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滑动框格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将内、外框格组件装在窗框内以便可在窗面方向内滑动的滑动框格窗。
日本实用新型专利公报昭62-43115号曾公开过滑动框格窗的一种典型结构。
在公开的结构中,窗框上具有与一上窗框件结合成为一体的内、外上轨道及与一下窗框件结合成为一体的内、外下轨道。一个内框格组件和一个外框格组件就装在这些轨道上,以便能分别在窗面方向内滑动。当滑动框格窗关闭时,内、外框格组件分别抵压到装在内上轨道和内下轨道上的气密密封件上,以便构成对窗框的气密密封。
这种滑动框格窗当内、外框格组件的深度尺寸增大时耐风能力便增大,当内、外框格组件的深度尺寸减小时耐风能力便减小。
在另一方面,由于该滑动框格窗的结构要将内、外框格组件抵压到装在内轨道上的气密密封件上以便构成气密密封,所以要装在同一窗框上的内、外框格组件的深度尺寸是一定的。当要装上深度尺寸较大的内、外框格组件时,窗框在内、外轨道之间的距离就得较大并采用较大的深度尺寸。当要装上深度尺寸较小的内、外框格组件时,窗框在内、外轨道之间的距离就得较小并采用较小的深度尺寸。
因此,窗框的深度尺寸及在内、外轨道之间的距离对于具有较高耐风能力的滑动框格窗要比对于具有较低耐风能力的滑动框格窗来得大。因此,对于具有不同耐风能力的滑动框格窗就必需采用具有不同深度尺寸及不同内外轨道间距的不同窗框,这会使制造成本增高。
另外,对于特别高的建筑物,较低的楼层只需较低的耐风能力,但较高的楼层却需较高的耐风能力。因此实际上常将耐风能力较低的滑动框格组件装在较低楼层的深度尺寸较小的窗框上,而将耐风能力较高的滑动框格组件装在较高楼层的深度尺寸较大的窗框上,以此来满足不同楼层对耐风能力的需要。
但是,当将深度尺寸不同的窗框装在一个建筑物内时,各滑动框格窗在深度方向上的中心就不能上下互相重合,这将给精整工作带来麻烦。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滑动框格窗。
更具体地说,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滑动框格窗,该窗能将具有各种不同深度尺寸的框格组件装在一个通用的窗框内,从而可以只用一种通用的窗框便可得到各种不同的耐风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滑动框格窗包括一个窗框,该窗框包括一个设有内、外上轨道的上框,一个设有内、外下轨道的下框,一个左侧立框和一个右侧立框,在内上轨道和内下轨道上设有侧边气密密封件;
一个内框格组件,该组件装在窗框上并可沿内上轨道和内下轨道滑动,它与窗框的相对位置关系为,内框格组件的外侧面位在深度方向上一个预定的位置上,不管内框格组件的深度尺寸如何,该位置固定不变,而内框格组件的内侧面在深度方向上的位置则随内框格组件的深度尺寸而变;以及一个外框格组件,该组件装在窗框上并可沿外上轨道和外下轨道滑动,它与窗框的相对位置关系为,外框格组件的内侧面位在深度方向上一个预定的位置上,不管外框格组件的深度尺寸如何,该位置固定不变,而外框格组件的外侧面在深度方向上的位置则随外框格组件的深度尺寸而变。
从下面对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可以更好地了解本发明,但该实施例只是用来说明以便理解,不应用来具体限制本发明的实施。在附图中
图1为按照本发明的滑动框格窗的优选实施例在窗户上下的纵长方向上的剖面图,其中装着深度尺寸较小的内、外框格组件;
图2为图1所示滑动框格窗的横剖面图;
图3为按照本发明的滑动框格窗的优选实施例在窗户上下的纵长方向上的剖面图,其中装着深度尺寸较大的内、外框格组件;以及图4为图3所示滑动框格窗的横剖面图。
下面以优选实施例为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详细阐述。在下面的说明中列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有助于对本发明的透彻理解。当然,对于那些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他们不用这些具体细节也可以实施本发明。在另一方面,对众所周知的结构就不再示出细节,以免不必要地冲淡本发明。
如图1和2所示,窗框A是由一个上框1、一个下框2、一个左侧立框3和一个右侧立框4构成的长方形或方形的框架。有一内上轨道5和一个外上轨道6与上框1整体成形。在内上轨道5上,面向外侧装有一个内框格组件用的上侧边气密密封件7和一个外框格组件用的上侧边气密密封件8。
