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自主换帘的卷帘分体罩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63082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适合自主换帘的卷帘分体罩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窗帘,即一种适合自主换帘的卷帘分体罩壳。
【背景技术】
[0002]电动上卷窗帘的结构原理同于并源于电动银幕。银幕产品通常于室内顶面或墙立面吊装,所以采用钢质薄板轧制高强度罩壳,该罩壳一方面承载内置各部件重力,另一方面对外直接承接吊挂安装;但上卷窗帘产品只需贴于窗户上方墙壁直接固定。再如速度慢、用次少的银幕通常没有更换幕布的必要;但大众场所(如中小学教室学生使用)的普通卷帘,当帘布或脏、破、旧或颜色不够恰当,更换帘布可能是客户的常见诉求,但普通客户对具有类同银幕整体外壳的电动窗帘难以自主换帘。
[0003]中国专利200920299783.2 (便于维护的电动卷挂类装置)提出了分体罩壳概念,但薄壁长罩壳在自重力影响下的空间形变难以施救。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任务是提供电动上卷收置帘布的窗帘分体式罩壳,它支持客户自主简便换帘,且自主抗分离。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适合自主换帘的卷帘分体罩壳,左右两端扣合有端盖,下方预留有供帘布升降的矩形通口,其特征在于:罩壳由面板和主板挂合组拼而成,组拼处具有适合反复拆离和重新挂合的自止回结构,矩形通口两端插接有对罩壳内腔半封闭的底折板。
[0006]罩壳矩形通口两端的底折板由同一注塑件裁截获得。
[0007]罩壳上侧面粘贴有覆盖面板和主板拼合缝的单面胶带。
[0008]关于本设计值得说明的是:卷帘产品罩壳内的电机、动力传递系统、运行控制系统是同一轴线上的的组接体,由分居卷轴管两端的电机接口板和副端架借助螺钉穿越罩壳主板后固定于钢质挂条,金属冲压件的挂条贴合窗户上方墙体固定,所以罩壳内的部件重力不由罩壳负担(此为本设计产品与市场已有银幕的突出区别之一),而且罩壳面板自身重力最终也施于主板继而被转移至墙体,所以罩壳面板相对主板的拆除没有任何障碍。产品内部在拆除罩壳面板后已完全敞开,方便帘布更换。
[0009]建议的客户自主换帘步骤:
[0010]①开启电机,令帘布下放至极限位置(后电机自动关闭);
[0011]②自罩壳两端拆除(可能依靠薄层双面胶半固定扣合的)端盖;撕除罩壳上侧面(覆盖面板和主板拼合缝)的胶带;
[0012]③拆除罩壳下方矩形通口两端的底折板(底折板的两侧分别插接主板、面板);
[0013]④自罩壳主板上侧抽离半固定组拼的罩壳面板;
[0014]⑤自完全裸露的卷轴管拆除旧帘布(并注意其固定方法);
[0015]⑥新帘布与原帘布等高,按原帘布方法将新帘布固定于卷轴管。
[0016]此后,依次将罩壳面板还原拼合于罩壳主板、左右底折板还原插接于罩壳下方矩形通口两端、左右端盖(内周面可以有薄层双面胶纸)还原扣合罩壳体的两端、用单面胶带覆盖罩壳主板和面板的拼合缝。至此完成电动卷帘产品的帘布更新。
[0017]本设计中的电机、动力传递和运行控制系统的全部重力被转移至墙体,且罩壳主板、面板和底折板的边缘构形已允许反复拆拼,用户可自主更换帘布。罩壳面板与主板之间设有自止回结构,有效抑制长期使用状态下的罩壳面板与主板分离倾向。左、右底折板对内空腔的遮蔽使产品视觉简洁而规整。
【附图说明】
[0018]图la-b均是双层卷帘装置的直观图,图1c是双层卷帘的罩壳主体局部图,图1d是双层卷帘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le-f分别是图1d局部A、B的简化放大图。
[0019]图2a是本设计罩壳的一种组拼结构平面图,图2b是图2a局部C的放大图,图2c是一种罩壳组拼结构的平面爆炸图,图2d是图2c所示罩壳主受力点的放大图,图2e_g是不同组拼结构的罩壳主受力点放大图。
[0020]图3a_b分别是图le-f中的底折板直观图,图3c是裁截图3a_b底折板的注塑整件直观图。
[0021]图4a是双层卷帘装置运转全系统重力传递路径的平面示意图,图4b_c分别是图4a局部D、E的简化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实施例。参见图ld-f及图1a-C:电动卷帘产品由电机、动力传递系统、运行控制系统、罩壳构成。动力传递系统包括电机输出轴(22)、王芯(31)、卷轴管(3)、副芯(32)、小轴(41)等,运行控制系统包括副端架(4)、小轴(41),以及压板、微动开关等。电机、动力传递系统、运行控制系统均位于罩壳内部。本设计的罩壳由主板(12)、面板(11)、左右底折板(13)、左右端盖(14)组成,面板(11)与主板(12)和左右底折板(13)相互拼接,其两端由左、右端盖(14)扣合,左、右底折板(13)之间是为帘布升降预留的矩形通口(15)。
