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拉线式开关获取车辆门锁信号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安全辅助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拉线式开关获取车辆门锁信号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现在车辆上大多有车门是否关好的信号,大多数的驾车人都习惯用遥控器锁车门,它给我们的用车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在遇到无线遥控干扰器的时候,由于现有车辆的技术,只有指令锁车门的信号,而没有是否锁到位的确认信号,致使多有发生因遥控干扰锁车门造成的失窃案件。要在已使用的车辆上获取车门锁有否到位的信号,因为各款类型车辆门锁的结构都是不相同的,采用惯常的技术手段,是很难解决其通用性问题的。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易于施行,适用于各款类型车辆的拉线式开关获取车辆门锁信号的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拉线式开关获取车辆门锁信号的装置,它由车辆门锁的连动件与拉线式开关构成;将拉线式开关的拉线端连接于车辆门锁的连动件,并把拉线式开关固定在车辆门锁连动件旁边的位置,当所述的门锁连动件动作时,使与之连动的拉线式开关构成一个触通信号。其中,所述的拉线式开关与车辆门锁连动件的连接,可以是拉线挂扣式的连接,或是穿孔式的连接,或者是采用增加连接结构件的形式连接。其中,采用拉线式的开关 获取车辆门锁到位与否的动作信号,在触通连接的点位选取和连接方式上相较于其它的触通形式,它的灵活特性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同理的,在开关固定位置的选取和所采用的固定方式上相较于其它的触通形式,都显得更为方便和灵活;它特别适用于各种已经在应用中的结构上获取动作信号,能够较为理想的实现通用性。作为优选,当遇到所述的拉线式开关的可动行程小于车辆门锁连动件的动作行程时,可以在开关拉线的端部与连接点位间增加一只拉伸式的弹簧;其拉伸弹力,先使拉线式开关动作,在拉线式开关的可动行程不够的情况,才由拉伸式弹簧予以补偿;使它方便可靠的扩大了适用范围。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是:以简单合理的结构设置,使获取各款类型车辆门锁的动作信号能够方便实现,其结构特性可以适用于其它领域,通用性强便于实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示意图;图中:1、车辆中控锁拉柄,2、门锁连动杆,3、车门内侧,4、连接结构件,5、拉线式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一种拉线式开关获取车辆门锁信号的装置,包括车辆中控锁拉柄1、门锁连动杆2、车门内侧3、连接结构件4和拉线式开关5。如图1所示的,所述的拉线式开关5,选用了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授权的,专利号为ZL201220151662.5的拉线复位式滑动触通装置。先将拉线式开关5的弹簧钢丝连接端,穿过卡合后加胶黏剂固定于门锁连动杆2上的连接结构件4的通孔,把穿过连接结构件4通孔的连接端头部予以折弯再用胶黏剂固定,然后将拉线式开关5用胶黏剂固定在门锁连动杆2旁边位置车门内侧3上。当车辆在锁车门的时候,车辆中控锁拉柄I和门锁连动杆2的动作使连接结构件4跟着连动,也就使连接固定在其上的拉线式开关5的拉线端动作构成一个触通信号。将此信号应用于确认车门锁的有否锁到位,使车辆能够设置为在没有接获此信号就按设定的示警,可以示警驾车人手动操作锁好车门及引起路人的注意,能够较好的避免遥控干扰锁车门所引发的失窃等安全事故,有利于人们安全的使用车辆。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进行各种改变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范围。因此如果这些改变属于本实用 新型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的技术范围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涵盖这些改变。
权利要求1.一种拉线式开关获取车辆门锁信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车辆门锁的连动件与拉线式开关构成;将拉线式开关的拉线端连接于车辆门锁的连动件,并把拉线式开关固定在车辆门锁连动件旁边的位置,当所述的门锁连动件动作时,使与之连动的拉线式开关构成一个触通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拉线式开关获取车辆门锁信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遇到所述的拉线式开关的可动行程小于车辆门锁连动件的动作行程时,可以在开关拉线的端部与连接点位间增加一只拉伸式的弹簧;其拉伸弹力,先使拉线式开关动作,在拉线式开关的可动行程不够的情况 ,才由拉伸式弹簧予以补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拉线式开关获取车辆门锁信号的装置,旨在解决获取信号的其通用性为难问题。它由车辆门锁的连动件与拉线式开关构成;将拉线式开关的拉线端连接于车辆门锁的连动件,并把拉线式开关固定在车辆门锁连动件旁边的位置,当所述的门锁连动件动作时,使与之连动的拉线式开关构成一个触通信号。以简单合理的结构设置,使获取各款类型车辆门锁的动作信号能够方便实现,其结构特性可以适用于其它领域,通用性强便于实施。
文档编号E05B65/20GK203113931SQ20132007335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9日
发明者叶春林 申请人:叶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