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46537发布日期:2022-06-02 00:47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清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在物质基础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人们开始借助各种各样的工具来减少劳动,提高生活质量,家用清洁设备应运而生。
3.以含滚刷类的清洁产品为例,驱动电机设置在清洁设备中,所以清洁滚刷与驱动电机之间需要通过传动装置连接在一起,传送装置占用了清洁设备的横向尺寸,降低了清洁装置的清洁面。另外,由于滚筒具有内腔,其在清洗地面的时候,部分污水不可避免地会进入到滚筒的内腔中,这容易滋生细菌,产生异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公开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
5.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包括:
6.机体;
7.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被构造为相对于所述机体转动,以对清洁面进行清洁;所述清洁装置具有内腔;
8.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在所述机体上,且具有散热风道;所述驱动装置被构造为延伸至所述清洁装置的内腔中并与所述清洁装置传动配合在一起;
9.外界的气流被配置为从所述驱动装置与机体的连接端进入到所述散热风道中,并通过所述散热风道进入到所述清洁装置的内腔中。
10.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清洁装置为清洁滚筒,所述机体上设置有相对布置的第一支臂、第二支臂,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二支臂上;所述清洁滚筒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臂转动连接在一起;所述驱动装置从所述清洁滚筒的另一端伸入至所述清洁滚筒的内腔中,并与所述清洁滚筒传动连接。
11.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腔贯穿所述清洁滚筒相对的两端,在所述清洁滚筒邻近所述第一支臂的一端形成有出风口。
12.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腔贯穿所述清洁滚筒相对的两端,所述清洁滚筒的端头与第一支臂之间具有间隙,形成出风口。
13.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的连接端与所述第二支臂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电机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清洁滚筒的内壁传动连接。
14.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电机壳体,以及从所述电机壳体伸出的输出轴;所述散热风道包括设置在电机壳体连接端的散热风道入口,所述第二支臂上设置有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与所述电机壳体的散热风道入口对接在一起;外界的气流被配置经过所述连接套筒进入所述电机壳体的散热风道入口。
15.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臂上设置有连通风道,所述连通风道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套筒连通,另一端沿着所述第二支臂的延伸方向延伸,并在所述第二支臂的侧壁形成连通风道入口。
16.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连通风道的厚度至少在3mm以上,所述连通风道被构造为穿入用于电连接所述电机组件的走线。
17.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以面向用户的一侧记为前侧,以远离用户的一侧记为后侧,所述第一支臂、第二支臂被构造为从机体边缘分别向后侧延伸;所述第一支臂、第二支臂的厚度为4至6mm之间。
18.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电机壳体外侧的电机罩,所述电机罩被构造为具有与所述电机壳体相适配的形状,所述电机罩的一端与所述电机组件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在一起,另一端与所述电机壳体转动连接在一起。
