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落管分流器的新型屋面集雨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雨落管分流器的新型屋面集雨系统,包括分布安装于建筑楼房雨落管中的雨水分流装置及用于储存所收集雨水的雨水收集装置。在雨落管外壁开设有用于置入雨落管分流器的槽孔,雨落管分流器置入雨落管内时,雨落管分流器的外边缘将与雨落管内壁紧密结合,可将从屋面沿雨落管内壁流下的雨水分流出来,雨落管分流器尾端与导流管连接,用于将分流出的雨水引流至蓄水箱中。本实用新型采用雨水分流、收集两套装置共同组成的雨水分流集雨新系统,以实现对建筑楼房屋面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该系统具有整体构造简单、材料使用环保、成本费用低、直接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在雨水综合利用领域内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专利说明】基于雨落管分流器的新型屋面集雨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利用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雨落管分流器的新型屋面集雨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雨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当前城市雨水利用的新技术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雨水综合利用是为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减少城市洪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雨水综合利用主要包括雨水的收集回用、渗透以回补地下水、排洪减涝、水景、屋顶绿化及太阳能利用等多种技术的综合。
[0003]城市雨水综合利用系统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减少城市水灾害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越来越多的地面出现了硬化的现象(如建筑屋面、路面、广场、停车场等),此现象改变了城市区域内原有地面的水文特性。据数据显示,城市地面发生硬化之前,其正常降雨形成的地面径流量与雨水入渗量之比约为2:8,在这之后二者比例却戏剧性的变化为8:2。城市地面硬化干扰了自然的水文循环,造成大量的雨水流失,城市地下水从降水过程中所获得的补给量逐年减少。以北京为例,20世纪80年代,其地下水年均补给量比60?70年代减少了约2.6亿m3,地下水水位下降现象十分严重。城市雨水利用,是通过雨水入渗调控和地表(包括屋面)径流调控,实现雨水的资源化利用,使水文循环向着有利于城市生活的方向发展。
[0004]雨水利用首先是一项环境工程,城市开发建设的同时需要投资,将受到破坏的环境予以修复。雨水利用工程中的收集回用系统还能获取直接的经济效益。据测算,回用雨水的运行成本要低于再生污水,总成本低于异地调水的成本。因此,雨水收集回用在经济上是可行的。特别是自来水价高的缺水城市,雨水回用的经济效益比较朗显。
[0005]城市雨洪利用技术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开展几十年,如日本、德国、美国等。日本建设省在1980年起就开始在城市中推行储留渗透计划,并于1992年颁布“第二代城市下水总体规划”,规定新建和改建的大型公共建筑群必须设置雨水就地下渗设施。美国的一些州在20世纪70年代就制订了雨水利用方面的条例,规定新开发区必须就地滞洪蓄水,外排的暴雨洪峰流量不能超过开发前的水平。德国1989年出台了雨水利用设施标准(DIN1989),规定新建或改建开发区必须考虑雨水利用系统。从多个国家当前对待雨水的态度上来看,雨水利用的开展充分地证明了该技术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0006]因此需要一种雨水收集利用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雨水收集利用装置。
[0008]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雨落管分流器的新型屋面集雨系统,包括分布安装于建筑楼房雨落管中用于收集屋面雨水的雨落管分流装置和用于容纳由雨落管分流装置收集雨水的蓄水箱,所述雨落管分流装置主要为雨落管分流器;
[0010]所述雨落管外壁开设有用于置入雨落管分流器的槽孔,所述雨落管分流器置入雨落管内时雨落管分流器边缘与雨落管内壁恰紧密结合,所述雨落管分流器尾端与导流管连接。
