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便器水箱虹吸式排水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厕所用的便器水箱虹吸排水阀,通过即时改变虹吸管路长短,使厕所的便器水箱的水排出。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国家都面临水资源缺乏的困境,而我国也是世界上缺水国家之一,节约用水是我们历来所倡导的。家庭用水中,厕所便器的用水量占了很大一部份比例。而厕所便器开始利用虹吸原理进行排水,参见图I所示,该排水装置的结构由装在便器水箱4内的排水管I、薄膜柔性管2、进水管3组成。排水管I为管状体结构,垂直并固定在水箱4的底面,并与水箱4外部的便器相通。进水管为倒置的U形管,排水管I上口与薄膜柔性管2下口连接;薄膜柔性管2上口与进水管3出水口直管部分的下端,接成倒置U形虹吸式排水装 置,O其工作原理是,管与管相互接成倒置U形的虹吸排水装置,在外力作用下,薄膜柔性管开始形变,进水管3虹的部位被压入水中,水箱中的水由U形管的一侧连续进入,经过倒置的U形管中部,水将空气排出,水由另一侧排出,形成虹吸现象,此时除去外力,因U形管内没有空气,全是水,即进水管随着水位下降而下降,直到进水管到底,水位继续下降至低于进水管口的瞬间,进入空气,虹吸破坏,排水结束,见图2所示,气囊5上升的作用下U形管复位。实际应用中,见图3所示,进水管8是倒置的U形钟罩体结构,为U形管特例,相当于无数个U形管以排水管I轴心为中心,旋转排列360°后形成的结构,是和前者等效的。图3所示,由钟罩体8、复合管状体7、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薄膜柔性管2、一个固定在水箱4底部的排水管,组成倒置U形虹吸式排水阀。复合管状体7是一个在直管和直管上端外翻后形成外环的组合体,外环与直管间形成柱式环形空腔,此空腔上端密封,外环下缘在水中被水密封时,形成复位装置的气囊A钟罩体8大于复合管状体7,并内有支架,钟罩体8,放置在复合管状体7上,使复合管状体7上端与钟罩体8留出弧形空间;钟罩体8与复合管状体7的外环所形成的空间,加上复合管状体7的直管,组成虹吸管路。薄膜柔性管8 —端与复合管状体7的直管相连接,另一端与第排水管I上端相联,排水管I下端垂直固定水箱4底部与便器向通组成一个虹吸式排水阀。该虹吸式排水阀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产生漏水,其原因为了要有足够升力,尽量增加气囊的空间,复合管状体7的外环下缘与钟罩体8下缘,在同一水平线高度,当外力P加到钟罩体8后,水越过钟罩体8最高点,虹吸管路内气体全部被水替代,虹吸产生,排水开始,随着排水继续,水位下降,钟罩体8、复合管状体7也随着水位下降而下移,当钟罩体8下降到最底点,而水位继续下降到超过钟罩体8下缘的瞬间,气体进入虹吸管内,虹吸破坏,排水立即停止,没有越2过钟罩体8内最高点的水退回水箱,加上开始排水时进水阀已打开,向水箱注新水,瞬间水箱水位上升,均高出两者下缘,造成复合管状体7外环,始终被水密封,见图4所示.;此时排水管I的上端原来在水下,现进入气囊内,与气囊内的气体接触,由于排水管I的上端,结构原因有很多沟槽,当水位回升,气囊随之上升,排水管I是固定在水箱上的,其上端这些沟槽在退出气囊时,不同程度会从气囊内带出气体,溶入水中,反回大气,虽然带出气体微量,没有气体补入,天长日久,经过无数次反复,承担复位的气囊的气体逐惭减少,浮力减少,导致不能复位,最终造成漏水原因之一。原因之二 排水阀在排水时,复合管状体7的直管部份、薄膜柔性管2,均要插入排水管I体内,薄膜柔性管2处在排水管I和复合管状体7的直管部份两者之间,由于缺少中心定位系统,复合管状体7的直管与排水管I不能保持在同一轴心上,产生轴心偏移,导致薄膜柔性管8上下运动时,薄膜相互折叠,粘连产生,阻尼,复位时气囊浮力不足,发生漏水。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抗疲 劳性能好、寿命长、密封环节少、节水效率高、消除漏水隐患、长期保持稳定运行的便器水箱虹吸式排水阀。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器水箱虹吸排水阀包括钟罩体、复合管状体、薄膜柔性管、排水管和水箱,该排水阀上有复位装置,其特证在于复合管状体的外环壁底部至少有一根水平的小管状体串过钟罩体壁,与大气连通,小管状体高出钟罩体底缘,当复合管状体的部份外环壁与钟罩体之间为零距离,小管状体为零长度;复合管状体与排水管之间有一定位连接管与复合管状体的外环内壁连接,呈上下滑配合,与排水管外壁连接,呈上下滑配合。所述复合管状体是一个在直管和直管上端外翻成外环的组合体,外环与直管间形成柱式环形空腔,上端是弧形封口,下端开口处被水密封时,环形空腔成为在水中有升力的气囊,呈所述复位装置。所述钟罩体大于复合管状体,体内有支架,钟罩体放置复合管状体上,两者间的间隙成为一倒置U形虹吸管路。所述薄膜柔性管上端与复合管状体直管连接,下端与排水管上端连接。所述排水管固定在水箱底部与便器相通。综合上述即组成虹吸式排水阀,当向钟罩体施压,薄膜柔性管变形,虹吸产生,开始排水,随着水箱水位下降钟罩体、复合管状体随之下降,由于一定位连接管存在,复合管状体的直管始终和排水管保持在同一轴心上,在薄膜柔性管在翻转时,薄膜间始终保持相等距离,并有水隔离,不易产生折叠、粘连而影响复位;当排水结束瞬间,水位处在钟罩体底缘,此时在钟罩体上的水平的小管状体的管口已经露出水面,气体瞬间进入气囊内,在气囊内的水回落,随后水位上升,环形空腔再度被水密封,气囊始终保恃恒定容积和升力,使复位稳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虹吸式排水阀的性能与同类产品相比,结构简单、密封可靠、管路阻力系数低,排水速率高;随着复合管状体直管中心定位问题、向气囊补气问题解决、薄膜柔性管折叠粘连消失、疲劳寿命增加、复位装置的恒定升力、虹吸式排水阀可以稳定实施,对节水有着积极意义。