有一内下轨道9和一外下轨道10与下框2整体成形。在内下轨道9上,面向外侧装有一个内框格组件用的下侧边气密密封件11和一个外框格组件用的下侧边气密密封件12。在左侧立框3上有一整体成形的左侧接触件13。另外,有一个外框格组件用的左侧直立气密密封件14面向外侧地装在左侧立框3上。在右侧立框4上有一个整体成形的右侧接触件15。另外,有一个内框格组件用的右侧直立气密密封件16面向外侧地装在右侧立框4上。
装在窗框A内侧的内框格组件B由一个上边缘件20、一个下边缘21、一个直立的中心侧边缘件22和一个直立的窗框侧边缘件23构成长方或正方的形状。窗格玻璃24则被边缘件20、21、22、23围护着。还有框格滚轮25装在下边缘件21沿深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上并可滚动地与内下轨道9接触,以便使内框格组件B能够沿内上轨道5和内下轨道9在窗面方向上滑动。当这样构造的内框格组件移动到其关闭位置时,由于设在直立的窗框侧边缘件23上提拉块与右侧接触件15协作产生的公知的作用,内框格组件B被在深度方向上拉向内侧。结果,上边缘件20的外侧直立板26就抵压在上侧边气密密封件7上,下边缘件21的外侧直立板27就抵压在下侧边气密密封件11上,而直立的窗框侧边缘件23的外侧直立板28则抵压在右侧直立气密密封件16上,因此在窗框A和内框格组件B之间构成气密密封。
装在窗框A外侧的外框格组件C由一个上边缘件30、一个下边缘件31、一个直立的中心侧边缘件32和一个直立的窗框侧边缘件33构成长方或正方的形状。窗格玻璃34则被边缘件30、31、32、33围护着。还有框格滚轮35装在下边缘件31沿深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上并可滚动地与外下轨道10接触,以便使外框格组件C能够沿外上轨道6和外下轨道10在窗面方向上滑动。当这样构造的外框格组件移动到其关闭位置时,由于设在直立的窗框侧边缘件33上的提拉块与左侧接触件13协作产生的公知作用,外框格组件C被在深度方向上拉向内侧。结果,上边缘件30上一个与内侧直立板36整体成形的突出件36a就抵压在上侧边气密密封件8上,下边缘件31上一个与内侧直立板37整体成形的突出件37a抵压在下侧边气密密封件12上,而直立的窗框侧边缘件33的内侧直立板38则抵压在左侧直立气密密封件14上,因此在窗框A和外框格组件C之间构成气密性密封。
上边缘件20和30及下边缘件21和31的深度尺寸,即内、外框格组件B和C的深度尺寸为L1,内框格组件B与外框格组件C之间在深度方向上的距离为S1,上框1、下框2以及左、右侧立框3和4的深度尺寸为H1。
现在,结合图3和4讨论当将具有深度尺寸L2(L2>L1)的内、外框格组件B和C装到上述同一窗框A内所会发生的情况。
当将具有深度尺寸L2的内、外框格组件B和C装到与图1相同的窗框A同时,内框格组件B的上边缘件20是这样定位的,使其外侧直立板26与内上轨道5之间在深度方向上的距离仍维持与图1相同,将内侧直立板40从图1所示位置沿深度方向向内侧移动,从而使上边缘件20的深度尺寸得以成为L2。
那就是,将上边缘件20的外侧面20a维持在深度方向上的固定位置上,使内侧面20b向内侧移动借以使深度尺寸从L1增加为L2。
同时内框格组件B的下边缘件21是这样定位的,使其外侧直立板27与内下轨道9之间在深度方向上的距离仍维持与图1相同,而将内侧直立板41从图1所示位置沿深度方向向内侧移动,从而使下边缘件21的深度尺寸得以成为L2。
那就是,将下边缘件21的外侧面21a维持在深度方向上的固定位置上,使内侧面21b向内侧移动借以使深度尺寸从L1增大为L2。
值得注意的是,框格滚轮25装在下边缘件21上的位置将沿深度方向从中央移向外侧,移动量取决于内框格组件B深度尺寸增加量。
内框格组件B的直立的窗框侧边缘件23是这样定位的,使其外侧直立板28与右侧接触件15之间在深度方向上的距离仍维持与图2相同,而将内侧直立板42从图2所示位置沿深度方向向内侧移动,从而使直立的窗框侧边缘件23的深度尺寸得以增大。
那就是,将直立的窗框侧边缘件23的外侧面23a维持在深度方向上的固定位置上,使内侧面23b向内侧移动借以使深度尺寸增大。
同时内框格组件B的直立的中央侧边缘件22是这样定位的,使其外侧直立板43和防风件44仍维持在深度方向上与图2相同的位置上,而将内侧直立板45和一空心部46从图2所示位置沿深度方向向内侧移动,从而使直立的中央侧边缘件22的深度尺寸得以增大。
那就是,将直立的中央侧边缘件22的外侧面22a维持在深度方向上的固定位置上,使内侧面22b向内侧移动借以使深度尺寸增大。
外框格组件C的上边缘件30是这样定位的,使其内侧直立板26与外上轨道6之间在深度方向上的距离仍维持与图1相同,而将外侧直立板50从图1所示位置沿深度方向向外侧移动,从而使上边缘件30的深度尺寸得以成为L2。
那就是,将上边缘件30的内侧面30a维持在深度方向上固定的位置上,使外侧面30b向外侧移动借以使深度尺寸从L1增大为L2。
