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水池及蓄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4147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一种蓄水池及蓄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水池及设有该蓄水池的蓄水系统,主要应用于雨水的收集、过滤、净化处理及储存。该蓄水池的方形储水容器的容器壁为防水结构,隐形井分布在出水井的周向,出水井与隐形井的井壁均为透水结构,出水井与隐形井的底部设有底板,在隐形井的顶部设有顶板,在出水井及隐形井和容器壁之间填充有砖块,在顶板的上方铺设有透水表层。出水井和隐形井的井底采用透气防渗与混凝土底板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水不会变质,出水井和隐形井不会发生沉降;出水井和隐形井采用六边形蜂窝状结构,结构稳定,且比表面积大,为生物挂膜提供载体,有处理水的功能,且没有能耗。
【专利说明】一种蓄水池及蓄水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水池及设有该蓄水池的蓄水系统,主要应用于雨水的收集、过滤、净化处理及储存。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全球能源、水资源匮乏,世界各地缺水的地方很多,很多缺水地区,人们的饮用水成了问题,为了解决这些地区的缺水问题,很多地区打水井,但地下水仍短缺,这些井经常靠雨水、河水等维持,水质没有经过过滤,不适合饮用;水在长时间沉集后可清澈些,但时间长水容易变臭,变质;而且靠雨水维持的井水很快就渗入地下,或蒸发掉。
[0003]传统的做法有:一是钢筋混凝土池,其施工周期长,对地形要求高、不能因地制宜,不能过滤净化水,水质易变坏,二是PE塑料模块储水池,不能过滤净化水,水质易变坏,稳定性不好,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抗浮力不好。
[0004]中国专利(CN101839009B)公开了一种储水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设置于土基层11中,包括上面开口的储水容器I,该储水容器I的容器壁为防水结构;位于储水容器内部的集水井2,其井壁为透水结构,集水井2可与储水容器I之间进行水交换,并且该集水井2与该储水容器I之间填充有填料,为了增加水收集净化储存系统的强度,在透水表层5下设置砾石层10,并在透水表层5与砾石层10之间设置透水的找平层9,其中,填料包括混合的细砂4及多个透水储水载体7,透水储水载体7内部为储水空间8,可以储水,其中细砂4具有净化水的功能,储存于其中的水不会变质,使得收集的雨水或污水经过透水表层5的过滤和细沙填科的沉淀过滤后得到了较纯净的水,而透水储水载体7的储水空间8具有较大的储水容量,可以使储水容器的储存容量增加。储水容器I底部对应于井盖6的位置设有结合部3,在储水容器I底部没有可以透气的结构,这样使得储水容器I中的水容易变质,无法保证水的质量。同时还公开了一种可以设置多个集水井的储水系统,其各个集水井之间都是直接相通,各个集水井之间的水没有得到有效净化。
[0005]因此,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蓄水池及设有该蓄水池的蓄水系统。实用新型内容
[0006](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储水容器的底部没有可以透气的结构,使得储水容器中的水容易变质,无法保证水的质量,且多个集水井之间都是直接相通,各个集水井之间的水不能得到有效净化的问题。
[0008](二)技术方案
[000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蓄水池,该蓄水池包括:
[0010]方形的储水容器,所述储水容器的容器壁为防水结构;
[0011]位于储水容器内部的上面开口的出水井和分布在所述出水井周向的隐形井,所述出水井与隐形井的井壁均为透水结构,出水井与隐形井的底部设有底板,在所述隐形井的顶部设有顶板;
[0012]在所述出水井及隐形井和所述容器壁之间填充有砖块;
[0013]在所述顶板的上方铺设有透水表层。
[0014]进一步地,在相邻的所述出水井与隐形井的底部设有连通所述出水井与隐形井的支撑透气结构,所述支撑透气结构用于支撑所述出水井与隐形井,并使得出水井与隐形井中的水能透气。
[0015]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透气结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的透水支撑层、原沙和透气防渗层。
[0016]进一步地,所述透水支撑层为透水混凝土,所述透气防渗层为流态的透气防渗砂。
[0017]进一步地,所述顶板为透水混凝土。
[0018]进一步地,所述隐形井的井壁与出水井的井壁直接连接,且隐形井均布于所述出水井的周向。
[0019]进一步地,所述出水井和隐形井为六边形蜂窝状结构。
[0020]进一步地,所述容器壁为土工膜。
[0021 ] 进一步地,所述透水表层为回填土。
