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用导水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领域,提供了一种门窗用导水装置。本实用新型的门窗用导水装置设置于门窗的下边框与门窗洞口下口墙体之间,包括:导水板和分别设置于所述导水板的两端的固定件。导水板包括导水面板、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门窗下边框安置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上,并在门窗下边框与导水面板之间形成排水空间,其中第一支撑部上设置有沿门窗洞口室内到室外的方向设置的排水通道;固定件包括导水板连接部和墙体连接部。本实用新型的门窗用导水装置可以防止雨水渗入门窗下边框与门窗洞口下口墙体之间的缝隙,减少窗框或门框及建筑结构腐蚀或生锈。
【专利说明】
门窗用导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门窗用导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建筑物的外门、外窗框与门窗洞口墙体接触的周围,通常采用发泡剂、硅胶或水泥砂浆等进行填充嵌缝。由于在安装及抹灰嵌填施工时,密封处理不好,加之在使用过程中,门窗的开与关对门窗框与墙体的震动,使得门窗框边嵌缝出现裂缝,甚至出现填充物脱落。此外,门窗结构设计或型材选用上存在缺陷或建筑结构本身存在缺陷等原因都有可能导致门窗与洞口间的产生缝隙,产生雨水渗漏。随着我国民用建筑的大规模发展,建筑日趋高层化,因建筑采光和外观美化的需要,门窗的单体面积日趋大型化和墙体化,导致其雨水渗漏问题越来越突出。
[0003]下大雨时雨水沿着门窗框与洞口墙体间的缝隙渗入墙体和室内,雨水尤其会沉积在门窗下边框与门窗洞口下口墙壁间的缝隙内,且无法排出,长时间的浸泡会导致门窗边框及建筑结构腐蚀或生锈,严重的影响了建筑墙壁和门窗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门窗用导水装置,以防止雨水渗入并沉积于门窗下边框与门窗洞口下口墙体的缝隙,减少门窗边框及建筑结构腐蚀或生锈。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窗用导水装置,设置于门窗的下边框与门窗洞口下口墙体之间,包括:导水板和分别设置于所述导水板的两端的固定件。
[0006]导水板,包括横向设置的导水面板、设置于所述导水面板一侧的第一弯折部,和设置于所述导水面板另一侧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弯折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弯折部与门窗洞口下口处的外墙体相贴合,所述第二弯折部与门窗下边框在室内的一侧相贴合;所述导水面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均凸出于所述导水面板、且与所述导水面板的高度差相同、且均沿门窗洞口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支撑部较所述第二支撑部靠近所述第一弯折部;门窗下边框安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上,并在门窗下边框与导水面板之间形成排水空间,其中第一支撑部上设置有沿门窗洞口室内到室外的方向设置的排水通道;所述固定件包括导水板连接部和墙体连接部,所述导水板连接部与所述导水板的一端连接,所述墙体连接部与门窗洞口处的墙体相连。
[0007]上述的门窗用导水装置,设置于门窗的下边框与门窗洞口下口墙体之间,两端通过固定件固定,可以防止雨水渗入门窗下边框与门窗洞口下口墙体之间,减少积水对建筑物墙体的侵蚀;在门窗下边框和导水面板间通过两个支撑部形成排水空间,同时设置沿门窗洞口室内到室外的方向的排水通道,可以使积水排出,使门窗的下边框不会被积水浸泡,减少门框或窗框的生锈;同时第一支撑部也能起到一定的阻挡风沙的作用,减少尘土进入门窗下边框与排水面板间的排水空间中导致堵塞;第一弯折部贴于门窗洞口下口处的外墙体,方便导水装置的安装与定位,雨水沿第一弯折部流下也可防止雨水在门窗洞口下口处的外墙体留下水渍;第二弯折部贴于门窗下边框靠近室内的一侧,防止积水流入室内,同时也可防风,增加密闭性。通过上述的门窗用导水装置,可以防止雨水渗入门窗下边框与门窗洞口下口墙体之间的缝隙,减少窗框或门框及建筑结构腐蚀或生锈。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水面板在所述第二支撑部处的下表面设置有卡槽;所述导水板连接部包括与所述导水板的上表面相配合的导水板盖板,和设置于所述导水板盖板下方的与所述卡槽配合的键。导水板的一端卡接于导水板盖板和键之间,且键插入卡槽中,可使导水板的固定更为牢固。同时,导水板盖板与导水板的上表面相配合,并覆盖于导水板一端的上表面,可以防止积水从导水板的一端渗入导水板与门窗洞口竖直墙体之间的缝隙。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件的所述墙体连接部包括两个墙体连接板,分别与门窗洞口竖直墙体和建筑外墙面墙体连接。墙体连接部的两个竖直的墙体连接板分别与门窗洞口竖直墙体和外墙面墙体连接,使导水板相对于墙体固定的更为牢固。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水面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0.5°?1°,自靠近所述处到靠近所述处沿门窗洞口室内到室外的方向向下倾斜。导水面板与水平面设置
