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家具支脚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具,特别是一种家具支脚。
背景技术:
常见的家具支脚大多为木制结构,当进行房间清洁后,房间内的少量积水会积聚在家具支脚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装拆简便快捷、运输方便、且连接牢固的家具支脚,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家具支脚,包括家具板和设置在家具板上的支脚,其结构特征是家具板上设置有用于接驳支脚的开口槽,支脚顶部为有带接驳头的接插件,接插件的接驳头置放在家具板的开口槽内,该开口槽的截面形状和接驳头的截面形状相似。
上述的支脚接插件的接驳头为两个及以上,并排设置,与此对应的开口槽为两道及以上。
上述的接插件为∏字型结构,接驳头设置在其顶面两侧。
上述的接插件顶面与家具板开口槽之间的定位基面相接。
上述的支脚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其顶部为带接驳头的接插件,其中部为一中空的护套,其底部为支撑脚。
上述的支撑脚为U字型结构,其朝上设置的撑脚伸入护套内,接插件朝下的撑脚也伸入护套内。
上述的护套为两个。
上述的开口槽截面和接驳头截面为圆形或圆弧形或椭圆形或三角形或多边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安装时,只要将接插件的接驳头侧向插入家具板上的开口槽内,然后将接插件的撑脚插入护套一端,护套另一端套接在支撑脚朝上的撑脚上,即可完成安装,组装快捷,便于运输。
本实用新型为了增强支脚与家具板的连接可靠程度,安装后的支脚的接插件顶面与家具板开口槽之间的定位基面相接,大大增大了家具的承压面积,增强了使用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床、桌子、椅子、茶几等家具上的支脚。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装拆简便快捷、运输方便、且连接牢固。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2,本家具支脚,包括家具板1和设置在家具板上的支脚,支脚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其顶部为带接驳头21的接插件2,其中部为一中空的护套3,其底部为支撑脚4。家具板1上设置有用于接驳支脚的两道开口槽11,支脚顶部为有带两个接驳头21的接插件2,其中的开口槽11或接驳头21并排设置。接插件2的接驳头21置放在家具板的开口槽11内,该开口槽11的截面形状和接驳头21的截面形状相似,开口槽11的截面比接驳头21的略大。开口槽11截面和接驳头21截面为圆形或圆弧形或椭圆形或三角形或多边形结构,实施例中为圆形结构。接插件2为∏字型结构,接驳头21设置在其顶面两侧。接插件2顶面22与家具板1开口槽11之间的定位基面12相接。支撑脚4为U字型结构,其朝上设置的撑脚伸入护套3内,接插件2朝下的两个撑脚23也分别伸入两个护套3内。
权利要求1.一种家具支脚,包括家具板(1)和设置在家具板上的支脚,其特征是所述的家具板上设置有用于接驳支脚的开口槽(11),支脚顶部为有带接驳头(21)的接插件(2),接插件的接驳头置放在家具板的开口槽内,该开口槽的截面形状和接驳头的截面形状相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具支脚,其特征是所述的支脚接插件(2)的接驳头(21)为两个及以上,并排设置,与此对应的开口槽(11)为两道及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具支脚,其特征是所述的接插件(2)为∏宇型结构,接驳头(21)设置在其顶面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家具支脚,其特征是所述的接插件(2)顶面(22)与家具板(1)开口槽(11)之间的定位基面(12)相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2任一所述的家具支脚,其特征是所述的支脚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其顶部为带接驳头(21)的接插件(2),其中部为一中空的护套(3),其底部为支撑脚(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家具支脚,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撑脚(4)为U字型结构,其朝上设置的撑脚伸入护套(3)内,接插件(2)朝下的撑脚(23)也伸入护套(3)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家具支脚,其特征是所述的护套(3)为两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具支脚,其特征是所述的开口槽(11)截面和接驳头(21)截面为圆形或圆弧形或椭圆形或三角形或多边形结构。
专利摘要一种家具支脚,包括家具板和设置在家具板上的支脚,家具板上设置有用于接驳支脚的开口槽,支脚顶部为有带接驳头的接插件,接插件的接驳头置放在家具板的开口槽内,该开口槽的截面形状和接驳头的截面形状相似。支脚接插件的接驳头为两个及以上,并排设置,与此对应的开口槽为两道及以上。接插件为∏字型结构,接驳头设置在其顶面两侧。本实用新型安装时,只要将接插件的接驳头侧向插入家具板上的开口槽内,然后将接插件的撑脚插入护套一端,护套另一端套接在支撑脚朝上的撑脚上,即可完成安装,组装快捷,便于运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装拆简便快捷、运输方便、且连接牢固。
文档编号A47B91/00GK2810352SQ20052006088
公开日2006年8月30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8日
发明者韦胜辉 申请人:韦胜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