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式弧型海堤返浪墙线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9801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引导式弧型海堤返浪墙线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种引导式弧型海堤返浪墙线型,属海堤水工工程技术,具体涉及海堤防浪墙墙型的反弧曲面线的一种改进新型。
背景技术
海堤是保护陆域,抵御海潮和波浪侵袭的屏障,海堤顶部一般设防浪墙,防浪墙的净高通常不超过1.2m;常见的海堤防浪墙有直墙式、鹰嘴式和反弧式,其共性是以挡浪为主,不能有效地降低堤身高度,不能有效地反射波浪;虽然反弧式防浪墙的反射波浪的效果好一些,但因反弧曲面的高度与反弧内凹深度之比较大,波浪遇墙后向海洋导回的效率仍然很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常规反弧式防浪墙的反弧曲面的高度与反弧内凹深度之较大提出一种改进型的海堤防浪墙墙型的反弧曲面线型。
通常的反弧式防浪墙的反弧曲面内凹较浅,一般不超过0.3m,反弧曲面的高度与反弧曲面内凹深度之比较大,一般在3以上,反弧上沿的出口仰角较大,一般在35度以上。本发明针对反弧式防浪墙反弧曲面的上述设计提出了新的引导式海堤防浪墙墙型的反弧曲面线型。
新的引导式海堤防浪墙墙型的反弧曲面线型的具体改进的技术方案是加深反弧曲面内凹;减少反弧曲面的高度与反弧曲面内凹深度的比值;减少反弧曲面上沿的出口仰角,具体参数为1.a/b=1~3,且b>0.5m即,反弧曲线内凹顶点5与反弧曲线终点6的水平距离b和反弧曲线内凹顶点5与反弧曲线终点6的垂直距离a的比值在1~3,且b>0.5m。
2.上沿口的弧线切线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是α≤32°。
3.弧曲线起点3的位置设计在设计水位以上高度处为h,h的取值范围不超过当地的平均波高。
4.反弧曲面线4可以是圆弧线、椭圆线、双曲线或几种曲线的组合。


附图1是本发明的反弧式海堤防浪墙的内凹反弧曲面示意图。
图中设计水位1、斜坡2,反弧曲线起点3、反弧曲线4、反弧曲线内凹顶点5、反弧曲线终点6、切线7、水平线8、反弧曲线内凹顶点5与反弧曲线终点6的水平距离b、反弧曲线内凹顶点5与反弧曲线终点6的垂直距离a、设计水位以上高度的表示h、反弧曲线4在反弧曲线终点6的切线方向和水平线方向的夹角为α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引导式弧型海堤返浪墙线型,改变了传统的海堤结构特征,除了保留堤前镇压平台外,取消消浪平台和消浪糙面,不是限制波浪爬高,而是引导波浪沿斜坡和坡顶弧型返浪墙爬高并将波浪返出墙外,返回海水中。一般情况下,返浪墙的弧顶设在设计高潮水位以上,以设计高潮水位为横坐标,以海堤堤顶中心线为纵座标,返浪墙弧线函数是f(x、y);海堤堤顶位于返浪墙弧顶之下,根据设计高潮水位、设计波浪特征及其作用力、返浪墙白重和墙后土压力组合下的墙身稳定度,确定海堤堤顶高程。本发明针对反弧式防浪墙的反弧曲面内凹较浅,一般不超过0.3m,反弧曲面的高度与反弧曲面内凹深度之比较大,一般在3以上,反弧上沿的出口仰角较大,一般在35度以上的设计与制造缺陷,加深了反弧曲面内凹;减少反弧曲面的高度与反弧曲面内凹深度的比值;减少反弧曲面上沿的出口仰角。
其引导式弧型海堤返浪墙线型的反弧曲面的具体改进的技术方案是a/b=1~3,且b>0.5m;上沿口的弧线切线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是α≤32°;反弧曲面线起点的位置设计在设计潮水位以上的h高度处,h的取值范围不超过当地的平均波浪高度;反弧曲面线(4)可以是圆弧线、椭圆线、双曲线或是几种曲线的组合。
本发明提高加大反弧曲面曲率,减少反弧上沿口切线仰角,可以提高波浪沿曲面导回水体,约可减少波浪爬高1/3以上,能有效地控制波浪爬高,从而达到减低海堤高度、节约投资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引导式弧型海堤返浪墙线型,在海堤斜坡(2)的上部,是反弧式海堤翻浪墙反弧曲面线型的改进新型,其特征是反弧曲线内凹顶点(5)与反弧曲线终点(6)的水平距离b和反弧曲线内凹顶点(5)与反弧曲线终点(6)的垂直距离a的比值在1~3,即a/b=1~3,且b>0.5m;上沿口的弧线切线方向(7)与水平方向(8)的夹角α≤32°;反弧曲面线起点(3)的位置设计在设计水位(1)的以上高度的h处,h的取值范围不超过当地的平均波高;反弧曲面线(4)可以是圆弧线、椭圆线、双曲线或者是这几种曲线的组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一种引导式弧型海堤返浪墙线型,属海堤水工工程技术,具体涉及海堤防浪墙墙型的一种改进新型,为克服常见的反弧式防浪墙的反弧曲面的高度与反弧曲面内凹深度之比较大,反波浪效率仍然很低的问题,本发明加深了反弧曲面内凹;减少反弧曲面的高度与反弧曲面内凹深度的比值;减少反弧曲面上沿的出口仰角,从而可以提高波浪沿曲面导回水体的能力,有效地控制波浪爬高,达到减低海堤高度、节约投资的目的。
文档编号E02B3/06GK1734020SQ20051002865
公开日2006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0日
发明者陈美发, 卢永金, 季永兴, 李锐, 张丽芬 申请人:陈美发, 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