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锁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0638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锁模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锁模组,该车锁模组包括了壳体、控制组、锁体组和反馈组等组件。通过控制组来带动锁体组在壳体内运动来开关车锁,同时通过反馈组来对锁体组的运动进行定位感测,并将感测的信号传递给控制组来控制锁体组的运动。可以通过远程操作来控制车锁的开关,从而减少了人为的动手操作。另外,在车锁模组上还设有声光响应装置,用于在光线不足或者车子难以辨认的时候快速的对车的位置进行确认。
【专利说明】一种车锁模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锁模组,尤其是涉及一种可以遥控进行开锁的车锁模组。

【背景技术】
[0002]汽车工业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快捷和方便,但同时,汽车的发展也引起了能源消耗和空气污染。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里机动车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细颗粒物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第一大污染源。污染损害了人体健康又转化为经济负担。汽车是增长最快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全世界交通耗能增长速度居各行业之首。汽车又造成噪声污染,破坏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汽车数量的迅速增加使道路堵塞,导致低效率,使汽车原本应带来的快捷、舒适、高效无法实现。
[0003]随着环境保护理念的不断提升,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逐渐成为了人们的首选方式。自行车、电动车等环保型交通工具逐渐成为了大众的出行必选。在许多地方,成排的汽车已经被成排的自行车、电动车取代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已经视自行车、电动车这些设备为消费品,而不会像几十年前物资匮乏时那样将自行车等当做大件设备来看待。所以,人们希望自行车、电动车也能像汽车那样具有一定的智能化,可以具有自动的开关锁、定位提醒等功能。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任务就是提供一种能够遥控开关和定位提醒的车锁模组。使人们可以轻松的开关车锁并能根据车锁的提醒功能很容易的找到车子。
[0005]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锁模组,适用于安装在自行车等移动的交通工具上,该车锁模组包括:
[0006]—壳体,包括一上壳件和一下壳件,上壳件与下壳件共同构成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两端分别设有开口一和开口二 ;一罩体,包括一上端件和一下端件,上端件与下端件共同构成一容纳腔,所述下端件与所述上壳件固设在一起并通过开口部使所述的容置空间与容纳腔连通;一锁体组,所述锁体组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一控制组,所述控制组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控制组包括单片机、驱动器、蜗轮蜗杆减速电机,所述单片机、驱动器和蜗轮蜗杆减速电机为一体设计,所述减速电机通过调速齿轮与锁体组进行传动;还包括一反馈组,所述反馈组位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口二处,所述反馈组用于对车锁的开合状态进行检测,并将检测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组,通过所述控制组来对所述蜗轮蜗杆减速电机的运动进行控制。
[0007]进一步的改进为,所述锁体组包括传动件、锁合件、触发件,所述锁合件与触发件分别与传动件的两端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所述触发件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口二一侦牝所述传动件的一侧上设有与所述调速齿轮相互啮合的齿圈。
[0008]进一步的改进为,所述传动件在锁的开合状态下两连接端始终位于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内。
[0009]进一步的改进为,所述锁合件远离传动件的一端为圆锥形结构。
[0010]进一步的改进为,所述反馈组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口二处,所述反馈组为相对设置的两触碰开关,所述两触碰开关分别与控制组电连接,用于对所述减速电机进行开关控制。
[0011]进一步的改进为,所述控制组中还包括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无线信号来指挥控制车锁模组的工作。
[0012]进一步的改进为,在所述罩体上设有照明装置和/或声音装置,用以在遥控开锁时对车子进行定位提醒,所述照明装置和/或声音装置与控制组电连接。
[0013]进一步的改进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在开口二所在的一端的内侧设有环形凸台,所述反馈组的中间设有与环形凸台相对应的环形凹槽。
[0014]进一步的改进为,所述上壳件与下壳件上对应的设有用于将所述上壳件与所述下壳件固定在一起的连接孔一。
[0015]进一步的改进为,所述上端件与下端件上对应设有用于将所述上端件与所述下端件固定在一起的连接孔二。