0.5°?1°的角度,可加快积水从排水通道排出,且不影响门窗边框安装的稳定性。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门窗用导水装置设置有多个首尾相接的所述导水板,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水板相接处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为沿门窗洞口宽度方向的T型导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导水板上表面形状配合,并设置有与T型导轨配合的T型卡槽。当洞口宽度比导水板长时,可将多块导水板首尾相接拼接使用,相邻两块导水板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可适应各种宽度的门窗。采用上述连接件时,由于连接件与所述导水板上表面形状配合,并覆盖与导水板的上表面,可防止积水从两块导水板的连接处渗入,且通过T型导轨和T型卡槽卡接,使导水板间的连接更为紧固,且缝隙较小,使积水更不容易渗入。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翻边和下翻边,所述上翻边包覆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上端,所述下翻边包覆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下端。翻边可使连接件与所连接的两块导水板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固。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T型导轨设置有多组,所述连接件上T型卡槽的个数与T型导轨个数相同。增加T型导轨的数量,可使连接件与所连接的两块导水板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固,同时可以更稳定的支撑门窗的下边框。
[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水面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凸起,所述导水面板的下表面与门窗洞口下口墙体间通过固定胶粘接。导水面板的下表面设置凸起可增大与洞口下口墙体间摩擦,并在导水面板的下表面与洞口下口墙体间填充固定胶,通过固定胶粘接可以使导水装置更稳定的固定在墙体上,防止导水板与墙体发生滑动。
[00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水板为挤塑塑料板。导水板使用挤塑塑料板,耐腐蚀,便于加工,且生产及使用成本较低。
[00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件为ABS树脂板。固定件采用ABS树脂板,因为其强度高,可更稳定的将导水装置固定于墙面上,同时也易于加工成型。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水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水板沿垂直洞口宽度方向的剖面视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水装置使用时沿垂直洞口宽度方向的剖面视图;
[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水装置使用时与门窗洞口配合局部示意图;
[00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25]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宽度”、“上”、“下”、“前”、“后”、“横向”、“竖直”、“水平”、“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6]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水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水板沿垂直洞口宽度方向的剖面视图。
[002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门窗用导水装置,设置于门窗的下边框5与门窗洞口下口墙体4之间,如图3所示,包括:导水板I和分别设置于导水板I的两端的固定件2。
[0029]导水板I,包括横向设置的导水面板101、设置于导水面板101—侧的第一弯折部102,和设置于导水面板101另一侧的第二弯折部103,第一弯折部102和第二弯折部103的弯折方向相反,第一弯折部102与门窗洞口下口处的外墙体相贴合,第二弯折部103与门窗下边框5在室内的一侧相贴合;导水面板101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支撑部104和第二支撑部105,第一支撑部104与第二支撑部105均突出于导水面板101且与导水面板101的高度差相同、且均沿门窗洞口宽度方向设置,第一支撑部104较所述第二支撑部105靠近所述第一弯折部102;门窗下边框5安置于第一支撑部104和第二支撑部105上,并在门窗下边框5与导水面板101之间形成排水空间,其中第一支撑部104上设置有沿门窗洞口室内到室外的方向的排水通道106;
[0030]分别设置于导水板I的两端的固定件2,包括导水板连接部和墙体连接部,导水板连接部与导水板I的一端连接,墙体连接部与门窗洞口处的墙体相连。
