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座椅的调整轨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椅的调整轨道,特别指一种可根据使用者体型而加以调整座椅扶手宽度的构造,将其调整轨道转置九十度后则可调整座椅乘坐部的长度,以提供不同脚长的使用者有较舒适的乘坐空间。
背景技术:
长久以来,座椅可以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样家具,每个人一天之中用到座椅的比例非常高,尤其是整日待在办公室内的上班族,其使用到座椅的机会可说是更为频繁,因此,一把座椅的舒适性与否相对影响到使用者的身体健康,与能否令其长时间乘坐而不至于感到疲累;基于此因素,相关制造业者自始便投注相当大的人力、物力于座椅结构的改良,期使设计出更符合实用性的产品嘉惠消费者,经过业者多年的努力,现今市面上的座椅结构设计普遍多已达到技术相当纯熟的阶段,然而,虽然目前的座椅结构均有一定的舒适性,但为了商品的行销考虑,大部分座椅的尺寸设计都是以适合中等身材的消费者体型为制造标准,故而,对于一些体型与一般人相差较大的消费者〔如过胖或过高者)则很难购买到一把适合其乘坐的座椅,尤其是一些具有扶手的座椅,若遇上身材过于宽胖的消费者,则会造成其乘坐上极度的不适,甚至影响到其工作上的灵活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的缺失,本实用新型设计人特以其从事相关产品设计生产的多年实务经验,针对现阶段的技术瓶颈进行改良,期以更为革新的构造提供更多的选择权,以满足少数特殊体形的消费者的需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座椅的调整轨道,固定于座椅的乘坐部下方,其主要包括一轨道座、二伸缩臂及一上盖;其特征在于轨道座,为一截面呈中央低、两边高的座体,于其两边高起的部分等距预设有数个螺孔,该螺孔可供螺固元件由下方穿贯螺设,且于该轨道座中央低陷的部分形成有容凹槽,此容凹槽的底部中央固设一连接电源开关的驱动马达,该驱动马达的轴心向上穿贯容凹槽,并套固有一齿轮,于该容凹槽两端各预设二限位孔;伸缩臂,容设于轨道座的容凹槽内,可相对于上述齿轮两侧滑移的板体,其外侧段固设一突出于轨道座的衔接件,该衔接件二端各预设一螺孔,其可供螺固元件由下方穿贯而与座椅的扶手底部固定,且该伸缩臂的中段分别占满容凹槽的两半段,于其表面对应上述二限位孔的位置开设一限位槽,且该伸缩臂的内侧段则形成有一可受驱动马达的齿轮推动滑移的啮合段;上盖,对应盖合于轨道座上方的平板,于其表面对应上述容凹槽的限位孔处预设有数个穿孔,其穿孔可供铆固元件穿贯而将该上盖与轨道座互相固定,另于该上盖两侧对应轨道座的螺孔处同样预设数个螺孔。
因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使座椅能符合不同体形的使用者,使其双腿得到有效支撑,乘坐更为舒适,达到长时间乘坐不疲倦的功效增进。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其优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座椅的立体外观图;图2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3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图4本实用新型的构件组合剖视图;图5本实用新型的平面俯视图;图6本实用新型的作动示意图;图7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8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固设于座椅的立体外观图;图9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展开示意图;图10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构件组合前视图;图11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构件组合侧视图;图12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展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调整轨道2结构〔请参阅图1、图2〕,主要固定于座椅1的乘坐部11下方,可视使用者体型需要而加以调整座椅1扶手12的宽度,其主要包括一轨道座21、二伸缩臂22及一上盖23;其中轨道座21〔请一并参阅图3、图4〕,为一截面呈中央低、两边高的形座体,于其两边高起的部分等距预设数个螺孔211,该螺孔211可供螺固元件A由下方穿贯螺设,且于该轨道座21中央低陷的部分形成容凹槽212,此容凹槽212的底部中央固设一连接电源开关的驱动马达213,该驱动马达213的轴心向上穿贯容凹槽212,并套固有一齿轮214,于该容凹槽212两端各预设二限位孔215;伸缩臂22,容设于轨道座21的容凹槽212内,可相对于上述齿轮214两侧滑移的板体,其外侧段固设一突出于轨道座21的衔接件221,该衔接件221二端各预设一螺孔2211,其可供螺固元件A由下方穿贯而与座椅1的扶手12底部固定,且该伸缩臂22的中段分别占满容凹槽212的两半段,于其表面对应上述二限位孔215的位置开设一限位槽222,并该伸缩臂22的内侧段则形成一啮合段223,其可受驱动马达213的齿轮214推动滑移;上盖23,对应盖合于轨道座21上方的平板,于其表面对应上述容凹槽212的限位孔215处预设数个穿孔231,其穿孔231可供铆固元件B穿贯而将该上盖23与轨道座21互相固定,另于该上盖23两侧对应轨道座21的螺孔211处同样预设数个螺孔232。