图I为现有技术中便器水箱虹吸排水阀的排水原理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便器水箱虹吸排水阀的排完水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便器水箱倒U形钟罩体虹吸排水阀示意图。图4现有技术中便器水箱而水位继续下降到超过钟罩体6下缘的瞬间,气体进入,虹吸破坏,气囊仍是被水密封状态示意图。 图5改进后便器水箱虹吸排水阀的示意图。图6改进后便器水箱虹吸排水阀排完水瞬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说明图5所示一种便器水箱虹吸排水阀包括钟罩体8、复合管状体7、薄膜柔性管2、小管状体9、定位连接管10、排水管I和水箱4,该排水阀上的复位装置气囊A。所述复合管状体7,是一根直管和直管上端向外翻转成外环组合体,外环与直管间形成柱式环形空间,上顶是圆弧封闭,外环下端在水中时,成为有升力的气囊A,为所述复位装置。所述倒U形钟罩体8,大于复合管状体7,钟罩体8放在复合管状体7上,由于钟罩体8内有支架,两者所形成间歇,为一种特例的虹吸管,即四周均为进水端,中间为出水端。排水管I 口径大于复合管状体7直管,小于复合管状体7中的外环,排水管I下端垂直固定在水箱4底部。薄膜柔性管2为高分子弹性体制成,其两端分别与排水管I上端、复合管状体7的直管连接,它连同复合管状体7的直管,插入排水管I内,薄膜柔性管2在排水管I内可以来回翻转,为保持顺利翻转,由于薄膜只有O. 05至O. 2_之间的厚度,避免相互粘连、重叠,所设立一定位连接管10,其外壁与复合管状体7中的外环内壁连接,呈上下滑配合;定位连接管10其内壁与排水管I的外壁连接,呈上下滑配合;定位连接管10外壁与复合管状体7的外环内壁处,各设有至少一组,相对应凹、凸咬合块,在上升复位中,达到凹、凸块相互咬合点后,定位连接管10被复合管状体7拉起,,到原位。在复合管状体7中的外环壁,靠近底缘处,至少有一根水平的小管状体9,通向钟罩体8,串透钟罩体8壁,上大气向通,在钟罩体8壁上所形成的孔的位置稍高于钟罩体8底缘。当排水结束时,水位低于小管状体,即大气越过钟罩体8直接与气囊A向通。当该钟罩体横断面呈扁状时,水从两侧而入,钟罩体8部份与复合管状体7中的外环间为零距离时,两者壁上小管状体所形成两孔重合,小管状体9则为零长度。使用时,在外力作用下,钟罩体8、复合管状体7下降,薄膜柔性管2发生形变,当钟罩体8被压到水面以下,空气排出,虹吸产生,由于在虹吸管内全是水,随着排水继续,钟罩体8、复合管状体7随着水位下降而下降,此时的定位连接管10与复合管状体7上的凹、凸咬合块已脱离,并由复合管状体7气囊上端,压在定位连接管10的上端后随着下降,直到空气进入虹吸管内,排水结束,小管状体在钟罩体8壁上孔已露出水面,大气进入气囊,气囊底部存水回落、虹吸管内剩余水回落,新水注入,水位上升,当水位超过小管状体时气囊A被水密封并开始上升,随着钟罩体8、复合管状体7上升,接着定 位连接管10、复合管状体7上的凹、凸块咬合,定位连接管10被拉起至初始位置,其余均复原。
权利要求1.一种便器水箱虹吸排水阀,包括钟罩体、复合管状体、薄膜柔性管、排水管和水箱,该排水阀上有复位装置,其特证在于复合管状体的外环壁底部至少有一根的小管状体串过钟罩体壁,与大气连通或复合管状体的部份外环壁与钟罩体之间零距离,两者壁上的两个孔重合,小管状体为零长度;复合管状体与排水管之间有定位连接管与复合管状体的外环内壁连接,呈上下滑配合,与排水管外壁连接,呈上下滑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便器水箱虹吸排水阀,其特征在于定位连接管外壁与复合管状体的外环内壁处,各设有至少一组,相对应凹、凸咬合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器水箱虹吸排水阀,用于水箱排水控制。通过一钟罩体和复合构体、薄膜柔性管和固定在水箱底部的排水管,组成倒U形虹吸排水装置。在外力作下,通过薄膜柔性管变形使“虹”的部份被压入水中,产生虹吸排水。为防止薄膜柔性管薄膜自身粘连及气囊漏气,本装置设有中心定位构件及补气管,确保虹吸排水阀有恒定的复位性能。
文档编号E03D1/34GK202595858SQ201220226360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8日
发明者谢志明 申请人:谢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