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木工程组合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51554发布日期:2022-03-05 09:31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木工程组合桩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承重柱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木工程组合桩。


背景技术:

2.桩柱是常见的应用在土木工程中的承重机构。在桩柱的安装使用中,为提高稳定性,避免因局部压强过大造成的地面塌陷,一般在桩柱的主体下端设置一个面积较大的底座,这就造成了运输困难。实际使用中,采用分体组合的桩柱来实现运输和组装使用,但是现有的组合桩柱和底座之间连接不够稳定和密切。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木工程组合桩,桩座和桩体之间能够稳固连接,方便拼接和组合。
5.二、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土木工程组合桩,包括桩座和桩体,
7.所述桩体的下端具有第一插合段和第二插合段,所述第一插合段的直径大于第二插合段;
8.所述桩座上端面中心开设有与第一插合段过盈配合的第一插合孔,所述第一插合孔的底部中心开设有与第二插合段间隙配合的第二插合孔;
9.所述桩体由其侧面向第二插合段底面中心形成有灌浆通道,所述桩体由其侧面向第一插合段底面开设形成有气道,所述第二插合孔与第一插合孔的交界处具有倒角,所述气道的下端位于倒角的正上方。
10.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一插合段底面边缘处设置有环形密封圈,所述第一插合孔的底面开设有与环形密封圈配合的环形密封槽。
11.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一插合孔和桩座边缘之间具有呈向上倾斜状过渡的第一斜切口,所述第一插合段与桩体之间具有与第一斜切口配合的第二斜切口。
12.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二插合段的外径由其下端面向上逐渐变大。
13.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二插合段的外径比第二插合孔的孔径小5-10cm。
14.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二插合段的长度不超过第二插合孔深度的三分之二。
15.三、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提到的一种土木工程组合桩,通过设置灌浆通道,能够向第二插合孔内灌注用以连接桩座和桩体的粘合剂;在灌浆过程中,由于气道的下端位于倒角的正上方,气道的连通口位置较高,气道和灌浆通道的下端出口位置高低错位,第二插合孔内形成了完整的、且与外部连通的用以灌浆的空间,第二插合孔内的气压与外部气压均衡,从而防止
在灌浆过程中,出现内部压力升高,灌浆缓慢和出现空泡,不充分的问题,使得桩座和桩体之间连接稳定。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视图;
20.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1.1-桩体;2-桩座;201-第一插合孔;202-第二插合孔;3-第一插合段;4-第二插合段;5-灌浆通道;6-气道;7-倒角;8-环形密封圈;9-环形密封槽;10-第一斜切口;11-第二斜切口。
具体实施方式
22.现有的组合桩多由桩体和桩座两部分组成,其中桩体用于承重,桩座可以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小局部应力集中,提高桩体的稳定性。桩体和桩座的连接一般多采用粘合剂连接,粘合剂多为无砂混凝土。由于桩座和桩体之间连接紧密,粘合剂在灌注中会出现两者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灌浆的空间,随着灌浆的增加,该空间内的气压增大,粘合剂会难以灌注,内部形成空泡或者灌浆不充分的现象。现有的部分技术中采用在桩体或桩座上开孔与该空间连通的气道,以平衡气压,从而保证灌浆的顺利注入。
23.本实用新型提到的一种土木工程组合桩,请参阅图1-3,其整体也由桩座2和桩体1组成,桩体1的下端具有第一插合段3和第二插合段4,第一插合段3的直径大于第二插合段4;桩座2上端面中心开设有与第一插合段3过盈配合的第一插合孔201,第一插合孔201的底部中心开设有与第二插合段4间隙配合的第二插合孔202;其中,第一插合段3和第一插合孔201通过插接过盈配合时,保证桩体1和桩座2外部之间紧密配合,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灌浆的空间,该空间内灌浆后,桩体1和桩座2之间组合形成整体的结构。此外,桩体1由其侧面向第二插合段4底面中心形成有灌浆通道5,桩体1由其侧面向第一插合段3底面开设形成有气道6,第二插合孔202与第一插合孔201的交界处具有倒角7,气道6的下端位于倒角7的正上方。
