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改良的座椅扶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扶手装置。
目前,已知座椅扶手装置(如图9所示),在扶手座130上设有前后两侧具有突齿1312的转动座131,其上方固设一扶手与转动座131的突齿1312为相卡掣者,且为卡齿块133上的卡齿1331,该卡齿块133的一侧系顶掣一弹性元件132,另一边系内推掣块134及手推块135抵掣,而转动座131的下端部系与枢接端1212枢设,该枢设端1212系在调整杆121的最顶端,借手推块126对调整杆121上的齿盘1210为卡掣状,如此,使得座椅扶手可为前后,左右的方向动作,而下方基座120中内部的设置的弹性元件1203系会对调整杆121为一上下调整的作用,故调整该手推块时,扶手则可为上下及左右方向的动作,但是,只可供扶手作前后 左右及上下的三种方位的调整,虽然在业界的现阶段发展中堪称先进的方便构思,但是,发现三个方位的扶手调整对一般使用者而言虽然已足够了,但是,若使扶手的调理整方位呈较多方位且可微调,才能算是一件极尽完美的设计。
鉴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良的座椅扶手装置,它是借扶手座与调整杆之间设有角度调整机构,使座椅扶手具有更多倾卸角度的变化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良的座椅扶手装置,主要包括扶手座及调整杆,其特征是在扶手座及调杆之间设置一角度调整机构,其中角度调整机构包括上、下套筒及活动座,上套筒套置在下套筒上,而无活动座置上、下套筒的顶面上。
所述角度调整机构还包含定位座、定位栓、调整螺栓及定位螺帽;其中定位座则面上开设两侧贯通的穿孔,在该定位座的上方形成一圆盘、且在该圆盘的上方中央处延设一柱状的枢接板、且在该枢接段的表面端面上向下凹陷形成一凹陷区;定位片为两相对应的半月形片体,在各定位片的内部中央处形成相对应的半圆缺口、且在其上还开设若干穿孔;定位螺帽系为一螺帽状,在其中处系形成一螺孔,在侧边处开设一限位孔,该限位孔中穿设一调整摆臂;所述上套筒呈冂型镂空状,其上部开放端处系有一往下渐呈开放状的弧圈,并对应于螺孔片亦开设一螺孔,而对应突耳处系由上套筒向外延设具有螺孔的突耳;所述下套筒41为中央呈镂空贯通状的筒体,在下筒体的顶部端缘上形成一向上渐呈开放状的倾斜度弧圈,而在下筒体的一边侧面开设一螺孔,对应该螺孔的对边外缘则向外延设一突耳、且在该突耳的中面形成一螺孔,在下套筒的中央镂空处可容设一U型辅助筒,其表面上端形成一凹弧面,而下方内部容设一弹性元件;所述活动座则为一体成型的座体,在上端处系形成一枢接端,该枢接端的下方系有一收束段,并向下延设一表面呈光滑状的球体部。
所述下套筒内部具有一内容室,该下套筒上方外部形成有外螺纹,而下方则设有一穿设定位件的穿孔,该外螺纹系与上套筒的内螺纹连接、且上套筒的上方开设一弧形孔,活动座置入该弧形孔上,该活动座的上方系形成一螺纹段、且组设在扶手座上,而中央处形成定位段,而下方则延设有球体部,该下套筒的内容中置入一弹性件,且其上方由顶掣罩对应罩设,该顶掣罩的上顶处系向下形成一弧曲面。
所述下套筒下侧面对应开设一通槽,该通槽与内容室成贯通状,在该通槽的对面下套筒上形成一穿孔,在该穿孔中系置入一调整螺件,该调整螺件的末端对应固设一组设置在通槽上的基板,而该调整螺件中央对应内容室上,对应设有一上方具有锥斜面的调整块,该锥斜面恰与一下方具有锥斜面的顶掣座为抵靠状,而该顶掣座上端面则一弧曲面、且抵靠球体部。
所述调整块亦可在其上端形成一凹陷槽,对应该凹陷槽的顶掣座下端则形成一圆滑球面,而顶掣座的上端则形成一弧曲面、且对应抵掣球体部。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扶手可让球体部倾仰角度,使扶手达到多种角度变化且还可微调。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分解图。
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剖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另一剖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一种使用状态图。
图5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另一种使用状态图。
图6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示意图。