19.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组件还包括装饰套筒,所述装饰套筒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电机壳体的连接端,所述电机罩的端头延伸至与所述装饰套筒贴合在一起。
20.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清洁滚筒的内壁上设置有传动基座,所述传动基座具有朝向所述电机组件的传动腔,所述电机罩邻近输出轴的一端形成传动头;所述传动头被构造为通过插接的方式与所述传动腔可拆卸地配合在一起。
21.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清洁滚筒与第一支臂以可拆卸的方式的转动连接在一起;或者是,所述清洁滚筒与所述第一支臂转动连接在一起,且所述第一支臂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所述机体上。
22.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基座上设置有供气流通过的贯通孔。
23.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风道包括设置在电机壳体内部的第一散热风道,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机壳体与所述电机罩之间的第二散热风道,所述电机壳体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的连通孔;所述电机罩上邻近输出端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散热风道连通的散热风道出口。
24.本公开的清洁设备,通过将驱动装置设置在清洁装置的内腔中,使清洁装置和驱动装置之间的连接不需要额外设置传动装置,避免传动装置占用清洁装置的横向空间。同时在驱动装置中设置有散热风道,通过外部气流不但可以对清洁装置进行散热,还可以利用散热气流对清洁装置的内部进行烘干,避免污水长时间堆积在清洁装置内腔中滋生细菌、产生异味等。
25.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26.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27.图1是本公开清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公开清洁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公开清洁设备的剖面图;
30.图4是本公开清洁设备驱动装置及清洁设备的剖视图;
31.图5是图3中电机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32.图6是图4中电机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33.图7是本公开清洁设备的另一剖面图;
34.图8是本公开清洁设备中第二支臂的剖面图;
35.图9是本公开清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支臂和电机组件的爆炸图。
37.附图标记:
38.1.机体,11.第一支臂,12.第二支臂,121.连接套筒,122.连通风道,1200.主体部,1201.盖板,1221.连通风道入口,13.缓冲件,2.清洁装置,21.内腔,22.传动基座,221.传动腔,222.贯通孔,23.散热风扇,3.驱动装置,31.电机壳体,311.连通孔,32.输出轴,321.传动头,33.电机罩,34.装饰套筒,35.轴承,4.散热风道,41.散热风道入口,42.散热风道出口,43.第一散热风道,44.第二散热风道,45.第三散热风道,450.散热出口,5.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39.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40.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41.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42.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43.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44.本公开的清洁设备可以是扫地机器人、洗地机器人、手持式洗地机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清洁设备,其包括机体,机体上设置有用于对清洁面进行清洗的清洁装置,以及与清洁装置传动连接在一起并驱动清洁装置运行的驱动装置。清洁装置设置有内腔,驱动装置的一端可固定连接在机体上,另一端延伸至清洁装置的内腔中,并与清洁装置传动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其可以带动清洁装置运动。
