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床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0257阅读:7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气床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充气床体结构。
背景技术
充气床具有重量轻、易收藏与易携带的特点,不仅作为户外用品,现已渐渐成为家居用品。传统的充气床体结构,配合图1、2所示,主要是由上片1’、环形围带2’、拉带组3’及下片4’构成,环形围带2’是连接上片1’与下片4’的四周形成一充气腔,而拉带组3’在此充气腔中纵向连接上片1’与下片4’、及横向连接相对面的围片(图中未示出)。通过拉带组3’的作用能将充气腔尽可能接近床的形状和感觉。
此传统的充气床当气体充满充气腔时,床面上会因为拉带组3’的作用出现明显的凹凸不平,即上片1’与拉带组3’的焊接点下凹,在各焊接点之间的区域会弧凸,整个床面有明显的凹凸感,人体与其接触时感觉明显;且由于床体为一个整体受力充气腔,在床面受力时,其内部的气体转移迅速,因而床面变形大,使用时对人体的支撑力度不足,而舒适性不佳。
因而便出现了如图3、4所示的双层床面的充气床,其床面20’是由双层片材构成,等距离位置上固结有多条并行线21’,使该双层片材之间形成多个格状气室,而在床面20’四角端分别设有用以导通格状气室与充气腔相通的气孔22’。该结构的充气床使床面20’又形成了一层气室,使用时,会提高床面20’的弹性和舒适性。但是由于该层各格状气室仅通过床面20’的四角端的气孔22’方可与充气腔相通,因而床面20’在受力时,各气室的空气转移的速度很慢,且人体在床面20’翻身变换床面受力位置时,床面各格状气室相对回弹的速度亦很慢,床面弹性不佳、使用不够舒适的缺点仍然存在。
上述两种结构的充气床在床面受力时,环形围带在充气腔中气体的挤压下很容易外凸,即形成所谓的“面包状”,使其外观不够平整美观;且上述床面在局部受力时,如在床面边缘受力时,环形围片的支撑强度有限,使该局部的床体容易塌陷倾斜而不够平稳。
以上诸多缺点,使充气床很难与家居传统的床垫相媲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充气床体结构,其可使充气床床面的平整度提高,增加床面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以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感。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充气床体结构,其使整个床体的平整度提高,同时增加该床缘的支撑力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充气床体结构,为一主床体,主要包括上片、中片、外围带、拉带组及下片,外围带与上、下片四周固接形成充气腔;其中拉带组是连接固定中片与下片,在拉带组与中片固接的交错位置处的中片与上片进行固接,在床面形成复数个封闭或半封闭的小气囊,其中部分小气囊与充气腔相通。
所述的小气囊集中在床面上与身体接触机会多的位置。
所述的部份小气囊通过中片四周缘间接与充气腔相通。
所述的部份小气囊在中片上设有与充气腔直接相通的透气孔。
所述的充气床体中片与上片的固接处呈线性固接形成若干个封闭或半封闭的小气囊图案。
所述拉带组的各拉带为筒状拉带,拉带筒身连接中片与下片。
所述的充气床体结构还包括一围带中片及一内围带,围带中片分别与外围带及内围带交错间隔固接以形成若干个封闭或半封闭的空腔,其中部份空腔与充气腔相通以此在床侧面上形成复数个小气囊。
该围带中片与内围带上分别设有与充气腔相通的通气孔。
该围带中片与外围片呈线状焊固,且该焊固线可构成封闭或半封闭的小气囊图案。
所述的下片下方还焊设一复床体,该复床体包括上片、下片、外围带、围带中片、内围带、及拉带组;拉带组连接上片及下片,外围带及内围带与上、下片四周固接形成充气腔;围带中片分别与外围带及内围带交错间隔固接以形成若干个封闭或半封闭的空腔,其中部份空腔与充气腔相通以此在床侧面上形成复数个小气囊。
该围带中片与内围带上分别设有与充气腔相通的通气孔。
该围带中片与外围片呈线状焊固,且该焊固线可构成封闭或半封闭的小气囊图案。
该主床体外围片与复床体外围带为一体结构。
该主床体下片与复床体上片连接处设有通气孔。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令充气床具有以下优点1、床面更加平整美观由于在充气床上片的下方另加设了一层中片,且拉带是连接中片,而中片与上片的固接点正好与中片与拉带的固接点呈交错设置,因而在床体充满气体时,中片与拉带的固接点之间的弧凸面又与上片形成有固接点,则上片与中片之间的固接点可以拉平该弧凸面,即该中片受力变形,而上片没有直接受力不会变形,因而增加了床面的整体平整度。
2、床面更加舒适因中片与上片的固接点,会形成若干个封闭或半封闭的小气囊,且部份小气囊是通过中片的四周缘与充气腔相通,而部份小气囊是通过中片上的透气孔与床体的充气腔相通,在床面局部受力时,受力处小气囊的气体其转移的方向有的是通过透气孔纵向直接挤压入充气腔中,有的是依靠小气囊的半封闭关系横向间接通过中片的四周缘进入充气腔中,因而床面上的小气囊有的变形快,有的变形慢,呈交错的补充,会令整个床面与人体接触面积加大的同时提高床面的支撑力度,提高床面的弹性;同理,在人体翻身变换位置时,受压的小气囊有的变形快,有的变形慢,呈交错的补充,床面回弹力好,令使用者感觉更加舒适。
3、床缘的支撑力度强由于在床体外围带内又加设了一层围带中片及一层内围带,内外围带之间又形成了半封闭侧气腔,同时围片中片与内外围带形成交错间隔的固接部,因此该围带中片此处不仅会形成一加强肋的作用,还可以拉平外围带,使床体更加平整美观;在床缘受力时,由于半封闭侧气腔内的空气受围带中片与内围带的通气孔限制,使其不容易从此气腔内向床体的充气腔内转移,因而有效提高了床缘的支撑力度,使其不易塌陷倾斜。


