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免冲水型两用座便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卫生洁具,尤其涉及一种小便免冲水型两用座便器。
【背景技术】
[0002]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缺乏是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话题。而在众多生活消费用水中,卫生间冲厕用水占据了很大部分比例。现今卫生间使用传统的高位水箱、T型雨淋管等冲水,这种冲厕方式消耗了大量优质水资源。为此人们开发了免冲水小便器,顾名思义,免冲水小便器就是小便后不用冲水的小便器,因无需冲水装置,不但节约水资源,还可以省去安装上水管路的成本,是当今国际建材市场推崇的节水、环保产品。免冲水小便器的工作原理是小便器内壁陶瓷面使用了现代纳米涂层技术,制作成具有较高憎水性、憎菌性的陶瓷釉层内壁,从而防止了尿液在小便器内壁滞留和渗透,配合小便器底部防止下水管道异味回流的防反味组件,达到不冲水、不结垢、防回味、无细菌的目的。现有技术中免冲水小便器大多只能局限于小便时使用,需要设立单独的大便座便器,提高了建设成本,增加了占用建筑面积。另外其防反味组件大多采用油封技术和密封挡板技术,油封技术是利用底部滤罐中的油性密封液体将下水道与室内空气隔开,这种技术油性密封液体使用寿命短,耗材昂贵,滤罐损坏更换繁琐。密封挡板技术是利用密封挡板自身的重力形成密封,容易造成密封不严,不灵活的现象。
[0003]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座便器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小便无需冲水、密封效果好、保养维护简单、无细菌臭味污染的小便免冲水型两用座便器。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便免冲水型两用座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便器底座、安装于座便器底座上方的水箱、位于座便器底座内的小便收集池、和大便收集池,位于座便器底座底部的双通道下水组件;所述双通道下水组件为三通管路,其中一路管件与小便收集池连接,一路管件与大便收集池连接,另一路管件与下水道管件连接。所述小便收集池与双通道下水组件连接处设有下水防反味组件,所述大便收集池与双通道下水组件之间设有S弯形防回味管路。
[000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小便收集池的表面为具有高憎水性、憎菌性的纳米涂层陶瓷釉面,所述下水防反味组件包括位于小便收集池底部的过滤网、位于过滤网下方的集液套筒、安装于集液套筒内的防反味硅胶套,所述集液套筒为上端口大,下端口小的阶梯形套筒,下端口的内径为上端口内径的50%-30%,集液套筒的上端口与小便收集池采用密封胶无缝连接,集液套筒的下端口延伸至小便收集池外部并与双通道下水组件连接;所述防反味硅胶套包括圆环形的上端卡圈、连接于上端卡圈下方的薄膜套,所述薄膜套的上端为圆形并与上端卡圈连接,薄膜套的下部收缩为扁平的贴合状封堵口,封堵口的扁平部位大于15毫米,有水进入薄膜套上部后,在重力的作用下封堵口两侧的薄膜向两侧分开,水流过封堵口后,封堵口两侧的薄膜会在负压吸附作用下重新贴合封闭。
[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液套筒的上端外边设有固定卡边。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反味硅胶套的上端卡圈与过滤网之间的距离不少于20毫米,集液套筒与上端卡圈的接触部位设有卡圈槽,上端卡圈固定在卡圈槽内。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反味硅胶套为经过抑菌处理的硅胶材质,所述上端卡圈为不易变形的硬质圆环,所述封堵口为柔软的硅胶薄膜。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小便免冲水型两用座便器将便池分为两部分,将小便收集池与大便收集池分开,在小便收集池下方单独设置了下水防反味组件,在大、小便使用同一座便器的情况下小便可无需冲水。下水防反味组件采用薄膜封堵技术,将集液套筒设为下端口较小的阶梯形套筒的形式,可以有效防止防反味硅胶套被意外冲入下水道,造成管道堵塞,封堵口为大于15毫米的扁平状,克服了因为密封面太短而引起的反味现象。下水防反味组件堵塞的几率低且拆装维护方便,小便后无需冲水可节约大量冲厕用水。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发明所述小便免冲水型两用座便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发明所述集液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发明所述防反味硅胶套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对应的部件名称为:I座便器底座、2小便收集池、3大便收集池、4集液套筒、5防反味硅胶套、6下水道管件、7水箱、8双通道下水组件、81 S弯形防回味管路、9过滤网、51上端卡圈、52薄膜套、53封堵口、41固定卡边、42卡圈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5]请参阅图1-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小便免冲水型两用座便器,包括座便器底座1、安装于座便器底座上方的水箱7、位于座便器底座内的小便收集池2、和大便收集池3,位于座便器底座底部的双通道下水组件8 ;所述双通道下水组件8为三通管路,其中一路管件与小便收集池连接,一路管件与大便收集池连接,另一路管件与下水道管件6连接。