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带龙头水库的流域梯级水电站尾首衔接布置形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工程中使用的流域梯级电站尾首即上一梯级的尾水和下一梯级的首部的衔接布置形式。
背景技术:
图1所示为传统水利水电工程中一个流域的梯级水电站开发形式。它包括上游龙 头水库1以及沿河道4的流向在该龙头水库1的下游依次设置的各级电站厂房201、202、 203、204、205,从上游龙头水库1基本沿河道4的流向还设有各级引水建筑物301、302、303、 304、305,所述各级引水建筑物301、302、303、304、305的末端与对应的各级电站厂房201、 202、203、204、205的机组进水口衔接,各级电站厂房201、202、203、204、205的尾水则归入 河道4。也就是说,这种布置形式中的各个电站是独立的,都由首部拦河闸501、502、503、 504、505,以及沉沙池、引水隧洞(或引水渠道)、调压室、压力管道、厂房和尾水等组成。上 述这种梯级开发形式的缺点在于结构复杂,库区淹没范围和移民数量众多,对自然环境的 影响比较明显,而且各电站的运行还受到暴雨、洪水等不利条件的影响,降低了流域、梯级 的整体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整体效益较好的带龙头水库的流域梯 级水电站尾首衔接布置形式。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带龙头水库的流域梯级水电站尾首衔接布置形 式,包括上游龙头水库以及沿河道的流向在该龙头水库的下游依次设置的各级电站厂房, 从上游龙头水库基本沿河道的流向还设有各级引水建筑物,各级引水建筑物的末端分别与 对应的各级电站厂房的机组进水口衔接,除最后一级电站厂房的尾水归入河道外,其余各 级电站厂房的尾水分别通过引水设施与对应的下级引水建筑物的进水口衔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各梯级电站形成联动效应,便于集中统一调度,充分 发挥流域、梯级的整体效益;龙头水库电站的清水(非含沙水流)不下河,避免了多泥沙河 流上下游各梯级水电站修建投资较大的沉沙池;龙头水库下游各梯级电站首部拦河取水枢 纽可以大大简化,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库区淹没范围和移民数量;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水土保 持,基本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在泥石流多发的河流上还有效解决了库区泥沙淤积 问题和泥石流对首部间坝建筑物造成不可抵御的破坏问题。该技术具有布置简洁,梯级电 站运行灵活方便,各电站的运行不受暴雨、洪水等不利条件的影响,充分发挥流域、梯级的 整体效益,且投资省、动能经济指标优越等优点。可在目前设计的许多中、小型流域梯级水 电站推广使用。
图1为现有水利水电工程中一个流域的梯级水电站开发形式的示意图。[0007]图2为本申请带龙头水库流域梯级水电站尾首衔接布置形式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2的示意图。图1、2中箭头所示方向为河道的流向。图中标记为上游龙头水库1,各级电站厂房201、202、203、204、205,各级引水建 筑物301、302、303、304、305,河道4,首部拦河闸501、502、503、504、505,引水渠道6,汇水池 7,调节池8,底格栏栅坝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2所示的带龙头水库的流域梯级水电站尾首衔接布置形式,包括上游龙头水 库1以及沿河道4的流向在该龙头水库1的下游依次设置的各级电站厂房201、202、203,从 上游龙头水库1基本沿河道4的流向还设有各级引水建筑物301、302、303,各级引水建筑 物301、302、303的末端分别与对应的各级电站厂房201、202、203的机组进水口衔接,除最 后一级电站厂房203的尾水归入河道4外,其余各级电站厂房201、202的尾水分别通过引 水设施与对应的下级引水建筑物302、303的进水口衔接。