图1是习用品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习用品的组合外观示意图;图3是另一习用品的立体外观图;图4是另一习用品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外观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局部剖视图;图8是图6的A-A向剖视图;图9是图6的B-B向剖视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安装电动充气阀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安装手动充气阀的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主床体的立体分解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复床体的立体分解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组合局部剖视图;图15是图14的C-C向剖视图;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床,为一主床体,其包括一上片1、一中片2、一组拉带3、一外围带4、一内围带5、一围带中片6及一下片7。
拉带3为筒状拉带,且该筒状拉带3呈横向连接中片1与下片7;如图6、7并配合图8、9所示,组合时,围带中片6内表面与内围带5外表面进行局部焊固,再将外围带4内表面与围带中片6外表面进行局部焊固,此焊固位置与围带中片6与内围带5焊固的位置呈交错分布;外围带4的下缘与下片7的四周焊固,而内围片4的下端焊固于下片7的内壁上;各拉带3横向放置,其筒身连接中片2内壁及下片7内壁进行焊固;内围片4的上缘与上片1的内壁焊固,上片1的四周与外围片4的上缘焊固,中片2与拉带3焊固点的交错位置处对中片2与上片1进行局部焊固,即完成一个充气床体结构,另在床体的侧壁上设有充气阀,如图10所示为电动充气阀65,其通过电线66与外设电源连通,实现自动充放气功能;如图11所示为手动充气阀67以实现充气的功能。
配合图8、9所示,通过充气阀将气体充满充气床体时,该充气床的中片2、下片7及内围带5会形成一个充气腔A,而外围带4与内围带5之间亦会形成有侧气腔B,围带中片6在此侧气腔B中通过与外围带4及内围带5之间的交错焊接会实现一加强肋的作用,另外,围带中片6与外围片4呈点状焊固或是线状焊固,即可构成复数个封闭或半封闭的圆形、菱形或其它形状图案的小气囊B1,小气囊B1通过围带中片6上的通气孔61与侧气腔B相通,而侧气腔B通过内围片5上设有的透气孔51与充气腔A相通;中片2与上片1的呈线状或点状焊固成封闭或半封闭的圆形、菱形或其它形状的图案,会使中片2与上片1之间形成复数个封闭及半封闭的小气囊C,小气囊C集中在床面上与身体接触机会多的位置,且部份的小气囊C在中片2上设有透气孔21直接与充气腔A相通,另有部份的小气囊C通过中片2的四周缘间接与床体的充气腔A相通。
利用上述的结构,可使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床具有以下特点1、床面更加平整美观由于在充气床上片1的下方另加设了一层中片2,且拉带3是连接中片2,而中片2与上片1的固接点正好与中片2与拉带3的固接点呈交错设置,因而在床体充满气体时,中片2与拉带3的固接点之间的弧凸面又与上片1形成有固接点,则上片1与中片2之间的固接点可以拉平该弧凸面,即该中片2受力变形,而上片1没有直接受力不会变形,因而增加了床面的整个平整度。
2、床面更加舒适因中片2与上片1的固接点,会形成若干个封闭或半封闭的小气囊C,且部份小气囊C是通过中片2的四周缘与充气腔A相通,而部份小气囊C是通过中片2上的透气孔21与床体的充气腔A相通,配合图8、9所示,在床面局部受力时,受力处小气囊C的气体其转移的方向有的是通过透气孔21纵向直接挤压入充气腔A中,有的是依靠小气囊C的半封闭关系横向间接通过中片2的四周缘进入充气腔A中,因而床面上的小气囊C有的变形快,有的变形慢,呈交错的补充,会令整个床面与人体接触面积加大的同时提高床面的支撑力度,提高床面的弹性;同理,在人体翻身变换位置时,受压的小气囊C有的变形快,有的变形慢,呈交错的补充,床面回弹力好,令使用者感觉更加舒适。
3、床缘的支撑力度强由于外围带4与内围带5之间亦会形成有侧气腔B,围带中片6在此侧气腔B中通过与外围带4及内围带5之间的交错焊接会实现一加强肋的作用,还可以拉平外围带,使床体更加平整美观;另外,围带中片6与外围片4呈点状焊固或是线状焊固,若线状焊固线即可构成封闭或半封闭的小气囊B1,小气囊B1是通过围带中片6与内围片5上的通气孔61、51与充气腔A相通,在床缘受力时,由于小气囊B 1内的空气受围带中片6与内围带5的通气孔61、51限制,使其不容易从此小气囊B1内向床体的充气腔A内转移,因而有效提高了床缘的支撑力度,使其不易塌陷倾斜如图12、13并配合图14、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充气床结构,其可以加高床体的高度,则其包括一主床体及一复床体,主床体结构与上述相同,在此不赘述,其关键在于在主床体的下片7上焊固此复床体,该复床体包括一上片8、一下片10、一外围带4、一围带中片6、一内围带5及拉带组9;拉带组9为“I”型拉带,围带中片6内表面与内围带5外表面进行局部焊固,再将外围带4内表面与围带中片6外表面进行局部焊固,此焊固位置与围带中片6与内围带5焊固的位置呈交错分布;围带中片6与外围片4呈点状焊固或是线状焊固,若线状焊固线即可构成封闭或半封闭的小气囊B1,小气囊B1是通过围带中片6与内围片5上的通气孔61、51与充气腔A相通,其中部份空腔与下述充气腔A相通以此在床侧面上形成复数个小气囊B1;外围带4的下缘与下片10的四周焊固,而内围片5的下端焊固于下片10的内壁上;各拉带9连接上片8内壁及下片10内壁进行焊固;内围片5的上缘与上片8的内壁焊固,上片8的四周与外围片4的上缘焊固,该复床体的上片8、下片10及内围带5亦会形成一个充气腔A;以此形成床缘的支撑力度强、不易塌陷倾斜的复床体,其对主床体具有加高支撑的功能。在主床体下片7与复床体上片8连接处设有分别设有相通的通气孔71、81,充气床在使用时,复床体中的气体是由主床体的充气腔A通过通气孔71、81而进入复床体的充气腔A中。
