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运动场自润灌排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7522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田径运动场自润灌排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体育设施领域。
目前皆采用人工方式对运动场进行洒水,其劳动强度大,水、料流失严重,难于控制适宜的跑道硬度,不利于体育教学、训练、比赛的进行;洒水不及时,场地常尘土飞扬、污染周围环境。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运动场地洒水润湿方法之不足,提供一种田径运动场自润灌排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田径运动场自润灌排系统由运动场跑道外圈下面的外环沟1、跑道内圈下面的内环沟2、连于外环沟1上部(水平连接位置据场地实际需要而定)的进水管5及装于其上的进水闸阀6、连于内环沟2底部(水平连接位置据场地实际需要而定)的出水管3及装于其上的排水闸阀4组成。外环沟1朝向跑道的内侧壁上均匀开有数个渗水孔8(数量根据场地大小而定,上、下开两排孔,孔尺寸为3~6×8~12cm,水平方向孔间距为2~6米),内环沟2两侧壁上各均匀开有数个渗水孔8(尺寸、孔间距、数量与外环沟1要求一致)。
本发明的特殊之处还在于内环沟2的高度位置低于外环沟1。内环沟2侧壁上装有公知普通水位控制声光报警装置及电路7。


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内、外环沟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如图1、2所示,田径运动场自润灌排系统由运动场跑道外圈下面的外环沟1、跑道内圈下面的内环沟2、在运动场右端连于外环沟1上部的进水管5及装于其上的进水闸阀6、在运动场右端圆弧段中部连于内环沟2底部的出水管3及装于其上的排水闸阀4组成。外环沟1朝向跑道的内侧壁上按上、下两排,水平孔间距4米,开有5×10cm大小的渗水孔8;内环沟2两侧壁上各按上、下两排,水平孔间距4米,开有5×10cm大小的渗水孔8。内环沟2的位置低于外环沟1,内环沟2侧壁上装有公知普通水位控制声光报警装置及电路7,水位控制装置可采用普通浮球式控水装置,由浮球式控水装置控制报警电路的电源通断而进行声光报警;报警电路可装于监控室内,浮球式控水装置的控制电线经运动场下引入控制室与报警电路接通。
本系统工作时,先打开进水闸阀6向外环沟1灌水,在外环沟1中的水经其侧壁上的孔渗入运动场的垫层,然后再经内环沟侧壁上的孔进入内环沟2。当在内、外环沟中灌入适量水后,两沟中的水经它们侧壁上的渗水孔不断渗入跑道及场内的垫层(煤渣、砖末、沙土),由于垫层的渣粒间有微小孔隙,当水分在下面触及垫层材料时,因水的附着力大于内聚力,使材料孔中及它们的间隙孔中的水产生水面凹下的弯月面,使水分逐渐上升(即虹吸现象)。这样,两沟道中的水将逐渐被吸到场地表面,达到自动润湿跑道及场地的目的。水分触及的面愈广,产生的弯月面愈多,虹吸现象愈显著,跑道得到自润的效果就愈好。控制内、外环沟中的水位,便可控制跑道适宜的硬度。两沟中水位由公知普通水位控制声光报警装置及电路7控制,当阴雨天水位过高时,报警电路报警,此时只需打开排水闸阀4排出多余的水;当沟中水因干旱而不足时,报警电路报警,此时只需打开进水闸阀6加水即可。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只需在沟中灌入适量水,即可保证运动场的自润湿,而不需复杂、大劳动强度的人工洒水;
2、可确保跑道适宜的硬度和弹性,有利于体育教学、训练及竞赛;
3、可避免运动场尘土飞扬、水土流失,有利于场地的维护;
4、可利用各种水源及二次用水、废水、雨水等,节约水,经费开支小。
权利要求
1.一种田径运动场自润灌排系统,其特征在于它由运动场跑道外圈下面的外环沟1、跑道内圈下面的内环沟2、连于外环沟上部的进水管5及装于其上的进水闸阀6、连于内环沟底的出水管3及装于其上的排水闸阀4组成,外环沟1朝向跑道的内侧壁上均匀开有数个渗水孔8,内环沟2两侧壁上均匀开有数个渗水孔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田径运动场自润灌排系统,其特征在于内环沟2的高度位置低于外环沟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田径运动场自润灌排系统,其特征在于内环沟2侧壁上装有公知普通水位控制声光报警装置及电路7。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田径运动场自润灌排系统,属体育设施领域。本发明在运动场下面设置侧壁上带有渗水孔的内、外环沟,使内、外环沟中的水自动渗入场地下面的垫层,再由虹吸作用现象上升到场地及跑道表面,实现运动场自润湿。本发明可确保跑道适宜的硬度和弹性,避免了尘土飞扬,水土流失,并可利用各种水源,有利于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
文档编号E02B11/00GK1069165SQ9210549
公开日1993年2月24日 申请日期1992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1992年6月30日
发明者陈智燊 申请人:云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