组设实施时,先将二伸缩臂22由轨道座21两侧置入其容凹槽212内,并令该伸缩臂22的啮合段223与驱动马达213的齿轮214互相啮合,且利用螺固元件A将伸缩臂22的衔接件221与座椅1的扶手12加以固定,随后再把上盖23对应固设于轨道座21上方,并使其铆固元件B穿贯于二伸缩臂22的限位槽222中,最后再以螺固元件A穿贯轨道座21及上盖23的螺孔211、232后将整个调整轨道2固定于座椅1的乘坐部11下方即可。
操作实施时〔请同时参阅图5、图6〕,本实用新型的二伸缩臂22于正常状态时缩合于轨道座21的容凹槽212内〔如图5所示〕,此时座椅1的扶手12靠合于乘坐部11两侧,其二者间的距离恰可供一般体型的消费者乘坐;若有一体型较一般人肥胖的使用者欲乘坐本实用新型的座椅1,而其身体宽度却接近或超过二扶手12的距离时,该使用者即可按下电源开关导通驱动马达213运转,以令驱动马达213的齿轮214拨动二伸缩臂22的啮合段223,进而使二伸缩臂22往相反方向移动,形成伸出轨道座21的状态,此时二扶手12也随着伸缩臂22的伸展而相对远离增加其间距〔如图6所示〕,如此,藉由调整二扶手12的距离可提供不同体型的使用者更舒适的乘坐空间,达到提升座椅1实用性的使用功效。
另请参阅图7、图8,本实用新型的调整轨道2结构,其中,该轨道座21的容凹槽212内也可单独容纳一伸缩臂22,并于该伸缩臂22的衔接件221上固设一呈C形的夹持体224,并将座椅1的乘坐部11改设为二段式可分离状态,藉由将调整轨道2旋转九十度固定于乘坐部11下方,并将夹持体224与该乘坐部11前段连结,如此即可转而调整乘坐部11的长度〔如图9所示〕以符合不同大腿长度的使用者,使其双腿得到有效支撑,达到长时间乘坐不疲倦的功效增进。
再请参阅图10、图11,本实用新型的调整轨道2结构,其中,驱动马达213套设的齿轮214可更换为一横向的伞形齿轮216,且该二伸缩臂22可成型为状,于其二伸缩臂22内侧端的垂直段间可横设一两端具反向螺纹的蜗杆225,于此蜗杆225中段套设一立向的伞形齿轮226,以与驱动马达213上的伞形齿轮216互相啮合,另外,于上盖23表面两端各预设一限位槽233,以供铆固元件B穿贯而与二伸缩臂22铆合,如此,以驱动马达213带动蜗杆225旋转,并藉由蜗杆225两端螺纹的反向效果可将二伸缩臂22往内拉引或向外推送〔如图12所示〕,以同样达到调整二扶手12距离或乘坐部11长度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座椅的调整轨道,固定于座椅的乘坐部下方,其主要包括一轨道座、二伸缩臂及一上盖;其特征在于轨道座,为一截面呈中央低、两边高的座体,于其两边高起的部分等距预设有数个螺孔,该螺孔可供螺固元件由下方穿贯螺设,且于该轨道座中央低陷的部分形成有容凹槽,此容凹槽的底部中央固设一连接电源开关的驱动马达,该驱动马达的轴心向上穿贯容凹槽,并套固有一齿轮,于该容凹槽两端各预设二限位孔;伸缩臂,容设于轨道座的容凹槽内,可相对于上述齿轮两侧滑移的板体,其外侧段固设一突出于轨道座的衔接件,该衔接件二端各预设一螺孔,其可供螺固元件由下方穿贯而与座椅的扶手底部固定,且该伸缩臂的中段分别占满容凹槽的两半段,于其表面对应上述二限位孔的位置开设一限位槽,且该伸缩臂的内侧段则形成有一可受驱动马达的齿轮推动滑移的啮合段;上盖,对应盖合于轨道座上方的平板,于其表面对应上述容凹槽的限位孔处预设有数个穿孔,其穿孔可供铆固元件穿贯而将该上盖与轨道座互相固定,另于该上盖两侧对应轨道座的螺孔处同样预设数个螺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的调整轨道,其特征在于该轨道座的容凹槽内单独容纳一伸缩臂,并于该伸缩臂的衔接件上固设一夹持体,并将座椅的乘坐部设为二段式可分离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的调整轨道,其特征在于驱动马达套设的齿轮设为一横向的伞形齿轮,且该二伸缩臂可成型为状,于其二伸缩臂内侧端的垂直段间横设一两端具有反向螺纹的蜗杆,于此蜗杆中段套设一立向的伞形齿轮,以与驱动马达上的伞形齿轮互相啮合,另外,于上盖表面两端各预设有一限位槽,以供铆固元件穿贯而与二伸缩臂铆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座椅的调整轨道,固定于座椅的乘坐部下方,可视使用者体型需要而加以调整座椅扶手的宽度,其主要包括一轨道座、二伸缩臂及一上盖;轨道座,于其两边等距预设数个螺孔,以供螺固元件穿贯螺设,且于该轨道座中央形成容凹槽,此容凹槽的底部固设一驱动马达,该驱动马达的轴心套固有一齿轮,又于该容凹槽两端各预设二限位孔;伸缩臂,容设于轨道座的容凹槽内,其外侧段固设一衔接件,该衔接件可与座椅的扶手底部固定,且该伸缩臂的中段表面开设一限位槽,并该伸缩臂的内侧段则形成一啮合段;上盖,对应盖合于轨道座上方的平板,于其表面预设数个穿孔及螺孔。本实用新型使不同体形的使用者乘坐更为舒适而不易疲倦。
文档编号A47C7/54GK2648919SQ03208850
公开日2004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2日
发明者梁景尧 申请人:梁景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