24.由于灌浆通道5和气道6的下口位置分别位于第二插合段4的下端和第一插合段3的下端,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一定的高度差,在该高度差的范围内,第二插合段4的外壁与第二插合孔202内壁之间为用以灌浆的空间,位于气道6的位置较高,在向该空间内灌浆时,能持续保证灌浆空间内与外部气压平衡,灌浆速度稳定,灌浆效果均匀。
2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3,在第一插合段3底面边缘处设置有环形密封圈8,第一插合孔201的底面开设有与环形密封圈8配合的环形密封槽9。通过环形密封圈8和环形密封槽9和配合,进一步限定了桩柱和桩座2之间水平方向的自由度,进一步提高了桩柱和桩座2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密封圈使得灌浆空间仅能通过气道6与外部连通,灌注的粘合剂不会从桩座2和桩体1的连接处满溢出来,而会最终沿着气道6,填充至气道6的进口处,当气道6口出现粘合剂时,可以停止灌注,从而有效控制灌注的量。
2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第一插合孔201和桩座2边缘之间具有呈向上倾斜状过渡的第一斜切口10,第一插合段3与桩体1之间具有与第一斜切口10配合
的第二斜切口11。相对于水平的连接口,通过设置倾斜的切口,方便进行插接组合。
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为保证第二插合段4和第二插合孔202之间具有足够的用以灌注粘合剂的空间,第二插合段4的外径由其下端面向上逐渐变大,第二插合段4的长度不超过第二插合孔202深度的三分之二。
2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插合段4与第二插合孔202之间为间隙配合的,从而保证在灌注粘合剂的过程中,粘合剂能够顺着两者之间的间隙逐渐填充满。优选地,第二插合段4的外径比第二插合孔202的孔径小5-10cm。
29.此外,第二插合孔202的长度远大于第一插合孔201,本实施例中,第二插合孔202的长度为第一插合孔201长度的5倍以上,从而保证桩座2和桩体1之间的连接长度足够长,在灌注粘合剂后,更加稳定。
30.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土木工程组合桩,包括桩座和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的下端具有第一插合段和第二插合段,所述第一插合段的直径大于第二插合段;所述桩座上端面中心开设有与第一插合段过盈配合的第一插合孔,所述第一插合孔的底部中心开设有与第二插合段间隙配合的第二插合孔;所述桩体由其侧面向第二插合段底面中心形成有灌浆通道,所述桩体由其侧面向第一插合段底面开设形成有气道,所述第二插合孔与第一插合孔的交界处具有倒角,所述气道的下端位于倒角的正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组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合段底面边缘处设置有环形密封圈,所述第一插合孔的底面开设有与环形密封圈配合的环形密封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组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合孔和桩座边缘之间具有呈向上倾斜状过渡的第一斜切口,所述第一插合段与桩体之间具有与第一斜切口配合的第二斜切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组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合段的外径由其下端面向上逐渐变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组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合段的外径比第二插合孔的孔径小5-10c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组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合段的长度不超过第二插合孔深度的三分之二。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承重柱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木工程组合桩,包括桩座和桩体,桩体的下端具有第一插合段和第二插合段,第一插合段的直径大于第二插合段;桩座上端面中心开设有与第一插合段过盈配合的第一插合孔,第一插合孔的底部中心开设有与第二插合段间隙配合的第二插合孔;桩体由其侧面向第二插合段底面中心形成有灌浆通道,桩体由其侧面向第一插合段底面开设形成有气道,第二插合孔与第一插合孔的交界处具有倒角,气道的下端位于倒角的正上方;本实用新型桩座和桩体之间能够稳固连接,方便拼接和组合。方便拼接和组合。方便拼接和组合。


技术研发人员:谢朋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谢朋承
技术研发日:2021.09.13
技术公布日:2022/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