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叶片防盗锁齐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盗锁齐码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叶片防盗锁齐码装置。
背景技术:
叶片式防盗锁是目前密匙量较高的一种防盗锁,其技术方案是在锁体内 放置六片(或者多片,片数越多,密钥量就越高, 一般常采用六片)板块状叶 片构成叶片组,各叶片在同一位置设有一条供锁舌止动销在其中通过的、带齿 牙的长条形齿孔,每个叶片的齿孔内设有多组两两相对的齿牙。在钥匙未拨动 叶片前,各叶片的齿牙呈交错状,使所锁舌动销不能前进。锁舌传动板与叶片 组叠放在一起,并且二者均在同一位置设置拨动边,以形成钥匙拨动孔。当转 动钥匙时,匙翼拨动叶片组使得各叶片的长条形齿孔中心线重合,此时锁舌止 动销可在叶片组的长条形齿孔中滑动,随着钥匙的转动,匙翼带动锁舌传动板 前进或者后退,从而完成防盗锁的闭合与开启。
但是,随着社会住房条件的发展,每年都有大量居民迁入新居。大多数住 户在迁入新居前都会雇佣装修工程人员进行装修,门的钥匙先要交给装修人员, 装修完毕再交还新房主人。有的不法分子就是利用这一机会复制了钥匙并实施 盗窃,造成房主的财产损失。为解决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2467687Y的中国 实用新型专利于2001年12月26日公开了一种可改变钥匙牙型的叶片式门锁。 其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改变钥匙牙型的叶片式门锁,其锁体内的叶片分为通用 叶片和备用,两种叶片的总量等于叶片组应有的叶片总量,备用叶片是在叶片
的某一部位开设定位孔,条形齿孔内同侧齿牙是等高的,也即同侧齿牙的齿顶 连线应是一条于条形齿孔中心线平行的直线;通用叶片则在与备用叶片的定位 孔对应处开设通孔式滑道,该滑道的方向与叶片滑动方向一致;在锁体上开设 备用叶片固定孔,用螺钉穿过该孔及各叶片上的定位孔或滑道,将备用叶片予 以定位固定,其条形齿孔齿顶间通道应与传动板上的止动销运行轨迹重合。上 述技术方案在具体实施时,可用螺钉或销钉将备用叶片定位固定,通用叶片因 穿过上述螺钉的是一个通孔式滑道,且该滑道与叶片滑动方向一致,因而可通 过钥匙予以拨动;所用钥匙与备用叶片匹配对应处的牙花为空挡,使钥匙的转 动不受影响,而备用叶片条形齿顶间通道能使锁舌止动销正常通过。此时锁具 的开启与锁闭是通过通用叶片进行的。此种状态为前期使用状态,所用钥匙为 前期钥匙。前期钥匙可借给他人使用,以供室内装修。当房主正式入住后,将 锁体上叶片固定孔中的螺钉取下,备用叶片借助锁内弹簧之力复位至与通用叶 片重合,此时前期钥匙便不能打开此锁,必须启用新的钥匙。
很显然,上述CN2467687Y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只能允许前后两把钥匙使用, 若是后启用的钥匙丢失,则只能重新换锁,从而给住户使用叶片所带来诸多麻 烦,甚致财产上的损失。有一种新型的解决方式就是采用叶片组合式动态变码, 即将所有的叶片分成相互嵌合的两部分变码片和编码片,在二者分离时用新 的钥匙拨动所述变码片,并使二者重新嵌合。重新嵌合后的叶片组只能适应新 的钥匙,即只能用新的钥匙打开所述叶片锁,旧钥匙便失去作用。此种新型的 解决方案具体实施时有个前提,就是变码片和编码片分离,欲使二者分离首先 就必须使得叶片组的各叶片的某一段滑槽中心线重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叶片组中各叶片的某一段
滑槽中心线重合的叶片防盗锁齐码装置。
为解决以上以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叶片防盗锁齐 码装置,包括齐码拨动杆,所述的齐码拨动杆活动套接在固定在锁体上的支柱 上,所述齐码拨动杆在外力推动其受力端时可绕所述支柱转动,其另一端可同 所述编码片保持接触、推动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叶片防盗锁齐码装置还包括定位座,所述定 位座固定在所述锁体上,所述定位座上设有所述齐码拨动杆的复位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定位座内设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 推动端同所述齐码推动杆的受力端相抵,所述定位座内设有所述推动杆的回位 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推动杆还设有嵌合端,所述的嵌合 端可同所述定位座嵌合,并使得所述推动杆在所述定位座中不会脱出或者不可 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齐码拨动杆可同所述编码片保持接 触、推动状态的一端在所述受力端未受外力作用下,则抵住滑板,防止其受力 滑动。
采用本实用新型后,如果需要将叶片组中各叶片的某一段滑槽中心线重合, 只需在叶片防盗锁的一边或者一端用专门工具推动所述推杆,所述推杆抵住所 述齐码拨动杆,并迫使所述齐码拨动杆转动,所述齐码拨动杆推动叶片组中各 叶片使得各叶片的某一段滑槽中心线重合,为叶片防盗锁的变码做好准备。同 时,为防止意外变码,所述齐码拨动杆可同所述编码片保持接触、推动状态的 一端在所述受力端未受外力作用下,则抵住滑板,防止其受力滑动,为叶片防 盗锁的安全使用提供了保障。从以上叙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附困说明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图2为滑板结构图; 图3为扳手结构图; 图4为编码片结构图; 图5为变码片结构图; 图6为齐码拨动杆结构图; 图7为定位座结构图; 图8为推动杆结构图; 图9为齐码拨动杆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l、图4、图5所示,为实现叶片锁的变码功能,叶片组7中的每一叶 片被分成两部分变码片7c和编码片7b,所述编码片7b上设有滑槽7a。为实 现叶片锁的变码,需要所述变码片7c和编码片7b的嵌合关系根据新的钥匙匙 翼外形重合组合,在所述变码片7c和编码片7b分离之前,所述的各叶片的滑 槽7a的某一段中心线必须先行重合,而本实用新型就能轻松简单地实现这一需 求。
