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呼吸式节能窗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呼吸式节能窗罩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计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呼吸式节能窗罩。
技术背景[0002]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窗户的防寒、隔热设计是很重要的环节,因为其直接影响到房间取暖、制冷的效果,影响到电能、热能等能源的用量。窗户的防寒设计不好,室内取暖的过程中会浪费热能及电能,房间的保暖性也不好;窗户的隔热设计不好,即使采用空调等制冷设备,还是达不到理想的制冷效果,同时浪费电能,过多地采用空调也影响室内的环境和居住者的身体健康。针对这样的问题,市面上出现了各种结构的防寒、隔热层设计,但是普遍存在结构复杂、浪费其他能源和材料的缺点。发明内容[0003]为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呼吸式节能窗罩,将其与建筑原有窗户结合使用,实现防寒、隔热的目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节能环保。[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0005]一种呼吸式节能窗罩,包含有顶板、底板和设置于顶板和底板之间的新增玻璃,所述顶板上设置有排气孔I,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进气孔,所述的顶板和底板分别通过顶板支架和底板支架固定设置于原有玻璃窗所在的上下两侧墙体上,在墙体上设置有排气孔II, 所述排气孔II与新增玻璃、原有玻璃窗之间形成的空气夹层连通。[0006]所述的排气孔I是夏季用排气孔,用于排除空气夹层中的热空气;所述的排气孔 II是冬季用排气孔,用于将空气夹层中的热空气输入室内。[0007]排气孔II的一侧与空气夹层连通,另一侧与需要做防寒、隔热的室内空间连通,实现防寒过程中空气热量的交换。[0008]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节能环保,通过在原有窗户外部加装一个窗罩,利用设置的冬夏季不同的排气孔,改变窗罩与原有窗户之间的空气夹层中气体的温度,通过对气体的一呼一吸间实现防寒、隔热的目的,夏季使用能够减少太阳辐射对室内环境的影响,节约空调制冷能源;冬季使用能充分利用太阳能帮助室内采暖,减少采暖能耗。
[0009]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0]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0012]如附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含有顶板4、底板10和设置于顶板4和底板10之间的新增玻璃7,所述顶板4上设置有排气孔I 2,所述底板10上设置有进气孔 9,所述的顶板4和底板10分别通过顶板支架3和底板支架11固定设置于原有玻璃窗6所在的上下两侧墙体1上,在墙体1上设置有排气孔II 5,所述排气孔II 5与新增玻璃7、原有玻璃窗6之间形成的空气夹层8连通。所述的排气孔I 2是夏季用排气孔,用于排除空气夹层中的热空气;排气孔II 5是冬季用排气孔,其一侧与空气夹层8连通,另一侧与需要做防寒、隔热的室内空间连通,实现防寒过程中热空气进入室内。[0013]夏季时,太阳对空气夹层8内的空气加热,空气夹层8内的空气温度升高,此时打开进气孔9和夏季用排气孔I 2,空气夹层8内的高温气体通过夏季用排气孔I 2排除,温度低的气体通过进气孔9进入该空气夹层8。如此循环,空气夹层8内的热量会不断被循环流动的气体带走,能够减少太阳辐射对室内环境影响,能够起到节约空调制冷能源的作用。[0014]冬季时,打开进气孔9和冬季排气孔II 5,在有日照的情况下,空气夹层8的空气被加热,通过冬季排气孔II 5热空气进入室内,能够帮助室内采暖,减少采暖能耗。
权利要求1. 一种呼吸式节能窗罩,其特征在于,包含有顶板(4)、底板(10)和设置于顶板(4)和底板(10)之间的新增玻璃(7),所述顶板(4)上设置有排气孔I (2),所述底板(10)上设置有进气孔(9),所述的顶板(4)和底板(10)分别通过顶板支架(3)和底板支架(11)固定设置于原有玻璃窗(6)所在的上下两侧墙体(1)上,在墙体(1)上设置有排气孔II (5),所述排气孔II (5)与新增玻璃(7)、原有玻璃窗(6)之间形成的空气夹层(8)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呼吸式节能窗罩,涉及建筑设计领域,包含有顶板(4)、底板(10)和设置于顶板(4)和底板(10)之间的新增玻璃(7),所述顶板(4)上设置有排气孔Ⅰ(2),所述底板(10)上设置有进气孔(9),所述的顶板(4)和底板(10)分别通过顶板支架(3)和底板支架(11)固定设置于原有玻璃窗(6)所在的上下两侧墙体(1)上,在墙体(1)上设置有排气孔Ⅱ(5),所述排气孔Ⅱ(5)与新增玻璃(7)、原有玻璃窗(6)之间形成的空气夹层(8)连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节能环保,夏季使用能够减少太阳辐射对室内环境的影响,节约空调制冷能源;冬季使用能充分利用太阳能帮助室内采暖,减少采暖能耗。
文档编号E06B5/00GK202249567SQ201120338029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9日
发明者刘彩霞, 尹发利 申请人:山东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