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板后浇带侧模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97438发布日期:2019-01-14 19:50阅读:1155来源:国知局
筏板后浇带侧模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筏板后浇带侧模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筏板是指在基础工程中的混凝土板,板下是地基,板上有柱,墙等。因其如筏浮于土上面,而被形象称为筏板,其常用于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基础。当地下室筏板面积较大时,必须要设置后浇带,通常做法是在后浇带接缝处张挂密目钢丝网,在钢丝网中间固定遇水膨胀止水条,该方式中止水条无论在浇筑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时安装,还是在浇筑后浇带混凝土时安装,止水条均会遇水膨胀,无法很好的对其保护;而振捣混凝土时,钢丝网不能承受混凝土的侧压力且不能形成粗糙面,常会出现止水条脱落或钢丝网局部脱落,造成后浇带混凝土与前期浇筑混凝土咬合力不够、接茬不严密,因此施工质量不易控制,从而导致筏板渗水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筏板后浇带侧模的施工方法,本方法克服传统筏板后浇带施工的缺陷,可达到免凿毛、防水效果好、施工简便及经济实用的目的,提高了后浇带混凝土的接茬效果,保证了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筏板后浇带侧模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制作上弦钢筋、下弦钢筋、腹撑钢筋、侧模斜撑、钢丝网、止水钢板和止水钢板斜撑;

步骤二、将钢丝网的上边和下边分别卷绕上弦钢筋和下弦钢筋一圈后间隔150mm采用扎丝扎牢;

步骤三、将止水钢板腹部朝下对称置于后浇带内并且位于后浇带的中部,止水钢板以上为上部侧模、以下为下部侧模;

步骤四、卷绕上弦钢筋和下弦钢筋的钢丝网分别置于后浇带侧壁并且分别位于止水钢板的上方和下方,上部侧模的下弦钢筋和下部侧模的上弦钢筋沿止水钢板腹部中线间隔交错与止水钢板单面焊接牢固;

步骤五、腹撑钢筋间隔设于钢丝网的上弦钢筋与下弦钢筋之间并与上下弦钢筋点焊连接;

步骤六、侧模斜撑与下部侧模的腹撑钢筋点焊连接,止水钢板斜撑与止水钢板点焊连接,以固定下部侧模和止水钢板;

步骤七、上部侧模安装定位后,将钢丝网的上弦钢筋与筏板的上层筋十字节点间隔扎丝扎牢。

进一步,所述上弦钢筋和下弦钢筋为直径10mm的光圆钢筋,所述腹撑钢筋、侧模斜撑和止水钢板斜撑为直径12mm的带肋钢筋,所述侧模斜撑和止水钢板斜撑与水平面成30~45度角设置,腹撑钢筋的长度为筏板上下层钢筋净距/2-10mm。

进一步,所述钢丝网的网眼为10×10mm,钢丝网宽度为筏板上下层钢筋净距/2+30mm,所述止水钢板的厚度为3mm、宽度为300mm。

进一步,所述上部侧模的下弦钢筋和下部侧模的上弦钢筋沿止水钢板腹部中线间隔交错与止水钢板单面焊接牢固,其间隔间距不大于600mm,每段焊缝长度不小于100mm。

进一步,所述钢丝网的上弦钢筋与下弦钢筋之间的所述腹撑钢筋间距不大于600mm。

进一步,上部侧模钢丝网的上弦钢筋与筏板的上层筋十字节点间隔扎丝扎牢,扎丝间距不大于200mm。

进一步,相邻腹撑钢筋的间距不大于600mm。

由于本发明筏板后浇带侧模的施工方法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即本方法首先将钢丝网的上下边分别卷绕上下弦钢筋一圈后采用扎丝间隔扎牢;止水钢板腹部朝下对称置于后浇带内并且位于中部,止水钢板以上为上部侧模、以下为下部侧模;钢丝网置于后浇带侧壁并且分别位于止水钢板的上方和下方,上部侧模的下弦钢筋和下部侧模的上弦钢筋沿止水钢板腹部中线间隔交错与止水钢板单面焊接牢固;腹撑钢筋设于上弦钢筋与下弦钢筋之间并且点焊连接;侧模斜撑与下部侧模的腹撑钢筋点焊连接,止水钢板斜撑与止水钢板点焊连接;上部侧模安装定位后,将钢丝网的上弦钢筋与筏板的上层筋十字节点间隔扎丝扎牢。本方法克服传统筏板后浇带施工的缺陷,可达到免凿毛、防水效果好、施工简便及经济实用的目的,提高了后浇带混凝土的接茬效果,保证了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筏板后浇带侧模的施工方法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筏板后浇带侧模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制作上弦钢筋1、下弦钢筋2、腹撑钢筋3、侧模斜撑4、钢丝网5、止水钢板6和止水钢板斜撑7;

