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装配的L型预制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35087发布日期:2019-09-11 22:08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分体装配的L型预制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挡土墙建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分体装配的l型预制挡土墙。



背景技术:

l型挡土墙多为现场浇筑或纵向分节段的整体预制,由于l型整体节段预制挡墙运输时工效较低,且挡墙高度较高时,受桥下净空限制运输困难。

在现有技术中,分体式l型挡墙通常将竖墙和底板分别预制,采用灌浆套筒、螺栓连接或完全湿接段进行连接。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灌浆套筒接头模式预埋套筒数量较多,精度控制要求严格且经济性略差;湿接段形式现场需要较多钢筋连接、混凝土浇筑及临时支撑等工作。

而且,螺栓连接对螺栓预埋及孔洞预留的精度要求较高,螺栓数量较多,现场工作量较大。

由于高强韧性混凝土(即uhpc材料)具有高强度、高抗拉、高韧性和高耐久性等性能,是目前混凝土材料发展和应用的新趋势,采用uhpc材料可降低钢筋锚固长度,免除钢筋焊接工作,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新材料使得分离式l型预制挡土墙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耐久性和便捷的施工操作性能等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分体装配的l型预制挡土墙,实现的目的是既可使得预制挡墙结构具有较好的受力性能,能够满足竖墙与底板在正常使用阶段及地震左右下的受力性能,又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而且竖墙和底板均为平面板式构件,更利于挡土墙的构件预制加工、运输和现场的快速装配施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分体装配的l型预制挡土墙,包括竖墙和底板。

所述挡土墙沿长度方向按节段分别进行预制,由若干挡土墙节段拼接而成。

每一所述预制挡土墙节段均包括相应的竖墙单元和相应的底板单元,且每一所述竖墙单元和每一所述底板单元均为预制件。

每一所述底板单元上面与相应的所述竖墙单元连接的位置均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

所述凹槽两侧与长度方向平行的两个侧壁均设有凹形键,所述凹槽底部的中线位置沿长度方向均布若干刚性垫块。

每一所述底板单元对应所述凹槽底部的位置均设有若干沿所述凹槽长度方向均布的预埋钢筋;

若干所述预埋钢筋均包括从所述凹槽底部竖直伸出的伸出端,若干所述伸出端的位置分别位于若干所述刚性垫块两侧,且若干所述伸出端沿高度方向绑扎设置多道封闭箍筋形成钢筋笼。

每一所述竖墙单元的下端对应相应的所述凹槽均设有凸形榫头。

每一所述竖墙单元对应相应的所述凸形榫头四周的位置均设有若干伸出钢筋;若干所述伸出钢筋均与相应的所述凸形榫头齐平,且与相应的所述凹槽底部的若干预埋钢筋错开位置布置。

每一所述凸形榫头的外形均小于相应的所述凹槽,在所述凸形榫头外轮廓与相应的所述凹槽侧壁之间均存在间隙;所述间隙内填充高强韧性混凝土进行固定。

优选的,每两块相邻的所述竖墙单元的连接面籍由凸凹连接件实现纵向节段之间的连接。

优选的,每一所述凸形榫头的侧面均设有凹形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高强韧性混凝土(即uhpc材料)的特性,将其用于分体式l型预制挡土墙的拼接构造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既可使得预制挡墙结构具有较好的受力性能,能够满足竖墙与底板在正常使用阶段及地震左右下的受力性能,又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而且竖墙和底板均为平面板式构件,更利于挡土墙的构件预制加工、运输和现场的快速装配施工。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竖墙单元侧面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竖墙单元和底板单元连接部位处于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发明图2中竖墙单元和底板单元连接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底板单元上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竖墙单元和底板单元连接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竖墙单元上端面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分体装配的l型预制挡土墙,包括竖墙和底板。

挡土墙沿长度方向按节段分别进行预制,由若干挡土墙节段拼接而成。

每一预制挡土墙节段均包括相应的竖墙单元1和相应的底板单元2,且每一竖墙单元1和每一底板单元2均为预制件。

每一底板单元2上面与相应的竖墙单元1连接的位置均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3。

凹槽3两侧与长度方向平行的两个侧壁均设有凹形键4,凹槽3底部的中线位置沿长度方向均布若干刚性垫块5。

每一底板单元2对应凹槽3底部的位置均设有若干沿凹槽3长度方向均布的预埋钢筋6;

若干预埋钢筋6均包括从凹槽3底部竖直伸出的伸出端,若干伸出端的位置分别位于若干刚性垫块5两侧,且若干伸出端沿高度方向绑扎设置多道封闭箍筋10形成钢筋笼。

每一竖墙单元1的下端对应相应的凹槽3均设有凸形榫头7。

每一竖墙单元1对应相应的凸形榫头7四周的位置均设有若干伸出钢筋8;若干伸出钢筋8均与相应的凸形榫头7齐平,且与相应的凹槽3底部的若干预埋钢筋6错开位置布置。

每一凸形榫头7的外形均小于相应的凹槽3,在凸形榫头7外轮廓与相应的凹槽3侧壁之间均存在间隙9;间隙9内填充高强韧性混凝土进行固定。

在实际应用中,若干底板单元2均通过现浇砂浆垫层进行调平;凹槽3的底部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刚性垫块5,预埋钢筋6的若干伸出端籍由绑扎箍筋形成钢筋笼。

施工时,还需要在每一底板单元2上面位于凹槽3顶部设置一定高度模板,在灌注高强韧性混凝土即uhpc材料后,插入竖墙将高强韧性混凝土均匀挤出完成每一竖墙单元1和相应的底板单元2的拼装,并通过高出凹槽3顶部的模板同时完成高强韧性混凝土对拼接缝的护脚11。

如图6所示,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两块相邻的竖墙单元1的连接面籍由凸凹连接件实现纵向节段之间的连接。

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一凸形榫头7的侧面均设有凹形键4。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分体装配的L型预制挡土墙,由若干挡土墙节段拼接而成;每一预制挡土墙节段均包括相应的竖墙单元和相应的底板单元;底板单元上面与相应的竖墙单元连接的位置均设有凹槽;凹槽的两个侧壁均设有凹形键,底部均布若干刚性垫块;底板单元对应凹槽底部的位置均设有若干沿凹槽长度方向均布的预埋钢筋;竖墙单元的下端对应相应的凹槽均设有凸形榫头;竖墙单元对应相应的凸形榫头四周的位置均设有若干伸出钢筋;凸形榫头外轮廓与相应的凹槽侧壁之间均存在间隙;间隙内填充高强韧性混凝土进行固定。本发明既可使得预制挡墙结构具有较好的受力性能,能够满足竖墙与底板在正常使用阶段及地震左右下的受力性能,又具有较好的耐久性。

技术研发人员:沙丽新;周良;陆元春;朱鹏志;何晓光;蔡氧;黄自杰;高达文;刘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01
技术公布日:2019.09.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