同时外框格组件C的下边缘件31是这样定位的,使其内侧直立板37与外下轨道10之间在深度方向上的距离仍维持与图1相同,而将外侧直立板51从图1所示位置沿深度方向向外侧移动,从而使下边缘件31的深度尺寸得以成为L2。
那就是,将下边缘件31的内侧面31a维持在深度方向上固定的位置上,使外侧面31b向外侧移动借以使深度尺寸从L1增大为L2。
值得注意的是,框格滚轮35装在下边缘件31上的位置将沿深度方向从中央移向内侧,移动量取决于外框格组件C的深度尺寸增加量。
外框格组件C的直立的窗框侧边缘件33是这样定位的,使其内侧直立面38与左侧接触件13之间在深度方向上的距离仍维持与图2相同,而将外侧直立面52从图2所示位置沿深度方向向外侧移动,借以使直立的窗框侧边缘件33的深度尺寸得以增大。
那就是,将直立的窗框侧边缘件33的内侧面33a维持在深度方向上固定的位置上,使外侧面33b向外侧移动借以使深度尺寸增大。
同时外框格组件C的中央侧边缘件32是这样定位的,使其内侧直立面53和防风件54维持在深度方向上与图2相同的位置上,而将外侧直立板55从图2所示位置沿深度方向向外侧移动,从而使直立的中央侧边缘件32的深度尺寸得以增大。
那就是,将直立的中央侧边缘件32的内侧面32a维持在深度方向上固定的位置上,使外侧面33b向外侧移动借以使深度尺寸增大。
这样,当将具有较大深度尺寸L2的内、外框格组件B和C如上所述地安装时,内、外框格组件B和C之间在深度方向上的距离S1可以维持不变,与装入具有较小深度尺寸L1的内、外框格组件B和C时完全相同。
因此,在采用具有同一深度尺寸和同一内、外轨道间距的通用窗框时,能够装入的内、外框格组件可以具有多种深度尺寸。那就是说,利用一种通用窗框就能够构成耐风能力较高和耐风能力较低的滑动框格窗。
值得注意的是,当内、外框格组件的深度尺寸增大时,内、外框格组件在深度方向上的重心位置将不会分别落到内、外轨道上。由于这个原故,能够装在同一窗框上的内、外框格组件的深部尺寸的变化范围自然是有限制的。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由于能够装在同一窗框内的内、外框格组件可以具有多种深度尺寸,并且能够用同一窗框构成具有不同耐风能力的滑动框格窗,因此可以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另外,当要将滑动框格窗在特别高的建筑物内从低楼层装到高楼层时,各楼层的窗框能够采用相同的深度尺寸,以便使低楼层到高楼层的各个滑动框格窗在深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能上下相互重合在一起。这样可以方便精整工作。
尽管对本发明以优选实施例为例做了详细公开,但在权利要求所限定的发明原理的范围内,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然还有可能修订、改变或重新构造上述实例,或用不同方式实施本发明。因此,本发明应被理解为包括所有不离开本发明的可能的修改和构造。
权利要求
1.一种滑动框格窗,它包括一个窗框,该窗框包括一个设有内、外上轨道的上框,一个设有内、外下轨道的下框,一个左侧立框和一个右侧立框,在所述内上轨道和所述内下轨道上设有侧边气密密封件;一个内框格组件,该组件装在所述窗框上并可沿所述内上轨道和所述内下轨道滑动,它与所述窗框的相对位置关系为,内框格组件的外侧面位在深度方向上一个预定的位置上,不管内框格组件的深度尺寸如何,该位置固定不变,而内框格组件的内侧面在深度方向上的位置则随内框格组件的深度尺寸而变;以及一个外框格组件,该组件装在所述窗框上并可沿所述外上轨道和所述外下轨道滑动,它与所述窗框的相对位置关系为,外框格组件的内侧面位在深度方向上一个预定的位置上,不管外框格组件的深度尺寸如何,该位置固定不变,而外框格组件的外侧面在深度方向上的位置则随外框格组件的深度尺寸而变。
全文摘要
一种滑动框格窗具有一个窗框和设在其上的内、外上轨道和内、外下轨道,在窗框上装有可以滑动的内、外框格组件。内框格组件的外侧面总是在深度方向上一个预定的位置上,不管内框格组件深度尺寸如何,而其内侧面在深度方向上的位置则随内框格组件的深度尺寸而变;另外外框格组件的内侧面也总是在深度方向上一个预定的位置上,不管外框格组件的深度尺寸如何,而其外侧面在深度方向上的位置则随外框格组件的深度尺寸而变。
文档编号E06B7/22GK1108347SQ9411893
公开日1995年9月13日 申请日期1994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1993年11月24日
发明者广野利昭, 宫本康二, 藤井文雄, 南保宏树 申请人:Ykk建筑产品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