45.其中,驱动装置中设置有散热风道,散热风道可以吸入外界的气流以对驱动装置的内部进行散热,外界的气流从驱动装置与机体的连接端进入到散热风道中,对驱动装置散热后的气流进入到清洁装置的内腔中,从而可以利用散热气流对清洁装置的内腔进行烘干,避免污水堆积在清洁装置的内腔中滋生细菌、产生异味等。
46.本公开的清洁设备,通过将驱动装置设置在清洁装置的内腔中,使清洁装置和驱动装置之间不需要额外设置传动装置,扩大了清洁面。同时在驱动装置中设置有散热风道,通过外部气流对清洁装置进行散热,散热后的气流还能够对清洁装置的内腔进行烘干。
47.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清洁设备包括机体1,机体1用来
承载清洁设备中的各个部件,例如电池、集尘箱、污水箱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部件,具体根据清洁设备的结构和功能而定,本公开在此不做限定。在机体1上设置有清洁装置,清洁装置用于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洁。清洁装置设置有内腔21,在内腔21中传动连接有用于驱动清洁装置运动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一端连接在机体1上,另一端向清洁装置的内腔21中延伸。驱动装置直接与清洁装置接触在一起进行传动连接,不需要额外设置传动组件进行连接。传动连接的方式可以是卡接、锥齿轮连接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悉知的传动连接的方式,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48.在驱动装置中设置有散热风道4,驱动装置在工作的时候,可以利用负压的原理使散热风道4从外界吸入气流,以对驱动装置的内部结构进行散热,外界气流在对驱动装置进行散热后温度升高,温度升高的气流从散热风道4的出口流出,进入到清洁装置的内腔21中,对清洁装置的内腔进进行烘干,最后可从清洁装置的内腔21中流出。
49.本公开的清洁装置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具有清洁功能的结构,例如抹盘结构,抹盘结构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清洁面,使得在沿着自身轴线转动的时候可以对清洁面例如地面进行清洁。当然,除了抹盘结构之外,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清洁装置还可以采用其它结构。
50.在本公开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清洁装置可以是呈圆筒状的清洁滚筒2,清洁滚筒2的内腔贯穿其相对的两端。在清洁滚筒2的外表面可以设置有清洁棉、刷毛或其它用于清洁的部件。
51.清洁滚筒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机体1上,使得机体1可以对清洁滚筒2的其中一端提供支撑,驱动装置的一端连接在机体1上,另一端伸入清洁滚筒2的内腔21中,与清洁滚筒2传动连接在一起,由此使得驱动装置可以为清洁滚筒2提供支撑。并且通过驱动装置输出端的转动,可以驱动清洁滚筒2相对于机体1进行转动,以完成对清洁面的清洁。
52.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8所示,在机体1上还设置有相对布置的两个支臂,通过两个支臂将驱动装置以及清洁滚筒2连接在机体1上。两个支臂分别记为第一支臂11和第二支臂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臂11和第二支臂12设置机体1相对的两侧。其中,第一支臂11和第二支臂12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机体1上,另一端向外侧延伸,从而使得第一支臂11、第二支臂12与机体1之间围成了近似呈u型的安装空间,清洁滚筒2及其它部件可以设置在该安装空间内。如图8所示,在第一支臂11和第二支臂12的自由端设置有缓冲件13,缓冲件13包裹在第一支臂11和第二支臂12的外表面上。在清洁设备清扫的过程中,会触碰到一些家具等坚硬物体,缓冲件13可以避免在清洁设备在触碰到坚硬物体时使对自身造成损坏。缓冲件13可以是橡胶、泡沫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悉知的材料,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53.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以面向用户的一侧记为前侧,以远离用户的一侧记为后侧。在本公开的清洁设备为手持式拖地机的实施例中,用户需要手持该清洁设备对地面进行清洁,参考图9,清洁设备的清洁装置为地刷,在地刷面向用户的一侧设置了滚轮,通过该滚轮可以辅助地刷在地面上行走,地刷上远离用户的一侧设置了清洁滚筒2。即,清洁滚筒2设置在地刷的后侧,滚轮设置在了地刷的前侧。