再如图16所示,上述具有复床体的充气床结构,其可以将主床体外围片4与复床体外围带4设为一体结构,使整个床体在外观上更具整体性。
权利要求1.一种充气床体结构,为一主床体,其主要包括上片、中片、外围带、拉带组及下片,外围带与上、下片四周固接形成充气腔;其特征在于拉带组是连接固定中片与下片,在拉带组与中片固接的交错位置处的中片与上片进行固接,在床面形成复数个封闭或半封闭的小气囊,其中部分小气囊与充气腔相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床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气囊集中在床面上与身体接触机会多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床体结构,其特征在于部份小气囊通过中片四周缘间接与充气腔相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床体结构,其特征在于部份小气囊在中片上设有与充气腔直接相通的透气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床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中片与上片的固接处呈线性固接形成若干个封闭或半封闭的小气囊图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床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拉带组的各拉带为筒状拉带,拉带筒身连接中片与下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床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围带中片及一内围带,围带中片分别与外围带及内围带交错间隔固接以形成若干个封闭或半封闭的空腔,其中部份空腔与充气腔相通以此在床侧面上形成复数个小气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气床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围带中片与内围带上分别设有与充气腔相通的通气孔。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气床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围带中片与外围片呈线状焊固,且该焊固线可构成封闭或半封闭的小气囊图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床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下片下方还焊设一复床体,该复床体包括上片、下片、外围带、围带中片、内围带、及拉带组;拉带组连接上片及下片,外围带及内围带与上、下片四周固接形成充气腔;围带中片分别与外围带及内围带交错间隔固接以形成若干个封闭或半封闭的空腔,其中部份空腔与充气腔相通以此在床侧面上形成复数个小气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气床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围带中片与内围带上分别设有与充气腔相通的通气孔。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气床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围带中片与外围片呈线状焊固,且该焊固线可构成封闭或半封闭的小气囊图案。
13.如权利要求1或10所述的充气床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主床体外围片与复床体外围带为一体结构。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气床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主床体下片与复床体上片连接处设有通气孔。
专利摘要一种充气床体结构,主要包括上片、中片、外围带、拉带组及下片,外围带与上、下片四周固接形成充气腔;其中拉带组是连接固定中片与下片,在拉带组与中片固接的交错位置处的中片与上片进行固接,在床面形成复数个封闭或半封闭的小气囊,其中部分小气囊与充气腔相通。因中片与上片的固接点正好与中片与拉带的固接点呈交错设置,床体充满气体,中片与拉带固接点之间的弧凸面又与上片形成有固接点,上片与中片之间的固接点可以拉平该弧凸面,即该中片受力变形,而上片没有直接受力不会变形,增加了床面整个平整度;床面上小气囊有的变形快,有的变形慢,呈交错的补充,会令整个床面与人体接触面积加大的同时提高床面的支撑力度,提高床面的弹性。
文档编号A47C17/00GK2930467SQ200620061660
公开日2007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10日
发明者林华乡, 许耀元 申请人:明达实业(厦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