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膜袋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02086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膜袋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到一种路堑边坡的挡土墙,特别是涉及到一种混凝土膜袋挡土墙。
【背景技术】
[0002]在未风化的泥岩、炭质页岩等软岩岩体天然湿度下具有比一般土类高得多的抗剪强度,边坡开挖后,在降雨作用下,易产生湿化崩解及软化破坏,湿化后的泥岩、炭质页岩软岩体抗剪强度可下降到原岩强度的十分之一以下,因此,对于有较厚风化残积土的泥岩、炭质页岩等软岩岩体的公路路堑边坡,一般须在坡脚设置浆砌片石挡土墙,以防止降雨冲刷和湿化造成坡脚软岩的湿化崩解及其诱发边坡的水毁崩塌破坏。浆砌片石挡土墙施工简便,是我国目前应用最广的边坡支挡结构,但浆砌片石挡土墙施工速度慢,因需要人工较多,安全性差,加之随着我国民工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成本也大为提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为分布在路堑边坡坡脚的泥岩、炭质页岩等软岩岩体提供一种包裹封闭环境以形成一种以泥岩、炭质页岩等软岩岩体高天然抗剪强度为基础的天然岩体挡土墙。
[0004]本发明通过采用混凝土膜袋的包裹来形成软岩岩体的封闭环境(图1),即通过在坡面下设置混凝土膜袋挡板(1)、平台与斜坡混凝土膜袋(7)即可将原状软岩岩体(18)封闭隔离开,防止降雨湿化引起软岩岩体(18)的抗剪强度发生过大的衰减;这样,由混凝土膜袋挡板(1)、平台与斜坡混凝土膜袋(7)包裹的软岩岩体(18)就构成了一个由天然岩体组成的挡土墙。
[0005]本发明还通过设置防排水结构来实现对坡面和坡脚的防排水作用。所述的防排水结构包括:由透水土工布(10)、软式透水管(11)和碎石填料(12)组成的截渗盲沟部分;由牛腿支撑板(2)、栅状支撑板(5)及平台上的黏土(9)构成的平台排水沟(15)部分;坡面三维植草(16)防护层部分共三个部分组成。
[0006]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混凝土膜袋挡土墙是一种以原状软岩岩体(18)的抗剪强度为基础的挡土墙,与浆砌片石挡土墙相比,具有成本低、施工简单、环保性好等显著优势,尤其适用于对坡脚为易风化泥岩、炭质页岩等软岩岩体的路堑边坡的加固。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一种混凝土膜袋挡土墙的大样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09]参见图1,按如下步骤进行施工:
1、按设计完成路堑边坡修坡后,在坡脚2米高处修筑台阶,在台阶靠边坡处处开挖一个50cm宽2m深的截渗盲沟(13);
2、在所述截渗盲沟(13)中铺设膜袋并在膜袋中浇灌混凝土形成20cm厚混凝土膜袋挡板(1),同时,在平台与斜坡中铺设膜袋并在膜袋中浇灌混凝土形成1cm厚的混凝土膜袋
(7);
3、在所述截渗盲沟(13)靠坡顶的一侧的底部30cm以上的部位铺设一层透水土工布
(10),用钉将其固定,然后将软式透水管(11)置于所述截渗盲沟(13)的底部,再在所述截渗盲沟(13)中填筑30cm厚的碎石层(12);
4、分别按45度倾角(3)和路堑边坡倾角(4)铺设膜袋并在膜袋中浇灌混凝土形成1cm厚的牛腿支撑板(2),高度(17)控制在I米内;
5、按图1填筑反向坡率10%(9)、厚度为30cm的黏土层(8);
6、按25度倾角(3)现浇栅状支撑板(5 ),形成平台边沟(15 );
7、在坡面设置三维植草(16),高度控制在5米以下。
【主权项】
1.一种混凝土膜袋挡土墙,包括主体结构和防排水结构两大部分:所述的主体结构通过混凝土膜袋挡板(1)、平台与斜坡混凝土膜袋(7)将原状软岩岩体(18)封闭隔离以阻止降雨湿化引起软岩岩体(18)的抗剪强度过大的衰减,因此可利用具有较大抗剪强度的原状软岩岩体(18)作为混凝土膜袋挡土墙的抗剪强度;所述防排水结构部分包括由透水土工布(1 )、软式透水管(11)和碎石填料(12 )组成的截渗盲沟部分、由牛腿支撑板(2 )、栅状支撑板(5)及平台上的黏土(9)构成的平台排水沟(15)部分及坡面三维植草(16)部分共三部分组成。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膜袋挡土墙,包括主体结构和防排水结构两大部分。所述的主体结构由混凝土膜袋挡板(1)、平台与斜坡混凝土膜袋(7)与原状软岩岩体(18)构成;所述的防排水结构包括:由透水土工布(10)、软式透水管(11)和碎石填料(12)组成的截渗盲沟部分;由牛腿支撑板(2)、栅状支撑板(5)及平台上的黏土(9)构成的平台排水沟(15)部分及坡面三维植草(16)防护层部分共三部分组成。所述一种混凝土膜袋挡土墙是一种以原状软岩岩体(18)的抗剪强度为基础的挡土墙,与现有的浆砌片石挡土墙相比,具有成本低、施工简单、环保性好等显著优势,尤其适用于坡脚为易风化泥岩、炭质页岩等软岩岩体的路堑边坡。
【IPC分类】E03F5-00, E02D29-02, E02D31-00, E02D17-20
【公开号】CN104831747
【申请号】CN201510180038
【发明人】刘龙武
【申请人】长沙理工大学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