54.第一支臂11与第二支臂12分别位于地刷的机体1两侧的边缘,并向机体1的后侧方向延伸,与机体1之间形成一个类似于“u”型的安装空间,清洁滚筒2可以安装在该安装空间中。参考图9的视图方向,第一支臂11与第二支臂12分别位于机体1的左右两侧,且由机体1
的左右两侧位置向机体的后侧(图9所示的下方)延伸,两个支臂的自由端位置用于安装清洁滚筒2。
55.第一支臂11、第二支臂12可以固定安装在机体1的两侧边缘,也可以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进行安装。参考图9,例如可在机体1的侧壁设置安装槽结构,在两个支臂对应的端面上设置与该安装槽结构配合的卡合结构,以将两个支臂安装在机体的侧壁上。还可以是,在机体1的侧壁设置凹槽,使得第一支臂11、第二支臂12的至少部分侧壁嵌入该凹槽中,以避免第一支臂11、第二支臂12占用机体1的横向尺寸。第二支臂12的结构与第一支臂11类似,第二支臂12的一端可通过螺丝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方式固定在机体1上。图8示出了第二支臂12的结构示意图,第二支臂12用于与机体1配合的一侧端面为平面,或者被构造为与机体1侧壁相适配的形状。或者是,在机体1的侧壁位置设置凹槽,使得第二支臂12的至少部分侧壁可以嵌入该凹槽内,由此可避免第二支臂12占用机体1的横向尺寸。
56.在本公开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使第一支臂11、第二支臂12的外侧端面与机体1侧壁位置的端面齐平。
57.由于清洁滚筒2位于两个支臂之间,因此两个支臂的厚度占用了清洁滚筒2的清洁面积。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支臂11和第二支臂12的厚度设置在4至6mm之间,由此在保证两个支臂与清洁滚筒2之间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可以尽量减少两个支臂占用机体1的横向空间,这使得清洁滚筒2可以提供较大的清洁面,可以使清洁滚筒2的两侧在清洁的过程中可以尽量贴近墙边、桌角等死角进行清洁,提高了清洁装置的清洁面积,同时又能进行贴边清洁;此外,将驱动装置内置于清洁滚筒2之内,清洁滚筒2两侧仅通过厚度很小的第一支臂11和第二支臂12与地刷连接,清洁滚筒2能实现“双贴边”的效果,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由于清洁滚筒2两侧采用了很薄的支臂连接,实际上加长了清洁滚筒2长度,提升了单次清洁面积和清洁滚筒2侧边清洁距离,能有效解决墙角无法清理干净的问题。
58.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支臂11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机体1上,清洁滚筒2的一端可通过轴承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方式可拆卸的转动连接在第一支臂11上,例如可在第一支臂11的相应位置设置轴承座,轴承的内圈可固定在该轴承座上,外圈可以固定在清洁滚筒2的内壁上,或者固定在清洁滚筒2内壁设置的安装支架上,由此实现了清洁滚筒2与第一支臂11的支撑以及相对转动。或者是,清洁滚筒2与第一支臂11之间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转动连接在一起,在保证清洁滚筒2与第一支臂11转动配合的基础上,也可以将清洁滚筒2从第一支臂11上拆下,方便用户在清洁滚筒2发生磨损或损坏时,更换或维护清洁滚筒。
59.驱动装置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支臂12上,另一端穿入清洁滚筒2的内腔中,且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清洁滚筒2传动连接在一起,使驱动装置可以驱动清洁滚筒2进行转动。由于驱动装置设置在第二支臂12上,因此在需要对该清洁设备进行维护时,例如需要拆卸清洁滚筒时,可以将第一支臂11拆下,以将清洁滚筒2抽出。
60.具体地,用户通常以面向清洁设备后侧的姿势进行拆卸操作,即,将清洁设备转动至使其清洁滚筒2的一侧面向用户。在该状态下,第一支臂11位于机体1的右侧,第二支臂12位于机体1的左侧。当用户需要对清洁滚筒2的进行拆卸时,由于第一支臂11位于清洁滚筒2的右侧,用户可以使用右手对第一支臂11进行拆卸,这方便了用户的操作。