该布置形式实际是将各级引水建 筑物301、302、303以及各级电站厂房201、202、203之间串连起来,从上游龙头水库1引出 的清水(非含沙水流)直至经过最后一级电站厂房203后才归入河道4,因此避免了多泥沙 河流上下游各梯级水电站修建投资较大的沉沙池,使各梯级电站形成联动效应,便于集中 统一调度,充分发挥流域、梯级的整体效益。为了对引水建筑物302、303中的流量进行调节,如图2 4所示,除最后一级电站 厂房203的尾水水归入河道4外,其余各级电站厂房201、202的尾水分别通过跨河倒虹吸 管、渠道或涵洞与沿岸设置的调节池8衔接,所述各调节池8与对应的下级引水建筑物302、 303的进水口衔接。通过调节池8的进水口控制闸能够控制引水建筑物302、303中的流量, 便于集中统一调度,充分发挥流域、梯级的整体效益。此外,如图2 4所示,除最后一级电站厂房203外,在河道4上对应其余各级电 站厂房201、202还分别设置有底格栏栅坝9,所述各底格栏栅坝9的引水渠道6与对应的各 级电站厂房201、202的尾水出口相交于汇水池7,所述汇水池7与对应的调节池8之间通过 跨河倒虹吸管、渠道或涵洞衔接。通过设置底格栏栅坝9可使梯级电站之间的河道区间流 量在保证下泄河道环保流量要求后,将多余的水量经汇水池7引入调节池8中,从而更充分 的发挥流域、梯级的整体效益。实施例1如图3所示,第一级电站厂房201的尾水进入汇水池7,同时区间流量通过底格栏 栅坝9经引水渠道6、沉砾池再进入汇水池7,汇集后的水量作为下一梯级电站的引用流量 通过渠道进入调节池8,然后通过调节池8的进水口控制间进入对应的第二级引水建筑物 302。实施例2如图4所示,第二级电站厂房202的尾水进入汇水池7,同时区间流量通过底格栏 栅坝9经引水渠道6、沉砾池再进入汇水池7,汇集后的水量作为下一梯级电站的引用流量通过跨河倒虹吸 管进入调节池8,然后通过调节池8的进水口控制间进入对应的第三级引 水建筑物303。
权利要求带龙头水库的流域梯级水电站尾首衔接布置形式,包括上游龙头水库(1)以及沿河道(4)的流向在该龙头水库(1)的下游依次设置的各级电站厂房(201、202、203),从上游龙头水库(1)基本沿河道(4)的流向还设有各级引水建筑物(301、302、303),所述各级引水建筑物(301、302、303)的末端分别与对应的各级电站厂房(201、202、203)的机组进水口衔接,其特征在于除最后一级电站厂房(203)的尾水归入河道(4)外,其余各级电站厂房(201、202)的尾水分别通过引水设施与对应的下级引水建筑物(302、303)的进水口衔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龙头水库的流域梯级水电站尾首衔接布置形式,其特征在 于除最后一级电站厂房(203)的尾水归入河道(4)外,其余各级电站厂房(201、202)的尾 水分别通过跨河倒虹吸管、渠道或涵洞与沿岸设置的调节池(8)衔接,所述各调节池(8)与 对应的下级引水建筑物(302、303)的进水口衔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龙头水库的流域梯级水电站尾首衔接布置形式,其特征在 于除最后一级电站厂房(203)外,在河道(4)上对应其余各级电站厂房(201、202)还分 别设置有底格栏栅坝(9),所述各底格栏栅坝(9)的引水渠道(6)与对应的各级电站厂房 (201,202)的尾水出口相交于汇水池(7),所述汇水池(7)与对应的调节池⑶之间通过跨 河倒虹吸管、渠道或涵洞衔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整体效益较好的带龙头水库的流域梯级水电站尾首衔接布置形式,包括上游龙头水库以及沿河道的流向在该龙头水库的下游依次设置的各级电站厂房,从上游龙头水库基本沿河道的流向还设有各级引水建筑物,各级引水建筑物的末端分别与对应的各级电站厂房的机组进水口衔接,除最后一级电站的尾水归入河道外,其余各级电站厂房的尾水分别通过引水设施与对应的下级引水建筑物的进水口衔接。该技术具有布置简洁,梯级电站运行灵活方便,各电站的运行不受暴雨、洪水等不利条件的影响,充分发挥流域、梯级的整体效益,且投资省、动能经济指标优越等优点。可在目前设计的许多中、小型流域梯级水电站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E02B9/00GK201610543SQ200920353419
公开日2010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2日
发明者尹晓林, 童建文 申请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