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具有块状元件的挠性被覆体及其制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块状元件的挠性被覆体,尤指一种可增进被覆体块状元件间的活动裕度,而能克服现有被覆体可变性的不足,使本发明的挠性被覆体可完全贴合于河床或坡岸的网状结构,当底部冲蚀腾空时被覆体本身亦不会崩解破坏,更甚者通过本发明的制作装置,更能达到自动化组构的目的,具有省力、省时及降低成本的功效。
现有技术按,一般河川的河床及坡岸常因急流、雨水冲刷等因素,造成河床或坡岸的土石流失,甚至造成河道改变或堤岸溃裂等,严重影响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早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以堆石或直接覆盖水泥面为主,然而由于其固定性不佳,块状元件与水泥面仍然经常遭到急流冲毁,不仅失去原有的河床与坡岸的保护效果,甚至因剥落的块状元件或水泥面随水流四处滚动,进而冲撞其它未损坏的坡岸、河床与桥墩,而造成更大的损害。
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业界开发了不少护坡用的被覆体,这些护坡用的被覆体有的采用刚性卡合结构,其缺点为当底部冲蚀腾空时被覆体会随之崩解破坏,另有采用与本发明相似的挠性纵横向串节法,其制作时需同时对应前后及左右的板块,因此无法利用自动化设备进行串接,而需在工厂内事先组装完成,然后运到工地后再进行铺设的动作,如此不仅费力、费时,且不易施作,由于其施工的速度极慢、且不具效率,故其施工成本极高。
缘是,本发明人乃针对上述现有挠性被覆体所面临的问题深入探讨,凭借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研发与制造经验,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经过长期努力的研究与发展,终于成功地开发出一种具有块状元件的挠性被覆体及其制作装置,让挠性被覆体的块状元件间具有更大的活动裕度,以提升其贴覆性,又网状结构当底部冲蚀腾空时被覆体本身亦不会崩解破坏,且可供自动化串接,而能达到省力、省时及降低成本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块状元件的挠性被覆体,以增加活动裕度,使其可贴覆于河床或坡岸表面,以增进其固床、护坡的效果,当底部冲蚀腾空时被覆体本身亦不会崩解破坏。
又,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块状元件的挠性被覆体的制作装置,用以自动化串接挠性被覆体,进一步可达省力、省时的目的,而能降低制作成本。
为此,本发明主要通过下列技术手段,来具体实现本发明的各项目的与效能。
本发明的挠性被覆体,由系列平行排列的块状元件串组编织而成,该块状元件串组是由若干横向并排的块状元件串接而成,各块状元件分别有至少一穿结部,且块状元件间共同穿设有至少一杆体,并于相邻块状元件串组的相邻块状元件之间保持适当间隙,且于相邻块状元件串组对应的块状元件间隙间编织有一编织线体,该编织线体在对应各块状元件串组的杆体两侧分别有缠绕部。
本发明的挠性被覆体制作装置,是在一载台(例如车子)上设置有一可前后左右滑移、且可夹吊块状元件与块状元件串组的卷扬勾吊器,并于载台后段处设有一缠绕组。
前述的缠绕组是在载台后段对应设有一输料机构,缠绕组的输料机构一侧另设有一缠线器,该缠线器在载台上架设有一框架,且框架上设有系列驱动组件,且各驱动组件并可驱动一旋盘旋转,旋盘上分设有可分别缠绕编织线体两端的第一、二绕线器,又缠绕组并于车台上分设有若干对应相邻缠线器间隙的第一、二顶撑伸缸,其中第一、二顶撑伸缸的顶撑面可供摆置块状元件串组的块状元件,且块状元件中心高度恰对应一侧的输料机构。
藉此,让挠性被覆体可进行自动化编织串接,并能达到省力、省时及降低成本的目的,且令挠性被覆体本身具有较大的活动裕度,使其更能配合河床或坡岸的地形,而具有增进其固床、护坡的功效。
接下来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及图号,针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只是以下所述仅为用来解释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在本发明的创作精神下,而为本发明任何型式的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属于本发明意图保护的范畴。
图1本发明挠性被覆体的外观示意图。
图2A本发明挠性被覆体的另一块状元件示意图。
图2B本发明挠性被覆体的再一块状元件示意图。
图3本发明挠性被覆体的立体断面示意图,用以说明编织线体与杆体的编织结构。
图4本发明穿杆组的后侧平面图。
图5本发明挠性被覆体制作装置的俯视平面图。
图6本发明挠性被覆体制作装置的侧视平面图。
图7本发明制作装置缠线组的后侧平面图。
图8本发明缠线组的侧视放大示意图。
图9本发明运用于河道固床的平面示意图。
图10本发明运用于河道护岸的平面示意图。
图11本发明挠性被覆体运用于人行道的平面示意图。
图12本发明挠性被覆体运用于水面的平面示意图。
图13本发明缠线器的另一实施例图。
图14本发明同步旋盘的立体图。
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挠性被覆体 10块状元件串组11块状元件12穿结部13杆体14缠绕部15编织线体16环绕部17缠绕部 20载台30轨道框架35滑杆36卷扬勾吊器 40穿杆组41固定基座45输杆座50缠绕组 51输料机构52缠线器 53框架54驱动组件55旋盘56第一绕线器 57第二绕线器58第一顶撑伸缸59第二顶撑伸缸451滚柱 452输送带511滑移装置 512滑座