所述小便收集池与双通道下水组件连接处设有下水防反味组件,所述大便收集池与双通道下水组件之间设有S弯形防回味管路81。所述小便收集池的表面为具有高憎水性、憎菌性的纳米涂层陶瓷釉面,所述下水防反味组件包括位于小便收集池底部的过滤网9、位于过滤网下方的集液套筒4、安装于集液套筒内的防反味硅胶套5,所述集液套筒为上端口大,下端口小的阶梯形套筒,下端口的内径为上端口内径的50%-30%,集液套筒的上端口与小便收集池采用密封胶无缝连接,集液套筒的下端口延伸至小便收集池外部并与双通道下水组件连接;所述防反味硅胶套包括圆环形的上端卡圈、连接于上端卡圈下方的薄膜套,所述薄膜套的上端为圆形并与上端卡圈连接,薄膜套的下部收缩为扁平的贴合状封堵口,封堵口的扁平部位大于15毫米,有水进入薄膜套上部后,在重力的作用下封堵口两侧的薄膜向两侧分开,水流过封堵口后,封堵口两侧的薄膜会在负压吸附作用下重新贴合封闭。集液套筒的上端外边设有大于小便收集池的下水口直径的固定卡边41。集液套筒与上端卡圈的接触部位设有卡圈槽42,上端卡圈固定在卡圈槽内。
[0016]为了避免硬物损伤或烟头烫伤,将防反味硅胶套的上端卡圈与过滤网之间的间隔距离加大至20毫米以上,为了防止防反味硅胶套5因意外被冲入下水道管件,将上端卡圈设为不易变形的硬质圆环,硬质圆环的直径大于集液套筒4的下端口的内径,可以避免其被冲入下水道管件。所述封堵口为柔软的硅胶薄膜,有利于薄膜套的下部扁平状封堵口的贴合,防反味硅胶套为经过抑菌处理的硅胶材质,可以有效减少防反味硅胶套自身产生的细菌和异味。
[0017]在安装过程中,将座便器底座直接固定在地面上,将集液套筒4安装固定在小便收集池下方,集液套筒的下端口与双通道下水组件连接。然后将防反味硅胶套放在集液套筒内,并在上方放置过滤网。双通道下水组件与下水道管件连接,水箱与上水管路连接。
[0018]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小便免冲水型两用座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便器底座、安装于座便器底座上方的水箱、位于座便器底座内的小便收集池、和大便收集池,位于座便器底座底部的双通道下水组件;所述双通道下水组件为三通管路,其中一路管件与小便收集池连接,一路管件与大便收集池连接,另一路管件与下水道管件连接;所述小便收集池与双通道下水组件连接处设有下水防反味组件,所述大便收集池与双通道下水组件之间设有S弯形防回味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便免冲水型两用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便收集池的表面为具有高憎水性、憎菌性的纳米涂层陶瓷釉面,所述下水防反味组件包括位于小便收集池底部的过滤网、位于过滤网下方的集液套筒、安装于集液套筒内的防反味硅胶套,所述集液套筒为上端口大,下端口小的阶梯形套筒,下端口的内径为上端口内径的50%-30%,集液套筒的上端口与小便收集池采用密封胶无缝连接,集液套筒的下端口延伸至小便收集池外部并与双通道下水组件连接;所述防反味硅胶套包括圆环形的上端卡圈、连接于上端卡圈下方的薄膜套,所述薄膜套的上端为圆形并与上端卡圈连接,薄膜套的下部收缩为扁平的贴合状封堵口,封堵口的扁平部位大于15毫米,有水进入薄膜套上部后,在重力的作用下封堵口两侧的薄膜向两侧分开,水流过封堵口后,封堵口两侧的薄膜会在负压吸附作用下重新贴合封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便免冲水型两用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套筒的上端外边设有固定卡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便免冲水型两用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反味硅胶套的上端卡圈与过滤网之间的距离不少于20毫米,集液套筒与上端卡圈的接触部位设有卡圈槽,上端卡圈固定在卡圈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便免冲水型两用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反味硅胶套为经过抑菌处理的硅胶材质,所述上端卡圈为不易变形的硬质圆环,所述封堵口为柔软的硅胶薄膜。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便免冲水型两用座便器,包括座便器底座、安装于座便器底座上方的水箱、位于座便器底座内的小便收集池、和大便收集池,位于座便器底座底部的双通道下水组件;所述双通道下水组件为三通管路,其中一路管件与小便收集池连接,一路管件与大便收集池连接,另一路管件与下水道管件连接。所述小便收集池与双通道下水组件连接处设有下水防反味组件,所述大便收集池与双通道下水组件之间设有S弯形防回味管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大、小便使用同一座便器的情况下小便可无需冲水,具有节约用水、密封效果好、保养维护简单、无细菌臭味污染的优点。
【IPC分类】E03D13-00, E03D11-18, E03D11-06, E03D11-13
【公开号】CN104818757
【申请号】CN201510231369
【发明人】张昭
【申请人】张昭
【公开日】2015年8月5日
【申请日】2015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