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咬合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91767发布日期:2022-03-23 15:23阅读:87来源:国知局
预应力咬合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岩土工程基坑支护领域,尤其是涉及预应力咬合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程度的不断加大,排桩支护结构体系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随着基坑周边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如:既有建(构)筑物、地铁隧道以及高架桥梁等),为了确保基坑开挖过程的稳定性,控制基坑周边土体、建(构)筑物、地铁隧道以及高架桥梁等水平位移及沉降,因此需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用经济合理的基坑支护结构。
3.现有的基坑支护结构中前排桩和后排桩之间不便于进行固定,使得前排桩和后排桩在基坑中的受力不稳定,容易发生偏离。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前排桩和后排桩不便于进行固定的问题,本申请提供预应力咬合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
5.本申请提供预应力咬合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预应力咬合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前排桩和后排桩,所述前排桩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座,所述后排桩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和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一侧均对称开设有矩形通孔,所述第一连接座的矩形通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座的矩形通孔内部活动连接有t形固定杆,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一侧对应所述t形固定杆螺纹贯穿连接有紧固螺栓。
7.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和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和第一连接座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固定的一端伸入固定块的凹槽内,所述固定块的顶部活动贯穿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固定的一端连接有插杆。
8.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和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后呈三角形状。
9.可选的,两个所述t形固定杆的插入端顶部开设有限位孔,所述t形固定杆的限位孔内壁活动贯穿有限位杆。
10.可选的,所述限位杆的竖截面为t形结构。
11.可选的,所述限位杆和t形固定杆的限位孔内壁贴合。
12.可选的,所述前排桩和后排桩固定在基坑内,所述前排桩和后排桩之间为土体。
13.可选的,所述t形固定杆的外侧与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的矩形通孔内壁贴合。
14.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
15.通过第二连接座内通过紧固螺栓对两个t形固定杆进行固定,便于前排桩和后排桩进行连接固定,提高基坑围护时受力的稳定性,通过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三角固定连接,通过插杆贯穿固定块,对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进行固定,提高前排桩和后排桩之间的稳定性,通过限位杆插入t形固定杆内,限位杆的形状为t形,限位杆的下端和后排桩的表面接触和抵挡,进一步对t形固定杆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申请的结构侧视图;
18.图3是本申请的结构俯视图;
19.图4是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20.附图标记说明:1、前排桩;2、t形固定杆;3、第一连接座;4、第一支撑杆;5、第二连接座;6、限位杆;7、后排桩;8、紧固螺栓;9、固定块;10、插杆;11、第二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2.实施例:
23.本申请实施例公开预应力咬合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参照图1至图3,预应力咬合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前排桩1和后排桩7,前排桩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座3,后排桩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座5,第一连接座3和第二连接座5的一侧均对称开设有矩形通孔,第一连接座3的矩形通孔和第二连接座5的矩形通孔内部活动连接有t形固定杆2。t形固定杆2的外侧与第一连接座3和第二连接座5的矩形通孔内壁贴合。第二连接座5的一侧对应t形固定杆2螺纹贯穿连接有紧固螺栓8。两个t形固定杆2贯穿第一连接座3和第二连接座5,在第二连接座5内通过紧固螺栓8对两个t形固定杆2进行固定,使得前排桩1和后排桩7进行连接固定,提高基坑围护时受力的稳定性。
24.参考图3和图4,第一连接座3和第二连接座5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4,第一连接座3和第二连接座5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11,第一支撑杆4的一端和第二支撑杆11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座5和第一连接座3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9,固定块9的一侧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开口处朝着第二连接座5。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11固定的一端伸入固定块9的凹槽内,固定块9的顶部活动贯穿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11固定的一端连接有插杆10,第一支撑杆4的和第二支撑杆11固定连接后呈三角形状。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11的三角固定连接,通过插杆10贯穿固定块9,对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11进行固定,提高前排桩1和后排桩7之间的稳定性。
25.参考图2和图3,两个t形固定杆2的插入端顶部开设有限位孔,t形固定杆2的限位孔内壁活动贯穿有限位杆6,限位杆6的竖截面为t形结构,限位杆6和t形固定杆2的限位孔内壁贴合,前排桩1和后排桩7固定在基坑内,前排桩1和后排桩7之间为土体。限位杆6插入t形固定杆2的限位孔内,限位杆6的形状为t形,限位杆6的下端和后排桩7的表面接触和抵挡,进一步对t形固定杆2进行固定。
26.本申请实施例的预应力咬合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的实施原理为:
27.使用中,前排桩1和后排桩7竖立在基坑中,通过两个t形固定杆2贯穿第一连接座3和第二连接座5,在第二连接座5内通过紧固螺栓8对两个t形固定杆2进行固定,使得前排桩1和后排桩7进行连接固定,提高基坑围护时受力的稳定性,提高安全性,同时前排桩1和后排桩7之间的固定结构便于安装,提供便利性,通过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11的三角固定连接,通过插杆10贯穿固定块9,对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11进行固定,提高前排桩1和后排桩7之间的稳定性,通过限位杆6插入t形固定杆2内,限位杆6的形状为t形,限位杆6的下端和后排桩7的表面接触和抵挡,进一步对t形固定杆2进行固定。
28.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预应力咬合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前排桩(1)和后排桩(7),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桩(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座(3),所述后排桩(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座(5),所述第一连接座(3)和所述第二连接座(5)的一侧均对称开设有矩形通孔,所述第一连接座(3)的矩形通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座(5)的矩形通孔内部活动连接有t形固定杆(2),所述第二连接座(5)的一侧对应所述t形固定杆(2)螺纹贯穿连接有紧固螺栓(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咬合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座(3)和第二连接座(5)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4),所述第一连接座(3)和第二连接座(5)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11),所述第一支撑杆(4)的一端和第二支撑杆(1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5)和第一连接座(3)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9),所述固定块(9)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11)固定的一端伸入固定块(9)的凹槽内,所述固定块(9)的顶部活动贯穿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11)固定的一端连接有插杆(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咬合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4)的和第二支撑杆(11)固定连接后呈三角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咬合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t形固定杆(2)的插入端顶部开设有限位孔,所述t形固定杆(2)的限位孔内壁活动贯穿有限位杆(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应力咬合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6)的竖截面为t形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应力咬合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6)和t形固定杆(2)的限位孔内壁贴合。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咬合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桩(1)和后排桩(7)固定在基坑内,所述前排桩(1)和后排桩(7)之间为土体。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咬合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固定杆(2)的外侧与第一连接座(3)和第二连接座(5)的矩形通孔内壁贴合。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预应力咬合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涉及岩土工程基坑支护领域,包括前排桩和后排桩,所述前排桩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座,所述后排桩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和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一侧均对称开设有矩形通孔,所述第一连接座的矩形通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座的矩形通孔内部活动连接有T形固定杆,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一侧对应所述T形固定杆螺纹贯穿连接有紧固螺栓。通过第二连接座内通过紧固螺栓对两个T形固定杆进行固定,便于前排桩和后排桩进行连接固定,提高基坑围护时受力的稳定性,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三角固定连接,插杆贯穿固定块,对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进行固定,提高前排桩和后排桩之间的稳定性。桩之间的稳定性。桩之间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强 赵富豪 郭欣 赵景乐 赵炳钦 熊锡佳 周国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广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3
技术公布日:2022/3/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