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塑钢门窗型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4721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塑钢门窗型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塑钢门窗型材。
背景技术
已有的门或窗体基本上都是采用木材、或金属材料整体制造而成,不仅材料的造价成本高,而且制成的门或窗体较重,开启或关闭起来较为不易,此外,采用木材还存在会吸潮、容易长蛀虫以及浪费木材资源等缺点。针对上述情况,目前市面上推出了一种塑钢门或窗型材,它是采用硬质PVC材料整体塑造成型的,可用于制作门或窗体,或者用于制作玻璃门或窗的包边边框,或者用于制作门或窗体的外框框体,具有体积轻、能防止吸潮和长蛀虫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容易破裂、表层磨损厉害等缺点,而且对PVC材料的材质要求较好,因此成本也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塑钢门窗型材,它不仅具有耐磨损、耐刮擦、耐潮、强度高等优点,而且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构成的,它包括由PVC材料制成的塑钢门窗的型材主体,其特征在于在塑钢门窗的型材主体的外表面上覆合有金属薄板层。
较之已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塑钢门窗的型材主体的外表面覆合上金属薄板层,因此不仅大大提高了塑钢门窗的型材主体表面的强度,使其具有耐磨损、耐刮擦、耐潮等优点,而且外观上也更加美观。此外,由于塑钢门窗的型材主体隐藏于金属薄板层内,因此对塑钢门窗的型材主体材料的材质要求降低,可采用废弃或回收的PVC废料进行加工制作,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断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断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断面示意图。
标号说明1、塑钢门窗的型材主体,2、金属薄板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由PVC材料制成的塑钢门窗的型材主体1,其特征在于在塑钢门窗的型材主体1的外表面上覆合有金属薄板层2。
所述金属薄板层2与塑钢门窗的型材主体1采用粘合剂粘接成一体。
所述塑钢门窗的型材主体1采用硬质PVC材料或软质PVC材料制成,所述金属薄板层2采用不锈钢、或铜、或铝、或其它耐磨金属材料制成。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所述PVC材料可采用回收或废弃的PVC废料制成。
为了使该产品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所述金属薄板层的厚度在0.1~2mm之间。具体加工时,所述金属薄板层的厚度在0.2mm~0.5mm之间为较佳,从而避免了因金属薄板层太薄而造成该产品的强度不够,或金属薄板层太厚而使成本升高、重量增大。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为一种新型塑钢门窗型材的断面示意图,它是塑钢门窗的外框体型材,主要与推拉门、窗的底部配合作为导轨使用,图1中上方左侧和中侧的凸起通常分别与两扇门或窗的底部配合使用,右侧通常与纱窗的底部配合使用;其型材主体采用PVC材料制成,型材主体的外表面覆合上不锈钢金属薄板层,不锈钢金属薄板层的厚度为0.2mm。
实施例2如图2所示为另一种新型塑钢门窗型材的断面示意图,它也是塑钢门或窗的外框体型材,主要与推拉门或窗的底部配合作为导轨使用,图2中上方左侧和右侧的凸起通常分别与两扇门或窗的底部配合使用,不安装纱窗;其型材主体采用PVC材料制成,型材主体的外表面覆合上铝金属薄板层,不锈钢金属薄板层的厚度为0.3mm。
实施例3如图3所示为另一种新型塑钢门窗型材的断面示意图,它是玻璃门或窗的包边边框型材,其型材主体采用PVC材料制成,型材主体的外表面覆合上铜或金属薄板层,不锈钢金属薄板层的厚度为0.5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塑钢门窗型材的断面形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所画的形状,只要是在塑钢门或窗型材主体的外表面覆合有金属薄板层的型材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塑钢门窗型材,它包括由PVC材料制成的塑钢门窗的型材主体(1),其特征在于在塑钢门窗的型材主体(1)的外表面上覆合有金属薄板层(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塑钢门窗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薄板层(2)与塑钢门窗的型材主体(1)采用粘合剂粘接成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塑钢门窗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塑钢门窗的型材主体(1)采用硬质PVC材料或软质PVC材料制成,所述金属薄板层(2)采用不锈钢、或铜、或铝、或其它耐磨金属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塑钢门窗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薄板层的厚度在0.1~2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塑钢门窗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薄板层的厚度在0.2mm~0.5mm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塑钢门窗型材,它包括由PVC材料制成的塑钢门窗的型材主体,其特征在于在塑钢门窗的型材主体的外表面上覆合有金属薄板层。它不仅具有耐磨损、耐刮擦、耐潮、强度高等优点,而且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E06B3/26GK2895662SQ20062009612
公开日2007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10日
发明者林廷海 申请人:林廷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