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混凝土面测量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30427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钻孔灌注桩施工领域,涉及混凝土面测量,尤其是一种钻孔灌注桩混凝土面测量器。



背景技术: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钻孔灌注桩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地基加固方式,钻孔桩的混凝土灌注工序是钻孔桩施工的核心工序,而灌注过程中混凝土面的量测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往的量测方式中,多采用测绳加铁质测锤进行测量,测锤重量达5kg,使用过程不方便,而且对泥浆与混凝土面的测量精度不高,完全依靠感觉及经验来确定混凝土面,对于新手来说很难通过这种方式准确的测量出混凝土面的位置。

实际灌注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泥浆与混凝土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而是中间夹杂着一层泥浆与混凝土浆的混合物,因此我们必须准确的测量出这混合物的位置才能有效的控制桩头高度,防止“大桩头”的出现,以免影响后续的基坑开挖及凿桩头施工,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混凝土面未测量准确而出现的断桩现象。

正常情况下,采用循环钻机施工的钻孔灌注桩泥浆比重范围为1.05-1.3之间,混凝土的比重范围为2.4-2.5之间,泥浆与混凝土浆混合的比重范围为1.7-1.8之间。“泥浆”与“泥浆混凝土混合物”的比重相差较大,中间有明显的比重真空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钻孔灌注桩混凝土面测量器,利用“泥浆”与“泥浆混凝土混合物”中间的比重真空区间,制作合适的测锤,使测锤下沉到混合物面以上时,停止下沉,反应更明显,操作更简单,而且能更准确测出混凝土泥浆面。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钻孔灌注桩混凝土面测量器,包括测锤、测绳及配重钢珠,所述测锤为立方壳体结构,在测锤的顶面焊接一吊环,在吊环上栓测绳的一端,在测锤的顶面制有一通孔,该通孔通过橡胶塞密封,在测锤内通过通孔放置钢珠,调节测锤的密度,使测锤的整体密度比对应的泥浆密度大0.1。

而且,所述测绳长度根据桩长调整,测绳上带有刻度,整米处由钢圈标示。

而且,所述测锤由铝合金板制成。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测量器制作简单,操作方便,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测锤在下沉到钻孔桩泥浆与混凝土浆混合物范围时,即停止下沉,反应很明显,测量更准确,能有效的控制桩头长度,避免大桩头现象的发生,使后续的基坑开挖及凿桩头工作开展地更顺利。

2、本测量器提高了混凝土面的测量精度,大大减小了因读数不准确而产生的断桩现象,提高了施工质量。

3、本测量器大小适宜,材质选用铝合金,能有效的避免锈蚀现象,提高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钻孔灌注桩混凝土面测量器,包括测锤5、测绳1及配重钢珠6,所述测锤为立方壳体结构,在测锤的顶面焊接一钢圈2,在钢圈上栓测绳的一端,在测锤的顶面制有一通孔3,用于向测锤内放置钢珠。该通孔通过橡胶塞4密封。

所述测绳长根据桩长适当调整,可取50m,测绳上带有刻度,整米处由钢圈标示。

测锤则是由7mm厚的铝合金板(19.6kg/㎡)做成的边长为10cm的空心正方体和配重用的若干钢珠组成。测锤上顶面提前焊接一直径1cm钢圈,留作栓测绳用。上顶面还需预留一个直径2.2cm的圆形通孔,采用橡胶塞封堵,留作放入配重的钢珠用。每个钢珠的直径为2cm,重量为33g。

测绳在粘上泥浆之后,密度与泥浆相近,对测锤的下沉及测量数据基本不会产生影响;测锤上的钢圈及开口对整体质量影响很小,此处不考虑。

在不放入钢珠的情况下,测锤体积为1l,重量为1.176kg,测锤整体密度为1.176kg/l,很接近泥浆的密度,每加配一个钢珠,整体密度提高0.033kg/l,可根据实际施工中的泥浆比重进行配重,最终的整体密度比对应的泥浆密度大0.1为宜。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为:

首先用比重计对钻孔灌注桩泥浆进行测量,然后对测锤进行配重,使测锤的整体密度高于泥浆密度0.1,此时测锤整体密度还远小于“泥浆与混凝土浆混合物”的密度,当测锤下沉到混合物面时,测锤不会继续下沉,此时读数即可。应用此数据对钻孔桩施工进行指导。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钻孔灌注桩混凝土面测量器,包括测锤、测绳及配重钢珠,所述测锤为立方壳体结构,在测锤的顶面焊接一吊环,在吊环上栓测绳的一端,在测锤的顶面制有一通孔,该通孔通过橡胶塞密封,在测锤内通过通孔放置钢珠,调节测锤的密度,使测锤的整体密度比对应的泥浆密度大0.1。本测量器制作简单,操作方便,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测锤在下沉到钻孔桩泥浆与混凝土浆混合物范围时,即停止下沉,反应很明显,测量更准确,能有效的控制桩头长度,避免大桩头现象的发生,使后续的基坑开挖及凿桩头工作开展地更顺利。

技术研发人员:赵仲波;肖百胜;毛刚;兰钰杰;魏建森;王雪军;王承;刘钊;程伟;金细平;王栋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三局集团天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08.31
技术公布日:2018.03.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