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座的回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0707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转动座的回复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动座的回复结构,包括:一壳体,具有一容室及一第一支承部;一第一锁闩,部分横跨该第一支承部,该第一锁闩具有一被带推部;一转动座,容置于该容室,具有一推动部,该推动部邻靠于该第一锁闩的被推动部;一扭力弹簧,具有一第一弯折部与一第二弯折部,该第一弯折部抵靠于该壳体的第一支承部,该第二弯折部抵靠于该转动座;当该转动座受一外力转动时,该转动座的推动部会带动该第一锁闩的被推动部,使该第一锁闩从局部伸出该壳体的位置移动到缩入该壳体的位置,当释放该外力时,借由该扭力弹簧使该转动座回到原位。
【专利说明】转动座的回复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复结构,尤其是指一种借由扭力弹簧的回复力可正确的回复到原先的位置的转动座的回复结构。
【背景技术】
[0002]一般用于把手的转动座的回复结构,大都只依靠安装于一锁闩上的弹簧使转动座及把手复位,长时间使用下来,容易造成把手下垂等问题。有鉴于此,本案主要在于提供一种转动座的回复结构,可借由一扭力弹簧来帮助转动座回复,使把手可正确的回复到原先的位置。
[0003]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案。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借由扭力弹簧的回复力可正确的回复到原先的位置的转动座的回复结构。
[000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0006]一种转动座的回复结构,其包括:
[0007]—壳体,具有一容室及一第一支承部;一第一锁R,部分横跨该第一支承部,该第一锁R具有一被带推部;一转动座,容置于该容室,具有一推动部,该推动部邻靠于该第一锁闩的被推动部;一扭力弹簧,具有一第一弯折部与一第二弯折部,该第一弯折部抵靠于该壳体的第一支承部,该第二弯折部抵靠于该转动座;当该转动座受一外力转动时,该转动座的推动部会带动该第一锁闩的被推动部,使该第一锁闩从局部伸出该壳体的位置移动到缩入该壳体的位置,当释放该外力时,借由该扭力弹簧使该转动座回到原位。
[0008]上述转动座具有一第一板、一第二板及一第三板,该第三板分别与该第一板及该第二板近似垂直设置。
[0009]上述推动部形成于第一板。
[0010]上述第三板上具有一支承部。
[0011]上述扭力弹簧容置于该转动座的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该扭力弹簧的第二弯折部抵靠于该转动座的第三板的支承部。
[0012]上述壳体的第一支承部上具有一凹槽,该第一锁闩部份横跨该凹槽。
[0013]上述第一锁円具有一杆件,一弹簧安装于该杆件,该第一锁円适时由缩入该壳体的位置回到局部伸出该壳体的位置。
[0014]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转动座的回复结构,当该转动座受一外力转动时,该转动座的推动部会带动该第一锁闩的被推动部,使该第一锁闩从局部伸出该壳体的位置移动到缩入该壳体的位置,当释放该外力时,借由该扭力弹簧使该转动座回到原位。本实用新型转动座的回复结构可借由一扭力弹簧安装于该转动座上,当该转动座受外力操作,偏压该扭力弹簧,若移去外力后,该转动座借由扭力弹簧的回复力可正确的回复到原先的位置。【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转动座的回复结构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该壳体、该第一锁闩、该第二锁闩、该转动座、该扭力弹簧、该卡掣元件及该弹簧的立体分解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动座的回复结构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该扭力弹簧容置于该转动座中的立体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动座的回复结构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该转动座未被操作,该第一锁闩位于局部伸出该侧板位置之平面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动座的回复结构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该转动座被操作后,该第一锁闩位于缩入该侧板位置之平面图。
[0019]符号说明
[0020]I壳体11底座111容室
[0021]112第一支承部 1121凹槽113第二支承部
[0022]114孔115第一锁闩穿设孔116第二锁闩穿设孔
[0023]117阻挡部12侧板121第一锁闩孔
[0024]122第二锁闩孔 13盖板131孔
[0025]132第一支承孔 133第二支承孔 2第一锁闩
[0026]21杆件211被推动部212固定环槽
[0027]22环23弹簧24固定环
[0028]25第一锁闩头 3第二锁闩31第二锁闩头
[0029]4转动座41第一板411推动部
[0030]412延伸部413孔42第二板
[0031]421推动部422延伸部423孔
[0032]43第三板431支承部5扭力弹簧
[0033]51第一弯折部 52第二弯折部6卡掣元件
[0034]7弹簧8方形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0036]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转动座的回复结构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该转动座的回复结构,包括:
[0037]—壳体I,包括:一底座11、一侧板12与一盖板13等,该底座11具有一容室111,该底座11底部弯折成板状的一第一支承部112与一第二支承部113,而该底座11又形成一孔114、一第一锁闩穿设孔115、一第二锁闩穿设孔116及一阻挡部117,该第一支承部112形成一凹槽1121。
