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注水水蒸气式电饭煲加水槽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30429阅读:71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注水水蒸气式电饭煲加水槽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注水水蒸气式电饭煲加水槽装置,包括电饭锅主体,所述电饭锅主体一周设置有容水腔,所述容水腔具有内侧壁和外侧壁,所述内侧壁底部设置有与电饭锅主体的蒸汽腔连通的通孔。本实用新型采用在电饭锅一周设置容水腔,容水腔通过底部的通孔并与蒸汽腔连通,当蒸汽腔内水减少时,容水腔自动的对蒸汽腔进行补水,避免了蒸汽腔出现蒸干的问题,更加省时省力,降低了安全隐患的发生率,让电饭煲使用寿命更长,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做饭频繁加水费时费力、易发生安全隐患以及电饭煲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和价格便宜的特点。
【专利说明】
一种自动注水水蒸气式电饭煲加水槽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注水水蒸气式电饭煲加水槽装置,属于电饭煲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虽然市面上已有各种各样的电饭煲,但现有的一种蒸汽电饭煲,其功率小,蒸煮饭时在底座内加入一定量的水,利用水蒸气将其内胆里的食物煮熟,既环保又安全,但是底座内可容纳水的容积有限,有时底座里的水耗完了饭还煮不熟,这时就得关闭电源,然后把电饭煲的上盖和装有食物的内胆取出来,再向底座内加入水,然后再把装有食物的内胆放进底座,把盖盖上,电源打开继续煮未煮熟的饭,这样一来就又费时又费力的才能把饭煮熟,并且易造成干锅发生安全隐患,以及电饭煲的使用寿命大大受影响。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注水水蒸气式电饭煲加水槽装置,自动加水,省时省力,降低了安全隐患的发生率,电饭煲使用寿命更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冋题。
[0004]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注水水蒸气式电饭煲加水槽装置,包括电饭锅主体,所述电饭锅主体一周设置有容水腔,所述容水腔具有内侧壁和外侧壁,所述内侧壁底部设置有与电饭锅主体的蒸汽腔连通的通孔。
[0005]优选的,上述通孔采用六个,周向均匀分布在内侧壁上。
[0006]优选的,上述通孔直径为2?3mm。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在电饭锅一周设置容水腔,容水腔通过底部的通孔并与蒸汽腔连通,当蒸汽腔内水减少时,容水腔自动的对蒸汽腔进行补水,避免了蒸汽腔出现蒸干的问题,更加省时省力,降低了安全隐患的发生率,让电饭煲使用寿命更长,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做饭频繁加水费时费力、易发生安全隐患以及电饭煲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和价格便宜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0]图中:1-电饭锅主体I,2-容水腔,3-内侧壁,4-外侧壁,5-蒸汽腔,6_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介绍。
[0012]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一种自动注水水蒸气式电饭煲加水槽装置,包括电饭锅主体I,电饭锅主体I一周设置有容水腔2,容水腔2具有内侧壁3和外侧壁4,内侧壁3底部设置有与电饭锅主体I的蒸汽腔5连通的通孔6,通孔6采用六个,周向均匀分布在内侧壁3上,通孔6直径为2?3mm。
[0013]当蒸煮饭时,蒸汽腔5内加入一定量的水,容水腔2内也加入一定量的水,把装有食物的内胆放在蒸汽腔5内,把电饭煲的上盖盖上,接通电源,然后再按下电饭煲上的工作指示灯3,这样食物就开始煮了,在煮的过程中蒸汽腔5内的水一直在不断的蒸发掉,而容水腔2内的水通过通孔6不断的向蒸汽腔5内补充水,这样就不至于内胆中的食物还没煮熟蒸汽腔5内就没了水而停止煮饭,等饭煮好后,工作指示灯会自动熄灭并断电而停止煮饭。
[001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自动注水水蒸气式电饭煲加水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饭锅主体(I),所述电饭锅主体(I) 一周设置有容水腔(2),所述容水腔(2)具有内侧壁(3)和外侧壁(4),所述内侧壁(3)底部设置有与电饭锅主体(I)的蒸汽腔(5)连通的通孔(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注水水蒸气式电饭煲加水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6)采用六个,周向均匀分布在内侧壁(3)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注水水蒸气式电饭煲加水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6)直径为2?3mm。
【文档编号】A47J36/00GK205514149SQ201620190545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4日
【发明人】孟伟娜, 黄放, 刘雅芸
【申请人】贵州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