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轴藏式地簧闭门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门扇自动关闭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轴藏式地簧闭门器。该装置的主体被安装在特制的异形轴内,当门扇开启,靠装置内部蓄积的弹性能量,自动将门扇关闭,简称轴藏式地簧闭门器。
背景技术:
目前普遍采用的闭门器装置主要有两种,一是地埋式地簧闭门器,二是外装式摇杆闭门器,前者安装较繁琐,需要对做好的地面进行切割和掏挖,工人劳动强度大,环境脏乱和破坏地面美观,同时这种闭门器自身工作条件恶劣,无法阻挡地面积水灌入体内,造成锈蚀和冬季冻裂,易报废,寿命短;后者则采用外露的紧固件安装方式,影响美观,且只能单向开启,在公共场合下使用,人员出入的方便性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多功能,安装方便,美观,安装时不破坏地面,省时省力,寿命长,并且实用性强的轴藏式地簧闭门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轴藏式地簧闭门器,它包括顶轴组件1、异形轴2、闭门器主体3及楔形定位板4;其特征在于顶轴组件1和闭门器主体3连接在异形轴2内,楔形定位板4固定在地面上,异形轴2顶部与顶轴组件1通过上门框定位,异形轴2底部与闭门器主体3通过楔形定位板4在地面上定位。
所述的闭门器主体3中的油缸12内设有弹簧10和活塞8,钢球7设在活塞8上的孔内;静位销9与活塞8相连,轴向凸轮14设在油缸12的外端面,柔性拉杆11将静位销9和动位销15连接,动位销15设在轴向凸轮14上;转体17通过轴承16与叉杆25相连;转体17与油缸12相连成一体,通过锁销17锁定;叉杆25将动位销15含于叉槽内;静体20与楔形定位板4为楔形面对接;静体20的轴孔内设有尼龙套23,叉杆25从尼龙套23孔中插入;微调压板21将叉杆25的端部球头压在静体20的内孔壁上。
所述的楔形定位板4的底部是圆盘,圆盘中央是圆柱,圆柱两侧为楔形面,底部圆盘四周设有三个相差120°的安装槽。
所述的叉杆25的粗端开有叉槽,细端为球头。
所述的轴向凸轮14的工作面为螺纹面,高峰和低谷处均设有凹槽,侧面是圆柱面,背面设有定位槽。
所述的活塞8的侧面为圆柱面,中心为变径内孔,孔内设有钢球7。
本实用新型在门扇的开关过程中提供定位功能、减速功能、省力功能、限制功能和微调功能等多种功能,其优点是功能齐全,安装方便,易于调整,视觉美观,安装时不破坏地面,省时省力,由于闭门器主体藏于轴内与雨水隔绝,自身工作环境改善,因而寿命长。因此本实用新型集美观、实用性强于一身,显示出比现有技术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具有可观的市场前景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闭门定位状态下的整体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开门定位状态下的整体剖面图。
图4是液压油路示意图。
图5是图1的A-A剖面视图。
图6是门扇反向关门限制功能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项轴组件,2.异形轴,3.闭门器主体,4.楔形定位板,5.端堵,6.密封圈,7.钢球,8.活塞,9.静位销,10.弹簧,11.柔性拉杆,12.油缸,13.密封圈,14.轴向凸轮,15.动位销,16.轴承,17.转体,18.端堵轴承套,19.推力轴承,20.静体,21.微调压板,22.微调螺栓,23.尼龙套,24.密封圈,25.叉杆,26.挡圈,27.锁销。
下面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受实施例所限。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轴藏式地簧闭门器是由顶轴组件1、异形轴2、闭门器主体3及楔形定位板4组成。
顶轴组件1和闭门器主体3分别通过螺栓A、B固定在异形轴2的顶部和底部内,与异形轴成为一体,楔形定位板4则固定在地面上,异形轴2顶部与顶轴组件1通过上门框得到定位,异形轴2底部与闭门器主体3通过楔形定位板4在地面上得到定位,实现异形轴2托动门扇绕其两端定位点回转。
如图2、3所示,闭门器主体3中的转体17通过轴承16与叉杆25组装在一起,保证转体17与叉杆25能相对回转,端堵轴承套18套入叉杆25,用螺纹与转体17组合。
闭门器主体3中的转体17与油缸12靠螺纹联成一体,锁销17将二者锁定,防止缓扣,此时叉杆25将动位销15含于叉槽内。转体17与油缸12内腔中充满机油,密封圈6、13、24起密封作用,防止漏油。
闭门器主体3中的油缸12内装有弹簧10和活塞8,在活塞8上加工有孔,将钢球7封于其内,起单向阀的作用。活塞8的侧面为圆柱面,中心为变径内孔,孔内封有钢球7。
静位销9与活塞8组装在一起,轴向凸轮14固定在油缸12的外端面,柔性拉杆11将静位销9和动位销15连到一起,在弹簧10力的作用下,动位销15牢牢地压在轴向凸轮14的工作面上。在轴向凸轮14的工作面上的高峰位置和低谷位置各开有凹槽,使动位销15能在两个相互垂直的位置上得到定位。端堵5与油缸12为螺纹组合。
