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水堤坝区生态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06918发布日期:2021-11-16 00:07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水堤坝区生态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海水堤坝区生态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大规模沿海开发利用和海岸工程建设项目中,为了提高内侧海塘的防汛标准,修筑了大量防波堤。但在修筑防坡提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3.为了防止水流和越浪淘刷,防波堤内外坡多采用硬质护面进行防护,导致水坝交界面处硬化,滨水生态功能丧失;
4.为了保证渗流安全建设采用不透水硬质结构阻隔了沿岸水体的自由交换,导致沿岸海水自净能力降低;
5.同时,结合区域海洋环境状况变化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滩涂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生态多样性受到威胁甚至退化。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实际运用中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海水堤坝区生态修复系统,具体方案如下:
7.一种海水堤坝区生态修复系统,包括堤坝,所述堤坝上铺设有多个砌块体,多个所述砌块体相互连接以形成生态护坡,多个所述砌块体上形成有多个微孔,多个所述微孔相互连接以形成流道,且多个所述砌块体背离所述堤坝的一侧呈凹凸不平面设置。
8.进一步优选地,多个所述砌块体上均形成有多个固定孔。
9.进一步优选地,多个所述砌块体均呈正六边形或蜂巢状。
10.进一步优选地,多个所述砌块体上均设有三个所述固定孔,三个所述固定孔分别靠近所述砌块体侧边且间隔设置。
11.进一步优选地,多个所述砌块体所选用材为中性材料。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1)通过设置砌块体,以使生态护坡整体性强,施工效率高,施工便捷,且不破坏堤坝结构,不影响堤坝防洪功能;
14.(2)利用微孔及流道有利于营造微生物生境,启动生态系统的长期自我修复过程。同时通过凹凸不平面不仅有利于提高生态护坡的抗冲刷性,且易于吸引当地原生生物附着、固着生活,尤其是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甲壳动物门萼足纲、脊索动物门海鞘纲等底栖滤食性生物,并过滤海水中的颗粒物和污染物,并为鱼类、虾蟹等海洋生物提供饵料,提高堤坝区生物多样性;
15.(3)砌块体通过采用ph为7的中性材料制成,进而确保中性材料制成的每一单体砌块体不会影响水体化学指标,不会影响水质、不改变ph值。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为展示砌块体的整体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为展示凹凸不平面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为展示生态护坡的整体示意图。
20.附图标记:1、砌块体;2、生态护坡;3、微孔;4、凹凸不平面;5、固定孔;6、堤坝。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22.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海水堤坝区生态修复系统,包括多块呈正六边形或蜂巢状的砌块体1,多块砌块体1相互拼接形成蜂巢状的生态护坡2(图4)。具体的,每个砌块体1上均形成有三个固定孔5,三个固定孔5分别靠近砌块体1侧边且间隔设置。利用固定孔5搭配螺钉类固定件将砌块体1固定在堤坝6上,并将多块砌块体1相互拼接式固定在堤坝6上进而形成用于修复堤坝6生态环境的生态护坡2。本实施例整体性强,施工效率高,施工便捷,且不破坏堤坝6结构,不影响堤坝6防洪功能。
23.如图3所示,每块砌块体1上形成有多个微孔3,多个微孔3相互连通以形成流道(未在图中示出),且多个砌块体1背离堤坝6的一侧呈凹凸不平面4设置。利用微孔3及流道有利于营造微生物生境,启动生态系统的长期自我修复过程。同时通过凹凸不平面4不仅有利于提高生态护坡2的抗冲刷性,且易于吸引当地原生生物附着、固着生活,尤其是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甲壳动物门萼足纲、脊索动物门海鞘纲等底栖滤食性生物,并过滤海水中的颗粒物和污染物,并为鱼类、虾蟹等海洋生物提供饵料,提高堤坝6区生物多样性。
24.本实施例中的砌块体1采用ph为7的中性材料制成,进而确保中性材料制成的每一单体砌块体1不会影响水体化学指标,不会影响水质、不改变ph值。并且,每一单体砌块体1由中性材料高温烧制而成,通过高温烧制强化其物理强度,从而使得每一单体砌块体1长久使用不粉化,性能稳定不释放任何有害物质。
2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海水堤坝区生态修复系统,包括堤坝(6),其特征在于,所述堤坝(6)上铺设有多个砌块体(1),多个所述砌块体(1)相互连接以形成生态护坡(2),多个所述砌块体(1)上形成有多个微孔(3),多个所述微孔(3)相互连接以形成流道,且多个所述砌块体(1)背离所述堤坝(6)的一侧呈凹凸不平面(4)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堤坝区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砌块体(1)上均形成有多个固定孔(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水堤坝区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砌块体(1)均呈正六边形或蜂巢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水堤坝区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砌块体(1)上均设有三个所述固定孔(5),三个所述固定孔(5)分别靠近所述砌块体(1)侧边且间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堤坝区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砌块体(1)所选用材为中性材料。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水堤坝区生态修复系统,涉及水利工程的技术领域,包括堤坝,堤坝上铺设有多个砌块体,多个砌块体相互连接以形成生态护坡,多个砌块体上形成有多个微孔,多个微孔相互连接以形成流道,且多个砌块体背离堤坝的一侧呈凹凸不平面设置。通过设置砌块体,以使生态护坡整体性强,施工效率高,施工便捷,且不破坏堤坝结构,不影响堤坝防洪功能。通过微孔及流道有利于营造微生物生境,启动生态系统的长期自我修复过程。同时通过凹凸不平面不仅有利于提高生态护坡的抗冲刷性,且易于吸引当地原生生物附着、固着生活。砌块体采用中性材料制成,进而确保不影响水体化学指标,不会影响水质、不改变pH值。不改变pH值。不改变pH值。


技术研发人员:杨玉波 陈海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华海海洋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26
技术公布日:2021/1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