[0011 ] 进一步,所述槽孔包括长条形槽口和圆形通孔,所述长条形槽口 一端与圆形通孔的一端连通,所述长条形槽口的宽带与雨落管分流器的厚度相当,所述圆形通孔的直径略大于长条形槽口的宽度,所述长条形槽口与圆形通孔贯通连接后的总长度略大于雨落管分流器身的半圆形板直径所述位于槽孔处的雨落管分流器和导流管结合部设置有密封圈。
[0012]进一步,所述雨落管分流器包括由雨落管分流器身、雨落管分流器尾和挡水圈,所述雨落管分流器身为半圆形板,所述雨落管分流器尾为长条形板,所述雨落管分流器身与雨落管分流器尾连接,所述挡水圈设置于雨落管分流器身和雨落管分流器尾围成的底板的四周。
[0013]进一步,所述雨落管分流器尾设置有用于固定雨落管分流器的固定器和设置于雨落管分流器尾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器穿过固定孔套设于雨落管外壁上。
[0014]进一步,所述固定器包括内箍套、内卡口、外箍套、外卡口和固定丝扣;所述内箍套为条形金属弯折成的半圆弧形,内卡口为两个位于内箍套两端的螺丝卡口,外箍套也为条形金属弯折成的半圆弧形,并与内箍套闭合形成完整的圆形,外卡口为两个位于外箍套两端的螺丝卡口,固定丝扣为位于内卡口弧形外侧顶端的螺丝扣。
[0015]进一步,所述蓄水箱设置于靠近楼房中的雨落管的位置。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屋面集雨新技术,即雨落管分流集雨装置。整套系统具有整体构造简单、材料使用环保、成本费用低廉、直接经济效益可观等优点,在雨水综合利用系统领域内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0018]图1为雨落管楼房分布立体示意图;
[0019]图2为雨落管楼房分布平面示意图;
[0020]图3为基于雨落管分流器的新型屋面集雨系统在某楼房中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4为雨落管分流装置立体示意图;
[0022]图5为雨落管分流器立体示意图;
[0023]图6为雨落管槽孔立体示意图;
[0024]图7为雨落管分流器安装剖视图;
[0025]图8为固定器示意图;
[0026]图中,1、雨落管;2、导流管;3、蓄水箱;4、雨落管分流器;5、雨落管分流器身;6、雨落管分流器尾;7、长条形槽口 ;8、圆形通孔;9、挡水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8]图1为雨落管楼房分布立体示意图,图2为雨落管楼房分布平面示意图,图3为基于雨落管分流器的新型屋面集雨系统在某楼房中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雨落管分流装置立体示意图,图5为雨落管分流器立体示意图,图6为雨落管槽孔立体示意图,图7为雨落管分流器安装剖视图,图8为固定器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雨落管分流器的新型屋面集雨系统,包括分布安装于建筑楼房雨落管I中用于收集屋面雨水的雨落管分流装置和用于容纳由雨落管分流装置收集的雨水的蓄水箱3,所述雨落管分流装置主要为雨落管分流器4 ;
[0029]所述雨落管外壁开设有用于置入雨落管分流器4的槽孔,所述雨落管分流器置入雨落管内时雨落管分流器4的外边缘将与雨落管I内壁恰紧密结合,所述雨落管分流器4尾端与导流管2连接。
[0030]所述槽孔包括长条形槽口 7和圆形通孔8,所述长条形槽口 7 —端与圆形通孔8的一端连通,所述长条形槽口 7的宽带与雨落管分流器4的厚度相当,所述圆形通孔8的直径略大于长条形槽口 7的宽度,所述长条形槽口 7与圆形通孔8贯通连接后的总长度略大于雨落管分流器身5的半圆形板直径。所述槽孔在雨落管分流器4、导流管2安装完毕后将孔口密封,避免漏水。
[0031]所述雨落管分流器4包括由雨落管分流器身5、雨落管分流器尾6和挡水圈9,所述雨落管分流器身5为半圆形板,所述雨落管分流器尾6为长条形板,所述雨落管分流器身5与雨落管分流器尾6连接,所述挡水圈9设置于雨落管分流器身5和雨落管分流器尾6围成的底板的四周。
[0032]所述雨落管分流器尾6设置有用于固定雨落管分流器4的固定器和设置于雨落管分流器尾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器穿过固定孔套设于雨落管外壁上。
[0033]所述固定器包括内箍套、内卡口、外箍套、外卡口和固定丝扣;所述内箍套为条形金属弯折成的半圆弧形,内卡口为两个位于内箍套两端的螺丝卡口,外箍套也为条形金属弯折成的半圆弧形,并与内箍套闭合形成完整的圆形,外卡口为两个位于外箍套两端的螺丝卡口,固定丝扣为位于内卡口弧形外侧顶端的螺丝扣。
[0034]所述蓄水箱设置于建筑楼房中各单元距离雨落管较近的房间,可以设置于距离雨落管I米到2米内的房间。
[0035]本实施例提供的雨落管分流装置,是通过雨落管分流器将平顶建筑物屋面汇流的雨水从雨落管中截获并分流出来,经由导水管道将所得的雨水输送到各层楼用户蓄水箱处,以实现雨水收集回用的装置。
[0036]雨落管分流器是安放在雨落管内部,同雨落管、PVC导流水管联合使用,采用人工截流的方法以截获雨落管中自上而下的部分雨水,并将其通过PVC导流水管导入蓄水箱的构件。由雨落管分流器身和雨落管分流器尾两部分构成,其正常工作的设计角度值为15°。
