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抗洪抢护管涌滤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利器材,特别是一种抗洪抢护管涌滤垫。
背景技术:
我国现有堤防25万km,其中主要堤防6.57km。其特点(1)堤基条件差;(2)堤身填筑质量差;(3)堤后坑塘多及堤脚未保护。因此遭遇洪水时堤防经常发生管涌、滑坡和漫溢等险情。特别是在洪水大流量、高水位、长时间浸泡的条件下险象环生,险情不断。就管涌和漏洞险情而言,其范围之大可达数万平方米,其险情的严重情,可直接导致堤防溃决。抢护管涌险情,除常用的围井以外,另一种有效措施为反滤铺盖,其作用为降低涌水流速,制止砂粒流失,以稳定管涌险情。现有技术常采用的反滤铺盖有砂石反滤铺盖、梢料反滤铺盖和土工程织物反滤铺盖砂石反滤铺盖适用于砂石料源充足的地区,在已清理好的大片有管涌群的面积上,铺盖一层粗砂,其上再分别铺小石子和大石子各一层,最后压盖片石或块石,加以保护。梢料反滤层铺盖,铺筑时先铺细料如麦秸,稻草等,再铺粗料如芦苇、柳技等,然后上铺草垫、席片或苇席,这样梢度互层铺设,根据情况可铺一层,然后用块石或土袋压盖,以防止梢料漂浮,制止涌水带砂。土工程物反滤铺盖,需将管涌处的地面整平、消杀水头后,铺一层土工织物,再铺一般透水料或砂,最后压盖片石或块石。管涌险情是当透水砂层地基的承压水顶穿表层弱透水的壤土或淤泥质土的薄弱部位这后,发生局部集中渗流形成的破坏。此时,地表土层形成一个透水空洞,透水砂层的土颗粒随渗透水流不断涌出洞口,类似变直径管道中的挟砂水流运动,管涌孔口的大小、挟砂水流的流速水头、含砂量和砂料的粒径均视渗流坡降、地层结构以及砂粒粒径而异。它不同于通常防止管涌发生时的水充流态。因此,在抢护管涌险情采用滤层时,除考虑管涌破坏滤层的因素外还需考虑层挟砂水流的流速水头和水流中所携带砂砾粒径等因素,远比防止管涌破坏滤层复杂。现技术的三种方案均需要实施者事前接受这方面的培训,并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同时,这三种技术均需要在现场一步一步地铺盖,速度慢,与抗洪现场争分夺秒的实际需要有一定距离。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研制和开发抢护管涌险情的一种批量生产的产品化滤垫,该滤垫以批量化的工业生产,制造出完整的滤垫,抗洪中需要反滤铺盖时,只需将这种滤垫直接铺设到清理好的地段上即可,铺设方便、迅速,它不仅能透水保砂和消杀水势,而且不会因变形而影响其特性,同时,因能够反复使用,可以大幅度降低抗洪的成本。
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方案本抗洪抢护管涌滤垫由两层丙纶或锦纶纤维材料织成的反滤布和高吸水性树脂材料构成,两层反滤布周边成上下缝合,中间成圆形或方形上下缝合,以缝合线为界线形成内外两个空腔,高吸水性树脂材料填装在外围空腔内。
因中间空腔不填充,水可透过,而细砂和土颗粒不能通过,高吸水性树脂为高分子吸收体,其特征是具有高吸水性。抢护管涌滤垫使用前体积小、重量轻,存放、运输方便,与其它滤垫具有相同的功能。该产品使用的高吸水膨胀树脂使反滤垫四周膨胀并具有防水及变形能力,当上面加压石块、砂袋等重物后,能够使滤布四周和地面紧密结合,防止水流从四周冒出,只能从中间滤布流出,和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制作简单,控制管涌出口水流更加有效等特点。由于滤布透水性较小,加之细砂在出口的堆积,对管涌形成了一定的反压,在滤布四周的膨胀袋上部,垒加砂袋或吸水膨胀型防汛袋等形成围井,抬高管涌出口水位,减少水头差,减少漏量,从而达到控制管涌,防止堤防溃决之目的。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其图中1、反滤布 2、反滤布 3、高吸水树脂 4外空腔5、周边 6、中间 7、内空腔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上下两层高强度丙纶或锦纶合成纤维材料织成的反滤布1、2,周边5和中间6分别上下缝合,形成内外空腔7、4,外空腔还可缝合分隔成多个空腔,空腔内装高吸水树脂3,内空腔中不装,反滤垫也可做成方形或圆形状,内腔缝合也可做成方形或圆形状,高吸水性树脂为高分子吸收体。
权利要求1.一种抗洪抢护管涌滤垫,由两层丙纶或锦纶纤维材料织成的反滤布和高吸水性树脂材料构成,其特征在于两层反滤布周边成上下缝合,中间成圆形或方形上下缝合,以缝合线为界线形成内外两个空腔,高吸水性树脂材料填装在外围空腔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洪抢护管涌滤垫,其特征在于由两层丙纶或锦纶纤维材料织成的反滤布和高吸水性树脂材料构成,两层反滤布周边成上下缝合,中间成圆形或方形上下缝合,以缝合线为界线形成内外两个空腔,高吸水性树脂材料填装在外围空腔内,该滤垫可批量生产,抗洪抢险中,铺设方便、迅速,它不仅能透水保砂和消杀水势,不会因变形而影响其特性,因能够反复使用,可以大幅度降低抗洪的成本。
文档编号E02B3/16GK2723514SQ20042005096
公开日2005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14日
发明者郑亚平 申请人:北京中水科工程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