图9已知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扶手座,2、调整杆,21、穿孔3、定位杆,4、角度调整机构,40、定位座,400、穿孔,401、圆盘,402、枢接段,403、凹陷部,41、下套筒,410、弧圆,411、螺孔,412、突耳,413、螺孔,414、辅助筒,415、凹弧面,416、弹性元件,42、上套筒,420、弧圈,421、螺孔,422、突耳,423、螺孔,43、活动座,431、组接端,432、施力段,433、球体部,44、定位片,441、半圆缺口,442、穿孔,45、定位栓,46、调整螺栓,47、定位螺帽,471、螺孔,472、限位孔,473、调整摆臂。
首先,如图所示,第一实施例主要特征在于扶手座1及调整杆2之间系设置一角度调整机构4,其中角度调整机构4系内定位座40、上、下套筒42、41、活动座43、定位片44、定位栓45、调整螺栓46及定位螺帽47的共同组合而成的;定位座40系位于座体侧表面上开设两侧贯通的穿孔400,在定位座40的上方处形成一圆盘401、且在圆盘401的上方中央处延设一柱状的枢接段402、且在枢接段402的表面端面上,向下凹陷区403。
下套筒41系为一中央呈镂空贯通状的筒体,在下筒体41的顶部端缘上系形成有一向上渐开放状的倾斜度弧圆410,而在下筒体41的一边侧面则开设有一螺孔411,对应该螺孔411的对边外缘则向外延设一突耳412、且在突耳412的中央形成一螺孔413,在下套筒41的中央镂空处系可容设一U型辅助筒414,其表面上端系形成一凹弧面415,而下方内部则可容设一弹性元件416。
上套筒42系呈型镂空状,以供套设在下套筒41上,其上部开放端12处系有一往下渐呈开放状的弧圈420,并对应于螺孔411处亦开设一螺孔421,而对应突耳412处系由上套筒42向外延设一带螺孔423的突耳422。
活动座43则为一体成型的座体,在上端系形成一枢接端431,该枢接端431的下方系有一较小径的收束段432,并向下延设一表面呈光滑状的球体部433。
定位片44系为两相对应的半月片体,在各定位片44的内部中央处系形成相对应的半圆缺口441、且在片体上设有若干穿孔442。
定位螺帽47系为一螺帽状,在其中央处系形成一螺孔471,在侧边适当处开设一限位孔472,该限位孔472系可供调整摆臂473穿设。当角度调整机构4作组装时,系如图2所示,将下套筒41套设在定位座40上端圆盘401的延设的枢接段402上,在该枢接段402的中央处系形成一凹陷区403,使弹性元件416系置于凹陷区403中,再将枢接段402的上方置入活动座43,使球体部433恰适对应置于下套筒41的上端弧圈410上,再以上套筒42对应套设在活动座43上,而使偏上方的球体部433亦抵靠弧圈420、410及凹弧面415上,使上、下套筒42、41的螺孔421、411对应定位后,以一定位栓45穿设固定,另一边的延设的突耳422、412亦为相对应,再以一调整螺栓46由上往下对应施设,并在下端旋合在定位螺帽47的螺孔471中,再将枢接端431对应扶手座1的底部相枢接,并将两定位片44套设在收束段432上,并借螺丝由上往下穿过诸多穿孔442,而锁固定位在扶手座1的下端。
当使用时,如图3、4所示,使用者摆松调整摆臂473时,定位螺帽47则松动,该活动座43的球体部433系为松开状地置于定位座40的凹陷区403及上、下套筒42、41之间,待使用者将扶手座1随个人需要作适当的前后、左右仰角的调整,可因活动座43中具有球体部433的设计,而可将扶手座1为左右倾斜角度的调整(如图5所示),而使扶手的调整方位更具有灵活性;更可在各方位的初步调整后,借角度调整机构40而作任一角度的微调整。
第二实施例,如图6所示,角度调整机构5系内上、下套筒52、51及活动座53的共同组合而成,其中角度调整机构5系有一内部带内容室511的下套筒51,该下套筒51的上方外部系形成有外螺纹512,而下方处则设有一穿孔510可供一定位件3穿设,该外螺纹512系与一上套筒52的内螺纹521相旋接,且该上套筒52的上方处则开设一弧形孔520、且供一活动座53对应置入,该活动座53上方处系形成一螺纹段531已对应组设扶手座1,而中央处形成有定位段532(以供组合时夹具辅助夹掣定位),下方处则延设有球体部533,下套筒51的内容室511中置入一弹性件513、且其上方由一顶掣罩514对应罩设,该顶掣罩514的上顶处系向下形成一弧曲面515。
另外,组装时,角度调整机构5的活动座53借螺纹段531的设置而与扶手座14为一组设,而下套筒51的下方穿孔510处系可对应调整杆2上方处置入后与穿孔21对应,再借定位件3穿设在穿孔510、21中定位,使用时系可将上套筒52对应下套筒51为一旋松或旋紧,以确实达成弹性件513的不同弹性度顶掣,以方便使用者对应调整扶手的角度。
第三实施例,如图7所示,角度调整机构5中系可在下套筒51的内容室511中对应组设一调整螺件54,以利调整,其中下套筒51的下侧面上对应开放一通槽5110,该通槽5110系与内容室511成贯通状,在该通槽5110的对面下套筒51上系形成一穿孔5110,在该穿孔5111中系置入一调整螺件54,该调整螺件54的末端对应固设在一组设在通槽5110上的基板55,而该调整螺件54中央对应内容室511处上,系对应施设有一上方带锥斜面561的调整块56,该锥斜面561恰恰与一下方带锥斜面571的顶掣座57为抵靠状,而该顶掣座57的上端面则为一弧曲面572系可供球体部533抵靠,因此,当使用转动调整螺件54时,该调整螺件54的螺纹会对调整块56产生一位移状态,使得锥斜面561对应锥斜面571对活动座53的球体部533为一抵紧或抬脱状态,进而,有利于使用者对扶手座角度的调整。
