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噪通风除尘玻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1174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降噪通风除尘玻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噪玻璃,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降噪通风除尘玻璃。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得出人们的重视,环境治 理成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噪声污染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环境污染,愈来愈影响人们的 居住环境。为了降低人们所受噪音的影响,现在人们普遍采用隔音的办法将噪音排除在外。目前,普遍采用的隔音材料为隔音板和普通隔音玻璃。现有的隔音板和普通隔音 玻璃基本都能满足隔音的要求。其中隔音板主要用在房间内部或相邻房间隔层间的隔音, 而对有采光要求的门或窗的隔音就要用到普通隔音玻璃。但是,由于现有的普通隔音玻璃是通过将玻璃做到一定厚度并在内层设一层中空 层,即为带中空的隔音玻璃。选用带中空的隔音玻璃必须完全紧闭才能实现防噪的功效,这 样就会造成室内空气流通不畅的缺点,长时间后室内的空气就会浑浊,人们呆在房间内就 会感到不舒适,同时也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所以,人们不得不打开窗户来实现通 风,而这样不仅会产生噪声,也容易使灰尘大量的进入室内,给人们带来不便。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噪通风除尘玻璃,其不仅能达到隔音降噪的要 求,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能保证室内、室外的空气流通,并且还具有除尘、防蚊功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降噪通风除尘玻璃,其中,包括相互贴合设置的外层玻璃和内层玻璃,所述外 层玻璃和内层玻璃之间,通过凹陷对合形成若干个消音室,每一所述消音室包括两个气相 通的上消音腔和下消音腔,所述上消音腔和下消音腔在小于其内径的位置连接合并形成第 一隔音壁;在所述下消音腔的底端外侧设置有第一通风孔,用于与室外侧空气相通;在所 述上消音腔上设置有第二通风孔,用于与室内侧空气相通。所述的玻璃,其中,所述第二通风孔内侧壁突出于上消音腔内壁而设,并在与所述 第一隔音壁相对的位置形成第二隔音壁。所述的玻璃,其中,所述第一通风孔与下消音腔的下边沿连接。所述的玻璃,其中,所述第一通风孔、第二通风孔及上、下消音腔连接孔不在同一 轴线上。所述的玻璃,其中,所述第一通风孔的内径为0. 2-0. 4cm。所述的玻璃,其中,所述第二通风孔的内径为0. 2-0. 4cm。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了一种降噪通风除尘玻璃,由于采用其包括相互贴合设置的外 层玻璃和内层玻璃,所述外层玻璃和内层玻璃之间,通过凹陷对合形成若干个消音室,每一所述消音室包括两个气相通的上消音腔和下消音腔,所述上消音腔和下消音腔在小于其内 径的位置连接合并形成第一隔音壁;在所述下消音腔的底端外侧设置有第一通风孔,用于 与室外侧空气相通;在所述上消音腔上设置有第二通风孔,用于与室内侧空气相通;所述 第二通风孔内侧壁突出于上消音腔内壁而设,并在与所述第一隔音壁相对的位置形成第二 隔音壁,其能达到隔音降噪的要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降噪通风除尘玻璃,所述与室外相连的第一通风孔位于所 述下消音腔最下沿,室外空气在消音室内往上流动过程中,因空气膨胀导致流速减缓,灰尘 向下沉淀,可以起到除尘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降噪通风除尘玻璃,所述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的内直 径设置为0. 2-0. 4cm,除了符合消声要求外,还可以起到防蚊作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降噪通风除尘玻璃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降噪通风除尘玻璃一消音室正面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降噪通风除尘玻璃一消音室横剖面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降噪通风除尘玻璃,利用消声原理进行消声,其中,消声原 理包括膨胀消声、声波干涉消声、反射消声等,所述膨胀消声原理是设计两个消音腔比进 风口大许多,通过两次膨胀进行消声;所述声波干涉消声原理是声波通过两个消声腔时,受 腔内驻留声波干涉而消声;所述反射消声原理是通过设计至少两层挡壁(也叫隔音壁),来 反射消音。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 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降噪通风除尘玻璃,其外观如图1所示,包括相 互贴合设置在一起的外层玻璃210和内层玻璃220,如图3所示,在所述外层玻璃210和内 层玻璃220的之间通过凹陷对合形成若干个消音室100。当然,所述外层玻璃和内层玻璃也 可以一体成型为一整体。利用膨胀、干涉、反射消声原理,将每一所述消音室100设置由上、 下两个气相通消音腔110和120连接而成,这样,进入消音室100的声音会经过上、下两个 气相通消音腔110和120,通过两次膨胀消声。