[0038]如图1所示,该侧板12,覆盖于该底座11的侧面,该侧板12具有一第一锁闩孔121及一第二锁闩孔122,该第一锁闩孔121与该第二锁闩孔122分别对正该第一锁闩穿设孔115与该第二锁円穿设孔116。
[0039]如图1所示,该盖板13,可覆盖于该底座11上,该盖板13具有一孔131与该底座11的孔114相对正。该盖板13具有两第一支承孔132与一第二支承孔133可分别结合于该底座11的第一支承部112与第二支承部113。
[0040]如图1所不,一第一锁円2,具有一杆件21,该杆件21—端具有一被推动部211,另一端可穿设一环22、一弹簧23与一固定环24,而连接一第一锁円头25,该第一锁円头25与该被推动部211之间具有一固定环槽212,该固定环24可啮合于该固定环槽212,该被推动部211与该固定环24之间具有该弹簧23与该可受弹簧23压缩的环22,该第一锁円2能置放于该底座11的容室111内,并使该第一锁R头25伸出该底座11的第一锁円穿设孔115与该侧板12的第一锁闩孔121,而该杆件21部份横跨该第一支承部112的凹槽1121,该第一锁闩2的环22邻靠于该第一支承部112,以使该第一锁闩头25往壳体I内撤收时,该弹簧23可透过该环22偏压该第一支承部112,以产生一偏压力。
[0041]如图1所示,一第二锁闩3,该第二锁闩3能置放于该底座11的容室111内,该第二锁闩3具有一第二锁闩头31,并使该第二锁闩头31可局部位于伸出该壳体I的位置与缩入该壳体I的位置之间移动。
[0042]如图1及图2所示,一转动座4,容置于该底座11的容室111内,具有一第一板41、一第二板42及一第三板43,该第三板43分别与该第一板41及该第二板42近似垂直设置,该第一板41与该第二板42分别具有一近似垂直设置的延伸部412、422及一孔413、423,该每一孔423、413分别与该底座11的孔114及该盖板13的孔131相对正,该第一板41与该第二板42分别具有一推动部411、421,可推动该第一锁円2的被推动部211,该第三板43具有一支承部431。
[0043]如图1及图2所示,一扭力弹簧5,具有一第一弯折部51及一第二弯折部52,该扭力弹簧5容置于该转动座4的第一板41与第二板42之间,该第一弯折部51抵靠于该底座11的第一支承部112,该第二弯折部52抵靠于该转动座4的第三板43的支承部431。
[0044]如图1所示,一卡掣元件6,安装于该底座11上,一弹簧7,安装于该底座11的第二支承部113上,一端偏压于该底座11,一端偏压于该卡掣元件6,使该卡掣元件6可适时的卡掣该第二锁闩3。
[0045]如图1所示,一方形杆8穿过该盖板13的孔131、该转动座4的孔413、423及该底座11的孔114,并且在该方形杆8的两端分别连接一把手(图中未示出)。
[0046]如图3及图4所示,当转动该把手(图中未出示)时,该转动座4会转动一预定角度(如图4所示)使该转动座4的支承部431局部邻靠于该底座11的阻挡部117,限制该转动座4的转动角度,此时由于该扭力弹簧5的第一弯折部51偏压于该底座11的第一支承部112,而该扭力弹簧5的第二弯折部52支承于该转动座4的支承部431,由于该第二弯折部52会随该转动座4而转动,使该扭力弹簧5产生一回复力,同时该转动座4的推动部411、421会带动该第一锁円2的被推动部211,使该第一锁円2由局部伸出该壳体I的位置移动到缩入该壳体I的位置,使该弹簧23产生一偏压力,当释放该把手后,该扭力弹簧5的回复力会使该转动座4回复到原先的位置,该第一锁闩2的弹簧23偏压该第一锁闩2,使该第一锁闩2由缩入该壳体I的位置回到局部伸出该壳体I的位置(如图3所示)。
[0047]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
1.一种转动座的回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具有一容室及一第一支承部; 一第一锁R,部分横跨该第一支承部,该第一锁R具有一被带推部; 一转动座,容置于该容室,具有一推动部,该推动部邻靠于该第一锁R的被推动部; 一扭力弹簧,具有一第一弯折部与一第二弯折部,该第一弯折部抵靠于该壳体的第一支承部,该第二弯折部抵靠于该转动座; 当该转动座受一外力转动时,该转动座的推动部会带动该第一锁闩的被推动部,使该第一锁闩从局部伸出该壳体的位置移动到缩入该壳体的位置,当释放该外力时,借由该扭力弹簧使该转动座回到原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转动座的回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转动座具有一第一板、一第二板及一第三板,该第三板分别与该第一板及该第二板近似垂直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转动座的回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推动部形成于第一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转动座的回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板上具有一支承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转动座的回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扭力弹簧容置于该转动座的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该扭力弹簧的第二弯折部抵靠于该转动座的第三板的支承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转动座的回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第一支承部上具有一凹槽,该第一锁闩部份横跨该凹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转动座的回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锁円具有一杆件,一弹簧安装于该杆件,该第一锁闩适时由缩入该壳体的位置回到局部伸出该壳体的位置。
【文档编号】E05B1/00GK203531514SQ201320543796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3日
【发明者】陈柏仰, 董凯庭 申请人:台湾史丹利安防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