[0023]罩壳面板(11)、主板(12)均为薄形的PVC挤塑件,主板(12)平行固定于墙立面,受自身重力影响,面板(11)存在与其所挂接主板(12)的分离倾向。参见图2a-b:主板(12)上侧被面板(11)自上而下夹持,由于卷帘罩壳的全程较长,面板(11)自重力远不足使被夹持主板(12)上侧全程折断,所以长期使用状态下的罩壳面板(11)与主板(12)的分离倾向得到可靠抑制,面板(11)与主板(12)在罩壳上侧不会出现全程或部分段落的分离、分裂。上述的罩壳面板(11)对主板(12)上侧的夹持结构即为本设计所述的自止回结构。
[0024]参见图2c_d:面板(11)上侧的下垂段被主板(11)自下而上夹持,同上所述,长期使用状态下的罩壳面板(11)与主板(12)的分离倾向将得到可靠抑制。
[0025]分别参见图2e_g:主板(12)在空间竖立,面板(11)上侧边缘与主板(12)上侧边缘结构均为简单而合适的自止回结构,长期使用状态下的罩壳面板(11)与主板(12)的分离倾向将得到可靠抑制。
[0026]参见图2a、图2c及图lc、图3a_b:面板(11)下侧边缘、主板(12)下侧边缘与底折板(13)两侧的插接结构可以更简单些,面板(11)的自身重力对底折板(13)两侧的紧致插接无负面影响,从而在底折板(13)的两侧可以不含有自止回结构(当然也可以含有自止回结构)。
[0027]在以上各情形下,由于PVC塑件具有一定的形变弹性,显然面板(11)与主板(12)上侧的人为拆分可行而简单。
[0028]为更可靠保证面板(11)与主板(12)上侧不自主分离,在罩壳上侧外表面对面板
(11)和主板(12)拼合缝覆盖单面胶带。
[0029]参见图lb、图le-f、图3a_b及比对图3c,罩壳矩形通口(15)两端的底折板(13)由图3c所示的同一注塑件裁截获得,其理由在于:客户群体的窗户帘布宽度为多种可能数值,从而副端架(4)的左右长度有多种数值,即随之左、右底折板(13)长度是变量;且副端架(4)和电机(21)在罩壳内的左、右位置随客户窗户位置不同而可能不同,所以需要在相应注塑件的整体上自由裁量成合适长度的左、右底折板(13)。例如当副端架下方的底折板
(13)特别长时,可以上述注塑件的全长裁截而满足。所以可见左、右底折板(13)由同一注塑件裁截获得,方便同时满足了多变化的需求,相应的模具费用最为节省。
[0030]参见图4a及图4b_c:卷帘产品罩壳内的电机、动力传递系统、运行控制系统是同一轴线上的的组接体,它们的所有重量均集中由分居卷轴管(3)两端的电机接口板(23)和副端架(4)承载,螺钉穿接电机接口板(23)、副端架(4)直至罩壳主板(12)后的钢质挂条
(5)(电机接口板(23)、副端架(4)及钢质挂条(5)对罩壳主板(12)充分紧夹持),挂条(5)贴合窗户上方墙体固定,所以罩壳内的各部件重力均不由罩壳负担。罩壳面板(11)自身重力传至底折板(13)、主板(12),最终被转移至墙体,所以罩壳面板(11)相对主板(12)的拆离没有障碍,本设计的分体式罩壳具有实用性。
[0031]下面继续说明本设计。
[0032]①本设计的罩壳面板(11)和主板(12)的自止回结构不限于附图所示。图2a_g中各自止回结构的面板(11)和主板(12)结构可以互换。本设计自止回结构不限于主板(12)上侧,还可以存在于底折板(13)两侧的拼接处。罩壳上侧、下侧的自止回结构可以相同或不相同,亦可以互换,但任何拼接均以保证罩壳外观呈现一体化的平整为基本要求。
[0033]仍然由于自止回结构的存在,运输中的罩壳不脱落、不松动。
[0034]②为取得良好的换帘效果,新帘布须等宽、等高于原帘布。
[0035]在卷轴管(3)外周可以预留(或墨线印制)辅助校准母线,以便客户自换帘时获得帘布各叠合层左右边线的精确重合(假设帘布等宽,展开边线为一直线)。
[0036]为安全起见,更换帘布的第I步骤完成后,应断开电源;待新帘换装结束且产品完整复原时供电。
[0037]受材质影响,罩壳面板(11)与主板(12)挂接结构的拆离和挂合次数有限但应够用,因为相邻两次更换帘布的间隔可能以年计算。
[0038]③本说明书附图均以双层卷帘产品罩壳为例,单层卷帘、银幕的情形同理。当本设计的分体式罩壳应用于电动银幕产品时,将全面简化其车间组装流程。
【主权项】
1.适合自主换帘的卷帘分体罩壳,左右两端扣合有端盖,下方预留有供帘布升降的矩形通口,其特征在于:罩壳由面板和主板挂合组拼而成,组拼处具有适合反复拆离和重新挂合的自止回结构,矩形通口两端插接有对罩壳内腔半封闭的底折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合自主换帘的卷帘分体罩壳,其特征是:罩壳矩形通口两端的底折板由同一注塑件裁截获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合自主换帘的卷帘分体罩壳,其特征是:罩壳上侧面粘贴有覆盖面板和主板拼合缝的单面胶带。
【专利摘要】适合自主换帘的卷帘分体罩壳,属于电动卷挂装置领域。本罩壳由面板、主板、底折板、端盖拼接而成,拼接处设有适合反复拆离挂合的自止回结构,罩壳下方预留有供帘布升降的矩形通口,矩形通口两端插接有对罩壳内腔半封闭的折板。长期使用状态下的本罩壳可有效抑制面板与主板的分离倾向,且由于电机、动力传递系统、运行控制系统的全部重力被转移至墙立面,无碍客户自主拆除罩壳面板更换帘布。
【IPC分类】E06B9-42, E06B9-56
【公开号】CN204371074
【申请号】CN201420858716
【发明人】孙毅
【申请人】安徽朝迅教育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