61.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驱动装置为电机组件3,电机组件3通
过连接端与第二支臂12固定连接在一起。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是通过螺栓与第二支臂12固定连接一起,当然固定连接的方式也可以其它本领域人员悉知的方式,在此不再过多赘述。电机组件3向清洁滚筒2的内部延伸,从清洁滚筒2的一端伸入清洁滚筒2的内腔21中。电机组件3的输出端与清洁滚筒2的内壁传动配合,通过驱动端的转动从而驱动清洁滚筒2转动,以对清洁面进行清洁。
62.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电机组件3包括电机壳体31及输出轴32,当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电机组件3还包括设置在电机壳体31内的定子、转子,在此不再具体说明。电机壳体31整体被构造为具有与清洁滚筒2内腔21相适配的形状,例如呈圆柱状。输出轴32从电机壳体31的一端伸出,清洁滚筒2与输出轴32传动配合,从而使得输出轴32可以驱动清洁滚筒2进行转动,以对清洁面进行清洁。
63.电机组件3设置有散热风道4,由此使得电机组件3在工作的时候,可通过负压的方式在使外界的气流流入散热风道4中,具体的,参见图7,电机壳体31中设置有散热风扇23,散热风扇23可以固定在电机组件3的转子上,转子为散热风扇23的旋转提供动力。通过散热风扇23的转动,产生负压使外界气流流入散热风道4中,外界的气流在散热风道4流动的过程中,可以对电机组件3内部的部件进行散热,从而可以对电机组件3进行降温,避免电机组件3在工作时由于高温造成热保护。
64.电机壳体31上用于连接第二支臂12的一端设置有散热风道入口41,参考图5,散热风道入口41设置在电机壳体31端头的中部位置,且与散热风道4连通在一起,这使得外界的气流可以通过该散热风道入口41进入到散热风道4中。
65.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参考图8,第二支臂12上设置有连接套筒121。在安装的时候,可将电机组件3
66.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二支臂12上,当电机壳体31固定连接在第二支臂12上后,连接套筒121会与电机壳体31上的散热风道入口41对接在一起,使外界的气流可以通过连接套筒121进入电机壳体31上的散热风道入口41,之后进入电机组件3内部的散热风道4,以对电机组件3进行散热。
67.连接套筒121的另一端可以贯穿第二支臂12的侧壁,以与外界连通在一起。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图10所示,在第二支臂12上设置有连通风道122,连通风道122可以沿着第二支臂12的延伸方向延伸,其一端延伸至与连接套筒121连通,另一端在第二支臂12上形成连通风道入口1221。连通风道入口1221可以是在第二支臂12上开设的孔洞,使外界气流直接从孔洞中进入连通风道122中,并经过连接套筒121进入到散热风道入口41中。
68.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使气流可以在连通风道122中顺畅地流动,保证电机组件3的散热效果,可以选择连通风道122的厚度(横向尺寸)至少在3mm以上。采用该尺寸的连通风道122还可以用于穿入连接电机组件3的走线,为电机组件3提供动力。即该连通风道122既可以供气流流动,还可以作为电机组件3的走线腔使用,以最大程度利用第二支臂12中的空间。
69.为了保证第二支臂12的强度,参考图10,第二支臂12可以包括主体部1200,以及与主体部1200贴合在一起的盖板1201。主体部1200可以采用金属材质,从而保证第二支臂12的强度。盖板1201可以盖合在主体部1200的外侧位置,并与主体部1200之间围成了上述的连通风道122。采用这种结构有利于在连通风道122进行走线操作。盖体的材料不限,其可以
是金属,也可以是塑料,在此不做限制。
70.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电机组件3还包括电机罩33,电机罩33的形状与电机壳体31的形状类似,整体呈圆筒状。电机罩33设置在电机壳体31的外部,清洁滚筒2内的污水可以被电机罩33阻拦,不会直接进入到电机壳体31中,对电机组件3的运行造成影响。
