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下结构外墙接槎部位防水构造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地下防水技术的发展,新型防水材料不断涌现,对建筑地下结构外墙接槎部位的防水处理直接影响到地下结构的性能。地下结构外墙接槎部位防水构造要不断创新,在技术可行、工艺可靠、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可以改善实际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供一种地下结构外墙接槎部位防水构造和方法。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地下结构外墙接槎部位防水构造,包括混凝土垫层、mbp卷材防水层、混凝土层、止水钢板和金属钉,所述混凝土垫层浇筑在地面上,所述混凝土垫层建筑包括地基外墙墙体和混凝土层墙体,所述混凝土层墙体位于地基外墙墙体朝向室内一侧,所述地基外墙墙体和混凝土层墙体有一段竖直的拼接缝,所述混凝土层墙体与混凝土垫层以及混凝土层墙体与地基外墙墙体之间铺设有一层mbp卷材防水层,且mbp卷材防水层从混凝土层墙体与地基外墙墙体之间的缝隙中延伸出来,弯折并贴合到地基外墙墙体上表面,并用金属钉固定。
更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垫层采用c15混凝土浇筑且浇筑厚度为100mm。
更进一步的,所述mbp卷材长边处采用自粘边的搭接方式,短边采用胶结带的搭接方式;所述长边搭接宽度不小于80mm,短边搭接宽度不小于50mm。
更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采用自防水混凝土浇筑。
更进一步的,所述止水钢板宽不小于300mm、厚不小于3mm、长根据外墙长度而定且所述止水钢板采用q235钢。
更进一步的,所述金属钉沿外墙长度方向设置,设置间距为500mm。
一种地下结构外墙接槎部位防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铺设混凝土垫层;采用c15混凝土对垫层进行浇筑,浇筑垫层的厚度为100mm,确保垫层表面的平整,方便mbp卷材的铺设;
步骤2:铺设mbp卷材防水层;清理外墙结构基层后对防水卷材进行大面积的铺设,卷材采用单层铺设,在潮湿基面铺设时,基面应平整坚固、无明水且必须满粘,mbp卷材长边搭接宽度不小于80mm,短边搭接宽度不小于50mm;立面施工时,在自粘边位置距离卷材边缘10mm~20mm内,每隔400mm~600mm放置金属钉对卷材进行机械固定,并应保证固定位置被卷材完全覆盖;卷材长边应采用自粘边搭接,短边应采用胶结带搭接,卷材端部搭接区应相互错开,浇筑结构混凝土时要注意不得损伤防水层。
步骤3:混凝土浇筑;对外墙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浇筑的混凝土为防水混凝土且抗压强度不低于c30,抗渗强度不低于p6。
步骤4:止水钢板放置;在混凝土层内放置宽300mm,厚3mm的钢板,选用材质为q235钢材,止水钢板的放置应迎水面朝外,先浇筑部分与后部分各一半。
由以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一种地下结构外墙接槎部位防水构造和方法,与传统地下结构外墙接槎部位防水构造相比,本方法施工操作简捷,进度快,而且在外墙接槎处采用mbp卷材新型防水材料,设置止水钢板,双重防水抗渗,抗渗能力强、抗拉强度高,保证地下结构外墙不渗水,且施工方便快捷、防水质量容易得到保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地下结构外墙接槎部位防水构造示意图。
图中:1、混凝土垫层;2、mbp卷材防水层;3、混凝土层;4、止水钢板;5、金属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相关人员更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现将具体实施例与所附图式结合,说明如下。
本发明一种地下结构外墙接槎部位防水构造图如图1所示,其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铺设混凝土垫层;采用c15混凝土对垫层进行浇筑,浇筑垫层的厚度为100,确保垫层表面的平整,方便mbp卷材的铺设;
步骤2:铺设mbp卷材防水层;清理外墙结构基层后对防水卷材进行大面积的铺设,卷材采用单层铺设,在潮湿基面铺设时,基面应平整坚固、无明水且必须满粘,mbp卷材长边搭接宽度不小于80mm,短边搭接宽度不小于50mm;立面施工时,在自粘边位置距离卷材边缘10mm~20mm内,每隔400mm~600mm放置金属钉对卷材进行机械固定,并应保证固定位置被卷材完全覆盖;卷材长边应采用自粘边搭接,短边应采用胶结带搭接,卷材端部搭接区应相互错开,浇筑结构混凝土时要注意不得损伤防水层。
步骤3:混凝土浇筑;对外墙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浇筑的混凝土为防水混凝土且抗压强度不低于c30,抗渗强度不低于p6。
步骤4:止水钢板放置;在混凝土层内放置宽300mm,厚3mm的钢板,选用材质为q235钢材,止水钢板的放置应迎水面朝外,先浇筑部分与后部分各一半。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