中,所述的卡槽压件由压板和设置在压板上的卡条构成;所述的压板上设有卡槽,所述的窗纱/门纱的另一端边通过卡条紧固在压板的卡槽中;在所述压板上设有多个螺孔,通过螺栓与窗框/门框连接。
上述的平移式隐形纱窗/纱门,其中,所述的压板由固定板和在固定板上设置的横截面呈弧形的卡槽构成,所述的窗纱/门纱的另一端边通过卡条紧固在压板的卡槽中;在所述压板上设有多个螺孔,通过螺栓与窗框/门框连接。
上述的平移式隐形纱窗/纱门,其中,所述横截面呈弧形的卡槽的外形与窗扇/门扇的边框侧面设置的垂直槽口相适配,可嵌入在该垂直槽口中。
上述的平移式隐形纱窗/纱门,其中,还包括一对轴端盖,所述的一对轴端盖分别设置在内设有转轴机构的边框内两端,该对轴端盖并分别与转轴机构的转轴两端活动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效果1、本发明平移式隐形纱窗/纱门,由于纱窗边框/纱门边框设计为标准中空型材,适用于任何规格的平移式隐形纱窗/纱门,该纱窗/纱门的边框通用性强,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窗纱/门纱装卸方便。
2、本发明平移式隐形纱窗/纱门,由于将窗纱/门纱及相连接的转轴机构设置在窗扇/门扇的边框内,当需清洗窗纱/门纱,从窗扇/门扇的边框内卸下上、下端盖,即可卸下窗纱/门纱清洗,窗纱/门纱装、卸简便。
3、本发明平移式隐形纱窗/纱门的窗纱/门纱通过窗扇/门扇的边框开设的垂直缝口拉出,无论横向移动收放或上下移动收放,使用均十分简单、方便,可靠安全;当窗纱/门纱收拢后,卡槽压件的呈弧形的卡槽的外形与窗扇/门扇边框上设有的垂直槽口相适配,可嵌入在该垂直槽口中,使窗纱/门纱完全隐形在纱窗扇/门扇的边框内,外观简洁,美观。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给出。
图1是本发明平移式隐形纱窗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平移式隐形纱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平移式隐形纱窗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平移式隐形纱窗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一种平移式隐形纱窗/纱门,包括窗扇/门扇、窗纱/门纱,所述的窗扇/门扇可滑动的设在窗框/门框内的导轨中,在与窗框/门框相邻的窗扇/门扇的边框内设有一转轴机构,并且,与在该边框与窗框/门框相对的侧面设有一垂直的槽口;所述窗纱/门纱的一端边固定卷绕在所述的转轴机构上,其另一端边从窗扇/门扇的边框上设有的槽口中伸出并连接到与其相对应的窗框/门框上。
本发明可应用于隐形纱窗或隐形纱门,为了清楚的表述本发明的结构,下面以平移式隐形纱窗的结构为实施例加以说明。
请参见图1、图2,本发明平移式隐形纱窗,包括窗扇2、窗纱3;窗扇2由上边框21、下边框22及左边框23、右边框24连接构成框架,在该框架内设置玻璃25。该窗扇2的边框采用标准中空型材构成,设置在窗框1内。该窗框由上框11、下框12、左框13、右框14连接构成,在上框11、下框12或左框13、右框14中相对设有一对可平移滑动窗扇的导轨,窗扇2可在窗框1的导轨中平滑移动。窗框1固定在窗口的固定框4上。
在与窗框1相邻的窗扇2的边框23内设有一卷绕窗纱3的转轴机构5,一对轴端盖6分别设置在边框23内两端,该对轴端盖6并分别与转轴机构5的转轴51两端活动连接。(请配合参见图4)在窗扇2的边框23与窗框13相对应的侧面设有一垂直槽口231。所述窗纱/门纱的一端边固定卷绕在所述的转轴机构上,其另一端边从窗扇的边框上设有的槽口中伸出并通过以其连接的卡槽压件7而固定到与该槽口相对应的窗框上。
所述的卡槽压件7由压板71和设置在压板上的卡条72构成。压板由固定板和在固定板上设置的横截面呈弧形的卡槽构成(未图示),窗纱/门纱的另一端边通过卡条紧固在压板的卡槽中;在压板上设有多个螺孔,通过螺栓与窗框/门框连接。
请配合参见图3,这是本实施例的卡槽压件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卡槽压件7由压板71和设置在压板上的卡条72构成;压板由固定板711和在固定板上设置的横截面呈弧形的卡槽712构成,窗纱的另一端边通过卡条72紧固在压板71的卡槽中。横截面呈弧形的卡槽712的外形与窗扇2的边框23侧面设置的垂直槽口231相适配,可嵌入在该垂直槽口231中;在压板71上设有多个螺孔73,通过螺栓与窗框13连接。