[0031]上述的门窗用导水装置,设置于门窗的下边框5与门窗洞口下口墙体4之间,两端通过固定件2固定,可以防止雨水渗入门窗下边框5与门窗洞口下口墙体4之间,减少积水对建筑物墙体的侵蚀;在门窗下边框5和导水面板101间通过两个支撑部形成排水空间,同时设置沿门窗洞口室内到室外的方向的排水通道106,可以使积水排出,使门窗的下边框5不会被积水浸泡,减少门框或窗框的生锈;同时第一支撑部104也能起到一定的阻挡风沙的作用,减少尘土进入门窗下边框5与排水面板间的排水空间中导致堵塞;第一弯折部102贴于门窗洞口下口处的外墙体,方便导水装置的安装与定位,雨水沿第一弯折部102流下也可防止雨水在门窗洞口下口处的外墙体留下水渍;第二弯折部103贴于门窗下边框5靠近室内的一侧,防止积水流入室内,同时也可防风,增加密闭性。通过上述的门窗用导水装置,可以防止雨水渗入门窗下边框5与门窗洞口下口墙体4之间的缝隙,减少窗框或门框及建筑结构腐蚀或生锈。
[00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水面板101在第二支撑部105处的下表面设置有卡槽107;如图4所示,固定件2的导水板连接部包括与导水板I的上表面相配合的导水板盖板201和设置与导水板盖板201下方的与卡槽107配合的键202。导水板I的一端卡接于导水板盖板201和键202之间,且键202插入卡槽107中,可使导水板I的固定更为牢固。同时,导水板盖板201与导水板I的上表面相配合,并覆盖于导水板I一端的上表面,可以防止积水从导水板I的一端渗入导水板I与门窗洞口竖直墙体之间的缝隙。键202和卡槽107个数相同且可设置多组,可以增加连接的牢固性。
[003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件2的墙体连接部包括两个墙体连接板203,分别与门窗洞口竖直墙体和建筑外墙面墙体连接,如图5所示。墙体连接部的两个竖直的墙体连接板203分别与门窗洞口竖直墙体和外墙面墙体连接,使导水板I相对于墙体固定的更为牢固。本实施例中,墙体连接板203可通过任意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方式与墙体连接,如螺栓连接、粘接等。当门窗洞口竖直墙体和建筑外墙面墙体形成的阳角为直角时,两墙体连接板203可竖直设置并相互垂直,分别与门窗洞口竖直墙体和外墙面墙体连接,当该阳角为其他角度时,两墙体连接板所呈角度应与该阳角角度匹配。
[003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水面板10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0.7°,自靠近处到靠近处沿门窗洞口室内到室外的方向向下倾斜。经过测试,导水面板101与水平面角度设置在0.5°?1°的范围内,可加快积水从排水通道106排出,且不影响门窗边框安装的稳定性。
[003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门窗用导水装置设置有多个首尾相接的导水板I,其中相邻的两个导水板I相接处通过连接件3连接;第一支撑部104为沿门窗洞口宽度方向的T型导轨1041;连接件3与导水板I上表面形状配合,并设置有与T型导轨1041配合的T型卡槽301。当洞口宽度比导水板I长时,可将多块导水板I首尾相接拼接使用,相邻两块导水板I通过连接件3进行连接,可适应各种宽度的门窗。采用上述连接件3时,由于连接件3与导水板I上表面形状配合,并覆盖与导水板I的上表面,可防止积水从两块导水板I的连接处渗入。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04为沿门窗洞口宽度方向的T型导轨1041,第二支撑部105可为与T型导轨1041等高的台阶,门窗下边框5安置于T型导轨1041和第二支撑部105的台阶上,在门窗下边框5与导水面板101之间形成排水空间,而T型导轨1041上设置有沿门窗洞口室内到室外的方向的排水通道106,可将积水排出。本实施例中采用T型导轨1041和T型卡槽301配合,可以在需要导水板I加长时使导水板I与连接件3的连接更为稳固,且缝隙较小,使积水更不容易从两块导水板I间缝隙或导水板I与连接件3之间的缝隙渗入导水板I下方的墙体中,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仅限于采用此中配合方式,其他的可实现本方案的配合方式也在保护范围内。本实施例中当洞口宽度比导水板I长时,可将多块导水板I首尾相接拼接使用;而当导水板I长度比洞口宽度长时,则可以将导水板截短使用。
[003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T型导轨1041设置有3组,连接件3上T型卡槽301的个数与T型导轨1041个数相同。T型导轨1041设置多组,由于增加了 T型导轨1041的数量,可以使连接件3与所连接的两块导水板I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固,同时可以更稳定的支撑门窗的下边框5。当然T型导轨的数量并不仅限于3组,其他数量亦可。
[0037]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连接件3两端分别设置有上翻边302和下翻边303,上翻边302包覆第二弯折部103的上端,下翻边303包覆第一弯折部102的下端。设置翻边可使连接件3与所连接的两块导水板I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固。
[0038]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导水面板101的下表面设置有凸起108,导水面板101下表面与门窗洞口下口墙体4间通过固定胶粘接。导水面板101的下表面设置凸起108可增大与洞口下口墙体4间摩擦,并在导水面板101的下表面与洞口下口墙体4间填充固定胶,通过固定胶粘接可以使导水装置更稳定的固定在墙体上,防止导水板I与墙体发生滑动。本实施例中凸起108可设置多个,且可以为任意形状的凸起。