[0016]通过控制组通过接受反馈组的信号指令,可以随时的关停减速电机,从而使车锁模组运行稳定可靠。锁体组的三个部件通过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当三个部件中有一部分磨损并需要更换时,可以只更换其中的一部分,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的控制成本并提高通用性。传动件的两连接端始终位于壳体的容置空间内,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的提高车锁的防盗能力以及防损能力。通过在车锁模组上设计声光装置,可以向开锁者提供准确的定位功能,使得可以快速的找到车子。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锁模组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反馈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原理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0-车锁模组,100-壳体,110-上壳件,120-下壳件,122-环形凸台,124-连接孔一,130-容置空间,132-开口一,134-开口二,140-走线槽,200-锁体组,210-传动件,212-齿圈,220-锁合件,230-触发件,300-控制组,310-调速齿轮,312-连接孔二,330-照明装置,340-声音装置,400-反馈组,410-触碰开关一,412-响应端一,420-触碰开关二,422-响应端二,424-安装端二,500-罩体,510-上端件,520-下端件,530-开口部,540-容纳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3]如图1所不,壳体100由上壳件110和下壳件120组合而成,上壳件110和下壳件120组合成的壳体100内形成一连通的容置空间130,该容置空间130用于安装锁体组200、控制组300、反馈组400等。由于上壳件110和下壳件120为拱形件,因此在加工制造中可以采用模具加工的方法批量的来进行生产,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组装质量。上壳件110与下端件520 —体生成,下端件520与上端件510 —起构成一容纳腔540,通过该容纳腔540来放置控制组300的相关组件。在上壳件110与下端件520的连接处设有开口部530,该开口部530将容置区间130和容纳腔540连通成一体。在车锁模组10工作时,调速齿轮310穿过开口部530与传动件210上的齿圈212啮合在一起。在上壳件110与下壳件120的对应处设有连接孔一 124,该连接孔一 124用于将两壳件固定在一起构成壳体100。同时在上端件510与下端件520上的相应位置也设有将两端件固定在一起构成容纳腔540的连接孔二 312。在壳体100的外缘还设有用于将反馈组400的电信号传输给控制组300的导线走线槽140。
[0024]控制组300设置在容纳腔540内,该控制组300主要用于锁内的智能控制。控制组300内包含有涡轮蜗杆减速器,单片机、驱动器、直流电机和电源。单片机、驱动器、电机都与电源电连接,其中单片机通过驱动器来调节电机的转速和转向。在通常情况下都是通过驱动器带动无刷直流电机来实现精确控制电机的转速和正反转向。采用涡轮蜗杆减速电机系统可以充分的利用涡轮蜗杆的自锁效应来实现对车锁模组10的锁定。这样就无法通过从外部给锁合件220 —作用力来使锁合件220带动锁体组运动。
[0025]如图1所示,在容置空间130的一端开口二 134处设置有反馈组400,该反馈组主要用于检测车锁的开关状态,并将信息传输给控制组300中的单片机,控制组中的单片机根据反馈组400反馈的的信息来通过控制驱动器来控制电机的转速和转向。如图2所示,该反馈组400是由两个相同规格的触碰开关一 410与触碰开关二 420相对安装而成,这些触碰开关和控制组300电连接,且导线通过壳体100外缘处的走线槽140来引导和保护线路。触碰开关一 410与触碰开关二 420分别具有响应端一 412和响应端二 422。在反馈组400的中间设有一环形凹槽430,而在上壳件110和下壳件120的对应位置设有相应的可以配合环形凹槽430的环形凸起122。在安装时,只需将反馈组中间的环形凹槽对准壳体上的环形凸起并插入固定即可。当然,对于两个完全对称的部件在进行安装时,为了轻快便捷的安装成功,可以通过在上壳件110和下壳件120的对应位置设置定位孔的方法来实现。同时,触碰开关一 410和触碰开关二 420上的响应端为弹性设置,当响应端受到一个挤压后,会接通自身内部的电路,从而产生响应信号,该响应信号通过电路传给控制组300中的单片机,从而产生对单片机的信号输入,通过单片机的信号输出来通过驱动器来控制电机的运行。
[0026]如图1所示,锁体组200由传动件210、触发件230、锁合件220组成。传动件210位于中间用于连接触发件230和锁合件220。锁体组200的整体形状与容置区间的形状一致且为圆形设计。触发件230是通过螺纹与传动件210连接到一起。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防止触发件230经常与触碰开关碰撞或着与壳体摩擦损耗后可以更换,从而可以提高整个车锁模组10的互换性,以增加使用时间,节约资源能源。在传动件210的外侧设置有与调速齿轮310可以啮合的齿圈212,用于传导电机的动力来锁合车锁模组10。在安装的顺序上,触发件230安装在反馈组400所在的开口二 134的一端,锁合件220安装在开口一 132的一端。另外,无论锁体组200在车锁模组位于锁定还是打开时都要保证传动件210与触发件230和锁合件220的两个连接端头都始终位于容置区间130内,这样是为了防盗考虑。另外,锁合件220的端部一与传动件210的连接端一连接在一起,锁合件的端部二经过开口一 132从而穿过一段行程后与触碰开关二 420的响应端二 422接触,从而实现车锁的锁定。当然,端部二通常设计为圆锥形,这样做是为了便于穿过车辐条。
[0027]如图1所示,在上端件510的上部设有照明装置330、声音装置340、信号接收器等装置,这些用电设备都与电池之间电连接。照明装置330主要采用LED灯,主要用于在晚上能见度较低的环境中显示车的位置。而声音装置340则主要是结合照明装置一起起到显示车位置的作用。因为在白天或者车子较多无法辨认时不同的声光组合可以快速的确定车子的位置。
