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车门手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7150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的车门手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车门手柄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可以防止由来自车辆侧方的碰撞(侧撞)引起的错误动作的车门手柄装置, 已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在该现有例子中,车门手柄装置是在开设于手柄(操作手 柄)的臂部上的滑动槽中,插入开门杆(操作力传递体)的前端而形成的。滑动槽形成为U 字形状,在两端部具有可以将操作手柄的旋转操作进行转换而向开门杆传递按下操作力的 动作位置、以及空摆位置,开门杆利用弹簧向动作位置侧预紧。在通常的操作时,开门杆利用弹簧向动作位置侧预紧,向操作手柄施加的旋转操 作力作为向开门杆施加的按下力而传递。与此相对,在侧撞时,开门杆由于惯性力而旋转, 上端空摆地移动,即使因惯性力使操作手柄旋转,也不会向锁止装置传递。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0-736 号公报但是,在上述的现有例子中,由于利用开门杆的惯性力来切断侧撞时来自操作手 柄的操作力传递,所以存在下述问题,即,每次变更车体设计时,需要重新计算弹簧的预紧 力等,而且无法利用不必担忧惯性力的线缆等操作力传递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以上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的车门手柄装置,其通过在手柄装置 自身中组装离合器机构,从而仅通过向车门上安装,就可以可靠地防止侧撞时的车门异常 打开。根据本发明的大于或等于一个的实施例,车辆的车门手柄装置具有手柄基座2, 其固定在车辆的车门1上;操作手柄3,其与手柄基座2可自由旋转地连结;以及中继杆8, 其具有连结部6,与手柄基座2可自由旋转地连结,通过对操作手柄3的旋转操作,而围绕枢 轴7进行旋转驱动,其中,该连结部6与操作力传递体5的另一端连接,该操作力传递体5 的一端与车门1内的车门锁止装置4连结。上述中继杆8被分割为,包含连结部6的杆副 体9和通过操作手柄3的操作而被旋转驱动的杆主体10,它们可以围绕上述枢轴7自由相 对旋转地被轴支撑。上述杆主体10和杆副体9,相对旋转时的边界面被适当地利用单元保 持的连结件11闭塞,沿旋转方向连结。在输入规定的加速度时,使上述连结件11从边界闭 塞位置(连结位置)退避,解除杆主体10和杆副体9之间的连结。在手柄基座2上连结操作手柄3、以及随着操作手柄3的旋转操作而旋转的中继 杆8,一端与配置在车门1内的车门锁止装置4连结的操作力传递体5的另一端,与中继杆 8的连结部6连结。中继杆8形成为经由连结件11连结杆主体10和杆副体9,该杆主体10通过对操 作手柄3进行的旋转操作而被旋转驱动,该杆副体9与操作力传递体5连结,在通常操作 时,中继杆8作为一体而动作,可以将对操作手柄3施加的旋转操作力向操作力传递体5传递。如果向车门1输入由于与车辆的侧撞等引起的惯性力加速度,则解除利用连结件 11实现的杆主体10和杆副体9之间的连结,即使操作手柄3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向开门方向 动作,也不会将与操作手柄3的动作相伴的操作力向杆副体9传递。其结果,切断在操作手 柄3上产生的较大惯性力向杆副体9的传递,可以防止侧撞时的车门1异常打开。优选构成为作为侧撞时的操作手柄3之外的结构要素不产生使锁止装置进行错 误动作的程度的较大惯性力,优选作为操作力传递体5而使用线缆。另外,优选杆副体9以 使惯性力矩较小的方式确定形状等。由于将连结件11保持在边界闭塞位置,在加速度输入时向开放位置移动,所以可 以采用例如下述众所周知的机构等,即,将连结件11作为杆体而形成,利用弹簧保持在边 界闭塞位置上,利用加速度输入时的惯性力使连结件11抵抗弹簧的反作用力,向边界开放 位置移动,但也可以构成为在杆主体10或杆副体9中的一个上保持止动器13,其在将连结 件11支撑并保持于边界闭塞位置的限制位置、和解除连结件11的支承的限制解除位置之 间自由移动,利用预紧部件12向限制位置侧预紧,在规定的加速度输入时,止动器13抵抗 预紧部件12的预紧力,向限制解除位置移动,解除杆主体10和杆副体9之间的连结。