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隐藏式自行车钢索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隐藏式自行车钢索锁。
现有的自行车钢索锁当其不使用时系挂置于自行车架的外部,与车体缺乏整体协调,因而影响外观。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藏式自行车钢索锁,使之不影响外观,并与车体整体协调。
本实用新型隐藏式自行车钢索锁包括两钢索、阳枢接件、阴枢接件、锁体及锁柱,其特点是其中一钢索的两端部分别连接一阳枢接件及锁体,阳枢接件与阴枢接件间系枢设,由锁体的内部连通至外部具有一锁心,当锁心转动时,可控制位于锁体上的凸粒的升降,在锁体的表面具有一贯穿至锁体内部并与锁心相通的锁孔,另外,在锁体的后端侧边形成侧孔;另一钢索的两端部分别设有阴枢接件与锁柱,而锁柱的前端形成一头端部;因此,当不使用时,可将钢索、阳枢接件、阴枢接件、锁体及锁柱等分别隐藏于手把内部。
前述的隐藏式自行车钢索锁,其特征在于在锁体的表面朝锁体内形成一长槽。
前述的隐藏式自行车钢索锁,其特征在于在锁柱的头端部的后方形成环槽。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1.钢索10、20的两相对端部分别设有一锁体50与锁柱60,该锁柱60的头端部可嵌入锁体50的侧孔54内,以便于可将钢索10、20、锁体50、锁柱60等分别隐藏于自行车手把70内,使其不外露,不影响外观,且该自行车钢索锁亦可与自行车一起销售。
2.本实用新型的隐藏式自行车钢索锁亦可用于呈弯管状的自行车手把。
以下通过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目的。
附图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隐藏式自行车钢索锁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隐藏式自行车钢索锁的锁体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隐藏式自行车钢索锁的结合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隐藏式自行车钢索锁的锁体与手把嵌合时的结合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隐藏式自行车钢索锁开锁时的结合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隐藏式自行车钢索锁的使用情况图。
如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隐藏式自行车钢索锁由两钢索10、20、阳枢接件30、阴枢接件40、锁体50及锁柱60组成;两钢索10、20分别为长条状且剖面呈圆形,其中钢索10的两端部分别连接一阳枢接件30及锁体50,而阳枢接件30与阴枢接件40间为枢接状态,由锁体50的内部连通至外部具有一锁心51,当锁心51转动时,可控制位于锁体50表面上凸粒52的升降,在锁体50的表面具有一贯穿至锁体50内部并与锁心51相通的锁孔53,另外,在锁体50的后端侧边形成一具有阶梯部的侧孔54,另如图2所示,在锁体50的表面朝锁体50内部形成一长槽55;另一钢索20的两端部分别设有阴枢接件40与锁柱60,而锁柱60的前端形成后方具环槽61的头端部62。
如图3所示,因自行车手把70的一端部套置有一握套71,且该握套71的外侧端为中空状,而手把70接近端部处形成一嵌孔72,当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钢索锁在不使用时,可将钢索10、20通过阳、阴枢接件30、40相对折叠,并将锁柱60的头端部62与锁柱50的侧孔54相互嵌合,并通过凸粒52与手把70的嵌孔72相互嵌合,为使锁体50具有良好的定位性,需将锁体50的长槽55与自行车手把70内部凸伸的凸柱73嵌合,如图4中所示。
图5为本实用新型隐藏式自行车钢索锁开锁时的结合剖视图,如图所示,将钥匙80伸入锁心51内转动,以使凸粒52脱离嵌孔72卡掣并内缩于锁体50内,再将锁体50朝外侧抽出并将锁柱60朝外拉出侧孔54后,将钢索10、20分别绕过车轮与车架后(如图6中所示),通过锁柱60的头端部62与锁体50的锁孔53相互嵌卡后,即可将自行车锁固,或是将自行车锁固于路边停车柱上。
权利要求1.一种隐藏式自行车钢索锁,包括两钢索、阳枢接件、阴枢接件、锁体及锁柱,其特征在于其中一钢索的两端部分别连接一阳枢接件及锁体,阳枢接件与阴枢接件间系枢设,由锁体的内部连通至外部具有一锁心,锁体上设有当锁心转动时可用以控制升降的凸粒,在锁体的表面具有一贯穿至锁体内部并与锁心相通的锁孔,另外,在锁体的后端侧边形成侧孔,另一钢索的两端部分别设有阴枢接件与锁柱,而锁柱的前端形成一头端部,当不使用时,可将钢索、阳枢接件、阴枢接件、锁体及锁柱等分别隐藏于手把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自行车钢索锁,其特征在于在锁体的表面朝锁体内形成一长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自行车钢索锁,其特征在于在锁柱的头端部的后方形成环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隐藏式自行车钢索锁,系在相互枢接的钢索的端部分别设置有锁体与锁柱,于锁体上具有锁心、凸粒、锁孔与侧孔等,当自行车钢索锁在不使用时,可将两条钢索并置塞入自行车的手把内,并在将锁柱的头端部与锁体的侧孔嵌合后将锁体塞入自行车手把的一侧端内结合,从而形成一种隐藏式的结构,使之不影响外观,并可与车体整体协调。
文档编号E05B71/00GK2319529SQ9621507
公开日1999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1996年7月5日 优先权日1996年7月5日
发明者粘彰仁 申请人:粘彰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