[002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蓄水系统,其包括一个蓄水池中的储水容器和多个蓄水池中的出水井与隐形井。
[0023](三)有益效果
[002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25]第一、出水井和隐形井的井底采用透气防渗与混凝土底板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水不会变质,出水井和隐形井不会发生沉降。
[0026]第二、出水井和隐形井采用六边形蜂窝状结构,结构稳定,且比表面积大,为生物挂膜提供载体,有处理水的功能,且没有能耗。
[0027]第三、出水井和隐形井采用预制标准化砌块,施工周期短,井壁通过级配砂石找平,容器壁为防渗土工膜,施工方便,防渗效果好。
[0028]第四、本蓄水系统的后期维护简单,基本无维护费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现有技术的储水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0030]图2是本实用新型蓄水池的平面示意图;
[0031]图3是本实用新型蓄水系统的平面示意图;
[0032]图4是本实用新型蓄水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0033]图5是图4中I部的局部放大图。
[0034]图中:1: 储水各器;2:集水井;3:结合部;4:细砂;5:透水表层;6:井盖;7:透水储水载体;8:储水空间;9:找平层;10:--乐石层;11:土基层;12:出水井;13:隐形井;14:砖块;15:容器壁;16:井壁;17:盖板;18:底板;19:透水支撑层;20:原沙;21:透气防渗层。
【具体实施方式】[003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36]如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蓄水池,该蓄水池包括:
[0037]方形的储水容器1,所述储水容器I的容器壁15为防水结构;
[0038]位于储水容器I内部的上面开口的出水井12和分布在所述出水井12周向的隐形井13,所述出水井12与隐形井13的井壁16均为透水结构,出水井12与隐形井13的底部设有底板18,在所述隐形井13的顶部设有顶板17 ;在所述出水井12及隐形井13和所述容器壁15之间填充有砖块14或其他砌块;在所述顶板17的上方铺设有透水表层5,所述顶板17为为透水混凝土,底板18为混凝土结构。
[0039]其中,所述容器壁15为土工膜。土工膜为专门的防渗材料,可以采用两布一膜或一布一膜,一布一膜是由一层土工织物(长短丝针刺土工布,机织土工布,塑料编织布,膨润土防水毯等)与一层高分子材料(HDPE膜,LDPE膜,EVA膜等)经过压延,热熔复合而成的土工合成材料;两布一膜是由两层土工织物(长短丝针刺土工布,机织土工布,塑料编织布,膨润土防水毯等)与一层高分子材料(HDPE膜,LDPE膜,EVA膜等)经过压延,热熔复合而成的土工合成材料。采用埋入式铺设,土工膜有优异的抗老化性能,减少了工程的维护保养,铺设施工简便,减少运输量,降低工程造价,缩短了工期。
[0040]所述隐形井13的井壁16与出水井12的井壁16直接连接,且隐形井13均布于所述出水井12的周向,所述井壁16为硅砂透水砖,优选地,所述出水井12和隐形井13为六边形蜂窝状结构,结构稳定,且比表面积大,为生物挂膜提供载体,有处理水的功能,且没有能耗。六边形蜂窝状砌块,主要材料是砂子,砂子比表面积大,可以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载体。
[0041]出水井和隐形井采用预制标准化砌块,施工周期短,井壁通过级配砂石找平,容器壁为防渗土工膜,施工方便,防渗效果好。
[0042]如图5所示,在相邻的所述出水井12与隐形井13的底部设有连通所述出水井12与隐形井13的支撑透气结构,所述支撑透气结构用于支撑所述出水井12与隐形井13,并使得出水井12与隐形井13中的水能透气,所述支撑透气结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的透水支撑层18、原沙20和透气防渗层21,出于成本考虑,优选地,所述透水支撑层18为透水混凝土,所述透气防渗层21为流态的透气防渗砂,可以模拟地下水的底层结构,该结构储存水,像地层里涵养地下水一样,接通地气,水不变质。透气防渗砂的防渗高度小于60m,透气指数大于等于3,优选地,透气防渗砂的防渗高度小于39.5m,底部铺设的透气防渗砂接通地气,为池子提供氧气,保证池子里处于有氧气状态,经实验检测可知:溶解氧含量在2-4mg/L之间,溶解氧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氧气,保证了水质。
[0043]同时,出水井和隐形井的井底采用透气防渗与混凝土底板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解决了水质变质的难题,同时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柔性防渗做底板造成的不均匀沉降的难题。