在此情况下,连结件11利用止动器13保持在边界闭塞位置处,将杆主体10和杆 副体9连结,随着加速度的输入使止动器13移动,从而失去支撑向边界开放位置移动。连 结件11向边界开放位置的移动,可以利用自重,或者也可以利用在边界产生的剪切力。另外,如果所述止动器13构成为,形成为杆状并且以一端为支点利用作为所述预 紧部件12的螺旋弹簧12保持立起姿态,通过在规定的加速度输入时抵抗螺旋弹簧12的预 紧力,向倾倒姿态转换,从而从限制位置向限制解除位置移动,则可以提高相对于加速度的 灵敏度。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以上的实施例,仅通过向车门上安装,就可以可靠地防止侧撞 时的车门异常打开。其他特征及效果根据实施例的记载以及附带的权利要求书而显而易见。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典型的实施例的手柄装置的正视图。图2(a)是初始状态下的图1的2A-2A线剖面图,图2 (b)是操作状态下的图1的 2A-2A线剖面图。图3(a)是初始状态下的图2(a)的3A-3A线剖面图,图3 (b)是操作状态下的图 2(a)的3A-3A线剖面图。图4(a)是加速度未输入时的图3(a)的4A-4A线剖面图,图4(b)是表示加速度输 入时的剖面图,图4(c)是表示向原位置返回的过程的剖面图。图5(a)是加速度未输入时的图4(a)的5A-5A剖面图,图5 (b)是图4(a)的5B-5B 线剖面图,图5(c)是加速度输入时的剖面图。符号的说明1 车门2手柄基座
3操作手柄4车门锁止装置5操作力传递体6连结部7 枢轴8中继杆9杆副体10杆主体11连结件12预紧部件13止动器14滑动接触壁15离合器分离/连接孔16离合器壳体17嵌合凹部18凸轮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附图,说明发明的典型的实施例。如图1等所示,手柄装置具有手柄基座2,其固定在车辆的车门1(车门面板)上; 以及操作手柄3,其可自由旋转地与手柄基座2连结。该实施例的手柄装置是所谓的握把式 手柄装置,以握持操作手柄3的中间部(握把部3a)并拉出的方式进行操作,在图1中,以 下方朝向车辆的前头方向的水平姿态安装在车门1上。在操作手柄3的前端(以下,在本说明书中,以向车辆上安装的姿态为基准,将车 长方向作为“前后”,将车宽方向作为“正面、背面”)上,如图2(a)所示凸出设置铰链凸部 北,操作手柄3与手柄基座2的连结,是将上述铰链凸部北在车门1的内部与手柄基座2 卡止而进行的,在连结状态下,操作手柄3可以围绕旋转中心C进行旋转操作。另外,在操作手柄3的后端,在背面侧凸出设置操作脚3c,在向车门1安装的状态 下,其插入车门1内。在操作脚3c的前端,朝向前方凸出设置动作凸部3d,如果将操作手柄 3从图2(a)所示的初始位置向图2(b)所示的操作位置进行旋转操作,则动作凸部3d向正 面侧移动。如左右方向对应于车高方向的图3 (a)所示,为了将与对操作手柄3的旋转操作相 伴的上述动作凸部3d的移动,向配置在手柄装置下方(在图3(a)中为左侧)的车门锁止 装置4传递,在手柄基座2上安装具有操作力传递体5的连结部6的中继杆8。中继杆8利 用轴长方向朝向前后的枢轴7,可自由旋转地被轴支撑,利用图1所示的扭转弹簧19,向图 3(a)所示的初始旋转位置侧预紧。该中继杆8具有与操作手柄3操作时的动作凸部3d的移动路径干涉的动作片8a, 在操作手柄3位于图3(a)所示的初始位置时,利用扭转弹簧19的预紧力,对操作手柄3施 加向初始位置侧的预紧力,防止晃动等。
如图3 (b)所示,如果对操作手柄3从初始位置进行旋转操作,则动作片8a被动作 凸部3d推出而中继杆8沿顺时针方向旋转。通过中继杆8的旋转,连结部6向车高方向移 动规定距离(δ ),经由操作力传递体5向车门锁止装置4传递。在本实施例中,将在外壳内可自由移动地插入内部线缆的拉拽形式的线缆装置作 为操作力传递体5而使用,上述连结部6作为插入并卡止螺纹接管末端等的内部末端金属 零件的卡止孔而形成,在手柄基座2上形成有连结单元(未图示),其在连结部6的移动路 径附近连结外壳的末端金属零件。如上述所示对向操作手柄3施加的操作力的方向进行变换并向操作力传递体5传 递的中继杆8,如图4(a) 5(c)所示,被分割为杆主体10和杆副体9,分别利用上述枢轴 7与手柄基座2可自由旋转地连结。