如图l、图6、图9所示, 一种叶片防盗锁齐码装置,包括齐码拨动杆5, 所述的齐码拨动杆5活动套接在固定在锁体8上的支柱5a上,所述齐码拨动杆 5在外力推动其受力端5b时可绕所述支柱5a转动,其另一端可同所述编码片 7b保持接触、推动状态。
如图l、图7所示,所述叶片防盗锁齐码装置还包括定位座4,所述定位座 4固定在所述锁体8上,所述定位座4上设有所述齐码拨动杆5的复位弹簧(图 中未示出)。
如图l、图8所示,所述定位座4内设有推动杆3,所述推动杆3的推动端 3b同所述齐码推动杆5的受力端5b相抵。此外,所述定位座4内可根据需要设 有所述推动杆3的回位弹簧。所述推动杆3还设有嵌合端3a,所述的嵌合端3a 可同所述定位座4嵌合,并使得所述推动杆3在所述定位座4中不会脱出或者 不可转动。结合图3、图9,将扳手1插入到转动件2里,并继续伸入至所述定 位座4中,抵住所述推动杆3,所述推动杆3抵住所述齐码拨动杆5,并迫使其 转动,呈现图9所示状态。
如图l、图2所示,所述齐码拨动杆5可同所述编码片7b保持接触、推动 状态的一端在所述受力端5b未受外力作用下,则抵住滑板6,防止其受力滑动。 结合图9所示,所述齐码拨动杆5在所述扳手1的推动下, 一方面脱离对所述 滑板6的抵住状态,使得滑板6在需要的情况下滑动,另一方面其继续转动, 从而推动所述叶片组7向前滑动,并实现滑槽7a的某一段中心线重合的效果。 由于所述滑板6的滑动与否跟所述变码片7c能否同所述编码片7b脱离嵌合、 并最终实现变码密切相关,因此在不需要变码的情况下,为防止意外变码,确 保所述滑板6不能随意滑动至关重要,本实用新型很好的解决了以上问题。
权利要求1、一种叶片防盗锁齐码装置,包括齐码拨动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齐码拨动杆(5)活动套接在固定在锁体(8)上的支柱(5a)上,所述齐码拨动杆(5)在外力推动其受力端(5b)时可绕所述支柱(5a)转动,其另一端可同所述编码片(7b)保持接触、推动状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防盗锁齐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叶片防盗锁齐 码装置还包括定位座(4),所述定位座(4)固定在所述锁体(8)上,所述定 位座(4)上设有所述齐码拨动杆(5)的复位弹簧。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片防盗锁齐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定位座(4) 内设有推动杆(3),所述推动杆(3)的推动端(3b)同所述齐码推动杆(5) 的受力端(5b)相抵。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叶片防盗锁齐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定位座(4) 内设有所述推动杆(3)的回位弹簧。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者4所述的叶片防盗锁齐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推动杆 (3)还设有嵌合端(3a),所述的嵌合端(3a)可同所述定位座(4)嵌合,并使得所述推动杆(3)在所述定位座(4)中不会脱出或者不可转动。
6、 根据权利要求5要求所述的叶片防盗锁齐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齐码拨动 杆(5)可同所述编码片(7b)保持接触、推动状态的一端在所述受力端(5b) 未受外力作用下,则抵住滑板(6),防止其受力滑动。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叶片防盗锁齐码装置,其特 征是所述齐码拨动杆(5)可同所述编码片(7b)保持接触、推动状态的一端 在所述受力端(5b)未受外力作用下,则抵住滑板(6),防止其受力滑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叶片防盗锁齐码装置,包括齐码拨动杆,其中所述的齐码拨动杆在正常工作期间抵住滑板,防止其滑动并意外变码,在外力推动其受力端的情况下可绕固定在锁体上的支柱转动,其另一端则同所述编码片保持接触、推动状态。采用本实用新型后,如果需要将叶片组中各叶片的某一段滑槽中心线重合,只需在叶片防盗锁的一边或者一端施加外力,并通过相关部件传动并抵住所述齐码拨动杆,迫使所述齐码拨动杆转动,所述齐码拨动杆推动叶片组中各叶片使得各叶片的某一段滑槽中心线重合,为叶片防盗锁的变码做好准备。从以上叙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文档编号E05B35/06GK201011200SQ20062001421
公开日2008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9日
发明者贾君鑫 申请人:贾君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