[0044]所述透水表层5为回填土,在出水井12的开口处设有井盖6,所述井盖6通常采用硅砂透水砖。上述硅砂透水砖的成分为细沙和树脂粘接剂混合而成,且所述的树脂粘接剂至少部分为亲水性树脂粘接剂,所述细沙的颗粒为0.07mm-2mm,且所述硅砂透水砖的渗透速率大于或等于6.8 X 10_2cm/s。
[0045]雨水经过透水表层5的回填土的第一次粗过滤后渗入砖块14中,第一次粗过滤可以去除雨水中的较大的杂质,然后通过隐形井13的井壁16渗入隐形井13中,由于井壁16也采用硅砂透水砖制成,因此,对雨水还有一定的净化作用,然后水再渗入出水井12中。在使用状态下,出水井12、隐形井13及砖块14之间的水可以通过井壁16进行互换,当需要用水时,打开井盖6,将水从出水井12中抽出,在此过程中,隐形井13及砖块14中的水可以补充进入出水井12中,直至出水井12、隐形井13及砖块14中的水位平衡。
[0046]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蓄水系统,该蓄水系统包括一个蓄水池中的储水容器I和多个蓄水池中的出水井12与隐形井13。当从一口出水井12中取水时,能够及时从其它井中补充水,满足大量用水的需求。
[0047]本实用新型的蓄水系统主要是针对形状比较规则的规模较大的池子,1000方以上的,使用功能为大规模蓄水,防渗要求高,3-5米左右可以存在建筑物基础。
[004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蓄水池的出水井和隐形井的井底采用透气防渗与混凝土底板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水不会变质,出水井和隐形井不会发生沉降;出水井和隐形井采用六边形蜂窝状结构,结构稳定,且比表面积大,为生物挂膜提供载体,有处理水的功能,且没有能耗;出水井和隐形井采用预制标准化砌块,施工周期短,井壁通过级配砂石找平,容器壁为防渗土工膜,施工方便,防渗效果好;本蓄水系统的后期维护简单,基本无维护费用。
[004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几种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蓄水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方形的储水容器(1),所述储水容器(I)的容器壁(15)为防水结构; 位于储水容器(I)内部的上面开口的出水井(12)和分布在所述出水井(12)周向的隐形井(13),所述出水井(12)与隐形井(13)的井壁(16)均为透水结构,出水井(12)与隐形井(13)的底部设有底板(18),在所述隐形井(13)的顶部设有顶板(17); 在所述出水井(12)及隐形井(13)和所述容器壁(15)之间填充有砖块(14); 在所述顶板(17)的上方铺设有透水表层(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池,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所述出水井(12)与隐形井(13)的底部设有连通所述出水井(12)与隐形井(13)的支撑透气结构,所述支撑透气结构用于支撑所述出水井(12)与隐形井(13),并使得出水井(12)与隐形井(13)中的水能透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透气结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的透水支撑层(18 )、原沙(20 )和透气防渗层(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支撑层(18)为透水混凝土,所述透气防渗层(21)为流态的透气防渗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7)为透水混凝土。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隐形井(13)的井壁(16)与出水井(12 )的井壁(16 )直接连接,且隐形井(13 )均布于所述出水井(12 )的周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井(12)和隐形井(13)为六边形蜂窝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壁(15)为土工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表层(5)为回填土。
10.一种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蓄水池中的储水容器(I)和多个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蓄水池中的出水井(12)与隐形井(13)。
【文档编号】E03B3/02GK203429695SQ201320444131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4日
【发明者】秦升益, 陈梅娟, 窦明岳 申请人: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