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工触媒颗粒挖掘转移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22797阅读:5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化工触媒颗粒挖掘转移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化工触媒颗粒挖掘转移装置。包括有挖掘装置、转移装置、输送装置,均安装于手推车状的车体之上,所述的挖掘装置为一对工作轮对称安装在车体的两旁,工作轮为椭圆轮辐箱体结构,轮辐边缘上沿圆周均匀设置有多个挖掘口;所述的工作轮的侧面内壁每一个对应挖掘口的位置处,均设置有一个倾斜式开口槽用于排出颗粒;所述的转移装置包括有安装在两个工作轮之间的倾斜式接收台和一个漏斗式箱体;所述的输送装置为垂直式螺旋运输机机。本发明装置可以将机械设备应用到化工反应塔内对相应的塔内颗粒进行挖掘运输至塔外,提升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人在塔内工作时间与工作力度,保障其身体健康。
【专利说明】
一种化工触媒颗粒挖掘转移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化工生产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化工触媒颗粒挖掘转移装置。【背景技术】
[0002]目前,针对硫酸反应塔内触媒等颗粒的挖掘,主要扔以人工挖掘为主。人工通过入口进入反应塔层室之内,用铁锹等工具对触媒颗粒等进行挖掘。另需工人持袋子进行接收、 收集。然后将收集袋一袋袋人为背抱运出塔外,再进行拆分收集处理。但其因为工作强度大、工作效率缓慢,并且在人工挖掘时所产生的粉尘被人体吸入后会影响其身体健康,所以人工入塔内挖掘时长引起工人的不满,也多有工人不愿再进入塔内进行耗时耗力的劳动。
[0003]近期也渐有其他半自动化装置的出现来代替全人工挖掘。如一种螺旋式触媒颗粒挖掘处理机械,其主要原理是依据垂直式螺旋运输机对触媒颗粒进行挖掘,然后再利用高度差进行输送。但其又存在诸多问题,如需要人为持住螺旋挖掘箱向下用力压入颗粒层来实现对触媒等颗粒的挖掘。这样费力较大,并且工作时螺旋挖掘箱震动巨大,人手难以把持。随着螺旋叶片带动触媒等颗粒上升的同时,螺旋挖掘工作箱整体重量急速增大,单人就再难以进行转移操作,费时费力。所以此设计机械机构并不适合大范围推广使用。
[0004]但由于反应塔入口最大也仅有60cmX 100cm,塔内部又有大小不同的支撑圆形立柱,所以大型的机械装置也很难进入进行有效挖掘。
[0005]在此左右为难的情形下,我们所设计的一种化工触媒颗粒挖掘处理一体化装置出现,其可实现简单拆装化操作,使得机构装置能顺利进入反应塔内进行挖掘工作。装配简便,一名工人即可完成相关操作,效率极大提高的同时也实现了触媒等颗粒的自动化挖掘转移。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将机械设备应用到化工反应塔内对相应的塔内颗粒进行挖掘运输至塔外,再进行筛分收集处理,通过机构的一体化装置,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减少工人在塔内工作时间与工作力度,保障其身体健康的化工触媒颗粒挖掘转移装置。
[0007]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化工触媒颗粒挖掘转移装置,包括有挖掘装置、转移装置、输送装置,均安装于手推车状的车体之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挖掘装置为一对工作轮对称安装在车体的两旁,工作轮为椭圆轮辐箱体结构,轮辐边缘上沿圆周均匀设置有多个挖掘口,可将颗粒挖进工作轮的箱体内部;所述的工作轮的侧面内壁每一个对应挖掘口的位置处,均设置有一个倾斜式开口槽用于排出颗粒;所述的转移装置包括有安装在两个工作轮之间的倾斜式接收台和一个漏斗式箱体,倾斜式接收台正对倾斜式开口槽,并连接漏斗式箱体;所述的输送装置为垂直式螺旋运输机机,其输入端伸入漏斗式箱体内。
[0008]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工作轮两端设有主轴,主轴均由V型支撑架支撑于车体两侧。
[0009]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挖掘口的轮廓曲线为贴合轮缘圆的渐开线,且采用大包角幅度来存留颗粒。
[0010]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垂直式螺旋运输机其上端接动力源箱,带动其螺旋工作,垂直式螺旋运输机底端接有可调式支撑架用于调节其高度。
[0011]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垂直式螺旋运输机上端通过法兰盘连接的有旋转接头,旋转接头可实现360°旋转。旋转接头后连接有可伸缩导管,随着挖掘方位的变换,可伸缩导管可以变换其长度,从而实现物料的顺利转移。
[0012]本发明的原理在于:主体椭圆轮辐式工作轮上设计有流线型挖掘口,贴合轮缘圆渐开线面设计,工作阻力小,且采用大包角幅度来存留颗粒,保证其不外泄,在挖掘口对应的工作轮侧面上开有倾斜式开口槽,倾斜角度经反复试验尝试而确定,保证颗粒能完全下滑至接收台从而实现触媒颗粒的转移运输。转移装置设置有倾斜式接收台和漏斗式箱体,倾斜式接收台与倾斜式开口槽开口底部设定有合理高度,减少触媒瓷球等颗粒冲击的同时保证接收颗粒成功率,防止外溅与洒落。在倾斜式接受台和漏斗式箱体下面有垂直式螺旋式运输机,垂直式螺旋运输机上端通过法兰盘连接的有旋转接头,旋转接头可实现360°旋转,旋转接头后连接有可伸缩导管,随着挖掘方位的变换,可伸缩导管可以变换其长度,从而实现物料的顺利转移。
[0013]为保证其挖掘输送自动一体化化的顺利进行,设计了一种可人为控制转动的工作车体,实现小车的缓慢前移从而进行自动挖掘。