71.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7所示,散热风道4包括第一散热风道43和第二散热风道44,第一散热风道43和第二散热风道44连通在一起。第一散热风道43设置在电机壳体31的内部,第一散热风道43的入风口即为上述的散热风道入风口41。电机罩33与电机壳体31之间具有间隙,二者之间的间隙形成了第二散热风道44,在电机壳体31上设置有连通孔311,通过该连通孔311可以将第一散热风道43与第二散热风道44连通在一起。在电机罩33上还设置有散热风道出风口42。外界气流在从第一散热风道43流出后,进入第二散热风道44,之后进入到清洁滚筒2的内腔21中,即往第一支臂11的方向流动,以对清洁滚筒2内腔21中没有被电机组件3占据的部分空间进行干燥。
72.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由于电机组件3与清洁滚筒2的内壁之间可能会有一些间隙,这些间隙中也可能会存有少量的污水。在该实施例中,散热的气流从第二散热风道44出来后,大部分往第一支臂11的方向流动,少部分会往第二支臂12的方向流动,由此可对清洁滚筒2的整个内腔21进行干燥,保证了内腔21干燥的效果。
73.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由于电机罩33与电机壳体31之间需要留有一定的间隙以供二者之间相互转动。因此在电机罩33与电机壳体31之间不但形成了往第一支臂11方向流动的第二散热风道44,还形成了往第二支臂12方向流动的第三散热风道45。第三散热风道45与第二散热风道44是以电机壳体31上设置的连通孔311进行划分的。即位于第一散热风道44的连通孔311出来后,一部分气流会沿着第二散热风道44的方向往第一支臂11的方向流动,一部分气流会沿着第三散热风道45往第二支臂12的方向流动。
74.为了使第三散热风道45中的气流流出,可在电机罩33上对应第三散热风道45的位置设置散热出口450,位于第三散热风道45中的气流从散热出口450出来后,大部分会往第二支臂12的方向流动,即往电机组件连接端的方向流动,并从清洁滚筒2的相应端头流出,从而实现了对清洁滚筒2该侧位置进行干燥的目的。
75.参考图2,散热风道出风口42可设置在电机罩33邻近输出轴32的一端,且环绕在电机罩33的圆周方向上。本公开通过设置第一散热风道43和第二散热风道44,可避免清洁滚筒2中的污水通过散热风道出风口42进入到电机壳体31内部。
76.本公开的电机罩33可以与电机壳体31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电机罩33可以与电机壳体31转动连接在一起,使得电机罩33可以相对于电机壳体31进行转动。具体地,电机罩33的一端可以与输出轴3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电机壳体31转动连接在一起。
77.参考图4、图5、图6,电机罩33可在邻近输出轴32的一端形成了传动头321,该传动头321可以呈圆台结构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它形状。传动头321与输出轴32可通过螺栓或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它形式固定连接在一起,由此可通过输出轴32的转动来驱动电机罩33进行转动。
78.清洁滚筒2的内壁上设置有传动基座22,参考图3、图5。传动基座22上面向电机组
件3的一端设置有传动腔221,电机罩33的传动头321可以与该传动腔221以插接的方式配合在一起,从而使得传动头321可以带动传动基座22进行转动。即,传动腔221被构造为与传动头321相适配的形状及尺寸。图4为传动腔221与传动头321脱离时的剖面示意图,当安装清洁滚筒2时,可以手持该清洁滚筒2向电机组件3的方向移动,使电机组件3穿入清洁滚筒2的内腔中,并使电机组件3的传动头321插入清洁滚筒2的传动腔221中,以将传动腔221与传动头321传动配合。当需要拆卸的时候,只需要将清洁滚筒2向远离电机组件3的方向移动,即可使清洁滚筒2与电机组件3脱离,参考图4、图9。
79.传动腔221与传动头321之间可通过凸起、凹槽等方式传动连接在一起,以避免传动腔221与传动头321之间出现打滑的问题。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可在传动头321上设置螺旋状的凸起结构,该螺旋状的凸起结构与传动腔221内壁相应设置的结构配合后,可将传动腔221与传动头321传动配合。电机罩33的传动头321装配在传动腔221中,清洁滚筒2的两端在第一支臂11、第二支臂12的夹持作用下,可避免清洁滚筒2在轴向上进行移动,保证清洁滚筒2在转动时的稳定性。
80.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在传动基座22上设置有贯通孔222,可以使从散热风道出口42流出的气流可以通过该贯通孔222在清洁滚筒2的内腔21中流动,以对清洁滚筒2的内腔21进行烘干。
