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钥匙收纳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钥匙收纳装置,包括壳体、钥匙、折叠装置、卡合部、齿轮,所述的钥匙收容在壳体内,所述的钥匙与折叠装置连接固定,齿轮上设有与卡合部对应的凹部,所述的折叠装置由两部分扣接连接而成,一部分为带有阻尼轮的凸出部,另一部分上与阻尼轮相扣合的腔,所述的阻尼轮与齿轮相啮合。本发明收纳钥匙数量更多;使用更简便,可以随时更换钥匙,钥匙被标注使用地点,不会让使用者把钥匙弄混;自动弹出的功能更现代化,把便捷和玩乐结合在一体的产品;制作成本更低,更便于推广。
【专利说明】一种钥匙收纳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钥匙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对钥匙收纳的方式普遍有两种,一类是钥匙环,它缺点是无法分类,容易划伤周围物体,还有一类是钥匙包,它的缺点是体积大,携带不便捷,同样也不能分类钥匙。人类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随身物品应该更加简洁化,我们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好几把钥匙是一样的,每次开门都要试几次才能找对钥匙。目前,国外市场对新型钥匙收纳装置,有的采用钥匙内置的方式,用滑道推出钥匙,虽然这种技术方案已经很有成效的解决钥匙收纳问题,但是它的局限性非常大,钥匙只能容纳3把,并且滑道容易藏灰,容易毁损,也没有解决钥匙分类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以上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钥匙收纳装置。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钥匙收纳装置,包括壳体、钥匙、折叠装置、卡合部、齿轮,所述的钥匙收容在壳体内,所述的钥匙与折叠装置连接固定,齿轮上设有与卡合部对应的凹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叠装置由两部分扣接连接而成,一部分为带有阻尼轮的凸出部,另一部分上与阻尼轮相扣合的腔,所述的阻尼轮与齿轮相啮合。
[0005]本发明所述的钥匙通过螺栓固定在折叠装置侧面。
[0006]本发明所述的钥匙、折叠装置、卡合部和齿轮组合使用,所述的壳体内设有至少一组上述组合件。
[000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收纳钥匙数量更多;使用更简便,可以随时更换钥匙,不是一次性的使用装置;携带更加小巧,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特点;钥匙被标注使用地点,不会让使用者把钥匙弄混;自动弹出的功能更现代化,把便捷和玩乐结合在一体的产品;制作成本更低,更便于推广;对钥匙的形态不挑剔,适用大部分钥匙。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发明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做进一步的描述:
一种钥匙收纳装置,包括壳体1、钥匙2、折叠装置、卡合部4、齿轮5,所述的钥匙2收容在壳体I内,所述的钥匙2与折叠装置连接固定,齿轮5上设有与卡合部4对应的凹部,所述的折叠装置由两部分扣接连接而成,一部分为带有阻尼轮7的凸出部3,另一部分上与阻尼轮相扣合的腔6,所述的阻尼轮与齿轮5相啮合。[0011]本发明所述的钥匙2通过螺栓固定在折叠装置侧面。
[0012]本发明所述的钥匙2、折叠装置、卡合部4和齿轮5组合使用,所述的壳体I内设有至少一组上述组合件。
[0013]本发明所述的卡合部设置为触发按键,设置在壳体I的外表面。
[0014]平均每个人常带的钥匙有3把,家门钥匙、办公室钥匙、车钥匙,其它各种柜门钥匙不必随身,装置设定为收纳常用4把钥匙的容器,完全满足大部分人的钥匙收纳需求。普通钥匙真正具具有开锁的功能的长度约为30mnT45mm之间,其厚度在2mnT6mm之间,制作钥匙的材料主要有铜、铝和其它金属制造而成,容易剪裁,通过这些共性,把大部分钥匙机器裁剪后,都能统一装配到新的钥匙收纳其中。
[0015]结合齿轮卡扣的机械联动方式,这个小小的收纳装置,便实现了钥匙的分类,携带,自动弹出的功能。
[0016]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按下卡合部(触发按键),其卡扣脱离阻尼轮,齿轮开始旋转,齿轮开始旋转后,齿轮内扭簧带动折叠装置的阻尼轮转动,折叠装置带动钥匙旋转弹出。
【权利要求】
1.一种钥匙收纳装置,包括壳体(I)、钥匙(2)、折叠装置、卡合部(4)、齿轮(5),所述的钥匙(2)收容在壳体(I)内,所述的钥匙(2)与折叠装置连接固定,齿轮(5)上设有与卡合部(4)对应的凹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叠装置由两部分扣接连接而成,一部分为带有阻尼轮的凸出部(3),另一部分上与阻尼轮(7)相扣合的腔(6),所述的阻尼轮与齿轮(5)相啮入口 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钥匙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钥匙(2)通过螺栓固定在折叠装置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钥匙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钥匙(2)、折叠装置、卡合部(4)和齿轮(5)组合使用,所述的壳体(I)内设有至少一组上述组合件。
【文档编号】E05B19/00GK103590662SQ201310372783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6日
【发明者】王锦江, 赵炜炜, 王磊, 孟庆昇, 袁林 申请人:王锦江, 赵炜炜, 王磊, 孟庆昇, 袁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