[0039]本实施例中,导水板I为挤塑塑料板。导水板I使用挤塑塑料板,耐腐蚀,便于加工,且生产及使用成本较低。本实施例中,固定件2为ABS树脂板。固定件2采用ABS树脂板,因为其强度高,可更稳定的将导水装置固定于墙面上,同时也易于加工成型。当然,导水板I及固定件2并不限于上述材料板材,其他材料板材亦可。
[0040]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004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门窗用导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于门窗的下边框与门窗洞口下口墙体之间,包括: 导水板,包括横向设置的导水面板、设置于所述导水面板一侧的第一弯折部、和设置于所述导水面板另一侧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弯折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弯折部与门窗洞口下口处的外墙体相贴合,所述第二弯折部与门窗下边框在室内的一侧相贴合;所述导水面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均凸出于所述导水面板、且与所述导水面板的高度差相同、且均沿门窗洞口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支撑部较所述第二支撑部靠近所述第一弯折部;门窗下边框安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上,并在门窗下边框与导水面板之间形成排水空间,其中第一支撑部上设置有沿门窗洞口室内到室外的方向设置的排水通道; 分别设置于所述导水板的两端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导水板连接部和墙体连接部,所述导水板连接部与所述导水板的一端连接,所述墙体连接部与门窗洞口处的墙体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用导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水面板在所述第二支撑部处的下表面设置有卡槽; 所述导水板连接部包括与所述导水板的上表面相配合的导水板盖板,和设置于所述导水板盖板下方的与所述卡槽配合的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窗用导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连接部包括两个墙体连接板,分别与门窗洞口竖直墙体和外墙面墙体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窗用导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面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0.5°?1°,沿门窗洞口室内到室外的方向向下倾斜。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门窗用导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窗用导水装置设置有多个首尾相接的所述导水板,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水板相接处通过连接件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部为沿门窗洞口宽度方向的T型导轨; 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导水板上表面形状配合,并设置有与T型导轨配合的T型卡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窗用导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翻边和下翻边,所述上翻边包覆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上端,所述下翻边包覆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下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窗用导水装置,其特征在于,T型导轨设置有多组,所述连接件上T型卡槽的个数与T型导轨个数相同。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门窗用导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面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凸起,所述导水面板的下表面与门窗洞口下口墙体间通过固定胶粘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门窗用导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板为挤塑塑料板。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门窗用导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ABS树脂板。
【文档编号】E06B7/14GK205532144SQ201620312154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4日
【发明人】黄远浙
【申请人】黄远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