杆副体9大致为仅将中继杆8的连结部6分离出去而独立的部件,相对于由其余 部位构成的杆主体10,可自由相对旋转地轴支撑在枢轴7上。杆主体10通过包含与动作 凸部3d干涉的动作片8a,从而伴随着向操作手柄3施加的旋转操作而始终被旋转驱动,另 外,还被施加上述扭转弹簧19的预紧力,将操作手柄3向初始位置预紧。如上述所示形成的杆主体10和杆副体9,经由离合器而沿旋转方向连结。离合 器如图4(a) 5(c)所示,具有离合器壳体16,其形成在杆副体9上;以及离合器支承面 10a,其形成在杆主体10上。形成离合器壳体16的后端面的滑动接触壁14、和杆主体10侧 的离合器支承面10a,分别由与枢轴7正交的平面形成并抵接,边界利用球状的连结件11闭 塞。在离合器支承面IOa上,形成有与连结件11嵌合的半球状的嵌合凹部17。如图4(a)所示,在上述离合器壳体16的滑动接触壁14上,开设圆形的离合器分 离/连接孔15,其与嵌合凹部17正对。另外,离合器分离/连接孔15的前端周壁如后述所 示实施R倒角,该R倒角用于在离合器成为分离状态时,促进连结件11向保持凹部13a落 下。另外,在上述离合器壳体16内收容止动器13。止动器13形成为杆状,与枢轴7平 行地配置,在一端具有球状支点端13b,并且在另一端部具有圆板状的球支撑台20。在离合器壳体16的前端部形成保持筒部16a,以使得将止动器13保持为与枢轴7 平行的水平姿态(立起姿态),并且在离合器壳体16内配置圆锥螺旋弹簧12。上述保持筒 部16a收容止动器13的球状支点端13b,一边限制该球状支点端1 在与枢轴7正交的面 内的移动,一边可自由旋转地支撑止动器13。另外,圆锥螺旋弹簧12与球支撑台20的前端 面抵接,利用预紧力限制从立起姿态开始的旋转(倾倒),并且使球支撑台20的后端面与滑 动接触壁14的内壁压接。另外,该止动器13的球支撑台20的后端面,由以止动器13的旋转中心为曲率中 心的球面形成,在向离合器壳体16的滑动接触壁14内壁抵接的状态下,容许止动器13的 倾倒动作。另外,在球支撑台20的后端面上形成有保持凹部13a,其包围设定在中心部处的 球支承部20a,并且外周被立起壁13c包围。如图4 (a)所示,在不向手柄装置输入加速度的状态下,止动器13利用圆锥螺旋弹 簧12维持立起状态,保持在限制位置,在该状态下,止动器13的球状支点端13b、球支承部 20a、离合器壳体16的离合器分离/连接孔15、以及杆主体10的嵌合凹部17配置在一条直 线上,与离合器分离/连接孔15和嵌合凹部17嵌合而将边界闭塞的连结件11,通过球支承部20a而将向离合器壳体16内侧移动的路径闭塞,保持在连结位置。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不向手柄装置输入加速度的通常应用时,杆主体10和形 成在杆副体9上的离合器壳体16,经由被球支承部限制向脱离方向移动的连结件11,沿旋 转方向连结,向操作手柄3施加的操作力,经由成为一体的中继杆8向车门锁止装置4传 递。与此相对,如果由于侧撞等而使手柄装置产生加速度,则如图4(b)所示,使利用 圆锥螺旋弹簧12维持立起状态的止动器13倾倒,并向限制解除位置移动,由球支承部20a 对连结件11进行支承的状态被解除。伴随着支承状态的解除,连结件11可以向离合器壳 体16的内部移动,然后由于自重或者通过向离合器支承面IOa和滑动接触壁14的边界作 用的剪切操作力,落入保持凹部13a内,解除由连结件11对边界面的闭塞。另一方面,由于利用加速度的输入而使操作手柄3产生旋转操作方向的操作力, 所以如图5(c)所示,使动作凸部3d向正面侧移动,使杆主体10旋转,但由于上述离合器转 换为分离状态,所以不进行向杆副体9的操作力传递,连结部6停止在原位置。由于在离合器的分离状态下,利用圆锥螺旋弹簧12的复原力向止动器13产生立 起姿态返回方向的预紧力,所以如果加速度的输入结束,则如图4(c)所示,止动器13返回 立起姿态,与此相伴,保持凹部13a的底壁,准确地说是形成在球支承部20a的基端上的凸 轮面18,将连结件11向图4(c)中的下方按压。另一方面,如图4(b)所示,由于保持凹部13a形成使连结件11的一部分面向离合 器分离/连接孔15的周壁的高度,所以伴随着上述止动器13返回立起姿态,在连结件11 上作用以离合器分离/连接孔15的周壁为引导部向离合器分离/连接孔15中压入的力, 如果与此同时,或者在该定时前后,利用扭转弹簧19的反作用力使杆主体10返回原位置, 则连结件11再次进入离合器分离/连接孔15内,与嵌合凹部17嵌合,返回至初始状态。此外,在以上内容中,示出了将离合器壳体16固定在杆副体9上的情况,但也可以 固定在杆主体10侧。