81.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电机组件3还包括装饰套筒34,装饰套筒34整体为圆环状,电机罩33通过装饰套筒34转动连接在电机壳体31上。具体地,装饰套筒34通过轴承35转动连接在电机壳体31的端头,电机罩33的端头延伸至与装饰套筒34贴合在一起,例如与装饰套筒34接触配合或者过盈配合,可以使电机罩33在装饰套筒34的作用下,相对于电机壳体31转动。即,电机罩33的一端支撑在装饰套筒34上,或者直接与轴承34配合以此由轴承34对电机罩33的一端进行支撑。电机罩33的另一端形成了传动头321并与电机组件3的输出轴32固定连接在一起,由此通过该输出轴32对电机罩33的传动头321进行支撑。
82.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清洁滚筒2与电机组件3连接端之间形成间隙,使得气流可以从清洁滚筒2内腔21中邻近第二支臂12的一端流出。可以在装饰套筒34和/或电机罩33上设置凸出的筋位,通过该筋位与清洁滚筒2的内壁进行支撑,由此可在电机组件3与清洁滚筒2之间形成了供气流流出的间隙。
83.在电机组件3中设置装饰套筒34,一方面可以遮挡使电机罩33与电机壳体31转动连接在一起的轴承35,使轴承35不会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中,避免了外界环境中的污水和灰尘对轴承35造成的损害,缩短轴承35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设置装饰套筒34还能对第二支臂12与电机壳体31的连接处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使清洁设备的整体显得美观。
84.本公开的清洁设备在工作时,电机组件3通过电机罩33的传动头321带动清洁滚筒2进行转动,对清洁面进行清洁。在电机组件3开始进行工作时,外部气流在电机组件3形成的负压下,通过第二支臂12上的连通风道入口1221进入到连通风道122中,之后经过连接套筒121以及与该连接套筒121导通的散热风道入口41进入到电机壳体31中第一散热风道43中。气流在第一散热风道43中对电机壳体31中的内部部件进行散热,之后从连通孔311中进入第二散热风道44,并从第二散热风道44的散热风道出口42进入到清洁滚筒2的内腔21中。
85.散热后的气流在沿着清洁滚筒2内腔21流动的时候,可以穿过传功基座22上设置
的贯通孔22往内腔21的另一端流动,最终从内腔21中流出,从而实现了对清洁滚筒2内腔21的烘干。
86.为了使内腔21中的气流可以流出,可在清洁滚筒2与第一支臂11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出风口5。例如,出风口5可以设置在清洁滚筒2上,在清洁滚筒2邻近第一支臂11的一端开设若干贯穿筒体的小孔作为出风口5。或者,较佳地,出风口5还可以是清洁滚筒2端头位置与第一支臂11之间的空隙,这个空隙是清洁滚筒2的端部和第一支臂11支架的组装空隙,而非另外专用于出风而设置的开口。还可以是,出风口5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支臂11上,并与清洁滚筒2的内腔21连通,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87.应用场景1
88.本公开的清洁设备可以是洗地机,当用户启动清洁设备开始对地面进行清洁,清洁设备往清洁滚筒2上泵水,从而使得清洁滚筒2可以对地面上残留的污渍进行清洗。由于清洁滚筒2上的水比较多,且在清洁滚筒2转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污水进入到清洁滚筒2内腔21中的问题。
89.电机组件3在驱动清洁滚筒2进行转动的过程中,外界气流在负压的作用下通过第二手柄12上的连通风道入口1221进入连通风道122中,之后气流在连通风道122中继续流动至连接套筒121处,再通过散热风道入口41进入电机组件3的散热风道4中。气流在进入散热风道4中后,沿着散热风道4流动,对电机组件3进行散热,之后从散热风道出口42流出,进入到清洁滚筒2的内腔21中,对清洁滚筒2的内腔21进行烘干,避免污水堆积在清洁装置的内腔中滋生细菌、产生异味等。
90.另外,本公开的清洁设备,电机组件3位于清洁滚筒2的内腔中,电机组件3的输出端与清洁滚筒2内壁传动连接在一起。这简化了电机组件3与清洁滚筒2之间的传动关系,使得不需要再采用传统的传动机构进行传动。由此增大了清洁滚筒2的清洁面。
91.应用场景2
92.当外界气流进入到散热通道4中时,首先进入第一散热风道43中,对电机组件3中的内部部件进行散热。之后气流从第一散热风道43流出进入由电机壳体31与电机罩33围成的第二散热风道44中,最后气流从散热风道出口42流出,进入到清洁滚筒2的内腔21中,对清洁滚筒2的内腔21进行烘干,避免污水堆积在清洁装置的内腔中滋生细菌、产生异味等。本公开的清洁设备,设置了由电机壳体31与电机罩33围成的第二散热风道44,延长了散热风道出口42至电机壳体31内部的通道,由此可避免清洁滚筒2中的污水通过散热风道出口42进入到电机壳体31内部。即使有少量的污水进入到第二散热风道44中,也会被工作时的散热气流烘干或者吹干。
93.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