闭门器主体3中的静体20与楔形定位板4在门扇重力的作用下,为楔形面对接,使静体20始终处于不动的状态,静体20通过推力轴承19和端堵轴承套18承载着由转体17传导过来的门体的重量,尼龙套23嵌于静体20的轴孔内,叉杆25从尼龙套23孔中插入,使转体17只能在静体20上转动而不产生径向位移。微调压板21在微调螺栓22的作用下,将叉杆25的端部球头紧紧地压在静体20的内孔壁,使叉杆25不能任意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当动位销15在轴向凸轮14的工作面上处于低谷凹槽内时,在弹簧10力的作用下,异形轴2托动门扇处于闭门定位状态,具有防风摆功能;推动门扇带动异形轴2转至±90°的位置,并通过轴向凸轮14上的螺纹工作面推动动位销15沿叉杆25端部叉槽向下移动至轴向凸轮14工作面上的高峰位置的凹槽内,动位销15通过柔性拉杆11和静位销9拉动活塞8向下滑动,进一步压缩弹簧10,在弹簧10力的作用下,异形轴2托动门扇处于开门定位状态;在门扇开启的过程中,由于活塞8的向下滑动,使油缸12内的活塞8下腔的机油向上腔流动,顶开活塞8内孔中的钢球7,既油路中单向阀D被打开,如图4所示,使开门过程省力。
当开门过程结束,外力取消,在弹簧10力的推动下,活塞8通过静位销9和柔性拉杆11,拉动动位销15沿叉杆25端部叉槽向上移动,动位销15通过轴向凸轮14螺纹工作面,推动轴向凸轮14及异形轴2回转,开始自动闭门过程,直至门扇处于闭门定位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油缸12内活塞8的上腔机油向下腔流动,由于重力的作用,活塞8内孔中的钢球7将孔封死,既油路中的单向阀D被关闭,如图4所示,机油只能通过节油通道E流动,节流通道既活塞8与油缸12间的间隙,使闭门的过程减速、舒缓,防止打伤人。
如图5、6所示,当异形轴2托动门扇处于±90°开门定位状态时,静体20上的凸出部分F将限制转体17向过±90°方向旋转,起到反向闭门限制功能。如图2所示,松开微调螺栓22和微调压板21,叉杆25可随异形轴2转动,调整门扇的闭门定位;松开螺栓B可使异形轴2上下移动,调整门扇底边与地面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下列各项功能1、门扇闭门定位功能;2、门扇开启到±90°时的定位功能;3、开门省力功能;4、门扇自动关闭减速功能;5、门扇反向关闭限制功能;6、门扇微调功能。
权利要求1.一种轴藏式地簧闭门器,它包括顶轴组件(1)、异形轴(2)、闭门器主体(3)及楔形定位板(4);其特征在于顶轴组件(1)和闭门器主体(3)连接在异形轴(2)内,楔形定位板(4)固定在地面上,异形轴(2)顶部与顶轴组件(1)通过上门框定位,异形轴(2)底部与闭门器主体(3)通过楔形定位板(4)在地面上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藏式地簧闭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闭门器主体(3)中的油缸(12)内设有弹簧(10)和活塞(8),钢球(7)设在活塞(8)上的孔内;静位销(9)与活塞(8)相连,轴向凸轮(14)设在油缸(12)的外端面,柔性拉杆(11)将静位销(9)和动位销(15)连接,动位销(15)设在轴向凸轮(14)上;转体(17)通过轴承(16)与叉杆(25)相连;转体(17)与油缸(12)相连成一体,通过锁销(17)锁定;叉杆(25)将动位销(15)含于叉槽内;静体(20)与楔形定位板(4)为楔形面对接;静体(20)的轴孔内设有尼龙套(23),叉杆(25)从尼龙套(23)孔中插入;微调压板(21)将叉杆(25)的端部球头压在静体(20)的内孔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藏式地簧闭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楔形定位板(4)的底部是圆盘,圆盘中央是圆柱,圆柱两侧为楔形面,底部圆盘四周设有三个相差120°的安装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藏式地簧闭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叉杆(25)的粗端开有叉槽,细端为球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藏式地簧闭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向凸轮(14)的工作面为螺纹面,高峰和低谷处均设有凹槽,侧面是圆柱面,背面设有定位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藏式地簧闭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8)的侧面为圆柱面,中心为变径内孔,孔内设有钢球(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门扇自动关闭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轴藏式地簧闭门器。该装置的主体被安装在特制的异形轴内,当门扇开启,靠装置内部蓄积的弹性能量,自动将门扇关闭,简称轴藏式地簧闭门器。它是由顶轴组件、异形轴、闭门器主体及楔形定位板组成;特征是顶轴组件和闭门器主体连接在异形轴内,楔形定位板固定在地面上,异形轴顶部与顶轴组件通过上门框定位,异形轴底部与闭门器主体通过楔形定位板在地面上定位。在门扇的开关过程中提供定位功能、减速功能、省力功能、限制功能和微调功能等多种功能,安装方便,易于调整,视觉美观,安装时不破坏地面,省时省力,寿命长。集美观、实用性强于一身,具有现有技术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可观的市场前景。
文档编号E05D7/08GK2913540SQ20062009138
公开日2007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6日
发明者李焕志 申请人:李焕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