当使用时,推拉移动隐形纱窗可平移收、放窗纱,无论横向移动收、放或上、下移动收、放,使用均十分简单、方便,可靠安全,当窗纱收拢后,卡槽压板的压条可嵌入垂直槽口中,使窗纱完全隐形在窗扇的边框内,外观简洁,美观。由于将窗纱及相连接的转轴机构设在窗扇的边框内,当需清洗窗纱,从纱窗的边框内卸下上、下端盖,即可卸下窗纱,装、卸简便。
本发明平移式隐形纱窗/纱门,由于窗扇/门扇的边框设计为标准中空型材,适用于任何规格的平移式隐形纱窗/纱门,通用性强,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窗纱/门纱清洗装卸方便。
权利要求
1.一种平移式隐形纱窗/纱门,包括窗扇/门扇、窗纱/门纱,所述的窗扇/门扇可滑动的设在窗框/门框内的导轨中,其特征在于在与窗框/门框相邻的窗扇/门扇的边框内设有一转轴机构,并且,与在该边框与窗框/门框相对的侧面设有一垂直的槽口;所述窗纱/门纱的一端边固定卷绕在所述的转轴机构上,其另一端边从窗扇/门扇的边框上设有的槽口中伸出并连接到与其相对应的窗框/门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移式隐形纱窗/纱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卡槽压件,所述的卡槽压件与窗纱/门纱的另一端边连接,并固定在与窗扇/门扇的边框对应的窗框/门框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移式隐形纱窗/纱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槽压件由压板和设置在压板上的卡条构成;所述的压板上设有卡槽,所述的窗纱/门纱的另一端边通过卡条紧固在压板的卡槽中;在所述压板上设有多个螺孔,通过螺栓与窗框/门框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移式隐形纱窗/纱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板由固定板和在固定板上设置的横截面呈弧形的卡槽构成,所述的窗纱/门纱的另一端边通过卡条紧固在压板的卡槽中;在所述压板上设有多个螺孔,通过螺栓与窗框/门框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移式隐形纱窗/纱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截面呈弧形的卡槽的外形与窗扇/门扇的边框侧面设置的垂直槽口相适配,可嵌入在该垂直槽口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移式隐形纱窗/纱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对轴端盖,所述的一对轴端盖分别设置在内设有转轴机构的边框内两端,该对轴端盖并分别与转轴机构的转轴两端活动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移式隐形纱窗/纱门,包括窗扇/门扇、窗纱/门纱,所述的窗扇/门扇可滑动的设在窗框/门框内的导轨中,其特点是,在与窗框/门框相邻的窗扇/门扇的边框内设有一转轴机构,并且,与在该边框与窗框/门框相对的侧面设有一垂直的槽口;所述窗纱/门纱的一端边固定卷绕在所述的转轴机构上,其另一端边从窗扇/门扇的边框上设有的槽口中伸出并连接到与其相对应的窗框/门框上。本发明纱窗边框/纱门边框为标准中空型材,通用性强,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窗纱/门纱设置在窗扇/门扇的边框中,装卸方便。
文档编号E06B9/52GK1548698SQ0311700
公开日2004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19日
发明者刘江波, 陈鸿炜 申请人:刘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