[0037]雨落管分流器由聚苯乙烯塑料制成。该材料密度小、质量轻、易于成型和加工,便于大批量生产;同时该材料具有有较好的耐腐蚀、耐酸碱、耐油、耐冲击性能和较好的机械强度。
[0038]该构件在设计中最为巧妙的地方是其形状为一半圆柱形。由于雨水自上而下流动过程中沿着雨落管内壁向下流动,故雨落管分流器将只能截取其中一部分雨水,其余雨水会继续沿管壁向下流。
[0039]若在平顶建筑物每层楼雨落管相应部位上安装上该构件,同时通过PVC导流水管与屋内蓄水箱相连,就可实现每层楼用户均可分得部分雨水,将落至平顶建筑物屋面的雨水收集到各层楼的每家每户。
[0040]屋面雨水经地表汇流进入雨落管中,雨水自雨落管中顺流而下,部分雨水将被安置在雨落管内的雨落管分流器所截获,后经由PVC导流水管导入蓄水箱中,在蓄水箱内对所收集的雨水进行简易过滤净化处理后,可将雨水用于冲洗厕所、浇灌植物等。
[0041]图2所示,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为屋面的雨水汇流方向,屋面汇水面积约1346.46m2。该单元楼共设13根雨落管,具体位置如图中实心圆点所示。
[0042]为确保雨落管分流器身部分能够顺利放入雨落管内,使其边缘能够与雨落管内壁紧密结合使用。同时又要保证雨落管分流器尾连接上PVC导流水管后能够在雨落管上正常固定,根据大直径水管内直径为30mm,外直径约31?33mm的特性,在雨落管的外管壁上设计圆形开孔尺寸约为D = 32_。由于雨落管分流器需通过旋转方式将其装入雨落管中,由此可计算得理论开孔高度为h = 80.62mm。同时,又由于雨落管自身存在壁厚,故设计开孔的高度H应略大于理论值h,取H = 85mm,尺寸大小如图。
[0043]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做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基于雨落管分流器的新型屋面集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布安装于建筑楼房雨落管中用于收集屋面雨水的雨落管分流装置和用于容纳由雨落管分流装置所得雨水的蓄水箱,所述雨落管分流装置主要为雨落管分流器;所述雨落管外壁开设有用于置入雨落管分流器的槽孔,所述雨落管分流器置入雨落管内时雨落管分流器的外边缘将与雨落管内壁恰紧密结合,所述雨落管分流器的尾端与导流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雨落管分流器的新型屋面集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孔包括长条形槽口和圆形通孔,所述长条形槽口 一端与圆形通孔的一端连通,所述长条形槽口的宽带与雨落管分流器的厚度相当,所述圆形通孔的直径略大于长条形槽口的宽度,所述长条形槽口与圆形通孔贯通连接后的总长度略大于雨落管分流器身的半圆形板直径;所述位于槽孔处的雨落管分流器和导流管结合部设置有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雨落管分流器的新型屋面集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落管分流器包括由雨落管分流器身、雨落管分流器尾和挡水圈,所述雨落管分流器身为半圆形板,所述雨落管分流器尾为长条形板,所述雨落管分流器身与雨落管分流器尾连接,所述挡水圈设置于雨落管分流器身和雨落管分流器尾围成的底板的四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雨落管分流器的新型屋面集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落管分流器尾设置有用于固定雨落管分流器的固定器和设置于雨落管分流器尾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器穿过固定孔套设于雨落管外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雨落管分流器的新型屋面集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包括内箍套、内卡口、外箍套、外卡口和固定丝扣;所述内箍套为条形金属弯折成的半圆弧形,内卡口为两个位于内箍套两端的螺丝卡口,外箍套也为条形金属弯折成的半圆弧形,并与内箍套闭合形成完整的圆形,外卡口为两个位于外箍套两端的螺丝卡口,固定丝扣为位于内卡口弧形外侧顶端的螺丝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雨落管分流器的新型屋面集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设置于靠近楼房中各单元的雨落管的位置。
【文档编号】E03B3/02GK203684318SQ201420016252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0日
【发明者】吴林键, 李怡, 舒丹, 徐芳, 周世良, 丁瑶, 孔繁, 刘冰冰, 陈嘉玉, 陈珏 申请人:吴林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