第四实施例,如图8所示,调整块56’亦可在其上端处形成一凹陷槽261’,对应凹陷槽261’处的顶掣座571’下端则形成一圆滑球面571’,而顶掣座57’的上端则形成一弧曲面572’,以对应抵掣球体部533,故使用者对应转动调整螺件24时产生位移状态的调整块26’,系会使圆滑球面571’对应滑移在凹陷槽261’中,而达到对应活动座53的球体部533为一抵紧或松脱状态及扶手座1的倾仰角度调整。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的座椅扶手装置,主要包括扶手座及调整杆,其特征是在扶手座及调杆之间设置一角度调整机构,其中角度调整机构包括上、下套筒及活动座,上套筒套置在下套筒上,而无活动座置上、下套筒的顶面上。
2.按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的座椅扶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角度调整机构还包含定位座、定位栓、调整螺栓及定位螺帽;其中定位座则面上开设两侧贯通的穿孔,在该定位座的上方形成一圆盘、且在该圆盘的上方中央处延设一柱状的枢接板、且在该枢接段的表面端面上向下凹陷形成一凹陷区;定位片为两相对应的半月形片体,在各定位片的内部中央处形成相对应的半圆缺口、且在其上还开设若干穿孔;定位螺帽系为一螺帽状,在其中处系形成一螺孔,在侧边处开设一限位孔,该限位孔中穿设一调整摆臂;所述上套筒呈冂型镂空状,其上部开放端处系有一往下渐呈开放状的弧圈,并对应于螺孔片亦开设一螺孔,而对应突耳处系由上套筒向外延设具有螺孔的突耳;所述下套筒41为中央呈镂空贯通状的筒体,在下筒体的顶部端缘上形成一向上渐呈开放状的倾斜度弧圈,而在下筒体的一边侧面开设一螺孔,对应该螺孔的对边外缘则向外延设一突耳、且在该突耳的中面形成一螺孔,在下套筒的中央镂空处可容设一U型辅助筒,其表面上端形成一凹弧面,而下方内部容设一弹性元件;所述活动座则为一体成型的座体,在上端处系形成一枢接端,该枢接端的下方系有一收束段,并向下延设一表面呈光滑状的球体部。
3.按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的座椅扶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下套筒内部具有一内容室,该下套筒上方外部形成有外螺纹,而下方则设有一穿设定位件的穿孔,该外螺纹系与上套筒的内螺纹连接、且上套筒的上方开设一弧形孔,活动座置入该弧形孔上,该活动座的上方系形成一螺纹段、且组设在扶手座上,而中央处形成定位段,而下方则延设有球体部,该下套筒的内容中置入一弹性件,且其上方由顶掣罩对应罩设,该顶掣罩的上顶处系向下形成一弧曲面。
4.按权利要求1、3所述改良的座椅扶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下套筒下侧面对应开设一通槽,该通槽与内容室成贯通状,在该通槽的对面下套筒上形成一穿孔,在该穿孔中系置入一调整螺件,该调整螺件的末端对应固设一组设置在通槽上的基板,而该调整螺件中央对应内容室上,对应设有一上方具有锥斜面的调整块,该锥斜面恰与一下方具有锥斜面的顶掣座为抵靠状,而该顶掣座上端面则一弧曲面、且抵靠球体部。
5.按权利要求4所述改良的座椅扶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调整块亦可在其上端形成一凹陷槽,对应该凹陷槽的顶掣座下端则形成一圆滑球面,而顶掣座的上端则形成一弧曲面、且对应抵掣球体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扶手装置。它主要是在扶手座及调整杆之间设置一角度调整机构,其中角度调整机构包括上、下套筒及活动座,上套筒套置在下套筒上,而活动座置于上、下套筒的顶面中,上套筒上部开放端处有一往下渐呈开放状的弧圈,下套筒的下筒体顶部端缘上形成一向上渐呈中放状的倾斜度弧圈,活动座上端形成一枢接端,该枢接端下方有一收束段,并向下延设一球体部。从而,扶手可达到多种角度变化且还可微调。
文档编号A47C7/54GK2374079SQ99207979
公开日2000年4月19日 申请日期1999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1999年4月16日
发明者苏文法 申请人:苏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