另外,为了应对侧撞,止动器13将水平姿态作为初始姿态,但也可以 根据设计上的情况而倾斜地设置。另外,止动器13构成为围绕球状支点端而形成,可以向 全部方向倾倒,即使对于来自相对于车宽方向倾斜的方向的加速度,也可以直接响应,但例 如也可以通过设置为围绕规定的支撑轴自由旋转,由此限定倾倒方向,使构造简单。而且,圆锥螺旋弹簧12的弹簧规格,可以通过计算或试验的方式确定,以在期望 的定时产生离合器分离动作,但在弹簧常数较小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因弹簧生锈等引起的 老化,优选将离合器壳体16内密封。工业实用性本发明可以用于车辆的车门手柄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的车门手柄装置,其具有手柄基座O),其固定在车辆的车门(1)上; 操作手柄(3),其与所述手柄基座( 可自由旋转地连结;以及 中继杆(8),其与所述手柄基座( 可自由旋转地连结,通过所述操作手柄C3)的操作, 围绕枢轴(7)被旋转驱动, 所述中继杆⑶具有杆副体(9),其包含与操作力传递体(5)连接的连结部(6),该操作力传递体(5)与车 门⑴内的车门锁止装置⑷连结;以及杆主体(10),其通过所述操作手柄(3)的操作而被旋转驱动, 所述杆副体(9)和所述杆主体(10)围绕所述枢轴(7)被轴支撑,可以自由相对旋转, 在连结件(11)位于连结位置时,由连结件(11)将所述杆主体(10)与所述杆副体(9) 连结,通过输入规定的加速度,使所述连结件(11)从所述连结位置退避,解除所述杆主体 (10)和所述杆副体(9)之间的连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门手柄装置,其中,还具有止动器(13),其保持在所述杆主体(10)和所述杆副体(9)中的一个上,在将所 述连结件(11)保持于所述连结位置的限制位置、和使所述连结件(11)从所述连结位置退 避的限制解除位置之间自由移动,该止动器(1 利用预紧部件(1 向限制位置侧预紧,在输入所述规定的加速度时,所述止动器(1 抵抗所述预紧部件(1 的预紧力,向限 制解除位置移动,解除所述杆主体(10)和所述杆副体(9)之间的连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车门手柄装置,其中,所述止动器(13)形成为杆状,并且,以一端(13b)为支点,利用作为所述预紧部件的螺 旋弹簧(1 保持立起姿态,通过在输入所述规定的加速度时抵抗螺旋弹簧(1 的预紧力,向倾倒姿态转换,从而 所述止动器(1 从所述限制位置向所述限制解除位置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车门手柄装置,其中, 所述连结件(11)形成为球状,所述止动器(1 以及所述螺旋弹簧(1 收容在离合器壳体内(16)中,该离合器壳体 内(16)在形成所述杆主体(10)和杆副体(9)之间的边界面中的一个的滑动接触壁(14) 上,具有与所述连结件(11)嵌合的离合器分离/连接孔(15),在另一个边界面(IOa)上,形成有与所述连结件(11)嵌合的嵌合凹部(1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车门手柄装置,其中,在所述止动器(1 上形成有凸轮面(18),其将从所述连结位置退避的连结件(11)保 持在离合器分离/连接孔(15)内,伴随着所述止动器(13)向所述限制位置的移动动作,使 所述连结件(11)向所述连结位置移动。
全文摘要
车辆的车门手柄装置具有手柄基座,其固定在车辆的车门上;操作手柄,其与所述手柄基座可自由旋转地连结;以及中继杆,其与所述手柄基座可自由旋转地连结,通过所述操作手柄的操作,围绕枢轴进行旋转驱动。所述中继杆具有杆副体,其包含与操作力传递体连接的连结部,该操作力传递体与车门内的车门锁止装置连结;以及杆主体,其通过所述操作手柄的操作而被旋转驱动。所述杆副体和所述杆主体围绕所述枢轴被轴支撑,可以自由相对旋转。在连结件位于连结位置时,利用连结件将所述杆主体与所述杆副体连结。通过规定的加速度的输入,使所述连结件从所述连结位置避让,解除所述杆主体和所述杆副体之间的连结。
文档编号E05B1/00GK102144069SQ20098013491
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2日
发明者久保田聪, 小泉勉 申请人:株式会社阿尔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