[0028]如图3所示,当控制组300的信号接收装置收到来自外部的信号或指令后,就会发送脉冲信号给控制组300内的驱动器,通过驱动器来驱动电机;电机开始运动并通过调速齿轮310带动传动件210来驱动整个锁体组200在容置区间130内运动;当锁体组200的任何一端触碰到反馈组400中的一端时就会触发反馈组400对控制组300做出运动反馈;控制组在收到反馈信息后停机,完成一个循环的运动。
【权利要求】
1.一种车锁模组,适用于安装在自行车等移动的交通工具上,该车锁模组(10)包括: 一壳体(100),包括一上壳件(110)和一下壳件(120),上壳件(110)与下壳件(120)共同构成一容置空间(130),该容置空间(130)两端分别设有开口一(132)和开口二(134); 一罩体(500),包括一上端件(510)和一下端件(520),上端件(510)与下端件(520)共同构成一容纳腔(540),所述下端件(520)与所述上壳件(110)固设在一起并通过开口部(530)使所述的容置空间(130)与容纳腔(540)连通; 一锁体组(200),所述锁体组(200)设于所述容置空间(130)内; 一控制组(300),所述控制组(300)位于所述容纳腔(540)内,所述控制组(300)包括单片机、驱动器、蜗轮蜗杆减速电机,所述单片机、驱动器和蜗轮蜗杆减速电机为一体设计,所述减速电机通过调速齿轮(310)与锁体组(200)进行传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一反馈组(400),所述反馈组(400)位于所述容置空间(130)的开口二(134)处,所述反馈组(400)用于对车锁的开合状态进行检测,并将检测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组(300),通过所述控制组(300)来对所述蜗轮蜗杆减速电机的运动进行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锁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组(200)包括传动件(210)、锁合件(220)、触发件(230),所述锁合件(220)与触发件(230)分别与传动件(210)的两端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所述触发件(230)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130)的开口二(134) —侧,所述传动件(210)的一侧上设有与所述调速齿轮(310)相互啮合的齿圈(21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锁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210)在锁的开合状态下两连接端始终位于所述壳体(100)的容置空间(130)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锁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合件(220)远离传动件(210)的一端为圆锥形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锁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组(400)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130)的开口二(134)处,所述反馈组(400)为相对设置的两触碰开关,所述两触碰开关分别与控制组(300)电连接,用于对所述减速电机进行开关控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锁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300)中还包括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无线信号来指挥控制车锁模组(10)的工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锁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罩体(500)上设有照明装置(330 )和/或声音装置(340 ),用以在遥控开锁时对车子进行定位提醒,所述照明装置(330 )和/或声音装置(340)与控制组(300)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锁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在开口二(134)所在的一端的内侧设有环形凸台(122),所述反馈组(400)的中间设有与环形凸台(122)相对应的环形凹槽(43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锁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件(110)与下壳件(120)上对应的设有用于将所述上壳件(110)与所述下壳件(120)固定在一起的连接孔一(124)。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锁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件(510)与下端件(520)上对应设有用于将所述上端件(510)与所述下端件(520)固定在一起的连接孔二(312)。
【文档编号】E05B71/02GK204212562SQ201420632373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9日
【发明者】翟永胜, 于春令, 陈爱娟, 尹钦, 苏永衡 申请人:宁波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