其中,所述消音腔的形状可以设置为多种形 状,如圆形、椭圆形或圆弧形,当然也可以为方形、手掌形、菊花形、贝壳形等其它不规则的 形状。本实施将所述上、下消音腔110和120的设为圆形,并且将内径设为l-2cm。进一步地,所述上、下两个消音腔110和120在小于其内径的位置连接合并形成第 一隔音壁131,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隔音壁的设计是利用反射消声原理,可以将所述 噪声进行反射消声;并在所述下消音腔120的底端外侧设置有第一通风孔121,用于与室外 侧空气相通;在所述上消音腔110设置有第二通风孔122,用于与室内侧空气相通。其中, 所述第一通风孔121、第二通风孔122及上、下消音腔连接孔130都不在同一轴线上,便于 进行声波干涉消声和反射消声;如图2所示,并且将所述第一通风孔121和第二通风孔122 的内直径设置为0. 2-0. 4cm,可以起到通风、除尘及防蚊功能。此外,根据膨胀消声原理,一般将进风的第一通风孔设为比所述消音腔内径小很多,较佳地设置消音腔较好的为各自通 风孔内径的整数倍,更加有利于进行膨胀、干涉消声。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通风孔122内侧壁突出于上消音腔110内壁而 设,并在与所述第一隔音壁131相对的位置形成第二隔音壁132。通过第一隔音壁131和第 二隔音壁132两次反射消声基本可以达到防噪声的要求。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当室外侧的噪声和空气从第一通风孔121进 来,经过第一隔音壁131和第二隔音壁132两次反射消声,再结合两消音腔110和120的膨 胀、声波干涉消声基本可以把室外的噪声消除,而流经消音室100的空气通过两消音腔110 和120时,流速减缓,将空气中的灰尘沉淀在下消音腔120的底端,而过滤后的新空气通过 第二通风孔122流入室内。所以本实用新型的玻璃不仅能达到隔音降噪的要求,而且具有 良好的通风效果,能保证室内、室外的空气流通,并且还具有除尘功能。并且本实用新型的降噪通风除尘玻璃,在清洗时也非常方便,只需在室侧向第二 通风孔122喷水,就可以将沉淀在下消音腔120底端的灰尘通过第一通风孔121清洗出去, 以达到清洁的目的,所以本实用新型的降噪通风除尘玻璃非常实用,较佳地是将所述第一 通风孔121与下消音腔120的下边沿连接,便于除尘清洗。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了一种降噪通风除尘玻璃,由于采用其包括相互贴合设置的外 层玻璃和内层玻璃,所述外层玻璃和内层玻璃之间,通过凹陷对合形成若干个消音室,每一 所述消音室包括两个气相通的上消音腔和下消音腔,所述上消音腔和下消音腔在小于其内 径的位置连接合并形成第一隔音壁;在所述下消音腔的底端外侧设置有第一通风孔,用于 与室外侧空气相通;在所述上消音腔上设置有第二通风孔,用于与室内侧空气相通;所述 第二通风孔内侧壁突出于上消音腔内壁而设,并在与所述第一隔音壁相对的位置形成第二 隔音壁;其不仅能达到隔音降噪的要求,而且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能保证室内、室外的空 气流通,并且还具有除尘、防蚊功能。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 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 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降噪通风除尘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贴合设置的外层玻璃和内层玻璃,所述外层玻璃和内层玻璃之间,通过凹陷对合形成若干个消音室,每一所述消音室包括两个气相通的上消音腔和下消音腔,所述上消音腔和下消音腔在小于其内径的位置连接合并形成第一隔音壁;在所述下消音腔的底端外侧设置有第一通风孔,用于与室外侧空气相通;在所述上消音腔上设置有第二通风孔,用于与室内侧空气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风孔内侧壁突出于上消音腔 内壁而设,并在与所述第一隔音壁相对的位置形成第二隔音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孔与下消音腔的下边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孔、第二通风孔及上、下消 音腔连接孔不在同一轴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孔的内径为0.2-0. 4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风孔的内径为0.2-0. 4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降噪通风除尘玻璃,包括相互贴合设置的外层玻璃和内层玻璃,所述外层玻璃和内层玻璃之间,通过凹陷对合形成若干个消音室,每一所述消音室包括两个气相通的上消音腔和下消音腔,所述上消音腔和下消音腔在小于其内径的位置连接合并形成第一隔音壁;在所述下消音腔的底端外侧设置有第一通风孔,用于与室外侧空气相通;在所述上消音腔上设置有第二通风孔,用于与室内侧空气相通。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降噪通风除尘玻璃,其不仅能达到隔音降噪的要求,而且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能保证室内、室外的空气流通,并且还具有除尘、防蚊功能。
文档编号E06B7/02GK201581771SQ20092026013
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4日
发明者柳华君 申请人:柳华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