513马达514齿轮机构551同步旋盘装置5513第一线孔5514第二线孔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为一种具有块状元件的挠性被覆体及其制作装置,请配合参看图1、图2及图3所示,该挠性被覆体1由系列平行排列的块状元件串组10编织而成,其中块状元件串组10由若干横向并排的块状元件11所串接而成,其中块状元件11的材质为选自混凝土、塑钢、石头、金属材料及其混合物等具一定重量、且可沉入水底的材料,供贴覆于道路、排水渠、河川护岸及河川固床工等,又该块状元件11分别有至少一穿结部12,该穿结部12可为一体形成于块状元件11的穿孔(如图2A),穿结部12亦可为外加于块状元件11的环套(如图2B),且于块状元件11穿结部12间分别穿设有至少一杆体13,杆体13并于两穿出端形成有一缠绕部14,以避免块状元件11脱出,并于块状元件串组10的相邻块状元件11之间保持适当间隙,且于相邻块状元件串组10对应块状元件11的间隙间编织有至少一编织线体15,该编织线体15于对应各块状元件串组10的杆体13两侧分别形成有缠绕部17,且编织线体15于起始端并形成有一环绕部16,以做布设挠性被覆体1时固定之用。
本发明上述挠性被覆体1的设计,可利用自动化设备进行现场编织,其编织制作装置如图4所示,于工厂中预先利用一穿杆组40将块状元件11以杆体13串接成块状元件串组10,该穿杆组40设有一固定基座41,以供对应排列块状元件11,并使各块状元件11的穿结部12相对应,而穿杆组40并于固定基座41一侧设有一由系列滚柱451或输送带452组成的输杆座45,该输杆座45的高度恰好对应块状元件11置于固定基座41的穿结部12高度,让杆体13可置于输杆座45上,且启动输杆座45的滚柱或输送带时可将杆体13推入块状元件11的穿结部12内。
在前述的输杆座45中,该滚柱451最好使用一种磁性滚柱,使得铁磁性的杆体13得以被吸住而有方向性地被带往块状元件11的穿结部12。
且进一步配合参看图5及图6所示,将预先形成的块状元件串组10置于一可在施工现场移动的载台20,例如可移动的车子,该载台20上设置有一轨道框架30,该轨道框架30下方一侧并形成置石区,以供堆栈块状元件串组10,且轨道框架30内设有一可前、后滑移的滑杆35,滑杆35上并设有可左右滑移、可夹吊块状元件串组10的卷扬勾吊器36,再者载台20后段处设有一供编结编织线体15的缠绕组50,前述穿杆组40亦可设于载台20上,让块状元件11可于载台20上组串成块状元件串组10。
配合参照图6、图7及图8所示,前述缠绕组50在载台20后段设有一由输送带或滚柱组成的输料机构51,缠绕组50输料机构51一侧对应载台20置石区处设有一缠线器52,该缠线器52在载台20上架设有一框架53,且框架53上设有系列驱动组件54,且各驱动组件54并可驱使一旋盘55旋转,旋盘55上分设有第一、二绕线器56、57,该第一、二绕线器56、57可分别缠绕编织线体15的两端,使其可同步向外释放编织线体15,又缠绕组50并于载台20上分设有若干对应相邻缠线器52间隙的第一、二顶撑伸缸58、59,其中第一、二顶撑伸缸58、59的顶撑面呈相对V字型,以供摆置块状元件串组10的块状元件11,其中心高度恰对应一侧的输料机构51。
图13、图14为本发明缠线器52的另一实施例图,其中该缠线器52更包含有一同步旋盘装置551,其中,该同步旋盘装置551具有一第一线孔5513及一第二线孔5514,以穿置该第一、二绕线器56、57的编织线体15。通过前述的构件,令旋盘55及第一、二绕线器56、57设置在远程,而得到相同的功能及目的。
前述的驱动组件54较佳选用马达,例如伺服马达。
另外,前述的输料机构51,较佳使用一种如图7所示的滑移装置511,其主要由一能左右滑移的滑座512、驱动该滑座512移动的马达513及齿轮机构514所构成。
藉此,组构成一可自动化编织的挠性被覆体制作装置。
至于本发明的实际运用,如图3、图5及图6所示,当载台20进入施工现场时,操作人员可利用卷扬勾吊器36将置石区内的块状元件串组10搬运至缠绕组50的输料机构51,且令第一、二顶撑伸缸58、59向上伸出,进一步启动输料机构51将块状元件串组10移至第一、二顶撑伸缸58、59(如图7所示),而由第一、二顶撑伸缸58、59来支持块状元件,同时让块状元件串组10相邻块状元件11的间隙对应缠线器52,再将输料机构51复原,且利用驱动组件54驱动旋盘55(如图8所示),以利用第一、二绕线器56、57中的编织线体于块状元件串组10的杆体13两侧分别形成缠绕部17,如此循环动作即可完成挠性被覆体1的编织,使其可于工地现场依范围大小直接制作,而达到迅速、省力及省时的目的,有效降低施工的人力与成本,同时由于块状元件11的活动裕度较大,故其可完全贴覆地面,而能增进其牢固力与耐用性。
通过本发明制作的挠性被覆体1进一步可运用于河川河床的固床工程(如图9所示)、河川边坡的护坡工程(如图10所示)及人行道的铺设工程(如图11所示),其运用的差异仅在块状元件11形状的改变。
再者,该块状元件11的材质亦可选自发泡体、保丽龙、浮桶或塑料等具浮力的材料,以供被覆体1置于水面,而供用做浮桥、拦污等装置,如图12所示。而载台20在这里则为适当的船舶。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块状元件的挠性被覆体,其特征在于,由系列平行排列的块状元件串组编织而成,该块状元件串组由若干横向并排的块状元件所串接,各块状元件分别有至少一个横向的穿结部,且块状元件间共同穿设有至少一杆体,并于块状元件串组的相邻块状元件之间保持适当间隙,且于相邻块状元件串组对应的块状元件的间隙编织有至少一编织线体,该编织线体在对应各块状元件串组的杆体两侧分别有缠绕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块状元件的挠性被覆体,其特征在于,块状元件的穿结部为呈一体状的横向贯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块状元件的挠性被覆体,其特征在于,块状元件的穿结部为外加固定于块状元件上的环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块状元件的挠性被覆体,其特征在于,块状元件的材质选自具下沉力的材料,以供被覆体贴覆于道路、排水渠、河川护岸及河川固床。