[0014]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装置可以将机械设备应用到化工反应塔内对相应的塔内颗粒进行挖掘运输至塔外,再进行筛分收集处理,通过机构的一体化装置,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减少工人在塔内工作时间与工作力度,保障其身体健康。【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实施例的结构图。
[0016]图1中:1.车体;2.—号电机;3.主轴;4.工作轮;5.挖掘口;6.倾斜式开口槽; 7.倾斜式接收台;8.垂直式螺旋运输机;9.法兰盘;10.旋转接头;11二号电机;12车轮。【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化工触媒颗粒挖掘转移装置,包括有挖掘装置、转移装置、输送装置,均安装于手推车状的车体1之上,所述的挖掘装置为一对工作轮4对称安装在车体1的两旁,工作轮4为椭圆轮辐箱体结构,轮辐边缘上沿圆周均匀设置有多个挖掘口 5,可将颗粒挖进工作轮4的箱体内部;所述的工作轮4的侧面内壁每一个对应挖掘口 5的位置处,均设置有一个倾斜式开口槽6用于排出颗粒;所述的转移装置包括有安装在两个工作轮4之间的倾斜式接收台7和一个漏斗式箱体,倾斜式接收台7正对倾斜式开口槽6,并连接漏斗式箱体;所述的输送装置为垂直式螺旋运输机8,其输入端伸入漏斗式箱体内。
[001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工作轮4有主轴3,连接一号电机2提供动力,主轴3两端均由V型支撑架支撑于车体两侧,V型支撑架与工作轮4间加有垫片。
[001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挖掘口 5的轮廓曲线为贴合轮缘圆的渐开线,且采用大包角幅度来存留颗粒。
[00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垂直式螺旋运输机8其上端接动力源箱里的二号电机11, 带动其螺旋工作,垂直式螺旋运输机8底端接有可调式支撑架用于调节其高度。
[00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垂直式螺旋运输机8上端通过法兰盘连接的有旋转接头 10,旋转接头10可实现360°旋转,旋转接头10后连接有可伸缩导管,随着挖掘方位的变换,可伸缩导管可以变换其长度,从而实现物料的顺利转移。
[0022]工作时,首先由放置在车体中部的一号电机2提供动力,通过齿轮箱的减速后,带动主轴3转动,从而实现工作轮4的旋转。挖掘口 5焊接于工作轮4辐上,在挖掘口 5旋转至出触媒颗粒水平面时实现对颗粒的挖掘。随后工作轮4带动挖掘口 5继续转动,当颗粒随挖掘口 5上升至一定角度后,颗粒将在重力的作用下,顺着倾斜式开口槽6滑落而下。倾斜式接收台7接收两侧滑落而下的触媒颗粒,其后通过漏斗式箱体落入垂直式螺旋运输机 8中。垂直式螺旋运输机8的动力由二号电机11通过带轮传递提供。其后触媒等颗粒随着螺旋运输机的叶片螺旋上升,上部设计有旋转接头10,其通过法兰盘9与垂直式螺旋运输机8连接。旋转接头10装置的设计安装,使得触媒颗粒挖掘转移装置可以实现不同方向的挖掘。
[0023]车轮12设置在车体1中部,人工可通过把持把手来实现整体装置的移动和方向调整。
[0024]以上说明仅为本发明的应用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化工触媒颗粒挖掘转移装置,包括有挖掘装置、转移装置、输送装置,均安装于 手推车状的车体之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挖掘装置为一对工作轮对称安装在车体的两旁, 工作轮为椭圆轮辐箱体结构,轮辐边缘上沿圆周均匀设置有多个挖掘口,可将颗粒挖进工 作轮的箱体内部;所述的工作轮的侧面内壁每一个对应挖掘口的位置处,均设置有一个倾 斜式开口槽用于排出颗粒;所述的转移装置包括有安装在两个工作轮之间的倾斜式接收台 和一个漏斗式箱体,倾斜式接收台正对倾斜式开口槽,并连接漏斗式箱体;所述的输送装置 为垂直式螺旋运输机机,其输入端伸入漏斗式箱体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工触媒颗粒挖掘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轮两端 设有主轴,主轴均由V型支撑架支撑于车体两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工触媒颗粒挖掘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挖掘口的轮 廓曲线为贴合轮缘圆的渐开线,且采用大包角幅度来存留颗粒。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工触媒颗粒挖掘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垂直式螺旋 运输机其上端接动力源箱,带动其螺旋工作,垂直式螺旋运输机底端接有可调式支撑架用 于调节其高度。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工触媒颗粒挖掘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垂直式螺旋 运输机上端通过法兰盘连接的有旋转接头,旋转接头可实现360°旋转,旋转接头后连接有 可伸缩导管,可伸缩导管可以变换其长度。
【文档编号】E02F3/24GK105986583SQ201510095697
【公开日】2016年10月5日
【申请日】2015年3月4日
【发明人】郑小涛, 张晋通, 贾陆将, 吴雅纯, 陈翔宇, 张林欣
【申请人】武汉工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