步骤二、将钢丝网5的上边和下边分别卷绕上弦钢筋1和下弦钢筋2一圈后间隔150mm采用扎丝扎牢;

步骤三、将止水钢板6腹部朝下对称置于后浇带8内并且位于后浇带8的中部,止水钢板6以上为上部侧模、以下为下部侧模;

步骤四、卷绕上弦钢筋1和下弦钢筋2的钢丝网5分别置于后浇带8侧壁并且分别位于止水钢板6的上方和下方,上部侧模的下弦钢筋2和下部侧模的上弦钢筋1沿止水钢板6腹部中线间隔交错与止水钢板6单面焊接牢固;

步骤五、腹撑钢筋3间隔设于钢丝网5的上弦钢筋1与下弦钢筋2之间并与上下弦钢筋1、2点焊连接;

步骤六、侧模斜撑4与下部侧模的腹撑钢筋3点焊连接,止水钢板斜撑7与止水钢板5点焊连接,以固定下部侧模和止水钢板5;

步骤七、上部侧模安装定位后,将钢丝网5的上弦钢筋1与筏板9的上层筋十字节点间隔扎丝扎牢。

优选的,所述上弦钢筋1和下弦钢筋2为直径10mm的光圆钢筋,所述腹撑钢筋3、侧模斜撑4和止水钢板斜撑7为直径12mm的带肋钢筋,所述侧模斜撑4和止水钢板斜撑7与水平面成30~45度角设置,腹撑钢筋3的长度为筏板9上下层钢筋净距/2-10mm。

优选的,所述钢丝网5的网眼为10×10mm,钢丝网5宽度为筏板9上下层钢筋净距/2+30mm,所述止水钢板6的厚度为3mm、宽度为300mm。

优选的,所述上部侧模的下弦钢筋2和下部侧模的上弦钢筋1沿止水钢板6腹部中线间隔交错与止水钢板单面焊接牢固,其间隔间距不大于600mm,每段焊缝61长度不小于100mm。

优选的,所述钢丝网5的上弦钢筋1与下弦钢筋2之间的所述腹撑钢筋3间距不大于600mm。

优选的,上部侧模钢丝网5的上弦钢筋1与筏板9的上层筋十字节点间隔扎丝扎牢,扎丝间距不大于200mm。

优选的,相邻腹撑钢筋3的间距不大于600mm。

本方法实施简单,后浇带侧模安装操作方便,普通作业工人按本方法均可操作,其采用的上弦钢筋、下弦钢筋、腹撑钢筋、钢丝网、止水钢板、斜撑等部件可就地取材、经济实用,采用废钢筋即可制作;同时将筏板的上下层钢筋、防水和后浇带侧模功能三合一,且免除了凿毛工序,可广泛应用于后浇带侧模的施工,具有防水效果好、免凿毛、经济实用的特点。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筏板后浇带侧模的施工方法,本方法将钢丝网的上下边分别卷绕上下弦钢筋一圈后采用扎丝间隔扎牢;止水钢板腹部朝下置于后浇带内,止水钢板以上为上部侧模、以下为下部侧模;钢丝网置于后浇带侧壁并且分别位于止水钢板的上方和下方,上部侧模的下弦钢筋和下部侧模的上弦钢筋沿止水钢板腹部中线间隔交错与止水钢板单面焊接牢固;腹撑钢筋设于上弦钢筋与下弦钢筋之间;侧模斜撑与下部侧模的腹撑钢筋点焊连接,止水钢板斜撑与止水钢板点焊连接;钢丝网的上弦钢筋与筏板的上层筋十字节点间隔扎丝扎牢。本方法可达到免凿毛、防水效果好、施工简便及经济实用的目的,提高了后浇带混凝土的接茬效果,保证了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陈智;康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9.12
技术公布日:2019.0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