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具有块状元件的挠性被覆体,其特征在于,块状元件的材质选自混凝土、塑钢、石头、金属材料及其混合物。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具有块状元件的挠性被覆体,其特征在于,块状元件串组的块状元件间共同穿设有至少一杆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块状元件的挠性被覆体,其特征在于,杆体并于两穿出端有一缠绕部,以避免块状元件脱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块状元件的挠性被覆体,其特征在于,挠性被覆体的编织线体于起始端有一环绕部,以供布设挠性被覆体时固定之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块状元件的挠性被覆体,其特征在于,块状元件的材质选自具浮力的材料,以供被覆体运用于浮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块状元件的挠性被覆体,其特征在于,块状元件的材质选自发泡体、保丽龙、浮桶。
11.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挠性被覆体的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可于施工场地移动的载台,该载台上设置有一可前后左右滑移、且可夹吊块状元件与块状元件串组的卷扬勾吊器,并于载台后段处设有一缠绕组;前述的缠绕组在载台后段对应设有一输料机构,缠绕组的输料机构一侧另设有一缠线器,该缠线器在载台上架设有一框架,且框架上设有系列驱动组件,且各驱动组件驱使一旋盘旋转,旋盘上分设有可分别缠绕编织线体两端的第一、二绕线器,又缠绕组并于载台上分设有若干对应相邻缠线器间隙的第一、二顶撑伸缸,其中第一、二顶撑伸缸的顶撑面供摆置块状元件串组的块状元件,且块状元件中心高度恰对应一侧的输料机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挠性被覆体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卷扬勾吊器设于一架设在载台上的轨道框架,该轨道框架内设有一前、后滑移的滑杆,而卷扬勾吊器相对滑杆左右滑移。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挠性被覆体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块状元件利用一穿杆组串结成块状元件串组,该穿杆组具有一对应排列块状元件的固定基座,且于固定基座一侧设有一输杆座,该输杆座的高度恰好对应块状元件置于固定基座的穿结部高度,让杆体置于输杆座上推入块状元件的穿结部内。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挠性被覆体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穿杆组设于载台中段处,供使用者于载台上将块状元件串结成块状元件串组。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挠性被覆体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载台包含车子、船舶。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挠性被覆体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输杆座具有至少一个磁性的滚柱。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挠性被覆体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输料机构包含一种滑移装置,其具有一能左右滑移的滑座,驱动该滑座移动的马达及齿轮机构。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挠性被覆体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缠线器进一步包含有一同步旋盘装置,且该同步旋盘具有至少一第一线孔及至少一第二线孔,以穿置该第一、二绕线器的编织线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块状元件的挠性被覆体及其制作装置,特别指一种可自动化编织、且弯曲幅度大的挠性被覆体,该挠性被覆体由系列平行排列的块状元件串组所组成,块状元件串组由若干并排的块状元件穿设至少有一杆体而成,相邻块状元件间的间隙间编织有一编织线体,编织线体于杆体两侧有缠绕部;通过上述的设计,让挠性被覆体可于移动式载台上进行自动化编织,能达到便于组构的目的,具有省力、省时及降低成本的功效,且挠性被覆体本身具有较大的活动裕度,其更能配合河床或坡岸的地形,大幅增进其固床、护坡的效果,当底部冲蚀腾空时,挠性杆体和编织线体所构成的网状结构被覆体本身亦不会崩解破坏。
文档编号E02B3/12GK101021063SQ200610003599
公开日2007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15日
发明者林俊岳, 陈树群 申请人:陈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